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通过收购Youtube,第一次将新兴的Web2.0企业价值定格在了10亿美元以上,中国的Web2.0们也随之心潮澎湃起来。
18个月,16.5亿美元!
这就是贴在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身上的最新标签。
“网络视频将是互联网下一个爆发性增长点,Google和YouTube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并购金额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悠视网(UUSee)创始人兼 CEO李竹看来,Google收购YouTube将大大加快网络视频广告市场的发展速度,“网络巨头的推进对视频互联网产业链的成熟是件好事情。”
新浪科技消息,事实上,由于有了Google-YouTube天价收购案作为佐证,国内一些正在进行第二轮融资的Web2.0网站甚至把自己的估值抬高到了9位数(1亿美元以上)。
但是中国Web2.0的黄金时代,真的那么快就要到来了?
天合之作
商业价值上的互补是任何一桩成功并购案例的前提和基础条件;任何一家企业价值的确定都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商业环境,“YouTube也不例外”。
“通过收购YouTube,Google将获得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及其创造的大量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并迅速形成在视频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获得巨额创业资本支持的视频互联网企业—悠视网的领军人物,李竹更加关注YouTube能够从并购案当中获取的价值,“Google强大的广告销售渠道,将有助于YouTube避免由于商业模式的缺陷可能造成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将有助于解决一直困扰YouTube的版权问题。”
跟中国创业者的观望相比,美国投资人纷纷用自己手中的美元为Google的收购行动投票。
经过一周的徘徊后,10月18日,Google股价开始了一轮近乎疯狂的登峰运动。10月25日, Google股价最高攀登到了488.5美元,这也是Google IPO以来达到的最高价位;
按照当日每股收盘价486.6美元计算,Google的市值超过了1480亿美元。
“从访问量角度来看,YouTube显然非常具有价值。”Oppenheimer分析师扎洛维奇认为,由于YouTube占有在线视频市场大约50%的份额(加上Google Video,他们合计将占有将近60%的访问量),“16.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符合互联网企业的价值。”
撕下Web2.0的标签
“到目前为止,MySpace卖给了新闻集团,YouTube卖给了Google, 据说Facebook也可能要卖给雅虎。Web2.0的领军企业纷纷被收购,对Web2.0浪潮来说是一个有趣的总结。”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在自己的博客里用“胖女人已经开始唱歌了”(歌剧的结尾往往都是胖女人出场飚高音)来形容Web2.0企业的结局。
Google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YouTube的确算得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但还不是整个Web2.0故事的结局。而且,这个发生在美国的标志性事件,并不能反映出中国Web2.0企业的现状。
进入2006年,融资、转型、裁员似乎已经成了描述中国Web2.0企业生存状态的关键词。Web2.0这个在2005年还有些“江湖英雄”味道的词汇转眼间已经被披上了一层负面色彩。“中国Web2.0企业几乎犯了一个通病:把一个概念、工具捧成了商业模式,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李竹在分析中国 Web2.0企业现状时指出,“Web2.0是一种创新型的工具,有其自身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还远没有大到可以独立成一种新型商业模式的程度。”
Web2.0提出了视频和文字内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新方式,因此在增加用户黏性和互动等方面是一种比较好的工具和元素,但是要独立成一种商业模式还是需要摸索的。
李竹的理由在于Myspace、YouTube等以Web2.0为主要特征的网站,模式尚未被验证,“ 收购方看中的是其高黏性用户的价值”。
截至2006年10月,YouTube用户数已经超过了5000万,但是和其他类型的Web2.0网站一样,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如何把流量变现?”
遭遇三重门
创建伊始,YouTube在获得一片赞扬与惊讶声的同时,也一直备受质疑,焦点主要集中在版权、商业模式、宽带成本等3个方面。相比之下,中国版的YouTube们面临的挑战则要来得更早一些。
由于未来视频互联网企业的主要收入都将来源于广告,因此流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在扎洛维奇看来,“流量在互联网行业的重要性,就好比地段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地位。”但是由于中国UGC的质量跟美国UGC的质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在中国,UGC不大可能成为互联网企业吸引流量的主要拉动力(详情请参阅本刊 2006年第32期《新视频时代-资本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机构的内容就成了中国视频互联网企业一种非常重要的替代性选择。不幸的是,视频时代互联网企业的命比起图文时代的新浪、搜狐、网易们就要差多了。通过精巧的协议设计,新浪们不但可以免费从传统媒体那里获取内容资源,更有甚者还常常要求“独家供稿”。
以UUSee 为例,2006年,其预计用于从视频内容提供商购买版权的支出在百万美元级别,“将来如果采用直接购买的方式的话,一年需要几百万美元。”这样的投入相对于UUSee千万美元的融资额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目前,UUSee主要采用的还是跟内容提供商分成的方式,内容运营商一般要拿走收入的30%到 50%。
同时,由于没有哪一家视频互联网企业能够拒绝直接或者间接从用户中产生的内容(尽管比例可能会不同),因此政策监管风险是任何一个真正想做事情的创业者都不可能忽视的。
李竹不太愿意别人把UUSee看成是纯粹的Web2.0网站,“目前悠视网主要给机构提供快捷的上传通道,并没有对个人大规模开放。”但是李竹所谓的“机构”其中就包括很多UGC网站。
谁是买家?
即便中国的YouTube们通过种种方式(甚至大量涉嫌色情的内容)把流量做上去了,但真的就能够像美国的YouTube那样卖出个好价钱吗?
“我相信至少新浪是不会花2亿美元去买一个中国的什么YouTube的。”说这话的新浪董事林欣禾的另一身份是DCM普通合伙人。作为投资人,林欣禾在看到国内一些Web2.0网站把自己的估值推向了9位数后有些担忧地表示,“对于这么高估值的企业,即使有投资人冒险把钱放进去了,将来如何退出肯定是一个大问题”。
林欣禾的担忧是有理由的。国内得到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通过海外IPO方式退出的案例本来就相当有限:由于受到萨班斯等法案的影响,截至10月27日,2006年中国公司当中一共只有国人通信等4家企业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而一直以来,纳斯达克都是活跃在中国的国际VC实现光荣与梦想的主要场所。
作为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渠道,并购市场的情况会不会好一些呢?但是对于VC而言,中国并购市场的境况还不如IPO市场:中国市场上向来就缺乏像Google这样的大买家。
很难想象新浪这样一个市值只有十多亿美元的企业会花上几亿美元去购买一个只有流量没有收入的中国版YouTube。
Web2.0 的信徒们或许会举出雅虎10亿美元收购阿里巴巴40%股份这样的例子作为证据,但是请别忘了阿里巴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创新者而非纯粹的模仿者。更何况在此之前,雅虎还有过透过旗下的雅虎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出资1.2亿美元(上限,后来的实际成交价格为9000多万美元)收购香港3721这样很难算得上成功的经历。
其实,由于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并且短期内也很难清晰,国内Web2.0网站中的大多数会像2000年时众多互联网先驱者一样纷纷倒下。“未来,失去了资本支撑的Web2.0们处境可能比2000年的互联网还要残酷。”李竹说。
上一篇:微软正式发布IE7浏览器 |
下一篇: 微软宣布Vista商用版发布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