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斜越有名的比薩斜塔
比薩位於翡冷翠西方九十公里,是以斜塔而出名的一個小鎮。比薩與威尼斯、熱那亞是地中海的三大港口,十分繁榮。比薩有名的並不只是這座斜塔,它也是義大利偉大藝術城市之一。到了「比薩斜塔」的停車場之後,附近都是商店,走了一兩個彎,在看到比薩斜塔的同時,右手邊的一長排,全部都是賣紀念品以及皮製品的小攤,我沒算,大概至少也有一百家左右吧!自左邊起一共有三幢建築物,分別是「Duomo大教堂」,「受洗堂」(Battistero)與「比薩斜塔」(Torre Pendente),要看一起都看到,只不過「比薩斜塔」較有名,因此人們講起來,都是去看「比薩斜塔」的。事實上。在「Duomo大教堂」的北側還有一幢「藏骨堂」(Camposanto)。
「比薩斜塔」是一座羅馬式的白色大理石「斜塔」,之所以聞名於世,是因它本身的斜度已超過了力學上離中心點的最大角度,而仍能屹立不墜。此塔上下共八層。四周有四公尺寬的平台走道,外緣環立著無數的小石柱, 形成一個相當美觀的環廊。於一七七三年動工興建,因地基不慎,建至第三層時就出現了傾斜的現象,興建工程建建停停。在一八五0年完工時,塔頂的中心點已偏離垂直中心線二點一公尺,以後便不斷傾斜,最斜時達五公尺之多。此塔於一九九0年初關閉,禁止旅客參觀,主要原因是該塔日復一日不斷的傾斜,嚴重的影響到旅客的生命安全。在經過意大利政府相關單位與專家學者的研究協商後,決定冒險一試修正「比薩斜塔」的傾斜角度,使其不再惡化下去。
此塔的整個修護工程是由波蘭出生的工程學專家米克萊雅謬爾科夫斯基所領導。剛開始整修時,由於困難度甚高,所以只能恢復六度的傾斜進度;後來,工作人員把整座紀念塔傾向南邊修正角度,終使得比薩斜塔的傾斜度減少四十公分左右。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比薩斜塔的傾斜度已恢復至三百年前的水平。專家表示,雖然這樣子的傾斜角度仍然未達到標準,但是,對穩固整個比薩斜塔已綽綽有餘,而且斜塔目前傾斜的程度肉眼也看不太出來。
雅謬爾科夫斯基說;修正此塔的工程,最初是在該塔向南傾斜的北側地基慢慢挖土。挖土的工程在不久之後便暫停,原因是要觀察斜塔的「反應」,在確定不會有什麼危險後再繼續挖,直至達到預定目標才結束。而「比薩斜塔」本身的穩定性和遊客的安全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此項整修工程的落成典禮,已於二00一年六月十六日舉行,當時並請了享譽國際的盲人男高音波伽利在現場演唱威爾第的「安魂彌撒」。意大利工程部長並宣佈;此塔將於二00一年十一月正式重新對外開放。只不過,這次重新開放,要向觀光客收取參觀費用,入場費為二萬五千里拉約十二元美元。負責處理維護比薩斜塔的主管帕西尼(Pierfrancesco Pacini)表示,此塔在正式開放參觀期間,會有一位解說員和安全人員一起陪同旅客走上斜塔最高層,人數限制以三十人為一組。另外,旅客也可以在斜塔第二層的地方走到外面的走廊參觀,並聽取比薩斜塔的歷史故事解說,此塔內部一共有二九四層階梯。
與此塔一起呈現在大家眼前的Duomo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古的教堂,也是比薩最大的教堂,於西元一0六三年開工,一一一八年完成,教堂長九十五公尺,寬三十公尺,整個教堂是由六十八根石柱支撐的。教堂的正面入口有壁畫,中央部份青銅門上的主題是聖母馬利亞的生涯,左右兩扇門是鑄刻著基督的生涯。內部有Pisano製作的精美的佈道壇,中央支柱上的雕像是要表示信、望、愛的主題。教堂裡的佈道壇與垂自天花板的油燈,是比薩居民最引以為榮的兩件寶物。當年伽利略就是因為注視這個油燈的規律擺動而得到啟示,因而發現了「鐘擺原理」,這座教堂天花板上的圖案深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將中世紀海港都市的比薩與東方交流的情況描繪的淋漓盡致,此點將在本文後段提起。
受洗堂也是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圓形建築物,採羅馬與哥德兩種式樣。於西元一一五三年開工,一直到十四世紀初才完工。內部直徑達三十五公尺,佈道堂由皮薩諾製作,刻著聖母馬麗亞、東方三博士、基督受洗與最後審判等圖案。此堂的構造很特殊,音響效果極佳,如個人參觀要求示範則需付費。
藏骨堂位於Duomo大教堂的北側,外牆由大理石砌成,於西元一二九八年開工,一直到十五世紀才完成。內部有彩色玻璃的窗戶及哥德式的迴廊,北廊的壁畫取材自舊約聖經。此堂二次世界大戰時曾被炸壞,後經修復。
另外位於舊市街的Museo Nazionale di San Matteo國立美術館中,有許多皮薩諾家族式的雕刻,以及十二到十五世紀間拖斯卡納一代繪畫的蒐集品,值得一看。
比薩位於義大利半島西北部海邊,因為阿諾河流域穿越沖積其間,地處平原,風景綺麗宜人,比薩本來係一撮爾小鎮,自從有了斜塔之後,名聞遐邇,遊人如織。遊人雖然很多,然該市而仍能保持其明媚恬靜,沒有大都市那種喧嘩擾攘,以及惱人的噪音;它是一個整齊、清潔、幽美、和諧、友善、人情味濃厚,以及充滿藝術氣息的小鎮。此處過去一度是阿諾河河口的大海港。比薩在西元前後已有人跡,但旋即成為海盜的巢穴,缺乏有規模的建設,直到西羅馬即將結束前不久,比薩才成為羅馬的海軍基地和商港。
羅馬帝國結束後,經哥德人短暫的統治,比薩才成為一自給自足的城市,並善加利用地理優點對外發展貿易、爭取海上利益,逐漸成為個富有的港都。
在西元九世紀時,比薩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共和城邦,開始在地中海域與威尼斯、熱那亞的船隊競爭。十一世紀,比薩亦成為十字軍東征海路的基地之一,藉著與回教徒的戰爭從東方取得大量貨物,使其東西貿易事業更進一步。十二世紀至十三世紀初,比薩的國力達到巔峰,市區的建設有許多都完成於這段時期,包括比薩大學的設置。十三世紀開始,比薩為了與教皇對抗而加入皇帝派的陣營爭取神聖羅馬帝國的幫助,但此舉卻使其與身為教皇派的佛羅倫斯、路卡和熱那亞形成成敵對局面,他們由海陸兩面夾擊,終於在一二八四年的海戰中擊敗了比薩最堅強的艦隊。從此,比薩成為佛羅倫斯的領土,而原屬於比薩的科西嘉和薩丁尼亞則歸熱那亞所有。
在Medici家族統治佛羅倫斯之後,對比薩的發展相當注重,特別是在科學方面。著名的天文暨物理學家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1564~1642年), 就是在Medici家族的Cosimo II全力支持下有所成就,因為當時他所提出的地圓說和教廷極力支持的地平論大相逕庭,若非有Medici的庇護,伽利略早就以異教徒妖言惑眾的罪名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