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时评 《流浪地球》影评 - 澳纽网专栏





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魔王时评

《流浪地球》影评

作者: 魔王    人气: 6542    日期: 2019/2/12


显然我对娱乐界消息反映是慢半拍的,比如我是在一个洋人的推荐下才知道刘慈欣的《三体》的,我也是在远在中国的编辑朋友的告知下才知道我家门口电影院上映了《流浪地球》的。慕名去观看时并没有遇到想象中“洋人争相观影”的现象,也许这部电影整体水平在国际上并不算惊艳,但相比其他中国电影,很多洋人认得编剧的名字,也说明这部电影是有特殊之处的。


据说写影评需要亮票?

 

关于电影细节

 

观影之前网上就已充斥了对“科学原理”的质疑,作为科幻迷,我也可以点出不少BUG。比如我们的中年太阳要变成红巨星得要50亿年以后,按照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届时人类文明占领本星系是绝对没问题的(科学家预测最多只需要100万年),那时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合并也已经完成,仙女星座的一万亿颗太阳加上银河系固有的三千亿颗太阳,再加上星系合并时诞生出大量新的太阳,人类文明所处的星系,一个太阳的死亡如同一个人每秒钟死掉了几千万个细胞一样,听起来可怕但完全没有感觉。

 

即使只不考虑红巨星,电影所处年代的场景和道具也有问题。比如几乎见不到什么机器人,货运卡车还需要人来驾驶,摄像头等设备体积巨大,学校依然使用课堂教学模式等,除了很科幻的行星发动机外,其余科技都没多大想象力和创新。相比同类的好莱坞科幻,连一个按钮、一盏灯、一双鞋都有富有想象力的设计,《流浪地球》弱爆了。不过也许我可以帮忙解释:这是架空的世界,且大灾面前,人类的科技树都点到了行星发动机那里去了。

图为40亿年后地球的夜空,此时太阳还没变成红巨星,此时你看到的这些恒星早已经布满了人类文明,虽然那时候的文明与现在我们的长相完全不一样,甚至也许并不是人类了。

 

关于电影思想

 

虽然影片展现的科技有些落后,但反映的思想还是蛮先进的。比如台词说“以前,有一种东西叫做钱”,说明此时社会已经实现了按需分配,这在好莱坞电影中则极少有提到(行星发动机的存在说明人类已经熟练掌握了可控核聚变,即使没有太阳光,人类也可以用取之不尽的聚变能随心所欲地生产室内水培粮食、生活物品和建材,不仅按需分配了,也理当有能力建更大的避难所,不至于窘困到限制人口)。电影中宣扬的人类团结互爱、希望、平等和人文主义思想,这却是中国烂大街的“宫斗剧”中很难见到。它们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世界普世价值,对观众产生正能量的作用不提,还让电影更容易被国际观众理解和接受,对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而不是孤芳自赏有巨大的意义。

 

相比古装戏和近代戏,科幻电影的一个优势就是容易让这些先进的思想得以有舞台表达。古装戏难以摒除江湖思想、君臣等级和封建迷信,而许多剧情都需要建立在这些逻辑之上。一些影视制作者也经常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刻意宣扬这些东西,潜移默化地对现代观众产生不良影响。中国的近代戏则常充满了偏激的民族主义心理,这也并不利于现代国人客观认识世界。总之《流浪地球》所宣扬的思想,显然比那些“宫斗”、“小鲜肉”或“拜金”思想先进和深刻的多。中国现有的剧大多属于“面向历史”,不仅思想有历史局限,电影可发挥的想象空间也很小;中国历史虽然悠久,但也只有五千年,远不如人类文明的未来广阔,我们是时候面向未来了。

 

关于电影行业

 

《流浪地球》的积极意义更多体现在电影之外。刘慈欣是一个特例,他的出现也许并不代表中国编剧行业,尤其是科幻编剧行业春天的到来。电影工业是一个综合工程,演员、编剧、导演、特效乃至道具形成一个整体,最短板决定了这个桶能盛多少水,中国电影长期以来并没有把钱集中到幕后人才身上,编剧等重要的幕后行业并没有形成像明星一样的吸金效应,这些岗位很难留住和培养人才。前文还抱怨影片中的道具和场景想象力不足,这倒不能怪刘慈欣,因为剧本只会泛泛地描述场景,场景细节需要其他参与者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培养是很不容易的,创作者需要有一个宽松、宽容和信息丰富的生活环境,这些岗位的收入也要有足够吸引力,否则岗位只能留住平庸者,观众只会看到大量缺乏想象力的电影场景。观众捧场给小鲜肉钱虽然是观众的意志,但那么多钱给了小鲜肉却并不能让他们的脸变得更好看,倘若这些钱可以流向幕后行业,对影片质量的提升,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来说都是收效甚大的。

 

    那么《流浪地球》是否是成功的电影,绝不应该只看票房,而更应该看票房赚的钱流向了哪里。如果只让漂亮的主演们身价飙升,编剧和道具师们却继续苦逼,显然这个电影也并没什么里程碑意义,倒不如借这个风头好好让刘慈欣发一笔,激励更多优秀的编剧下海更好,最好是观众也形成追捧编剧的风气,让编剧变成明星行业。也许一些人会说“影评家们指责剧情和道具是在吹毛求疵”,其实这才是民智提升的表现,说明观众的视线已经从主演的脸蛋上移开,开始欣赏整个电影了。编剧和道具们的劳动成果有人关注和欣赏,他们的工资才会提高,行业水平才会被渐渐培养起来,最终还是观众赏析水平决定了影视行业的发展。

 

关于中外交流

 

刘慈欣并没有文学相关学历,却在海外文学界赫赫有名,刘慈欣不懂外语,他的作品却自动有人给他翻译成各种语言,可见文化影响力的向外传播,更多应该依靠自己有趣的灵魂和思想,而不是孤芳自赏,并砸钱强行推广。传播学中,满足观众娱乐消遣和情感需求是第一优位的,如同写评论,话题和角度带有娱乐性的文章点击率才很多,而写满公式枯燥的论文基本没人看,讲的再好也其实是失败的。无论对于本国人还是对于外国人,追求娱乐就是共同语言。

 

这也让我想到了现在同样充斥于市场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很多人觉得在外国人面前表演传统艺术就算是“中外交流”了,但其实这类活动并没有思想层面的交流,双方依旧是隔着厚玻璃的,外国人并不会从中国传统歌舞中真正了解现代中国人正在想什么,更多只是猎奇,很多人由于同质化的表演太多而丧失了看的兴趣。不懂唱歌跳舞的刘慈欣,则瞬间击穿了文化的厚障壁,自己成了中国的名片同时,他也代表现代中国人向外国读者展现了价值观和哲理。看来优秀的科幻戏是中国对外交流的另一个有效渠道,并且并不应该为了交流而交流,电影或小说首先要做好的是娱乐而不是说教。


    在我的告知下,不少刘慈欣迷的洋人朋友也都计划好去看电影了,《流浪地球》并不算很棒的电影,如果操作不当,连里程碑都不算,但它依然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化输出的希望,也相信这个希望,能像电影里那样产生出扭转乾坤的力量,让中国走向正确的轨道。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魔王时评 文章


英国加入CPTPP,新西兰能否脱钩中国?

洪都拉斯要与台湾断交,新西兰要不要接盘?

调戏ChatGPT系列:奥克兰市议会可以关门了

调戏ChatGPT系列:新西兰外交部可以关门了

魔王众筹打官司: “我输了,华社就输了”

总理“突然”撂挑子不干了,新西兰还能怎么“救”?

陪同新西兰工党议员访问Unipharm联合制药

幕后的故事:这场反犯罪大游行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新西兰总理的访华要求还有戏吗?

不应对中美关系回暖抱有幻想

今年APEC会是中国和新西兰改善关系的契机吗?

谍战新西兰:情报官当面警告间谍然后离去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