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兩難論
作者: 邓荣进博士
人气:
日期: 2011/7/23
在2011年7月20日的媒體上,有一篇新聞報導的題目是「地震審核小組薪資比正常高兩倍」(Quake
panel paid twice normal rate),內容是說:在2011年4月之後,地震重建部長Gerry
Brownlee所任命的四位地震審核小組成員,並沒有依照正常的合法程序公開的徵求人才。
而事實是Gerry
Brownlee私自任命了前「國家黨」的同僚Jenny Shipley、高等法院法官John Hansen、Ngai
Tahu首席行政官Anake Goodall 以及生產力委員Murray
Sherwin為小組成員,而且這四人的薪資要比一般高出兩倍,通常擔任小組頭頭的日薪是655元,成員是415元,而目前這些人的日薪卻是1400元及
1000元。
根據紐西蘭電視一台Colmar-Brunton
,最近一次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執政黨的民調已高達53%,但是,如今再讓我們回想一下,在過去這2年多的執政期間裡,「國家黨」究竟出過多少的醜聞?有
多少身兼部長的國會議員因此下臺?在如此不景氣的情況下,「國家黨」浪費了人民多少的血汗錢來中飽私囊,單單警察部長一個人所使用的汽油錢,就很嚇人聽聞
的了,還有前一段時間,替全體閣員更換最新座車三百多萬的費用,想必選民們都還記得吧!
這樣作為的執政黨,還獲得如此高的民調,究竟是我們這個國家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的選民出了問題?
我們經常可能會面臨著舉棋不定的選擇:有時候,做出選擇的方式與我們期望的方式很不一樣。這種兩難的困境引發了一個簡單卻令人困惑的本質問題:我們是否一定要在爛蘋果堆裡選一個比較不爛的?
在
民主政治當中,政黨之間的鬥爭,對錯不在任何一方,但是受害的卻是平民百姓,如果我們大家都有「不選擇爛蘋果」的共識,寧缺勿濫,就可以使這種想法成為選
民之間的一種共識、一種力量,同時也可以使這些較大的政黨知道,選民的期待,並不是比較不爛的人就能勝利,而是要有一定的基本水準與好的政策與真正為民謀
福利的熱忱才會贏得全民的支持。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對人、對事,甚至於是對一個政策或是候選人,如果一定要在二者之中選擇一個的狀況,稱之為「兩難論」。但有時儘管在「二者」之外,仍然有其它的選擇時,卻無視於其它選擇,而強行在兩者之中選擇其一,稱之為「錯誤的兩難論」。
紐
西蘭如今是一個多黨制(Multi-party
system)的國家,這種制度的優點是:1.比較民主,人民有較多參與管道與政治的選擇;2.制衡力強,由於沒有任何一黨可以取得過半數單獨執政,必須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黨組織聯合政府,因此,政府政策是在討價還價中,彼此互相妥協所達成的。 多黨制不但是在朝的政黨和在野黨間互相制衡,即使在
聯合政府中的政黨,也可達到相互制衡的作用。但是多黨制也有其缺點:1.政策缺乏一貫性,由於內閣經常更換,使得政府政策缺乏一貫性與連續性;2.政治效
能不易發揮,由於內閣中政黨相互牽制,使政府效能不易發揮;3.政治責任不明,由於是聯合內閣,政策常是多個政黨妥協的產品,施政成敗不易由特定政黨負起
責任,使責任政治不夠分明。
現在的政黨政治之所以讓人厭惡,最主要的原因,是政黨中人的腦袋裡,只有「輸贏」兩字而已。「輸贏」兩字,對從政的人也許很重要,但對於選民卻沒有意義。因為選民要的,只是政治人物施政或監督的「成果」。
如今德國的政治情況與紐西蘭頗為相似,二次戰後,由於選民對德國兩大黨的失望,投給這兩大黨的選民比例,從1976年的82%,降到1990年的62%。1980成立的綠黨及新右派,便取得了相當的認同與地位。
由
於形勢移轉使得原本兩大政黨必須與理念相近者結盟,於是親左的政黨,與親右政黨,分別結成政黨同盟,形成全德統一後德國政局的主要模式。新起的小政黨以其
貼近選民的理念與清新的形象,獲得選民的信任與認同,但仍必須與傳統的較大的政黨在某種程度上結盟,才有機會實現其理念;相對的,較大的傳統的政黨也必須
與表現優異的新起的小政黨聯合,才有可能取得足夠的支持獲得執政權。
如今紐西蘭的大選即將來到,全國的選民實在沒必要一定要在這兩個爛蘋果中去做選擇,應該可以多多支持目前的小黨或是新興的政黨,使得紐西蘭下一任的多黨制政府,能夠更清新更有作為才是。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