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市東區舉辦對聯展以及對聯講座,初識一位八秩老人,她從環保購物袋里拿出一份對聯技巧講義給我,老人在祖父傳授下撰寫對聯時,我還沒有出生。她最中聽的一句話,是「今天我跟你只談對聯」。
是呀,來對聯展看對聯,不談對聯,談甚麼?!
她領着我看對聯,随機揀出一副即席點評,對作者的技巧、文字功夫、感悟境界都有講到。
我不懂對聯,也沒研究過《聲律啟蒙》和《對類引端》。但少年時喜歡過古典文學,讀過先輩前人的詩,明白「詩中有聯,組聯成詩」這個道理。
也許我沒有完全聽懂她的話,但我知道她懂對聯,喜歡對聯也擅長撰寫對聯。
又一位老先生见我手中的對聯講義,奪過去愛不釋手,我便送了他,他仔細看了展覽的作聯,也有不同點評,聆領之後,又很長了些知識。
更有人拿著寫滿两張紙的對聯,坐一個多小時公車,來和對聯展主人切磋,相約擇一雲淡風輕之日「對一下對」,粵人所雲﹕「吟詩作對」,即此意也。
两位來實地交流者,都是民國名校古典文學科班出身,手執一杯清水,賞對論聯,頭頭是道,言之有物。
記得往昔的西關,不獨是詩社學堂的雅士才咬文嚼字,街頭巷尾的平民,圍坐共吹一筒「大碌竹」(水煙),言笑之間也要「作對」,出了上聯者,得意地抱臂笑视一眾搔首苦思對出下聯。一但上下聯成對,某人就有可能輸了大家「陶陶居」一餐茶,勾肩搭背齊齊去茶居路上,已經有人又拟新聯求對了。市井就是市井,生活就是生活,這才是真正清嘉澄明的品味人生,這跟對聯的優劣并無關係。
見到這些海外同胞衣食无憂自得其樂,想起先僑乘桴渡海苦役淘金,當時我心頭百味雜陳,只覺得這一種好日子來之不易。能他鄉偶遇,異國相逢,此乃有緣,結交同好,相互切磋,更是福份。要學會珍惜,要識得欣賞。
懂得欣賞,也是指看人,看事,看藝文作品,最忌第一眼先看有何不及自己之處,而是應該先看自己有何不及他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