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六年地方選舉要說「熱鬧」,恐怕太誇張,但是從華裔參選的人數來說,又是歷屆以來最多的。記得《華頁》三年前曾為華裔參選人搞過一場媒體見面會,當時只有十名華人,而今次已經多達近二十名華人參選了。除了例牌的電視電臺以及報紙的宣傳,又加多了「微信」這一個社交網絡,各方面的訊息大量湧入,可惜直至今時今日,我們的媒體以及選民,對參選人除了評功擺好、泛泛空談的專訪,莫名其妙的捐款,恭維与吹捧,很少見過對參選人政見的認真質詢,以及個人操守與從政能力的審視與檢驗,更鮮見任何批評與監督。這導致廣大選民缺少了一個瞭解參選人倒底為甚麼參選的機會。
奧克蘭市的地方選舉小冊子封面設計確實好,「愛你所居」一句話,點出了我們為什麼要參選,為什麼要投票的核心理念。
當「華人參選」成為流行時尚,最容易被忽略的正是「華人參選倒底為了甚麼」這個問題,這一點不弄清楚,我們的捐款,文宣與支持,包括所投下的神聖一票,都可能失去真正的意義,「愛你所居」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有人講華人參選是為了「爭取與維護華人利益」、「發出華人的聲音」。在華人人口集中的奧克蘭,華人利益有哪些須要爭取與維護的?華人的聲音是甚麼?至今仍未有一個共識。
而各位參選人的政見,提振經濟,靖化治安,改善交通,建設社區等等,雖然完全切中時弊,深得民心,但這些訴求卻絕非僅僅華人才有,「提振經濟,靖化治安,改善交通,建設社區」是每一個族裔、每一個市民的共同心願。另一方面,在紐西蘭多元文化多種族和諧并存的國策下,作為少數族裔的華人的公民權利,包括教育、就業、醫療、福利以及人權方面,應該說都是享有公正平等而且有保障的,如果過度渲染與強調「華人利益」、「華人聲音」,反而會自我隔絕於外,對華人參政以及安居樂業有弊無利。
一九七零年在沒有女性參政的盧森堡,一位名叫傅施來的女性出任市長,但她卻拒絕以「女權論者」自居,她認為「一項運動發展到極端就會成為排斥性的隔離。」
在「爭取與維護華人利益」、「發出華人的聲音」這一點上,切忌將少數族裔凌駕於僑居國主流之上,更不可導入原居地政治造成對立與紛爭,試圖稀釋甚至改變本地社會價值觀,這樣做的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個人覺得,華人的參選人與選民,首先要把紐西蘭當作自己的家園,有歸屬感而不要有疏離感,對抗感,要消除「被忽視,受歧視」的受害心理,另一方面更不要自恃財雄勢大,有自翎帶錢來拯救紐西蘭的「恩主心態」。
正確的心態應該是把自己視為紐西蘭不可割捨的一部份,把自身傳統以及文化中優秀的特質不僅僅是保持下來,而且要將其化為一股充滿生機的活力,注入自己所居之地,成為多元文化中亮麗的一抹色彩。如何把華人利益,華人聲音融匯入紐西蘭公民利益與民意之中,也應成為華人參選人的優先考量。
曾見到一位華人參選人的文宣,她揚言自己「不怕洋人對手」。這種說法一下子就把華人參選變調為一種誰怕誰的爭鬥,作為社區一員的參選人,真正高明的說法,其實應該是請求選民給自己一個與洋人朋友共同服務社區的機會。
華人參選的終極目的不是要揚眉吐氣,不是要在主流中佔一席之地後與之抗衡,不是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地盤,也不是刻意突顯中國元素。
從目前人口分佈情況看,即使在華人最多的東區,華人人口仍然只佔少數,可能再過幾十年,華人的人口再增加,也還是少數。一個少數族裔的參選人去競選自己社區的議席,一旦當選,首先應該為全社區民眾服務,配合協同地區政府同仁提振經濟,靖化治安,改善交通,建設社區。其次,他/她應該利用自己的華裔身份,成為自身文化與主流文化溝通的橋樑,力促社區內華人與其他族裔的互動交流,帶動華人瞭解與尊重本地歷史文化,幫助華人樹立我愛我家的社區意識,從而推動華人全面融入當地生活。這才是華人參選人進入地方政府之後最迫切要做的一件事。。
當下奧克蘭華人社區的中國元素已經不少了,欠缺的反而是對本地歷史文化的瞭解與尊重,對社區的歸屬感與參與度,對本地價值觀的接受,對法律的依從與遵守。這往往使一些華人選民在社區里居住多年,還形同初來乍到的陌生人,恍若仍然活在原居地一般,并且在生活中有意無意觸犯法网,帶來損失與麻煩。
我曾問過一位在奧尼昂加(Onehunga)住了十多年的華人選民,對自己所住這一區的概況可有基本瞭解,他說自己只曉得哪一間商店的食品做特價,毛利人很多,有不少偷東西的賊,窮人太多……我告訴他這一區有七萬零五人,平均家庭年收入六萬多,歐裔佔百分之四十八,亞裔和太平洋島裔都是佔百分之二十幾,毛利裔只有百分之十三。他很驚訝,「不過這個區內還是太多老人了!」他隨即抱怨,可惜他不知道這一區居民平均年齡只有三十四歲。
如果連自己所住社區都沒有一個基本概念,還奢談甚麼「華人利益」與「華人聲音」呢?!
只有當華人真正成為社區血肉相連的一部份之後,才會對社區事務,存在問題與建設發展,產生真正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而華人區議員亦因此更顯得重要与不可或缺,他的支持度也會隨之提高,才能不僅僅依靠選區內少數華裔選民的支持,而且得到更多不同族裔選民的認同與支持。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否認作為不同文化背景的少數族裔,華人當然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訴求,作為華人參選人一旦進入地方政府,應該替社區內華人發出自己的聲音,但一切都應以紐西蘭價值觀以及法律為前提,因為華人參選人包括那些還在臺上以及臺下的華人政客,都必須知道自己是紐西蘭的代議士,是為包括華人在內的紐西蘭人服務的。這一點明確了,所發出來的華人聲音,才是真正的在地華人聲音,而不是企圖壓倒其它聲音的雜音與噪音。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華人參選是為了改變,但我們要改變的是那些不合理不公平的東西,而不是改變那些合理存在但只是不合自己心意的東西。
地方選舉不是短跑衝刺,而是馬拉松長跑。參選人必須在第一線的社區深耕細耘,長期經營,熱心服務,方能博得民心,積聚票源,而成功之道只有發動區內民眾積極參與,如果平日銷聲匿跡,不見蹤影,對華社及社會不聞不問,三年一度才來急急臨陣磨槍,拉關係套近乎,成為「三年才打一次招呼」為參選而參選的人,勝算就會減少了一大截。因為華人選民越來越頭腦清醒,也更加成熟,很多人不再「華人選華人」,而是希望選出真正服務民眾的人,至少是選出持有這一理念的人。
地方選舉與民生息息相關,本次參選的十多位華人願意出來為大家服務,他/她們的犧牲與付出值得肯定與支持,其中不少參選人還是我的朋友,我也十分關注他/她們在選舉中的動向,并且全心全意希望更多的華人進入地方政府參與管理,從某種角度來看,參與選舉本身就是一種很高境界的融入與身體力行,在此預祝各位成功當選!
最後也希望華人選民認真勾選自己屬意的參選人,按時寄出選票,你的這一行動本身,就是在維護與爭取自己的利益,在發出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