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周文萍博士提議,“三人行”本周茶聚。
就在上次沒去成的“Country
Café”吧。遊子一錘定音。
車水馬龍的Botany
路上,Historic Country Café 是我的最愛。一道白色的矮木柵,隔開了市聲的喧鬧,柳綠桃紅夾道的碎石子路,蜿蜒著分開綠茸茸的草坪,若不留心門口的標牌,很容易將這處農舍當作私人領地,然而就在草坪的盡頭,一處古舊的白色木屋,在一簇簇粉白黛綠的花朵點綴下,宛如夢境般的向我們敞開了屋門。
房間裡有壁爐,有鋪著潔白桌布,點綴著瓶花的圓桌;廊下已有客人捷足先登,沐浴著溫暖的朝陽,怡然自得的喝著咖啡——原來是永傑兄先到了。我和周女士剛落座,遊子夫婦相攜而來,上次他們就沒找對地方,這次也是問了隔壁花店的老闆娘,才“闖進”了這世外桃源。
明媚的陽光下,喝著濃香的卡布奇諾,圍繞著“三人行”近7年的創作,話題如泉湧。
周女士是研究海外華人文學的專家,世界各國文學都有涉獵並成就斐然,她感興趣的是,“‘三人行’寫了近7年,近千篇文章幾十萬字,而且還將一如既往的寫下去,你們為什麼能堅持下來?”
“已經習慣啦——”永傑操著香港口音很濃的國語說,“覺得很有意思嘛,不為名,不為利,寫得都是自己的真實感受,沒有壓力,很開心啊。”“也不是全不言利,只不過是人家不發稿費我們沒辦法。”我自嘲的一笑。“也有出稿費拉我們的,是我們不肯去的嘛。”遊子也補充了一句。
關於“三人行”專欄“一題三寫”的特色,周女士問:每期出題都是誰定?大家說是沒一定,誰想到有意思的題目就告知另外兩人,“定位在文化散文,可寫的題材就很多,文章又定位在千字文,很多時候話還沒說完就得結尾了,所以下次還有的說。”遊子回答。
我接著遊子的話說:由於每個人出身背景以至於涉獵、興趣都不同,所以我們的題材範圍還是比較廣,但也有跡可尋,比如談詩歌與音樂、談漢字簡繁體,一般都是遊子出題;如果是寫遊記,多半是永傑宣導,並有文在先。如果寫吃吃喝喝,民風民俗或歷史典籍,則多半是我先“出手”了。三人並一致同意說,情願別人先出題,跟著寫有如命題作文,省心省力多了……
話題漸漸展開如八面來風,移民生活、傳統文化、海內海外、婚姻家庭、子女教育……
春日融融,微風和煦,花香陣陣,鳥鳴宛轉……茶淡了,但談興還很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
“有這樣亦師亦友的同伴,寫自己喜愛的專欄,生活在這片自由、美麗的土地上,真正是三生有幸啊!”——走出白色木屋,我對周博士突發感慨。
她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