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個幼小的身軀躺倒在地,身下汨汨流著鮮血,發抖的身軀,小貓似的呻吟停不下身邊的腳步。
人們或步履匆匆,或視而不見,或繞步而行。總共十八位不同路人從腳下從眼前從這受傷極重鮮血不止的小小身軀旁故作鎮靜地揚長而去。
這十八位処難不驚臨事不慌的路人,恰被現場監視器一一攝入畫面。小姑娘此前兩次被撞倒,而司機故意再壓多一下也歷歷在目。似乎開車司機用意明顯,直接想斃命這初涉人世,來到這個世界才剛剛兩嵗的小姑娘。
這樣的淒慘一直持續到一位老婦到來,老婦人急忙施救,這奄奄一息的小生命方獲得關愛溫暖,這樣一則讓人震驚不已的人間慘劇方告一段落。
接下來孩子被送往醫院,有媒體搶先報道,路人和司機的冷血截頻也迅速在互聯網上傳播,小姑娘的遭遇終吸引了大衆關注。隨著現場淒冷的場景再現,更多的民衆嚴詞聲討這一發生在光天化日下的人心冷漠,人性泯滅,人間慘劇的發生。大家感同身受,懼怕這樣的冷漠彌漫整個社會,繼而毀掉社會毀掉自己,於是口誅筆伐在網上競相發洩著自己的無比憤怒。
口水頓時鋪天蓋地淹沒了事件的所有主角兒,有厲聲譴責肇事司機泯滅人性謀殺人命喪盡天良的做法,更多的民衆直接把唾沫吐向十幾位當時走過現場卻視而不見腳下血泊中小童的冷血觀衆。有的也指責女童的父母監護不力導致慘劇發生,更有的把憤怒傾泄在事件發生后想借此一舉成名的冒充肇事者。還有的觀點對立的網友們態度鮮明地直接要對方“去死吧!”
去死!該死!死去吧成爲這一事件網絡留言裏最常見的字眼。
是泯滅人性的司機該死?是當時漠視受傷女童故作鎮靜若無其事的過路者該死?是慘劇中為搏人眼球想借此出名的假肇事者該死?是袒護女童父母監管責任的衆多網友該死?還是這一類頻發的事件該死?
肇事司機固然該死,可他願意撞人嗎?他的壓傷不如壓死的理論是否是國内肇事賠償紛爭的普遍現實?
那些冷血者固然該死,可一個連老人都不敢扶都扶不起扶了有可能自找麻煩的社會,如何扶得起這個血泊中的孩子?
言説監護不到位者該死,可監護者終日忙碌求生,誰又敢保自己在這唯利是圖的紛雜世道裏沒有疲憊鬆心的時刻?
即使言説那見人遇難反難中搏出人頭地機會的假肇事者該死?可誰造就了鳳姐之類靠醜陋人心靠噁心大衆搏出風光天地的不爭事實?
佛山小悅悅被撞,從而引發出國人新一輪大思考大爭論。
有輿論急忙引導出事件的另一位主角兒,那位在前邊人匆匆走過,漠視著他人生命的背影后停下了自己的腳步,用心用愛救助溫暖這命懸一線孤冷無援小生命的拾荒者,那位花白頭髮衣者襤褸的老婦人。
接著,老婦人不但擔起當時施恩于人施愛與人的大慈形象,更承擔起對世態淒涼人心渙散社會冷漠教育的大爱形象。
事發地有領導指示十餘有關部門聯合起來,緊急通知,因勢利導,適時在廣東全省開展“譴責見死不救行爲,提倡見義勇爲精神”大討論。在有關方面大哄大嗡高調發起的大討論下,在人人口誅筆伐下,冷漠者被認出罵不絕口聞風喪膽痛哭流涕悔不當初,造假者個人信息被披露,一天五百個咒駡電話,直罵得此人狗血噴頭狗屎一般。連傷重的小童也承載著救贖民衆的厚望,醫院被蜂擁而至爭先恐後爭施愛心的民衆踏破了門檻。還有的好心人不惜跨越整個中國版圖,從最北端的黑龍江趕至最南端的廣州市,來到病房代表自己向小童、向那位善心獨具的老婦各捐出了多少万元,很響亮地在小童父母面前表達了自己的關愛之情。
衆多學者建言建議,有發起事發地立碑運動,有推动见义勇为立法运动,佛山检察机构“提前介入案件調查”,有關方面要求反思“小悅悅事件”加强建設文化強省 打造“廣東精神”。
一场事发后的运动又司空见惯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從這次“小悅悅事件”裏,冷血與熱血固然對撞出了個人對人性本質,社會責任,公民良知等諸多層次的思考,但更應該對撞出整體社會性的深層思考。如果不能突破理念與信仰的終極瓶頸,這樣的事件的發生恐怕只是換個地方而已。
不知下一個“小悅悅”會是誰?
2011-10-21
又讯:伤重女童今天已经不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