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黨党魁突然宣佈辭職!
黨魁是政黨領袖,是一個政黨的最高負責人,負責主持和處理政黨日常工作。如果該黨通過選舉獲勝,黨魁就要出任內閣總理。如果該黨在野又是在野各黨中議席最多,黨魁就成為各在野黨的領袖。
大衛‧希勒在這個位置上只幹了二十個月,前黨菲尔‧戈夫稱他所担負的是最困難的政治工作,但菲尔‧戈夫僅提到大衛‧希勒每周工作一百二十小時,而且只掌握極少的資源。
但是「最困難」不應僅指一周工作多少小時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身為一黨之首以及反對黨領袖所承擔的責任,菲尔‧戈夫沒有提及,不是出於疏忽,而是刻意迴避,因為下臺的大衛‧希勒在黨魁和反對黨領袖任內表現,於責有虧,差強人意。
缺乏政治經驗的大衛‧希勒當初也是臨危受命,工黨在輸掉零八年大選後,換了两任黨魁,已現渙散頹象,不復當年氣勢如虹,於是寄望於大衛‧希勒整合黨心重振雄風,與反對黨伙伴綠黨聯手在國會里嗆聲,但他沒能做到。
打一個可能不甚貼切的比方,執政與在野两黨國會論辯,執政黨是做事的一方,所做出來的擺在那里,由不必做事的反對黨去審視挑錯。有如拳手對打,互有攻防,執政黨多處於防守,在野黨則負責猛攻。攻者要善於發現破綻,抓住機會就出手,務求一擊即中。
二十個月來,對手多次露出明顯的破綻,非法竊聽、任人惟親等等,工黨却反應遲緩,出手疲軟,毫無殺傷力。反觀優先黨黨魁彼得斯,虛虛實實,拳拳到肉,一拳就打掉了國家黨的鐵桿盟友未來黨黨魁,端掉了一個內閣部長。
對於决定大選勝負的整體經濟、國有資產出售、退休年齡以及資本利得稅等等重點試題,大衛‧希勒做了二十個月都沒有給出一個完整而曙光可見的藍圖。
對於反對黨另一中堅綠黨,大衛‧希勒也未能爭取全力合作,反而給人一種被牽着鼻子走的感覺
這可能是工黨以及大衛‧希勒支持率一直上不去的根本原因。
也是大衛‧希勒在工黨內部一直得不到全力支持的根本原因。
其
實大衛‧希勒也并非無所作為,他也曾通過改組工黨領導層,努力嘗試整合,取得更多的支持,今年二月工黨改組就是他最重大也是最後的一次努力。可惜他一來經
驗不足,二來欠缺領導才能,回天乏術,敗局已定。各位可以想見,你看得出,我看得出,大家看得出,工黨中豈會看不出,大衛‧希勒本人更是了然於心。
所以才有工黨成員醞釀不信任動議,所以才见海倫‧克拉克幕後身影,所以才有大衛‧希勒突然辭職的消息發表!
不過也不能說他毫無建樹、百無是處,他能表示「既然自己不能做好,就讓別人來做」,他能夠不戀棧,能夠主動辭職,就是幹了一件漂亮的事!
大衛‧希勒具備誠信、熱情与勇氣,今後在適合他的崗位上不乏為紐西蘭選民服務的機會。
一黨獨大,缺少監督與制衡,實非選民福祉,僅望大衛‧希勒的辭職能成就一個強大的工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