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西方观
作者: 杨元勇
人气:
日期: 2011/9/16
时下流行互动文化(Cross Culture/Inter
Culture)的研究,就是通过其他文化的角度、观点去分析世界另一个地方所发生的宗教、历史和当今世界的重大事件。华人的学者,还有不少爱好中国文化
的西方学者,也曾经不断地推出论著。《孙子兵法》、四书五经等历史著作里的论点、警句和分析方法,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华历史的大门,同时也为人们
提供了重新认识西方历史的可能。
另一方面,除了考古、档案方面的研究,外国的学者也试图用西方的政治原理来解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这其中包括了西方政治学中影响深远的Machiavelli(马卡微里)的学说。
Machiavelli
是16世纪时候意大利佛罗伦斯的一位外交官。当时,整个欧洲都处于类似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各个独立政权之间不断地重复着入侵、被入侵、立国和亡国的历史
剧。Machiavelli的外交官生涯,特别是在平衡各方权利方面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让他得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推出了重要的政治著作——《The
Prince》。
Machiavelli所要倡导的,是继传统绝对正义政治之后的一种“理性主义”政治学。这里说的理性,并不是指任何事
情都有一个明确的“科学”原因,而是强调更切合实际的筹划能力,强调使用日常生活的例子可以解释历史事件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政治无关于信仰或者道德取向,
而是人类关系的一种本能,以及在特定环境下人类的自然反应。
对于突发的“奇迹”(比如革命),Machiavelli不会苛求从科学的角度能够得出“合理”的解释,他只关注产生这种“奇迹”的种种原因,特别是通用法律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例如:
* “如果你使得对手比你更强大,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小。”
* “如果你更多地让事物去自我完善,那么你手中的权利就变得越来越少。”
所以,他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务实的理论”。
在当时教廷统治的环境下,Machiavelli的著作在他去世后20年才得以公开发行。对其学说奉为至宝的人称之为Machiavellianism(政不厌诈的马卡微里主义),而批评者则直斥其是“魔鬼的导师”。
Machiavelli有一句名言说道:“所谓名誉,是一种仔细计算后的劝导影响力,而无关乎一个人的好(或者坏)。”本国一位政治人物也有一句名言“政治无关乎一个人的好坏”,看上去似乎完全就是对Machiavelli学说的一脉相承。
大选将至,或许,Machiavelli的一些定律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观察新西兰政治的切入点,以便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周遭所发生的事物,特别是政治。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