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第二高(低)点判断大盘与个股的顶部与底部
在短线中有时较难对顶部与底部进行判断,有许多情况真是处在身在顶部(底部)而不知顶(底)的情况,而且有时投资者认为大盘已到达顶部,但在众多买盘的介入下,股指却仍然创出新高,这种情况在大牛市时代极易出现,也是一些技术派人士常会在上升途中拼命唱空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大盘的上涨与下跌和多头与空头的力量密切相关,顶部与底部的形成往往是两种力量出现重大转折点的时刻。
除利用波浪理论以及其他指标来判断大盘的底部与顶部以外,较为常见的方法是利用技术形态上的第二高点来判断顶部与底部的方法。比如说,沪市大盘在98年6月4日上涨至1423点后似乎短线较难判断底部,但经过回档后,大盘并未创出1423点的新高,从而确立了1423点为顶部。有时底部的判断也是如此,98年8月18日大盘在经过连续的下跌后,终于下探至1043点尽管当时有一种短线见底的感觉,但尚未得到第二低点的确认,在以后大盘再反弹至1190点后,再次出现了下跌,但大盘仅下跌至1072点后大盘再次出现了上升,从而使股指的短线底部得到了确认。从上证指数在98年见顶时的形态和上证指数在98年见底的开态,可以清楚地发现第二高(低)点对判断大盘顶部与底部的作用。
从理论上讲,之所以会出现第二高点不能突破第一高点的情况,往往属于多头力量开始有所削弱,而空方打压的力量即将产生,反过来,当空方对股指进行持续的打压后,在创出第一低点后,多方开始反击,若第二低点不能再次出现的话,其转折点也将由此而产生。这种情况不仅会表现在大盘之中,在个股方面常会有类似的情况,特别在第二高(低)点判断个股的顶部与底部时常会有较大的实战性。比如说,沪市的葛洲坝在97年上市后即被炒作,股价从13.50元一直炒至22.90元,但该股在20元左右盘整近16个交易日后,该股曾在6月26日一度想再创新高,但股价仅上摸至21.20元后便掉头而下,该价位由于不能冲破前次22.94元的新高,从而确立的22.90元为其顶部。投资者即使不能在22.90元全部抛出股票的话,若能在21.00元左右抛出的话多少也有较大的收益。
二、利用技术指标判断顶部与底部
有时,在技术指标中可以判断大盘与个股的底部与顶部。在技术指标中RSI(相对强弱指标)是较常见用的判断顶部与底部的指标,相对强弱指标RSI(RelativeStrengthIndex)是同KD指标齐名的常用技术指标。RSI从一特定的时期内股价的变动情况,推测价格未来的变动方向,并根据股价涨跌幅度显示市场的强弱。该指标对底部与顶部的判断常会有较准确之处,其常见的情况是,当股指股价与RSI处于高位,并形成一峰比一峰低的两个峰,而此时,股价却对应的是一峰比一峰高,这叫顶背离。股价这一涨是最后的衰竭动作,这是比较强烈的卖出信号。与这种情况相反的是底背离。RSI在低位形成两个依次上升的谷底,而股价还在下降,这是最后一跌或者说是接近最后一跌,是可以开始建仓的信号。
用RSI指标判断顶部与底部常会有较大的实战意义,从短线的角度而言,有时可利用RSI判断底部与顶部。如沪市在1997年上涨至1510点的当天,RSI明显有一种顶背离的情况,当天股指创出了了新高,但RSI并未创出新高,当天的5日和10日强弱指标均在70左右,如此情况与前几天RSI在92左右形成极大的反差,这时若能看清楚技术指标的话,应该全线出货。上证指数在97年5月见顶时的RSI顶背离的情况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点。
而RSI在判断底部的时候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如98年沪市大盘曾一度从1300点跌至1043点,在98年8月18日大盘下摸至1043点的当天,RSI并未创出新低,当天的6日RSI为8.43,12日RSI为14.42,而在8月17日大盘股指为1070点时,当天的6日RSI为7.94,12日RSI为14.14,这种底背离的情况也较难判断大盘是否会进入到底部区域。
在技术指标中除RSI指标对大盘与个股的顶部与底部有判断作用以外,其他指标也具有判断顶部与底部的作用。象ASI(振动升降指标)和KDJ(随机指标)都具有这方面的作用,在KDJ指标中,不少投资者常会错误地运用该技术,而实际上该技术的功能说明也明确指出当D%在70%以上时,市场呈超卖的现象。若完全根据这一指标是进行操作的话,常会带来较大的失误,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当某只股票出现极强的走势时,KD指标很可能呈高位钝化后,该股仍然出现上涨。实际上,笔者认为对KD指标的运用应该结合RSI指标一起判断个股与大盘的走向,KD指标在判断大盘的顶部与底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指向作用。
上一篇:澳元走出三浪上升结构,中线可能再次下跌 |
下一篇: 回落在情理之中,欧元继续下落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