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汇率,注定成为今年我国经济生活中最大的悬念。
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人民币汇率调整方案的出台将“出其不意”。
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国内和国际压力大不是坏事,说明汇率改革应走得快一些,否则矛盾有可能积累”。
市场人士甚至预期,五一节期间人民币将升值7%。
那么,目前我国汇率机制变革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条件基本具备
专家指出,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国推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条件已基本具备。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国有银行的全面重组,提高银行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快发展外汇市场,为汇率浮动提供市场基础;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为汇率的市场化创造前提条件等。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投资增速放缓,消费回升,通胀平稳回落,外汇储备充足,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而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回升,美元等主要货币不断加息,国内外利率水平逐渐拉近,美元汇率相对疲软。这些都为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的问题主要是时机的选择。从汇率决策逻辑和过程来看,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我国更多考虑的应该是通过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外均衡,控制汇率风险。
专家认为,尽管作为改革目标的人民币汇率完全浮动,短期内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根据目前经济金融状况,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将汇率体制恢 复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则随时可能启动。有权威人士透露,一旦变动,其幅度不过几个百 分点,不可能达到10%。
抛弃“浮动恐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整上,现在应抛弃的是,新兴市场经常遭遇的“浮动恐惧”和“升值恐惧”。
无疑,目前形势下,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即意味着人民币升值。但专家认为,汇率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会给我国经济带来许多好处。如,升值后进口产品的人民币价格便宜了,通胀压力将减轻;我国公民的购买力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国家外债总额将显著减少等。
更有专家分析指出,无需谈升值而色变。升值与经济停滞无必然联系,汇率政策并不是日本经济金融问题之根源。实际上,“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后,日 本经济经过短暂调整便进入了“平成景气”,1986年-1990年经济年均增长5%。同时,日元升值不仅没有削弱日本的出口竞争力,还促进其提升了出口产 品结构、增加出口附加值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抓住有利时机
现在应该是改变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时候了。因为,升值压力需要通过灵活的汇率政策逐步释放,而应防止长期积累。一旦集中释放,势必造成汇率大幅波
动,冲击实体经济。而且,升值压力的长期存在还会造成持续的升值预期,进而制约宏观调控。专家认为,应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改革,并辅之以其它配套改革措
施。并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改革步伐。在增加汇率弹性的同时,还应切实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通过实现物价稳定,来
支持金融稳定和汇率稳定。
如果当前不能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推进改革,有可能带来新的风险。专家指出,尽管不能完全指望靠汇率政策来矫正国际收支失衡,但国际收支调节如果不能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而过分依赖管制政策,有可能造成市场扭曲。
由于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我国外汇供大于求,在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下,央行不得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吞”进外汇,“吐”出人民币。结果是外汇储备增
加的同时,基础货币也随之增加。尽管央行可以通过发行票据的对冲操作来平抑这种扩张效应,但受制于央行票据的有效性及日益增加的对冲成本,其对冲操作并非
没有限度。最终有可能导致货币超经济发行,带来通货、信贷、投资膨胀,以及资产泡沫化的压力。
同时,为平抑外汇供求,缓解升值压力,我国
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方便企业持有外汇、鼓励资本流出的措施。但这实际上已导致管制效力下降。“中航油”等事件的发生表明,在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不高、公司
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大量中资企业“走出去”可能埋下新的风险隐患。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市场压力存在着逆转的风险。目前,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人民币升值压力相对显著些。如果这时不动汇率机制,等到将来形势逆转时再动,则有可能重蹈拉美及东南亚国家的覆辙。因为贬值比升值的压力更可怕。
(中国证券报)
上一篇:市场乌云漫天,澳元再掀跌潮 |
下一篇: 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