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4月,一個27歲的小伙子逃出了地主的長工屋,從百里以外的陝北農村,來到延長縣城,當上了紅軍戰士。他,就是著名的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郝樹才。
1972年6月,我訪問了他。
郝樹才1908年出生在清澗縣的一個長工家庭里。他父親從小給地主當長工,他八歲起就給地主當了放牛娃。他11歲那年,全家被地主趕出家門,飽嘗人間心酸。最后流落到延長縣潭石塬村,當了長工。受盡了人間苦,總是兩手空。1935年,紅軍來到他的家鄉,貧苦農民翻身得解放。他當年就參加了紅軍,第二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南征北戰,屢建戰功。他入伍后參加的第一次戰斗——1935年的嶗山戰役中,和四個戰友一起,沖過敵人的重重火網,用手榴彈炸毀敵人的一一零師指揮部,榮獲戰斗英雄稱號。同年11月,毛澤東指揮了直羅戰役。郝樹才沖殺在前,出色的完成了所擔當的任務。以后,他又跟隨紅軍115師在舉世聞名的平型關戰役中,沖鋒陷陣,身負重傷,立了戰功,再次被評為戰斗英雄。
在1939年到1943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毛澤東發出“一面作戰,一面生產”,“自己動手,丰衣足食,”的號召,掀起了邊區軍民大生產運動。郝樹才掄起五斤半重的老镢頭,創造過一人一天開荒四畝二分三,全年種地一百一十七畝的全軍最高紀錄,被譽為“氣死牛”的勞動英雄。先后兩次出席了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大會,榮獲勞動英雄稱號。他在解放大西北的戰爭中,先后四次立功,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
解放后,擔任甘肅省軍區后勤部管理科科長的郝樹才,決心回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浪潮中去,回到條件艱苦的陝北農村去工作。
1954年11月,他的願望實現了。領導批准了他復員回鄉的申請。他滿懷豪情的回到當年鬧革命的地方——延長縣潭石塬村。他回到家鄉的第二天,左鄰右舍的鄉親們都來看他。可他已經不在家了,天不亮就抗着老镢頭下地勞動去了。鄉親們感動地說:“到底是老革命,老英雄。回家一天都不休息,放下鋪蓋卷就上了山。”
回到家鄉后,他感到村里缺少牲口,生產難搞。他一下子拿出2800元,買了三頭牛和三群羊。1958年公社大搞水利建設,他又拿出資金投給公社。就這樣,他把4000多元的復員費全部貢獻出來了。
郝樹才常說:“老镢頭能壯筋骨,汗水能治百病。”回鄉几十年來,他春天一把鋤,秋天一把鐮,晴天一身泥土,雨天一身泥,日日夜夜同群眾一起戰斗在生產第一線上,年年出勤300天左右。他的汗水撒遍了全大隊的山山峁峁。他靠不離手的镢頭鋤頭,練就了一付鋼筋鐵骨,永葆革命青春。
1956年春天,郝樹才來到了修筑公路的工地。勞動中,他勇猛不減當年。別人一天掏土石五六方,他一天掏十三方;有時需要四個人抬一塊大石頭,他一個人就能輕快地背走。 有些不認識郝樹才的人就問:“那個老漢是誰?他怎么有那么大的勁氣?”當知道他就是當年鬧生產的“氣死牛”時,都稱贊不已。
陝北的冬天,地凍二三尺,堅硬得象石頭。一鎬下去,一個白印。郝樹才脫掉棉衣,光着光着膀子干。經過几個冬春的勞動,潭石塬生產隊修成水平梯田和壩地200多畝。平均每人2畝多。
進入七十年代以后,延安人民掀起了學習毛澤東1949年給延安人民《復電》的高潮。郝樹才更加朝氣蓬勃,被選為中共延安地委委員。郝樹才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要繼續革命,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