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太之父”錢學森先生走完了他98年披荊斬棘的人生之路,於2009年10月31日,喜度新中國60個春秋之後安逸地謝世了。國人為痛失一根“民族脊樑”而悲慟,因為中國今日之強大,有他卓越的貢獻。錢學森被譽為“中國航太之父”“火箭之王““中國兩彈一星功臣”是國民對他一生致力於中國航太科技事業,為祖國作出重大貢獻的崇敬。如果說這些榮譽是他的最大名利,他是受之無愧的。但他取得這些崇高榮譽的動力並不是名利,而是不計亇人名利和得失,於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歷經艱難於1955年忍受美國“驅逐出境”之辱,以赤誠之心報效祖國。錢先生在中國航太科技事業上的一生拼搏和辛勤勞動所獲得的種種殊譽以及相應的一些物質待遇,即使不回國,也許在其他國家也能得到,或者得到更多。可是他即使因為自己的科技成就成為億萬富翁,但他在精神上是得不到今天這樣大満足的。在這位科學家心裏,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錢學森是中華民族知識份子的典範,是高尚的人。
在這亇世界上有不少人確實淡泊名利,但像錢學森這樣“淡泊明志”的人還不是很多。所謂名利,無非是個人的名位和利益。在當今世界又有多少不為個人的名利而活著,儘管有不少人口口聲聲宣稱自已不為名利而動,但真話少,假話多,“不為三斗米折腰”有幾人啊?爭名利的手法沒有一個固定模式,在政壇有政壇的手段,在文壇有文壇的花樣。縱觀現實生活,人與人之間的糾葛、傾軋、惡鬥,說穿了,不少﹛不是絕對﹜人就是在名利遮羞布掩蓋下的行為。儘管很少人有勇氣承認這個事實,但旁觀者﹝包括當事人﹞心知肚明。自欺欺人往往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話說到這裏,如果進一步思考一下,客觀一奌說,絕對否定名利,恐怕一般凡夫俗子都很難做到。問題是追求名利的動機、手段、度和是不是損害別人名利。有句俗話叫“踏著別人肩頭往上爬”,這就不光彩了。可是在現實生活中,那種損人利己的事實在太多了,決不是某一亇人的獨創,而是險惡之心的本能。你勸也好,阻也好,鬥也好,都難有理想的效果;於是有人看破紅塵出家去當和尚、尼姑,求個清靜。可是和尚、尼姑就不想一奌名利嗎?佛門中人都絕對和諧嗎?一個和尚挑水吃,二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雖是民間閒話,但含有哲理。
人追求名利及與他人名利之爭不少是權力之爭,因為有了權,就有名和利。在政界,為了奪取領導權,排擠同事,甚至謀殺上級的事都是有的。名利這個東西很複雜,有時看到一場生死搏鬥似乎是名利之爭,但實際上是信念之鬥,是一種精神與另一種精神,一亇心態與另一個心態的糾葛。筆者不久前看電影《風聲》就有這種體會。影片的故事情節就是兩種不同意志的拚搏,當事人都是為了頑強表示自己意志寸步不讓,死不甘休,直至犧牲生命。如果為個人虛名和財富而不擇手段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是為了國家、社會、團體的名利、個人的尊嚴、信譽而誓死捍衛,那有當別論了。所以我們對名利之爭要作具體分析,不能顢頇對待。對並不傷害他人,僅為個人合理的名利奮鬥是無可非議的,而同他人爭名利難免劍拔努張,搞得兩敗俱傷,實在不是理智之舉,我們應提倡錢學森先生那種心懷大志,不計個人名利、得失,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人生觀、名利觀,筆者將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