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文化,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文字、艺术、科学等等,但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理气候、动植物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植物资源中,虽竹莫属。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得好,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中国是竹的故乡。全世界约有100属1000多种竹子,而我国有37属约500种。不仅竹类竹质资源丰富,而且养竹用竹历史悠久。一首古老的民歌《弹歌》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用竹子制作箭头、弓弩等武器,用于娱乐、捕猎或战争了。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结下不解之缘,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倩影。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感叹地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与文字
竹与中国文字结缘最早。可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竹”的象形符号。在甲骨文、 金文中都有“竹”的象形符号和与竹有关的文字。古人以竹片作为文字的载体,用牛皮绳串起来编结成书,就是所谓的“韦编”。大教育家孔子勤于读书, 把牛皮绳多次翻断,被人们作为“韦编三绝”的佳话传颂。从战国到魏晋长达八百年的岁月里,人们皆用“竹简”写字、刻字、著书立说。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竹书纪年》以及《尚书》、《礼记》、《论语》等经典,都写在竹简上。由于竹简的利用,使中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殷商时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历史文献的传存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象形表意为特征的方块汉字也因竹简而被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
竹与科技
竹在科技方面的应用引人入胜。早在商周时代, 我国已发明使用竹钻;公元251年李冰任四川太守时,便带领民众修筑了世界上第一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四川都江堰。 其中使用了大量的竹子。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来水管是用竹子制作的, 古时称为“笕”。在盛产竹子的四川, 汉代时人们已用竹缆绳打出了深厚度达 1600米的盐井。到19世纪这种竹缆绳打井技术才传到欧洲,1859年美国在宾尼夕法尼亚州钻出了第一口油井。 早在9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竹枝是上等材料。 久负名的湖笔已发展成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四大类、250余个品种,既是人们得心应手的书写工具,又是赏心悦目的工艺品。 算盘是我国古代科学发明的成果,而它的前身“筹算”, 就是用竹签做筹码来进行运算的。随着火药的发明, 南宋时人们采用竹管制造出突火枪;元代,有人在椅子的四条腿上各绑一个大竹筒, 里边装上火药,点燃后利用火药喷射的反作用力,将坐在椅子上的人送入空中。虽说有点异想天开,你能说它不是最早的“载人火箭”吗?明代,人们用竹筒制作成一种“二级火箭”,名叫“ 火龙出水”,发射升空时极为壮观。
竹与建筑
竹子用于建筑艺术历史悠久。汉代,能工巧匠利用竹子为汉武帝建造的甘泉祠宫,造形美观。宋代大学士王禹� 在湖北黄冈做官时,自造竹楼,并写了《竹楼记》,其中对竹楼的音响效果写道:“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 有碎玉声;宜鼓琴,琴声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所助也。”真乃美奂绝仑。 盛产竹子的南方,竹楼是寻常百姓家的房舍。 西南少数民族如傣族至今仍住竹楼,绿树芭蕉丛中掩映着座痤竹楼,充满了诗情画意。修竹何以成为建筑中的龙材呢?竹子体轻质坚,皮厚中空,抗弯拉力强,浑身展现出力学美。 科学家对竹子进行力学测定表明,竹子的收缩量很小,而弹性和韧性极强, 顺纹抗压强度每平方厘米为800公斤左右;顺纹抗拉强度每平方米厘米可承载1800公斤;其中刚竹的顺纹抗拉强度每平方达2833公斤, 享有“植物钢铁”的美称。因此人们用竹子代替钢筋, 浇铸竹筋水泥建筑物。竹子的抗弯能力极强,如大毛竹的空心度为0.85 ,抗弯能力要比同样重量的实心杆大两倍多。 机械设计师从中受到启发,研制出很有价值的空心转动轴, 在不降低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可节约一半钢材。 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从郑板桥的《兰竹图》中受到启示,设计建造高达315米70层的中国银行大厦。这一“仿竹杰作”,巍然屹立于多台风的香港,“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与音乐
有了竹,才有了竹乐器有了音乐。在《汉.律历志》中记有一个传说,黄帝指使一个叫伶伦的人定“音律”。伶伦便去大夏之西,从昆仑山南麓取来了竹子,断面节间, 长6寸9分,吹之,恰似黄钟宫调,音律优美。从此便有了箫笛等乐器。 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竹制的十三管古排箫实物,是目前考古文物中发现年代最早的排箫。 古时称音乐为“丝竹”,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称乐器演奏者为“竹人”。我国南方有一民间乐器, 直接称为“江南丝竹”。中国传统乐器如笛、箫、笙、筝、鼓板、京胡、二胡、板胡等皆离不开竹。从那牛背上的牧童吹响动听的竹笛,苗寨传情的芦笙,到现代流行音乐,都有竹乐器悦耳的演奏。我国第一家竹乐团所使用的乐器全都是竹子制成,以笛子来说就有十几种,如只有一个孔的吐良、两端堵口的,一支笛子可以同时吹奏两个声音的双音笛,带拐弯的大低笛,长达3.2米,重近5公斤的巨笛,短的仅有4.6厘米的口笛等。他们还研制出失传千年的古代低音乐器“相”,用锤击打的竹板琴,拍击竹管发音的拍筒琴,根据民间渔鼓发展成的竹排鼓,用世界上最粗的竹子做的巨龙鼓,用1000多摄氏度高温烧成的竹炭做成的能发出金属般声音的炭琴等。可以说中国的管音乐,实际上就是竹管音乐,演奏的乐曲是一种远离尘嚣的最清纯最原始也最贴近自然的天籁之声。
竹与竹编
竹编是中国人的最早发明。新石器时期己有了竹编器具,浙江钱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200余件竹编器物,说明当时我们的先人己有了较娴熟的编织技能。古时,人们外出以竹笠遮雨,竹鞋踏泥;东汉时有了竹布; 唐代岭南一些州县将漂亮的竹布作为贡品,进献皇宫。随着社会发展,文化生活的不断进步,竹器种类花样翻新日益增多,坐有竹椅、竹凳、竹沙发; 卧有竹躺椅、竹床、竹席、竹枕;住有竹楼、竹屋;穿戴有竹衣、竹鞋、竹笠;贮藏物品有竹柜、竹箱、竹匣; 装饰美化客厅的有竹屏风、竹帘、竹花瓶、竹灯笼;存放食品及餐具的有竹橱、竹篮、竹桶、竹盒、竹碗、竹筷;供书写用的有竹桌、竹坐椅、竹笔筒、毛笔;农家常用的有竹箩、竹筐、竹筛、竹篓、竹簸箕、竹扫帚、竹笆、竹扁担;捕鱼垂钓用的有鱼薪、鱼罩、鱼笼、钓竿;交通运输上的有竹车、竹轿、竹滑竿、竹筏、竹船、 竹桥;人们手中把玩的折扇、团扇以及老人用的手杖等。目前竹编工艺品己达数万,质量高超,大型竹编立屏九龙壁荣获国际珍品称号;竹编白尾海雕被送入美国白宫。竹刻工艺品分为浮雕、透雕和圆雕。浮雕是在竹材表面刻出近似立体图像;透雕是把竹材刻透镂空造型,刻出玲珑剔透立体感强的工艺品;圆雕多采用竹根,因材施刻,就材造型,雕刻出完整的立体形状,给人以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