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了北京之八-圓明園、頤和園
面對天安門的右側,就是「勞動人民文化宮」,這幢建築的前身是皇室家廟,建於西元一四二0年,是明、清兩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解放後,經毛主席指示,周總理親自批准,把「太廟」改為勞動人民文化宮,交給北京市總工會作為工人文化娛樂、教育活動的場所,並於 195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正式開放。
如今在園內仍可見到「太廟」二字的牌子。在郭沫若的詩中曾經寫過:「昔為帝王廟,今作文化宮」。的字句。文化宮一直朝著全市職工文化樂園的路走,經過逐步修繕,在這兒開辦了文化活動廳、職工大學等,原來的三大殿現在變成了展覽廳、教室,並經常舉辦各種類型的展覽、技術學習班和講座。
「勞動人民文化宮」還根據季節的變化,舉辦過許多次規模很大的書市活動。近年來,由於文化宮以外的各種社區建設,已較完善,社會上的各種補習班、培訓班也很多。再加上北京各城區文化活動場所越來越多,活動內容也日新月異,因此老文化宮原有的教育、娛樂的功能已逐漸弱化。
由於北京的車子實在太多,因此我住在北京的時候,每天早上都是四點多就起床,由好友開車帶著我開始到處參觀拍照,對於這些好友的熱心協助,我實在是非常的感激,有時我的活動是在晚間七時半晚餐後開始直到深夜,為的就是想把我的所見所聞,能告夠很詳細的寫下來。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兩個學校的校園都很大,清華大學的校園占地五千多畝,所以最好在清華大學西門,距圓明園東門一百公尺的門衛室租一輛自行車,騎自行車遊覽北大、清大,因為這兩所大學的校園離得很近。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成立於一八九八年十二月,是清朝末年「戊戌維新邉印箷r建的,西元一九一二年五月改名北京大學,由嚴複擔任第一任校長。一九一六年十二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長,實行「相容並包」的方針,使北京大學的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到一九一九年,北京大學已發展成一所擁有十四個系、兩千多名學生的大學,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
校園用地的總面積達一百六十一點九公頃。是明清兩代封建帝王的「賜園」,風景秀麗的未名湖一帶,是清代寵臣和珅隨著圓明園的營造而開發的淑春園,另外還有朗潤園、蔚秀園、鳴鶴園、鏡春園等。北京大學圖書館,繼承了北大傳統的建築風格,新館的建築面積達二點六七萬平方米,加上老館的面積,共五萬多平方米,是亞洲大學中最大的圖書館,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是清政府利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於一九一一年辦起來的留美預備學校。辛亥革命後更名爲清華大學。
校園占地三二九公頃,建築面積有一百一十八萬平方米,地處北京西北郊名勝風景園林區,明朝的時候是一個私家花園,清康熙年間變成了圓明園的一部分,稱熙春園,道光年間分成熙春園和近春園,咸豐年間改名叫清華園。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門前都有一對石獅子。
參觀完這兩所世界著名的大學之後,就可以到不遠處的圓明園去遊覽,北京西郊從西苑到西山一帶,風景非常秀麗,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後,決定把這一帶定為夏宮所在。歷史上的圓明園,最初是由康熙賜給其四子胤禎的一座賜園,面積約為三十公頃左右。康熙四十六年,一七0七年時,園內就已是「林皋清淑,波澱停泓」。
一七二三年,雍正即位後,大規模擴建圓明園。至雍正末年,已建成三十餘處的園林風景建築群,遍布兩百公頃的範圍。乾隆時集全國的能工巧匠,以空前規模擴建和修造圓明園,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改建並完善了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之外,還在東鄰新建了長春等園。至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0年,圓明、長春和綺春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園東西寬二六二0米,南北長一八八0米,周邊外圍總長約一萬一千米,總共占地三百五十公頃,其中水面約一百四十公頃。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館,它是當時世界上極為罕見的文化藝術寶庫,展示了我國古代封建文化的精萃,同時收藏了各種極為豐富的圖書文物和藝術珍品。
西元一八六0年十月,英法聯軍攻占北京,闖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為掩蓋搶劫擄掠罪行,下令騎兵團三千五百人在園內四處點燃大火,全園頓時化為一片火海,所有廟宇、宮殿、歷代收藏都付之一炬。圓明園也有「萬園之園」的美稱。
圓明園的南部為朝庭區,是皇帝處理公務之所。其餘地區則分佈著四十個景區,其中多處景點直接模倣外地的名園勝景而建,如這裡也有「杭州西湖十景」,不僅模倣建築,連名字也一模一樣,還有許多西洋風格的建築,其中最有名一處名叫「觀水法」,是一座西洋噴泉,還有黃花陣迷宮以及西式樓臺等。
圓明園是中國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典範。園中很多景物是仿造各地的名勝古蹟,漫步園中,就好像遊歷了整個中國的山南江北。另外,有些景物是仿造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所建造的,置身其中,彷彿進入了那些詩人畫家的幻想境界。
清晨,當我走在圓明園荷花池旁的道路上時,看到一望無際的荷花池,及池中所豎立的一塊大看板,上面書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蓮花別樣紅」,突然想到了我在南奧克蘭所看過的一座荷花池,但與此地相較起來,簡直連千分之一都不到。
在園中,有許多早起的人兒在這兒做邉樱艺谙硎苓@清晨的寧靜與新鮮的空氣,並欣賞園中景色,突然走在我身後的一位長者,大聲的么喝了一聲,嚇了我一大跳,接著他又連續的么喝了幾句,我一句都沒聽懂,隨後遠處也有人與他應和者,這我才知道他是在吊嗓子。我由長春園的入口進入圓明園,再經過福海然後由綺春園出來,出來時已日上三竿了。
颐頤和園離天安門約十五公里,在大門口有許多賣早點了的,在一家賣早點的門口,有一位小姐拿了一個手提麥克風,像連珠炮似的唸著她們所賣的東西,我在等炸油餅的時間,前後差不多聽她唸了十分鐘,一遍完了又是一遍,都是講同樣的話,我覺得好奇怪,既然唸的都是一樣的,幹嘛不錄一遍,重播就好。
走進園中,就可以看出該園因地制宜,布局講究,擁山抱水,絢麗多姿。它是集中國南北園林建築藝術大成的傑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頤和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擁有亭、台、樓、閣、廊、榭三千多間。全園分三個區域:一、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二、以玉瀾堂、樂壽堂為主體的帝后生活居住區﹔三、以萬壽山與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全園以山湖形勢巧作安排,又以西山群峰為借景,更使景色變幻無窮,美不勝收。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前身是清漪園。頤和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一七五0年,一七六四年建成,面積二九0公頃,水面約占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澱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中間的「甕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甕山一帶動用鉅額銀兩興建清漪園,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現在由清華園到香山,一處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所組成,水面占全園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國園林藝術的精華,構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長達七二八米的長廊,長廊和廊中的繪畫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另外她還起到了將園內各個景點聯繫起來的作用,烘托出園林整體的美。
此園第二個設計特色就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橋。西堤本是一條不寬的堤岸,沒有實際作用,但是設計者卻將其平坦的堤岸斷開,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橋」,形成優美的「六橋煙柳」,景色絲毫不亞於杭州西湖的蘇堤。
六座橋中最美的是玉帶橋。昆明湖的南邊是建園時有意保留下來的小島,人們也叫它龍王廟,用十七孔橋將它與湖的東岸連接起來。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所組成,水面占全園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國園林藝術的精華,構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長達七二八米的長廊,長廊和廊中的繪畫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另外她還起到了將園內各個景點有機地聯繫起來的作用,烘托出園林整體的美。又巧妙地利用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借景手法,將遠處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納入遊人的視線,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頤和園的第三個特色是她的後湖景區,依靠後湖使萬壽山形成三面環水的格局,到了觀賞、遊覽和防火的三個功能,特別是將防火功能巧妙地與園林設計巧妙地相結合,其作用類似於城牆四周的護城河。佛香閣是全園的建築中心,踞山面水,頤和園的設計還集中了全國的主要名勝景區。據說頤和園的設計集中了全國的景色,如南湖島上的望蟾閣仿武昌的黃鶴樓,十七孔橋仿蘆溝橋,後山的蘇州街是仿蘇州的買賣街建的。在後湖的西段,有一處湖岸兩邊怪石高聳,是仿長江三峽的景色。在萬壽山後邊,還有一組仿西藏布達拉宮的建築群,也稱「小布達拉宮」。
由一清早起,我看了圓明園,又接著看頤和園,頤和園中有些地方是要爬上爬下的,等走到門口時,我就與許多等人的群眾一樣,隨便找了個臺階就坐下來休息,這時我的兩腿已經感到有些酸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