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人眼里,中国人个个是交谈高手。中国人能说会道,即便是第一次会面,也有马上让你感到亲切的说话技巧。每当我看见一群中国人围着大圆桌,一边大声地说说笑笑,一边吃着喝着、长时间聊天的时候,就会好奇地猜想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在日本的居酒屋,公司职员们一边干杯一边长时间地聊天,但这些聊天大多是在说上司或同事的坏话。太太们在超市购物的时候碰上朋友也是没完没了地聊天,内容也是关于近邻的传闻,而且大多是与人不利的流言蜚语。中国是怎么样的呢?我觉得喜欢说别人的坏话好像是全世界人的通病。那么,为什么人喜欢说别人的坏话呢?用心理学的一些原理深入浅出地解剖说坏话的深层心理原因,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人为什么会说别人坏话
人太爱说别人坏话了!没有不说别人坏话的人。有人说:“我是从来不说别人坏话的人。”但实际上似乎不存在这样的人。
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讲,从含有轻微恶意的传闻程度的坏话,到当着本人的面,指着别人鼻子谩骂的坏话,坏话的恶意和激烈程度是应有尽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说别人坏话显然是一种攻击行为。尽管一说起攻击行为,人们马上会想到暴力等肢体的攻击行为,其实,运用语言中的“说坏话”也是非常明显的一种攻击。比起暴力,人们更倾向于频繁地使用“说坏话”这种语言性的攻击武器。任何一种动物,为了自我防卫,或者为了同种之间的竞争和争斗,都具有攻击的本能。在这一点上,人类也具有这种本能和欲望。但是,在近代社会的日常社会生活中,用暴力来攻击对手,是违反社会准则的,是不被允许的。
单位里的顶头上司是一个爱耍威风的家伙,如果因为讨厌他就揍他一顿的话,理亏的是揍他的人。还有,近邻之间发生口角的时候,经常使用暴力来解决的话,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无法顺利进行。
一般情况下,身边有不喜欢的人,或者身边发生了令人生气的事情,只要条件允许,人们就会对当事者进行口头上的攻击。骂出“笨蛋”、“傻瓜”等,就当事人的如何无能、性格上或外表上有如此缺点、行为是怎样的不妥当、态度是如此这般的恶劣,等等,列举许多许多具体的例子,用“语言”来攻击当事者。
用“言语”来攻击对方的第一个办法,是冲着当事人的面,骂他“笨蛋”、“傻瓜”,或者直截了当地说:“你这里做错了!”“我对你很生气!”这是一种直接说出来的形式。
但是,这只可能发生在自己认为对方比自己的社会地位低,或者在气势上处于自己下风的情况下。如果对方地位和自己对等,或者在气势上处于自己的上风,那就极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击。那样一来,与其说是单方面的说坏话,不如说是双方在吵架,严重的还会演变成泼妇骂街。因此,一般情况下,有教养的人是不会直截了当地当面发起口头攻击的。
第二个办法是向第三者诉说,即在当事人的背后说“坏话”。
譬如,被上司训斥后窝了一肚子气的部下,本来是应该直接反驳上司的,但考虑到今后的处境和人际关系,害怕遭到上司的报复,就会失去直接反驳的勇气。怎么办呢?作为心理上的一种替代行为,这个部下就会选择向第三者诉说,以发泄心理上的不满。
不直接对当事者说而转向对第三者说,这种方式在很多场合是明显包含了发泄自己心理不满的意识。
譬如,某人白天在单位里受到了上司的训斥,或者是接受了显然不合理的命令,或者是受到了上司的轻视等等,窝了一肚子的气。作为个人,完全想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采取直接的行动,但考虑到会破坏组织内、单位里的人际关系,怎么也没有勇气当面回嘴、反驳上司。同时,作为一个普通的工薪职员,不可能无视上司的命令或者指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行动。于是,这种状态会导致个人心理的不满越来越严重,为了发泄这种不满,就在下班后的酒店或饭局上对朋友或部下说说上司的坏话,以此达到发泄积愤的目的。不过,这些针对上司的坏话,即便是下班后的酒店饭局的话题,也并不意味着说坏话的人想就此使上司丧失威信。
说坏话只是为了消除心中的不快。尽管事情或者局面不会因为说了坏话而发生什么改变,但至少被上司搞坏的心情会因痛快的发泄而产生好转。不过,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说坏话代表人的行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可能就会被人贴上“上司的对头”的标签。
另外,与此不同的是,对有些人来说,仅仅靠在背后说说坏话发泄一下心理不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定要寻找机会反驳对方、搞垮对方。这样一来,就成了具有非常明显目的的攻击行为。例如,有策略地、有意图地散布恶意的流言蜚语,以形成对被说对象不利的社会环境或局面为目的,故意在同一圈子内有关人员当中散布对方的似真实假的流言,损害当事者的社会名誉等,就属于这种情况。
譬如,某白领女士在洗手间或茶水间故意制造某个自己不喜欢的上司的谣言,说他是性骚扰上司。这种情况下,其目的就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发泄自己的心理不满,而是想通过向身边其他女同事说上司坏话来要求大家与自己同步一致,达到无视上司的命令或指示的目的。这种情况下的坏话,可以认为是具有贬低上司、使其处于不利地位等明确意图的。
为什么说了坏话会心情舒畅
当你感到强烈的心理不满而又不能向对方采取直接的进攻行为时应该怎么办?
第一,故意不去意识到不满,将其埋在心底深处(深层心理),强迫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也没感觉到。用心理学家Freud提倡的精神分析的自我防卫机制来解释的话就是自我压抑。也就是将不满封闭在意识不到的无意识的世界中。这样,在意识的世界里不满就不复存在。但是,这种情形时间太长或过分激烈,就无法避免导致心理方面的不健康,最终引发精神和肉体方面的疾病。
第二,对当事者以外的人或事物进行发泄。例如,受到上司毫无道理的训斥以后,就到厕所里去冲着镜子做个鬼脸,或者把垃圾箱一脚踢飞。这当然也是一种发泄不满的方式,但比这更常见的方式恐怕是邀请意气投合的同事或部下一起去酒店,想怎么说当事者的坏话就怎么说,尽情让不满发泄出来。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Miller的欲望不满攻击理论,人一旦陷入欲望不满就会采取攻击行为,通过攻击行为来达到发散心里的不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论是肢体的暴力(对象最好是控制在垃圾箱或厕所门之类的范围内),还是直接的口头攻击、背后说坏话,心里积蓄下来的不满不发泄出来,不满就会越积越多,发泄出来,心情多少会变得舒畅起来。
但是,与不会说话的垃圾箱和厕所门相比,如果对象是人的话,就会有遭到反击的可能。特别是直接的面对面的发泄会招致对方猛烈的反击。但如果是向第三者倾诉,相反还会得到第三者的赞同意见,激发他人的同情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更让人安心,更容易得到满足。
“我很能理解你说的!”
“我也这样认为!”
“那家伙真是太过分了!”
通过这样的交谈使听者产生共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一吐为快,让听者评评理,由此得到满足。这是一种净化法(把自己眼前的苦恼讲述出来,以消除思想上的自卑感),或叫“精神发泄”。
向第三者诉说无法向当事人直说的话,并得到听众的赞同,从而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舒畅感,这也是“精神发泄”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上述行为,潜意识中被压抑的不满可以得到释放。倾诉对象只要不是不满的当事人,不管对方是谁,你压抑了许久的不满得到释放这个行为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向第三者诉说要轻松容易得多,使你能够达到发泄不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