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华文文化沙龙

兩台唐代歌舞 一雙艷麗明珠

作者: 賀俊文    人气:     日期: 2009/4/11

陝西省歌舞劇院創作演出的《仿唐樂舞》和《唐.長安樂舞》剛剛搬上舞台,就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連續演出許多年,盛況不衰。兩台歌舞曾經到十多個國家演出,處處受到熱烈歡迎。1989年,我們釆訪時,觀眾超過110萬人次。國內外130家報紙刊物共發表消息和評論300多篇。

兩台歌舞為什么會受到觀眾如此熱烈的歡迎呢?我和青年記者王朝宇1989年釆訪了他們。

我們剛剛坐下,耳旁就響起了黃鶯的啼叫聲。那就是陝西歌舞劇院演奏家高明先生用排簫吹奏的《春鶯囀》。

傳說唐代第三個皇帝唐高宗,一天清晨起來,推開窗戶,聽見外邊黃鶯在鳴囀。那悅耳的鳴叫,使這位皇帝着了迷。他馬上把技藝高超的樂器演奏師叫來,說,你把這個鳥叫聲用音樂紀錄下來,我要經常聽。那位宮廷演奏家就吹一支樂曲,曲名叫《黃鶯囀》。

排簫在中國已經有3000年的曆史。相傳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和丈夫蕭史吹蕭,曾引來龍鳳在上空翱翔。但是,排簫在中國已經失傳。在排演《仿唐歌舞》時,高明先生決心把這美好的樂器恢復起來。他和別人合作,參照湖北省戰國曾乙侯墓出土的13管紫竹排簫,反復修改試驗,制造出了音域寬廣,音色明亮柔和的23管新排簫,使這個失傳的古樂器在舞台上大放異彩。目前世界上,數羅馬尼亞用排簫吹奏云雀速度最快。可高明先生吹奏排簫,比云雀速度還要快一倍。

我們聽着高明先生吹奏排簫《黃鶯囀》,仿佛走入百鳥爭鳴的山林之中。

高明先生介紹說,一次,他們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演出,謝幕七八次。節目演完了,整個場子好像打雷一樣,跺腳,吶喊。我們問發生了什么事?他們說,這是最高禮節。節目好,不光要動手鼓掌,還要動腳,整個場子像打雷一樣。

唐代是中國音樂舞蹈,文學藝朮發展的鼎盛時期。但因年代久遠,富有特色的樂舞失傳了。陝西歌舞劇院就從唐代壁畫、雕塑等出土文物中找依據,從文學作品中尋借鑒,從流傳至今的民間歌舞中找素材。兩台歌舞,就是在1982年底到1983年初創作出來的。

我們坐在劇場,心神被精彩的舞姿和美妙的歌聲攝去了。舞台上出現了從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壁畫——“觀鳥撲蟬圖。畫面上,三個表情、穿戴各不相同的宮女,從一只小蟬和一只飛鳥身上尋求樂趣。我們正觀賞,忽然,樂聲四起,畫面動了起來。中的三個婦女,扭動着輕盈的身姿,相繼起舞,走出了畫面。原來,上的三個人,是三個宮女靜止的造型。

此刻,歌聲伴着舞姿,向觀眾訴說各自的心思。那位年齡最小的觀鳥者,女扮男裝(唐代女人穿男服是一種時髦),舞蹈動作活潑可愛。她正在撲捉樹上的一只小蟬。歌聲隨即唱出:

御苑林中好,

蟬在枝頭鬧。

薄命紅顏枝頭鬧,

你在風前叫。

歌聲天真無邪,把剛剛進宮的少年民女天真爛漫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

那位年齡最大的宮女,穿着最為講究,舞蹈動作非常緩慢,雙手充滿惆悵,好像思念遠方的家鄉和親人。她唱道:

翹首望故園,

常把親人念。

薄命紅顏深宮鎖,

一別數十年。

歌聲道出了她苦中作樂的心情和對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那位正當妙齡的女子,披帛繞肩,長裙曳地,仰頭觀看天空一只展翅的鳥兒。一副向往自由、歡樂的神態。她唱:

歡鳥尋芳徑,

喚起我春情,

何時插上騰云翅,

離卻金絲龍。

向往自由,是這位婦女的心聲。那優美流暢,娓娓動聽的音樂,那長袖起伏的慢慢舞姿,反映了三個幽閉深宮的宮女在傾吐內心的孤寂,百無聊賴,只好從觀鳥撲蟬中排解心中的哀怨。宮女們的舞姿,好像從觀鳥撲蟬中排解心中的哀怨……

《觀鳥撲蟬舞》快要結束,三個演員有走入畫中。唐墓中的那幅壁畫《觀鳥撲蟬圖》,又呈現在舞台上。這種畫出畫入的手法。搆思奇巧,使我們回味無窮。

唐代久負盛名,神奇多姿的《霓裳雨衣舞》重現在舞台上。

祥云撥開處,

月映萬盞燈。

滿城春意嫩綠色青青,

百坊如畦長安城。

上元佳節夜,

萬民咸歡騰。

舞升平,人間月宮。

《霓裳羽衣舞》,因演員身穿點綴着很多羽毛的上衣和華麗的褶裙而得名,是唐代最有名的一部膾炙人口的樂舞藝朮作品。最多時120人表演。相傳唐玄宗夜晚夢游月宮,聽到天上的仙樂,醒來后依照夢中的仙樂親自作成《霓裳羽衣曲》,由他的愛妃楊玉環跳舞表演。原舞已經失傳。《全唐詩》中收錄了白居易的詩歌,提到霓裳羽衣舞就有12處之多。白居易曾經寫道: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羽衣舞。現場的表演,是根據樂史記載和白居易詩詞描寫的意境創作的。音樂釆用了在長安流傳的民間古老的西安古樂作素材,舞蹈吸取了陝西和惇煌壁畫的舞蹈造型,進行再創作,使這個千年絕唱重現在今天的舞台上。

舞台上出現了領舞的楊貴妃,跨出群舞隊伍,舞步抬高又低落下來,舒臂慢翔,好像踩在云朵上;忽然,她急步旋轉,奔放飛蕩,給人以跳珠撼玉的感覺。我們的雙眼,圍繞着舞台上的楊貴妃轉。你看她,眼神脈脈含情,體態雍容華貴,猶如貴妃出浴;再看,她那倩倩身影,搖搖含笑,飄飄欲仙,猶如貴妃醉酒。真是,觀其態使人凝目,聽其樂使人入神哪!此時,我們想起了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對《霓裳羽衣舞》的描述: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裙時云方生!

精彩的節目,一個接着一個。《仿唐樂舞》中的鴨子拌嘴,真像兩個鴨子在吵架。著名的打擊樂專家安志順先生創造性的運用民族打擊樂,用滑擊、叩擊、點擊、刮擊等敲擊方法,奏出了旋律,敲出里情節,打出了音樂形象。

小镲代表天真活潑、頑皮好動的小鴨子;大镲代表笨拙老誠的大鴨子。大镲小镲在安志順手下,變成了大小鴨子的叫聲。小鴨子嘴尖舌利,呱呱不停;大鴨子閃着翅膀,撲撲有聲。木魚和云鑼聲,奏出了鴨子走路蹣跚,滑稽可笑的形象。它們一邊走,一邊親切交談,愉快地走進水中。這時,小镲,大镲,時而刮擊、點擊、輪擊,時而滑擊、叩擊,或敲打镲葉、镲心,或敲打镲邦、镲邊。

突然,兩只鴨子發生了矛盾。小鴨子在水中高興得又是笑又是叫,鬧得大鴨子無法覓食飲水,無法理羽整容。兩個鴨子都翻了臉。拌嘴開始了。一個不讓一個,一個不饒一個,一問一答,一上一下,你一句,它一句,吵得不可開交。陪襯的鑼、鐃鈸、木魚、云鑼等,同時敲響,熱鬧非凡,將樂曲推向高潮。

最后,還是大鴨子有涵養,作了讓步,才結束了這場舌戰,重歸于好。妙趣橫生,詼諧動聽。

我們聽得入迷,樂曲結束。鴨子嬉戲,互相拌嘴的生活小景,兩只不同性格和神態,仍然活躍在我們腦際。無怪乎香港一家報紙說:安志順的打擊樂,有嘴有牙。

安志順仿照鴨子拌嘴,創作了老虎磨牙

安志順先生說:任何藝朮,要有出發點,要有落腳點。我們的節目,是源于中華民族古老文化這條根的。是在這條根上發展提煉開花結果的。從這兩個作品中,看到了中華文化的縮影。

看完兩台節目,一種震撼心弦的精神力量,使我們陶醉在幸福之中。此刻,我們明白了兩台節目能夠受到觀眾如此熱烈的歡迎,盛演不衰的真正原因。越是民族的藝朮,才具有國際性,才越會受到中國人,外國人長久、廣泛的歡迎。感謝陝西歌舞劇院的同志們,你們把散失千年,數千年的民族歌舞,搬上了今天的舞台,給我們帶來了丰富的令人幸福的享受。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誰是人間四月天
下一篇: 繁 花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