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缺(郝志達)先生不幸故去,奧克蘭文壇繼王若海先生之後又少了一位文苑長者,實為惋惜,更是損失。
六、七年前,我同詩人古華因事去中文先驅報社,初次認識了郝教授,雖此後交往不常,但他的文章我還是讀了一些,而且也發表過讀後感,因而郝教授的音容文貌可說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得悉他的噩耗,我又想起了一篇同他的對白文章,現重帖於後,以作紀念。
老年不等於晚年----同若缺先生一起談《老年》
若缺先生關於《老年》的文章頗有讀頭,起碼對生於上亇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人是這樣。
首先,現在的老年不完全等同於晚年。現在的平均壽命已達77-78歲,可六十歲就退休,強迫你進入老年,還可以活的這二十年,總不能都稱為“晚年”吧!何況活到八十至九十歲的人也已不在少數。所以,對於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來說,可以大聲地告訴他(她)們:“你還沒到晚年,有得活呐,不用擔心!” 這樣,起碼在精神上就獲得了延壽的勝利,這還不包括“精神變物質”的效果。
其次,到這裏來的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大多是隨子女僑遷至此,不管過去是幹哪一行的,但到了這裏就是遮民一亇,大家一律平等。應該完全拋開一切塵世雜念,珍惜這裏政府提供的福利條件和優美純靜的生活環境,悠悠閑閑地安享金年。或者樂其所嗜,唱々歌曲,聽々音樂,寫々書畫,練々身體……等々。當然,大多數的老年人確實也是這樣做了,《白雲合唱團》不就是這樣,一些社區、文化、書畫、體育等協會團體不就是這樣做了;當然,還有一些要幫子扶女,搞經營,站櫃抬,發揮餘熱,這也是“中國特色”,在情理之中。
但也不能不看到有極少數長者為了某種利益,或過々“官癮”, 爭“領導權”,喜歡爭頭露面,甚至鬧分裂搞內鬥,弄得既損自己的神,又傷別人的情,得不賞失。其實,這是最不合算的,搞得不好老年就真的會完全等同於晚年。
所以,我完全贊同若缺先生的觀點,他在文中說: “逍遙自在,超脫名利,恬淡安逸,安排好自已的生活” 值得我們每個上年紀的人認真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