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蘭驗出新冠病毒確診患者,本市日後恐變危城。遂開始寫日記,非任何政治論述褒貶,概為個人日常所見以及內心活動之真實記載。
二月二十八日 星期五 睛
是日天氣甚好,不冷不熱。上午英文媒體刊出突發新聞﹕「一名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正在接受病毒檢測,結果稍後公佈」。
剛畫完一張奧克蘭美術館的水彩,再上網便赫然見到首例確診的報導,立刻告訴妻子﹕「紐西蘭淪陷了!」她聞言滿面肅然。
要來的終於來了!這天的晚餐,两人無話,靜靜地吃菜扒飯。
晚上,人們湧入奧克蘭各大超市COUNTDOWN、NEW WORLD、PAK`nSAVE搶購食品与日用品,近乎瘋狂,場面駭人,其中大多數是華人。
我們靜坐家中,皆因三天之前,出於對世界疫情惡化的耽憂,我們去超市買了一些應急儲備物資,計有米麵、餅乾、飲用水和罐頭,大概可以維持两周左右。
沒有去公共游池游泳,只想安靜一下。自從新冠病毒在中國武漢爆發,幾乎每天在關注相關新聞,跟以往的重大事件不一樣,一些新聞熱點很快就被另一些新發生的大事所湮沒。而這次疫情却持績了差不多三個月成為全球聚焦,隨著病毒擴散除南極洲之處的六大洲,幾十億人都對這小小病毒心懷恐懼。劉伯温「十愁歌」中的最後一句「十愁豬鼠年難過」,莫非果真一語成讖?!
二月二十九日 星期六 晴
疫情﹕紐西蘭1例
紐西蘭第一例確診的患者,六十歲,種族不詳,被證實在本月二十六日乘搭阿聯酋航空EK450從伊朗經巴厘轉機回奧克蘭,由家人接回家中,發覺不適,通過衛生部防疫熱綫求助送院診治,目前情况良好。總理及政府官員都言之鑿鑿表示已聯系該患者機上的密切接觸者,希望公眾放心。但反對黨和媒體披露有一位密切接觸者表示根本無人聯絡,他照常工作,但對政府防疫措施的輕怠疏失十分憤怒。
我一向對紐西蘭醫療系統很有信心,當局也聲稱防疫措施做到十足,那天PAUL市議員來家,還透露全國預留二百多張負壓隔離病床,而人口只有四百八十萬。日本人口一億二千六百萬,却僅有一千八百張負壓隔離病床。紐西蘭的抗疫能力相對還是比較高的。
當時楊議員說如果有第一個確診者,很可能不是華人。結果教他不幸而言中,發現他有時說話滿準的。
不過,紐西蘭人偏安一隅久矣,習慣了「天塌下來當被盖」,做事慢半拍,還特別講究人性化。之前除了發佈封關禁令,對新冠病毒的防堵基本上是虛應故事,邊境國門幾近敞開,關心訪客是否帶了水果蜂蜜甚於是否染有病毒。而對返國居家隔離的居民与公民,也只憑一個「信」字,放任自流。而非星加坡那樣嚴峻執法,居家隔離若凡例亂跑者取消PR,驅逐出境。之前紐西蘭的所謂防疫,主要是靠上帝的恩顧而非人為的努力,這才是最最令人憂慮的地方。
關於搶購,媒體形容為「囤貨」(stocking up)和「恐慌性消費」(panic buying)。人們面對瘟疫大流行的威脅,儲存食物用品求生存活,是人性的本能,實不宜予以苛責。
美、加、德國包括紐西蘭等民主國家一向「两条腿走路」,在國家作戰略儲備的同時,鼓動民眾自我儲備,以應天災人禍不時之需。
因為地震頻繁,紐西蘭民防部一向提倡民眾保有三天以上的儲備,還有清單,其中包括保暖衣物以及消閑解悶的撲克牌,考慮十分週全。這次加多十天八天的存量就足夠了。因為一般發達國家的應急機制每遇天災人禍,可望在七十二小時內將有效援助送抵每一個社會細胞亦即個人。
過多的囤貨實在是非理性的反映過度,盡管有個別人企圖為這種行為辯解,但無論如何都不能改變它產生的惡劣後果。我倒不認為這是什麼「丟臉」,因為事實上這是一種生活和文化上沒有融入的表現,一些人總是依自己所想所認定的去行事做人,很少去顧及社會公德、倫理規范。
如果大家懂得「留一點麵包給別人」這個簡單的道理,在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也顧及他人的需要也理性購物,事情就會變得更加有條有理而不那末混亂了。
搞「倡議書」也只能是流於形式,因為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十多二十萬同胞的思維与行為模式,紐西蘭講究個人主義而不是集體主義,只有先學會珍惜尊重自己,才能懂得珍惜尊重別人。
我們面對的是一種狡猾而凶狠的病毒,須要每一個人認真去面對,發揚社會公德精神,自覺遵守防疫措施,冷靜而理性地保持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在真正的特效藥和疫苗還未成功製造出來之前,沒有人可以高枕無憂。
小外孫想去戰爭博物館,我們決定帶他去,現在還未到閉門封足的境地。博物館中人頭攢動,踫見梁玲玲在做義工,她見到我們開心地笑了,欣然表示大家應該正常地生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