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抄錄《紅樓夢》“第二回”和“第三回”中的詩詞、對聯等。每節編號承接前文。
9.一局輸嬴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旁觀冷眼人。(第二回)
這是“第二回”的入回詩,概括本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的內容。
首句以下棋為喻,說賈氏的興衰勝敗,一時尚難料得真切。次句用“香銷茶盡”、棋局已殘,喻賈府已瀕臨衰亡的末世。“逡巡”:徘徊不進,喻賈府的“死而不僵”。后兩句,指冷子興從賈府表面的繁華中窺察出它即將衰亡沒落的先兆。(據自小說附注)
10. 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第二回)
賈雨村信步郊外,至“智通寺”廟宇,見山門兩旁的一副對聯。
作者曹雪芹在《紅樓夢》小說中,無論是給人物、風景、處所取名,還是制作詩詞歌賦,都匠心設計,都有寓意,都為“小說”主題思想服務。
佛教中的音譯“般若”,又譯作“波若”、“缽羅若”等,意譯即“智慧”。作者為該廟宇取名“智通寺”。在廟宇山門口的對聯,當然是提示人如何認識人生,淨化人生。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法無邊,普渡眾生。回頭是岸 —— 此岸:放下屠刀;彼岸:立地成佛。在人生前進中“縮手”、“回頭”,的哲理啟示,要從“此岸”到“彼岸”的修行終成正果。
11.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第三回)
注釋:珠璣:珍珠。黼黻:古代官僚貴族禮服上繡的花紋。上聯說,佩帶的珠玉如日月般光彩照人;下聯說,衣服的圖飾如煙霞般絢麗奪目。
作者着重描寫了榮府“榮禧堂”的華麗環境,“正中有一副對聯,乃烏木聯牌,鑲着鏨銀的字跡”。環境描寫,甚至一副對聯,都要緊扣小說的主題思想。
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主要通過一個貴族大家庭的盛衰,顯現了封建社會沒落時期多種多樣的生活畫面和復雜的矛盾沖突,深刻地、典型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沒落及其必然衰亡的曆史趨勢。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三回中,借林黛玉初進榮國府,重墨描畫了榮國府的軒昂壯麗,表面上的盛世繁華,預示着嚴重的社會危機,即將由“盛”到“衰”的思想意義。
12.《西江月》二詞:(第三回)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悽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令不肖無雙。寄言紈绔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紅樓夢》第三回中寫賈寶玉的外表:“頭上周圍一轉的短發,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發,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從頂至梢,一串四顆大珠,用金八寶墜角;身上穿着銀紅撒花半舊大襖,仍舊帶着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綾褲腿,錦邊彈墨襪,厚底大紅鞋。越顯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稍;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主人公,第三回初次出場,當然要具體描寫其穿着、相貌和神情。但是,賈寶玉的內在性格,難以作具體描述,所以作者另換手法,用《西江月》二詞,批述賈寶玉的性格。
《紅樓夢》的愛情故事與以往的文學作品不同,主人公賈寶玉和林黛玉是那個時代特有的、封建階級叛逆者的典型。賈寶玉鄙視科舉功名,厭惡封建禮法對個性的束縛,背棄了封建貴族家庭為他點所安排的生活道路。他十分同情和尊重在封建制度壓迫下的女子,認為“天地間靈淑之氣只锺于女子”,“把一切男子看成濁物,可有可無”,這不僅突破了千百年來“男尊女卑”的封建觀,同時反映了封建社會后期的反封建思想。
曹雪芹在第一回中就有一首偈:“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傳?”曹雪芹的八十回中描述了賈寶玉的復雜性、多面性的性格,要概括評述賈寶玉的性格,不可能用几句話能說清楚的,《西江月》這兩首詞用似貶似褒、寓貶于褒的手法揭示了賈寶玉的性格。賈寶玉與眾不同,什么也“不是”,他的性格特別于一般。
紅學家們費了數十年的精力,對賈寶玉的性格至今還沒有精辟的論斷。對《紅樓夢》几十個重要人物的評價,眾說紛紜,以賈寶玉來說,有人認為他是一個階級叛逆;有人認為他是新興市民階層的一個代表,表現了微弱的民主主義思想,象征市民階層的軟弱性;也有人認為他是貴族公子哥兒大少爺 ……。
賈寶玉是補天遺留下的“通靈之石”,《西江月》二詞,留給了讀者無邊無沿的想象空間。
《西江月》是詞牌名。詞是為歌舞演奏服務的一種藝朮形式,當時填詞就跟現在的歌曲創作是一樣的。現代一首歌曲包括樂曲和歌詞兩個部分,另加表示音高的調號和節拍。古時填詞也是這樣,詞譜相當于現在的樂曲,填詞相當于寫作歌詞,更像今天的戲劇唱腔設計。古時的詞譜今已失傳,現在我們看到的僅是它的唱辭,簡稱為 “詞”,它已與音樂脫離了。詞有長短句,有襯字,比寫詩的字數空間大,所以宋詞與唐詩爭艷,而詞在中國古典文學的百花園里,是又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