新西蘭人,受中國人尊敬、愛戴的國際主義者路易﹒艾黎的半身銅像,座落在他的故鄉大城市奧克蘭北岸市TRIAS RD邊一個以其名字命名的紀念園裡。二零零六年三月二十五日,由北岸市長喬治﹒活特和中國駐奧克蘭總領事馬崇仁拉動簾繩,在新中友好人士和觀禮嘉賓的熱烈掌聲中揭幕了。出席儀式約二百人,場內有艾黎圖片展覧,有茶點招待,有中國民樂合奏表演,氣氛莊嚴,輕� 愉快。
艾黎的鑄像是由僑居新西蘭名藝術家鄧邦鎮夫人盧波陶藝家女士的精心藝術結晶。盧波陶藝家和她的丈夫與很多中新友好人士一樣,非常敬重這位中國人民熟識的新西蘭人。因為艾黎自一九二七年前往中國,與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建設事業奮鬥了整整六十年。
是日上午十時開始逾三小時的儀式中,奧克蘭北岸市風和日暖。銅像由身邊的綠樹青竹,花草幼苗伴隨著,在不遠前方的兒童遊戲場和一片綠茵草坪見證下,在中國民樂一曲「絲綢之路」的演奏聲中亮相。儀式講話有馬崇仁總領事、來自中國艾黎之友代表團,艾黎生前秘書現任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呂宛如、艾黎的侄兒、新中友好協會負責人、市長活特、主持人等,在肅穆中介紹其生平,或致辭懷念或讚美一番;由一位毛利長老為銅像開光舉行祈福後,鑄像開光了,人們隨意趨前瞻仰和拍照留念。這時可以清晰看到這一尊半身銅像艾黎的面容,眉棱突顯,鼻梁挺拔,眼神充滿期待和自信,悠悠地遠眺前方。銅像座基由紅色大理石築成,基圍鑲嵌多面青銅圖案,地台上刻上碑文,圖文並茂展示其生平受新中兩國人民永遠懷念的事蹟,令人肅然起敬。
從嘉賓的講話和圖片等資料得悉,路易﹒艾黎在中國生活六十年來,從事國際飢荒援助委員會在中國開展工作;積極參加了在上海的國際性馬列主義學習小組;發起組織了工業合作社邉樱辉诟拭C省山丹縣創辦了培黎工藝學校;一九五三年到北京,並決定留在中國。路易﹒艾黎雖然沒有結婚,但收養和哺育了幾位中國的兒子;他一九八七年逝世,終年九十歲,按他的遺囑骨灰撒在他的第二故鄉山丹的土地上。
艾黎熱愛新中國,宣傳新中國,為發展中國人民同新西蘭及各國人民間的友誼、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了解,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中國人民、新西蘭人民和廣大國際友人的尊敬和愛戴,曾受到中國共產党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宋慶齡、鄧穎超等的親切會見。
一九六零年,路易﹒艾黎離國二十七年首次回到新西蘭的時候,很多人不理解他當年的舉動,艾黎不時讀到一些媒體的偏激之辭。然而,到一九七二年艾黎再次回到家鄉,他發現更多新西蘭人開始理解中國,關注中國的發展建設,讚賞他在中國幾十年的奉獻。最令路易﹒艾黎高興的是,他這次回國不久,新西蘭同中國正式建交。
此後,艾黎精神得以更廣泛傳承,新西蘭基督城最大的中文學校成為「路易﹒艾黎中文學校」,當地人稱之為艾黎母校的校中校。艾黎的故鄉——斯普林菲 柕骆偅愤呉粋醒目的標誌:路易﹒艾黎紀念園。紀念園正中是一尊石像,表現的是路易﹒艾黎當年在山丹培黎學校向孩子們傳授知識、技能的情景。石像左下角刻著兩行小字:路易﹒艾黎─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新西蘭和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今天,奧克蘭北岸市,艾黎姊妹居住的地方,一個以路易﹒艾黎命名的紀念園也有由中國人鑄造的一尊銅像像徵著新西蘭和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
(寫於二OO六年三月於新西蘭奥克蘭,曾在有關傳媒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