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以文会友

能源——人類永無休止的追求

作者: 宋林玫    人气: 3567    日期: 2014/2/1


能源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現代人類比較成熟有效而又大量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含碳化石礦物質,如煤、石油、天然氣以及生物質能源,此外是核能、水力、風力、太陽光、地熱能等。隨著油頁岩採煉技術的突破,人類很快會大量使用油頁岩提供的(葉岩氣、頁岩油)能源。而蘊藏於深海的可燃冰,相信也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人類大量使用的能源。人造汽油、酒精這些含碳燃料或許以後人類也會製造,但是廣闊海洋蘊藏的海洋能(海洋能是海洋特有運動過程生產的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溫差能和海水鹽差能等。)肯定會隨著科技的發展慢慢成為人類利用的能源。

水力、風力、太陽光、地熱、海洋能、生物質能等是可再生的非礦物能源。對這些能源,不管已經成熟應用或正在研發,相信人類都會一直開發、應用下去。至於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可燃冰等含碳化合物能源,以至核能都不是可再生的,是有限的。據專家估計地球上石油儲量可用約40年,天然氣約60年,煤在200年以上。油頁岩、可燃冰尤其核燃料,如計算月球上的氦-3,可用時間就更長了。

現在人們已經開始開發、利用與石油、天然氣類同的礦物能源——頁岩氣與頁岩油。它們都從油頁岩提煉,油頁岩是一種含有黑色有機化合物“油母質(kerogen)”的石頭,經高溫裂解、氫化、熱解可提煉出類同原油與天然氣的物體,“頁岩油(Shale Oil)”與“頁岩氣(Shale Gas)”。科學家估算,把世界油頁岩已知可開採儲量折算成頁岩油的話,其總量要超過世界石油的總可採儲量。

頁岩氣具蘊藏豐富、分佈廣、埋藏淺(目前最淺僅8公尺)、可供開採壽命長(30~50年)的特點,全球頁岩氣存量據估計約460兆立方公尺,是傳統天然氣存量的2.55倍。中國的頁岩氣可采儲量居世界首位,中國陸域頁岩氣已獲工業氣流或有頁岩氣發現的地質資源為93.01萬億立方米。

現在僅美國頁岩氣的開採技術已經進入製造業的流程,其他國家尚未突破有關技術。過去十年內,頁岩氣已成為美國日益重要的天然氣資源。2010年,美國石油氣中頁岩氣所佔比重已超過20%。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預測,到2035年時,美國46%的天然氣供給將來自頁岩氣。可以預計今後頁岩氣將大幅度增加全球能源供給。

與頁岩氣連帶開採出的原油是“頁岩油”。未來頁岩油的開發會比氣體更重要。全世界頁岩油總儲量估計約3450億桶,其中俄羅斯750億桶,美國580億桶,中國320億桶,

此外我們不能忘了在深海的含碳能源——可燃冰,它的儲量也等於油氣的兩倍。這樣看來人類利用含碳能源的日子還長得很!

不過再長始終有枯竭的一天。但是礦物能源最大弊病不是枯竭的問題,而是在它提供能量的同時,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這種氣體會使地球大氣層溫度上升,產生溫室效應。溫室效應現在已經開始對人類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兩極萬年冰山在融化,海水上漲,淹沒低窪小島及海岸。溫室效應更使氣候異常,天氣不正常的冷、熱,可怕的颶風、海嘯,而沙塵暴、霧霾大面積沾汙著適合人類生存的空間。人們有理由相信,在各式各樣含碳能源未被全部用完之前,地球可能已經被糟蹋得不成樣子了!如果不改變目前大量採用礦物能源的狀況,不需要太長時間,人類會面對更為難堪的氣候,地球會更快成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現在已開始的上述趨勢不是整天只想指點江山的政治家、逞強好鬥的軍事家、操弄財富的經濟學家們可以扭轉的。只有默默耕耘的科學家才能出奇制勝,尋找出延續人類正常生存發展的能源。

水力發電,是個清潔、便宜又可再生的能源,水電站對江河水量可適當控制,以利灌溉調節旱澇。但是水力資源畢竟有限,不一定能滿足人類對能源不斷增長的要求。而且即使不考慮龐大的水力發電站在軍事戰略上、在國家安全上的隱患,在自然環境方面,也會造成難以預測的影響和破壞。如高壩儲蓄浩大水量,造成上游江河兩邊巨大壓力,產生不可預測的地質變化。上游大量存水也對局部氣候增加新的影響因素,效果莫測。隨水而行的沙石因水流速度減慢,不能自然暢流疏導,必然大量沉積,長久以後其後果真是難以預測。同樣下游自然環境也會有許多難以預測的不良效果。總的來說,人類對大自然搞太大改動,把大自然變為“非自然”,逆天道而行之,總不是件好事。

至於風力能源、太陽能,這些能源類同水力,更有水力之優點,無水力之缺陷。不過最大問題是這些能源受氣候、地理位置等限制,且其量更為有限,只能作為特殊地區對能源需求的一種補充。至於可能的可燃冰、海洋能……等等那是以後的事,即使掌握了應用辦法,可以預料對人類幫助終究有限,絕不能負起人類不斷發展對能源需求之責任。

近代人類對能源需求之探索,最大成果是核能,人類已經相當成熟掌握使用鈾235裂變進行發電的技術。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字顯示,世界目前已有用於發電的核反應堆約450座,大概生產3800億瓦電,占全球電需要量約15%

以鈾(uranium)進行核能發電有大量優點,最主要就是沒有二氧化碳逸出,人類免除了對溫室效應的擔憂。但是鈾235發電也有它致命的弱點。

1),地球鈾礦僅可用80年。

2),可用於發電的鈾235,只佔天然鈾礦提煉出的鈾的0·7%,其餘都是鈾238,所以必須進行同位素分離,把它的濃度最少提升至2-5%才能使用,這是個很困難的過程。

3),鈾235核電非常安全,但又不是絕對不出事故的。一旦核燃料棒鏈式反應失去控制,裂變則繼續,就會釀成事故,對人類造成巨大傷害。因此民眾恐慌很大,如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核電站就是,故此鈾核電安全始終是個問題。

4),核能電廠會產生放射線的廢料,廢料的有害放射性百萬年不會減至人類可接受範圍,故廢料是極大隱患。

俗語說“車到山前必有路”,聰明的科學家早就發現了能獲得核能的更理想管道,那就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就已知的“釷”(thorium)核能發電。只是當年由於以鈾235發電能產生超過90% 的鈾238,鈾238隨後會變成鈽(plutonium239,鈽是製造原子彈的原料。冷戰期間需要大量的鈽製作大量的原子彈,所以就發展以鈾235的核發電,而把發展釷核電丟棄一邊了。

以釷(thorium)取代鈾的核電,有極大優點。

1),除了與鈾核能發電不會排出二氧化碳,不會造成溫室效應以外,科學家估計世界釷蘊藏量夠人類使用千年。釷是開採稀土金屬的副産品,像鉛一樣普通,且沒有同位素分離,幾乎全可用作燃料。不但美國、澳洲、挪威等儲量多,中國也有400年的釷蘊藏量。

2),釷核電很安全,因為釷必須用中子“轟炸”才能啟動分裂放出能量,如果切斷中子束,釷便會立即停止分裂,停止連鎖反應(工業上已掌握這一辦法)。另外反應堆內的氣壓與大氣壓力一樣,因此不會發生氫氣爆炸,釋出輻射。

3),危險廢料少,用釷發電産生的廢料比用鈾少一萬倍,也就是十噸與一公斤之比。而且廢料放射性一百年左右就減到可接受值!

4),以釷發電不產生鈽,這正是釷的好處。釷可以燒掉舊反應堆裡的有毒廢料,減少輻射毒性,因而充當了生態清潔劑。

5),以釷發電的分裂效率、燃料持續時間優於鈾,成本大大優於鈾235

在費米實驗室工作的傑出華裔臺籍科學家葉恭平教授指出:“以前的核能就是為了得到原子彈的原料--鈽,因此也留下了一百萬年都無法解決的巨毒核廢料問題,以及意外時無法停止的連鎖反應,造成可怕的核災。”葉教授說:“現在的核電廠,人類不能再用了,但是我們可以使用更安全,不會產生巨毒核廢料的“釷能源”來替代核能。”

釷核電研究已比較成熟,除美、日等國,中、印等國也已積極發展。中國科學院目前已啟動“釷基熔鹽堆核能係統”專題項目,目標是在20年內,研發出新一代以釷作基礎的核能係統。據說其先進程度或有望帶領世界走出核能危機呢,是耶非耶讓我們拭目而待吧。

除了以釷代鈾235,人類還正在研究原料用之不盡,更安全、更清潔的能源。

如核融合能源,“核融合反應”是太陽發光、發熱的原因。它是使質量較小的原子核融合在一起成為質量較大的原子核,在過程中部分質量轉變成能量而加以發電。其中,氫核子同位素氘(deuterium)與氚(tritium)的核融合反應是最容易實現的核融合反應。

“核融合”發電的優點:

1),燃料(氘和氚)很容易取得,幾乎取之不盡,氘可以從海水提煉,每公升海水中含三十毫克氘。氚不存在於自然界,可以從中子與鋰元素的核反應提煉。

2),核融合的燃料以及反應後的產物都是非放射性物質,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或造成空氣污染,不會有大量核能廢料,故沒有核廢料處理難題與政治問題。

3),核融合反應無需大量集中燃料。只要減少燃料供給,核融合反應可以隨時終止,控制性容易,融合反應爐不會熔毀。

在地球資源短缺的今天,人類現在向地球外尋找新的能源。

-3Helium - 3)是氦的同位素,可以與一種氫的同位素氘結合,發生裂變反應,產生巨大的能量。氦-3是一種高效的核聚變燃料,10噸氦-3就能滿足中國1年的能源需求,美國一年也只需25噸。一百噸氦-3能提供全世界一年的能源需求。

地球上氦-3儲量稀少,月球上的氦-3含量卻很豐富,在100萬噸以上,相當於地球所有礦物燃料(石油、煤、天然氣)能量總和10倍以上。所以月亮上的氦可滿足地球數千年能源需求。登月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計劃以後開拓氦-3

-3是一種目前已被世界公認的高效、清潔、安全、廉價的核聚變燃料。氦-3的熱核反應只會產生沒有放射性的質子(而非中子),因此不會對環境有害。如在月球上建造核電站,巨大電力通過鐳射或微波輸送到中繼衛星,再由中繼衛星傳送到地球。這樣對地球就更安全了。台灣如果那天在月球建了此類電站(始終有一天會),最無聊的核電白癡議員也都說不出話來了。

如在地球建廠,到月球單程運費約為4000萬美元/頓,加上其他費用,似乎成本很高。其實是划算的,因為在發電量相同的情況下,使用月球能源氦—3的花費只是目前核電站發電成本的10%!如以石油價格為標準,則每噸氦—3價值約40—100億美元。

目前氦-3的核電技術處於研究開發階段,可能最少需要30-50年,但對人類歷史發展來說那算什麼呢?

筆者知識淺薄,班門弄斧,錯漏之處在所難免,誠請批評指正。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共謀的陷阱(下)
下一篇:《蓮》 第四十章 仁者無敵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