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法國﹐對外侵略有一個傳統﹐就是利用殖民地軍隊﹐以夷治夷﹐驅使被法國壓迫的人去為保衛法蘭西繁榮富強流血犧牲。 早在十八世紀末期﹐拿破侖就把殖民地的士兵推向海外戰場﹐侵略另一個國家﹐如埃及。
二十世紀以來的許多戰役﹐大多數士兵都是來自法國殖民地﹐如塞內加爾﹑摩洛哥﹑馬里﹑阿爾及利亞和柬埔寨。 用這些殖民地軍隊對外征服﹐然後又從新的殖民地補充兵源﹐如印度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 這些非洲和亞洲的兵團﹐在法蘭西的三色旗下為了一點麵包和軍餉賣命。 這些軍隊在動員和使用時﹐讓他們感受到為法蘭西光榮犧牲﹐但在二戰之後﹐法國制定一系列法律﹐限制這些異國退役老兵的權利和福利。 同法蘭西人種相比﹐他們是卑劣的下等種族。 雖然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法國政府採取了許多巧妙的方法﹐不使那些殖民地老兵難堪﹐但是與法國本土士兵相比﹐待遇仍舊是天壤之別。
今年90高齡的摩洛哥族退役老兵穆罕默德‧麥克迪曾經參加過解放法國的激烈戰役﹐現在居住在法國波爾多外籍退役老兵福利院中。 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在法國長大﹐同法國人一起生活和工作﹐後來參軍一起打仗﹐我們為法國作戰感到光榮。 但是﹐退役之後﹐我有一個久久不解的問題﹕他們關心我們嗎﹖”
在1944年8月15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同美軍第七軍配合作戰的法國軍隊有二十萬人﹐其中65%是殖民地軍團。 這支法國部隊從土倫港和馬賽登陸後﹐翻過孚日山和阿爾薩斯山跨國萊茵河﹐直接向德軍發動正面攻擊﹐把敵人從法國的領土上趕出去。 根據歷史記載﹐在這場解放法國的戰爭中﹐有四萬名非洲籍士兵陣亡。 在法國解放日﹐穿過凱旋們進入巴黎市區的軍隊清一色都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法國白種人﹐沒有一個有色人種外籍兵。
麥克迪老人回憶說﹐當年他所在的部隊部署在意大利邊境﹐那裡有塞內加爾﹑阿爾及利亞和英國的戰鬥兵團﹐在卡西諾山區包抄德國的精銳部隊。 法蘭西帝國收復國土之後﹐戴高樂將軍在1959年下令說﹐由於法國經濟實力尚未恢復﹐而且非洲和亞洲人的生活標準很低﹐法國政府對非洲和亞洲退役老兵的福利待遇壓在最底層。 這個在當時看來是臨時措施的政策﹐不料延續了幾十年不變。
戰爭結束四十年後﹐法國國會在多種社會壓力下1986年通過了一項法案﹐允許曾經參戰的外籍退役老兵選擇移居法國定居。 有意移居法國的外籍老兵被指定到波爾多報道﹐在那裡等候查證和審理。 如果驗證屬實﹐他們發給在法國的最低生活費﹐但每年必須在法國居住九個月以上﹐假如他們想回老家探親﹐逗留時間不得超過三個月﹐否則福利停止。
有一部2006年生產的電影《不光彩的事》(Indignes)就是描述居住在法國的外籍退役老兵的悲慘狀況。 這部電影的目的是提醒當時的希拉克政府﹐對人要講一點良心﹐不要如此忽視曾為法國奮鬥和獻身的那些殖民地兵役。 希拉克政府在各種勢力壓迫下終於同意給那些老兵加薪﹐改善一些待遇﹐例如2007年財政部每年撥款一億一千萬歐元﹐用以補助老兵的生活費﹐但是只增加他們的養老金﹐平均從每年100歐元﹐上昇到450歐元。 對法國本土退役軍人﹐有服役十五年以上的特殊待遇﹐不適用於外籍兵團退役者。
根據法國社會黨的調查﹐法國軍人退休金發放方式有很大等級差別﹐例如對塞內加爾退役兵﹐每月159歐元﹑摩洛哥籍的老兵每月70歐元﹐而對法國本土老兵﹐退役養老金每月高達600歐元。 在法國國防部沒有可靠的資料記載究竟有多少外籍老兵﹐應關心他們的退休生活。 據專家估計現在還活著的人大約有八萬人﹐但是許多人沒有享受到他們應得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