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氣好晴朗.
海倫登上旅遊大巴,就大聲的介紹說:“我,英國人,在薩爾斯堡這裡上學,這份導遊工作是我勤工儉學的副業。"
我們靜靜地望著她。
海倫圓面孔上一雙大大眼睛,活潑灰藍的眼睛上,長長的睫毛彎彎地卷起一絲嫵媚,豐潤的嘴唇和她爽朗的笑容,處處洋溢著熟女的風采。
只是她的這身服裝有點不怎麼合體,將她那圓潤的身材卷裹得緊緊繃繃,使人禁不住擔心她的上衣扣夠不夠結實?
大夥等待著她下面的介紹,沒想到她突然唱了起來:“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頓一下,人們才反應過來了,開始跟著唱:“Ray, a drop of
golden sun…… ”。我也被歡樂的氣氛感染,不由自主地加入了合唱:“Me, a name I call myself…… ”。
巴士司機響亮地鳴了兩聲笛,這載著來自世界各地團友的大巴士就準點出發了。
我們旅行團,除了美加英澳第一語言是英文的國家遊客外,就是歐盟各國的遊客,亞洲客人大概只有一對印度夫婦和我。大家來自於世界各地,一起參加這有著明確主題的《音樂之聲》旅行團。(The Sound of Music---One day trip)。
導遊海倫一出場,就直奔了主題。
不知哪位大師說過:“音樂是世界通用語言"。果真如此,大家唱的旋律一樣,但歌詞五花八門,真是一個調八種詞,和聲部份更亂。我竭力唱出中國風的努力卻被淹沒在一片異域風情裡。但大家目的明確,那就是追隨40多年前風靡世界的美國好萊塢(荷裏活)電影《音樂之聲》香港譯作《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的腳步,懷揣夢想,在現實的世界中,在它的故鄉來一次腳踏實地的音樂圓夢之旅。
海倫當然瞭解大家的心情,一路上高歌不停: Far, a long, long
way to run……,"海倫的嗓音渾圓,一入耳就知道她受過專業訓練。
旅途中趁她休息嗓子時,我和坐在旁邊的她一聊天,果然她是“莫紮特音樂學院"的學生,專業水準可想而知。
後邊的遊客似乎和我一樣,也被這性格開朗的英倫姑娘迷住了,紛紛加入了我們的話題。
海倫說她兩年前第一次踏上薩爾斯堡這個小城的土地,就猶如被施了魔法一樣,她完全被這裡的音樂氣氛迷住了,她說等將來讀完書,她一定要留下來,就在這裡開展她的歌唱生涯。
看來《音樂之聲》不只是一個女主角,後面會有一群瑪利亞跟著的。
有人大聲嚷嚷:“是不是愛上了這裡的帥哥啦?"海倫聞言,爽朗的笑了。
看得出她愛上了這裡,不僅僅是因為這裡是莫紮特的故鄉,而是這裏的一草一木,這裏的風土人情,這裡的山山水水間,也許真有一位英俊的“上校"在等她也說不定呢。
巴士乘著秋風,在林蔭道上穿行,窗外的歐陸風景格外迷人。海倫不忘身份,沿途熱情介紹著電影和實景間關係的花絮:
“你們看!"忽然海倫用手指著窗外叫道:“那座山,就是上校和瑪利亞帶領著孩子們逃走的山脈,可是事實上那山的背後是德國,不是電影中所說的中立國瑞士。"
她做了一個很滑稽的表情,引得大家轟然大笑。
是啊!電影裡的角色如果好不容易翻過了山,卻一頭撞進德國人的懷抱,那,這電影也就太沒勁兒啦。
海倫告訴聽得津津有味的我們:“這部劇是根據瑪利亞所寫自傳改編的,一開始只是在本地的戲院演出,後來被好萊塢(荷裏活)導演看中並買下版權,然後進行修改,修改後叫瑪利亞審閱。瑪利亞一開始不同意新改編的劇本,事情僵持不下。最後聽說好萊塢製作公司為此付了680萬美金,終於解決了紛爭。"
680萬美金?!即使在當前也不是個小數字呵,換成人民幣,得,1X6、35…何況40多年前, 大家不由得在私底下竊竊私語。
旁邊的印度夫婦顯然算不過帳,急忙拿起蘋果手機計算,大概匯率複雜,兩人竟小聲爭辯了幾句。
“看,這就是你們的特拉普上校的房子。"車一停,海倫歡快的告訴大家。
那對印度夫婦聞聽,趕緊收起手機,大家一起落車。
“我們的‘特拉普‘?準確的說應該是他們的‘特拉普’……”看著一眾急切參拜上校特拉普故居的金銀髮族的身影,我隨後嘟囔了一句。
上校家的房子在陽光下散發出和諧的反光。現在這裡是歐洲城堡飯店,遊客止步,大家只能站在湖邊欣賞它的風采。電影的拍攝實際並不是用上校家真實的房子,而是電影製作公司自己出資在湖邊蓋了另一棟房子,但電影中的主要場景都是在這裡拍攝的。望著這棟古樸的建築,上校一家,特別是他的那些可愛的孩子在這裏生活的情境一一在眼前呈現,似乎同時那美麗音樂也在耳邊回響著。
海布倫宮的宮殿前面的這座白色亭子,大家都很熟悉,海倫即興拉了一位來自澳洲的小夥子,兩人即興表演起來。
“I am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這段上校的大女兒和男友的對唱讓海倫表演得維妙維肖.
我們一眾圍成一圈,看著她的表演,不由得沉浸其裡,大家跟隨著哼唱起來,優美的歌聲在這典雅的廊柱間排徊。
歌聲不但讓周圍其他旅行者駐步,還引來了樹上鳥兒的和鳴。
回到巴士,海倫更顯精神,一段:“I have confidence in sunshine! I have confidence in rain!
I have confidence that spring will come again……”脫口秀出。然後,她睜大了灰藍如海的眼睛,長長睫毛閃動:“誰能告訴我,這段歌是在甚麼時候出現的?"
後面一位大鬍子遊客聞聲舉手,大聲嚷道:“是瑪利亞出了修道院時唱的。"
海倫聞言笑了,笑聲宛如銀鈴。
顯然,大鬍子當年帥哥時也是《音樂之聲》的鐵桿粉絲,當然,這裡每一個人都鐵,幾乎“鐵板一塊",要不然也不會鐵了心般地追隨瑪利亞來到這裡。
“我們的下一站就是修道院 (Nonnberg Convent)",眾人聞聽,歡快地鼓起掌來。
修道院那紅色的洋蔥頭屋頂可以使人一眼望去就能辨認出來,海倫說:真實的瑪利亞就是生活在這個自西元714年修建的修道院中,電影也是實景拍攝的。
我急忙伸出手指,摸摸修道院那斑駁的石牆,大石頭硬硬梆梆、冰冰涼涼。一想到崇尚自由活潑可愛的瑪利亞,就曾生活在這個陰森的古堡裡,我的心頭不由得一股涼意襲來。
接著我們來到了聖吉爾岡與沃夫岡湖畔,這裡是當年電影裡得瑪利亞和上校的孩子們生活開始後的幾場重頭戲的拍攝地。海倫為了重現當年,她用她那得天獨厚的嗓音,演唱了好幾段電影中的插曲。
我們團中各年齡段的人,彷彿一下子回到當年,紛紛假扮年輕的孩童,返老還童似的隨著歌聲手拉手圍著海倫,就像當年的孩子們圍著瑪利亞般歡樂地又蹦又跳。
大鬍子忘乎所以,歡笑的眼淚都晃出了眼眶。
大家深深陶醉在當年的劇情之中。
顯然我們東方人沒有他們放縱自己的能力,畢竟中國人比較含蓄,要像他們人前那般人前瘋癲,還真有些不好意思呢。
我被人拉著蹦跳了兩下就退出了圈外,我還是想欣賞,欣賞他們的文化,欣賞他們的藝術,還有,欣賞他們的性格。
和他們相比,好象與生懼來,我們的文化太過自斂。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能改變我們骨子裏的東西,象他們般,縱情山水中能真正地釋放自己。
海倫就像一個揮舞著魔術棒的人,使整個團都充滿了活力。
我在想,如果身邊有一個這樣的朋友,一定充滿陽光和笑聲。
我參加過許多的旅行團,生平第一次遇見海倫這樣的導遊,她能把大家全部帶入角色,好像一場大型舞臺劇的演出,每一個遊客都參演其中,每一位角色都在盡力的演好自己。
我緩步走到美麗的湖邊,湖水清澈得連水下得水草都清晰可見,湖面風平浪靜,倒映著美麗多彩的帆船。我不禁感嘆著,這裡就是莫紮特在歐洲巡演後說得他最喜愛的地方,他的姐姐安娜據說當年也住在這裡,終老湖旁。
Mondsee Wedding Church 是上校和瑪利亞結婚的教堂,粉紅色的外牆絕對是吸引著遊客的腳步,人們紛紛走入教堂,原來教堂裏外的佈置是一個色調──粉紅色!
海倫當仁不讓,在教堂前面的廣場上領頭高歌唱起了“結婚進行曲",悠揚的樂曲,迴蕩在一色的粉紅的氛圍中,讓人覺得好溫馨好浪漫。
小鎮真的好安靜,漫步其中,好像步入童話世界。
在一座古樸的露天咖啡館裡,我們安坐下來,咖啡濃鬱的香氣在寧靜中瀰漫,竟讓人忘了歸處,也忘了身處何地。
環目四望,這裏的那些尖尖的哥特式房屋,層次分明,色彩斑斕的散落在原野上,映襯著那遠山上初秋殘存的積雪,別有一番風味。也許這些刺向藍天的屋頂,像是指向著天堂,上帝更多的厚愛,便降臨在這裏了。
再登上巴士時,大家眼前一亮。原來海倫換了裝束,她換上了合身的奧地利民族服飾,墨綠色和黑白色相配,非常的和諧美麗,人看上去頓時苗條了許多。
回程的路上,海倫柔聲唱道:“….so long farewell
auf widersehen, good night….”大家和聲著Good bye, good bye….”忘記了太陽已經西綴。
窗外,太陽落在了那座山頭的頂尖上,眼看就要墮落。
唉!再好的歌劇,再好的電影,也有曲終人散的時候,想像中,我竟然感傷起來。
離別終於來臨,大家依依不捨。
我擁抱了海倫,大家都上前一一擁抱這個愛唱愛笑的給大家帶來無窮歡樂的英倫姑娘。
我看到大鬍子鬆開懷抱時,抹一把淚水的手上亮晶晶的。
結束了《音樂之聲》探訪之旅,晚上躺在床上,海倫甜美的歌聲,柔柔的仍在耳畔回響。
今夜,讓我在夢中和上校特拉普一家不期而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