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记者富勒顿撰文,探究了中国私酒业和假洋酒的现状与危害。报道甚至估计称中国30%的酒类都是假酒。
近十年来,随着酒吧产业的发展,供应假酒的黑市在中国迅速增长。一般来说,这些假酒要么是非法制造、不受监管——比如私人作坊和小黑作坊,要么更常见的是,合法生产的廉价酒装入高档酒的瓶中,冒充标签上的品牌。
在2014年发布的全球状况报告中,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中国的人均酒精消费量已从2010年的6.7升上升至2012年的8.8升,两年之内增长了31%。如果百富门的数据属实,哪怕仅作保守估计,每名中国成年人平均每年消费的假酒就将达到2升。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伯恩哈德·施贺德博士说,“假酒如果是用劣质原料或有毒的化工用品制成的,饮用可导致短期内出现严重的急性病,也可能产生更糟糕的后果,并且还会带来许多中长期健康问题。”
施贺德所说的化学物质包括可用作防冻剂的乙二醇、可导致失明的甲醇和异丙醇:这些都是中国假酒里的常见物质,并且都很危险。
劣质的私酒最容易含有这些物质,而更常见的欺诈手段——用高档酒瓶灌注廉价酒,带来的危害则不只是头痛和受到欺骗的感觉。
图为上海的一次反对假冒产品的公共活动中,一辆推土机粉碎大量假酒
比尔·艾斯勒来自美国,他自2005年起在北京经营一家酒吧,奉行“无假酒”政策。他说,哪怕是信誉良好的批发商,价目表上也还是会出现假酒。
“我知道有的酒吧用皇冠的瓶子提供每瓶1英镑的伏特加,”他说,“北京以外的地方情况更糟。我去过一些歌厅,那里的威士忌根本不能喝。那压根就不是威士忌,而是某种混入了调味剂和着色剂的伏特加。”
在一些城市,为了保持业界领先地位,许多假酒制造商都变得越来越高明。“哪怕是中国一些最著名的调酒师也很难认出高度仿真的伪造品,”丹尼尔·泰斯林说。
尽管存在这些障碍,泰斯林依旧满怀希望地认为,随着中国人愈发习惯于消费进口商品,中国社会对假酒的容忍度将会降低。
3马云说:“不是假货太多,而是你太贪……”从葡萄的采摘、酿造,陈年到葡萄酒进口,整个流通环节都需要成本的支撑,太低的价格或者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产品,需要谨慎选择。
4选择正规的进口商或者大型的进口食品超市,有信誉的专业进口商或超市有着专业的选酒机制和严格的进口流程监控。
正解:进口葡萄酒往往都是非常简易的纸箱或者木箱包装,而礼盒大部分都是在中国国内生产并包装。
正解:75cl和750ml都是葡萄酒常见的计量单位,由酒庄自由选择使用,市场中两种计量单位都很常见。
正解:传统中葡萄酒瓶底的凹陷主要功能是为了收集葡萄酒的沉淀,而许多红、白葡萄酒几乎不会有沉淀,因此凹陷较浅,更有部分产区的特色瓶型就是平底的(例如雷司令白葡萄酒和法国慕斯卡岱产区的白葡萄酒)。
正解:进口葡萄酒的生产日期往往都是代表了该葡萄酒的灌装日期和批次,具体使用哪种编码形式是酒庄自己决定的,常见的编码方法有“年份加上本年度第N天第N批次”,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酒庄选择了让消费者一目了然的“年-月-日”编码方法。
正解:条形码主要用于葡萄酒流通环节中追溯和计价等功能,而各国葡萄酒酒标法规中并没有强制要求有条形码,因此许多葡萄酒都是没有条码的。而条码的首字母是根据条码申请公司所在国进行编排的,例如一个中国公司申请了条码并将条码给予其法国葡萄酒供应商打印在酒标上,那么是葡萄酒的条码就是以中国的“6”开头,但是葡萄酒却是真酒。
正解:各国的酒标法规定了葡萄酒酒标必须包含灌装商、酒精度、产国等强制性的内容,只要这些内容在正标上有显示,就不需要有背标。同时背标本身会增加葡萄酒的成本,因此许多进口葡萄酒都是没有外文背标的。
正解:酒帽是否松动与酒帽的材质以及加温温度有关,因此酒帽松动或者紧实都是正常的。
正解:葡萄酒中的酒石酸和色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沉淀,而该沉淀对于身体是无害的,可以通过醒酒(滗析)或者竖直静置的方法分离沉淀,从而不影响饮用。
正解:QS标志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规定的,目前,进口葡萄酒不需要贴QS标志。
正解:国标GB7718规定葡萄酒和酒精度超过10度的其他饮料酒可免除标示保质期。
正解: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葡萄酒内的天然花青素造成的。花青素为葡萄皮中的红色素主要成分,在发酵过程中会逐渐浸泡到葡萄果汁中。在我们饮用葡萄酒时,酒液中的天然花青素会滞留在我们的舌头、牙齿或嘴唇上,大多呈现紫红色,有时与口腔中的酶反应后呈现紫黑色。 花青素为100%天然色素,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
上一篇:这些“调料”竟是工业用盐、色素勾兑的,销往全国,你可能被坑了10多年! |
下一篇: BBC说中国的煮饭方法会吃进砒霜,你害怕吗?(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