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期微软在中国一系列“亲善”的举措称为“怀柔攻势”似乎并不过分。“怀柔”,意在亲近潜在的中国用户,改善其原本不太美好的形象;“攻势”,则是借机宣扬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盗版。
“怀柔攻势”静悄悄地展开,却不失时机地引起媒体的关注,正面报道随即出现了,虽然声势不大,温而不火却更加恰如其分。这一切,无不显示出一种高超的运作技巧。
微软要干什么?
迄今为止,微软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13个年头。13年里,微软中国更换了6位领导人,尤其是在最近8年里,中国区总裁4次易人,相对于其他同在中国的大牌IT公司来说,也算是创下了一项记录。
频繁换将的背后,是微软对中国市场始终难以把握,决策上忽东忽西、摇摆不定,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盗版。微软或许一直想在中国人民面前展示一种高大而光辉的正人君子形象,提携合作伙伴,设立研发基地,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等,甚至对大量的盗版行为也曾想采取极力回避的态度,然而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几次换将更是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从而使其公众形象愈益的不佳。多年来,微软一直试图更好的开拓中国这个未来最大的市场,却每每遭到民意的强烈阻击,去年年底的政府软件采购风波,对此展现得非常彻底。
另一方面,在换上以政府公关著称的陈本正之后,微软在中国的公关策略便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还是不能取得重大突破,则说明不是哪一个人的能力问题,而是策略本身存在重大缺陷。实际上,去年的政府采购,陈本正的努力原本是很成功的,这点微软总部应当看得很清楚。
经过痛苦的反思之后,微软或许已经明白,面对特殊的中国市场,必须给以特殊的政策,价钱要降,服务要提,却又不能搞得动静太大,否则会影响全球市场的走向。因此,这只是用来试“风头”的一个手段。
微软的另一面
网上有一篇文章,名为“被中国妖魔化的微软”,即使不看其内容,也应当知道这是用来给微软治脚气的。笔者自己也时常批评微软,却不认为有什么失实或不当之处。原因在于,其实不是什么人在有意“妖魔”微软,而是微软在“妖魔”自己,垄断市场是其一,高价敛财是其二,压制竞争是其三,安全隐患是其四,其他还多,不必一一悉数。
当然,从技术实力、战略眼光和市场运作能力等方面来说,微软都应当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企业,比尔·盖茨本人则因为堪称全球数一数二的大慈善家而更应受人敬重。一定程度上,微软代表了当今世界IT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同时也是美国经济、科技实力的一个展示样板。它的众多研究成果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它也有很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令人遗憾的是,微软始终不能把自己提升到人类共同财富的高度,它只属于美国,甚至只属于自己。
一句话,微软是被其狭隘的自我意识给害了,这点殊为可惜。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微软?
常常有人拿我们这些边用着微软的Word和拼音法,边指斥以至痛骂微软的“码字儿”人取笑,笑我们言行不一、心态矛盾,然而实际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可以用“爱恨交织”来形容。客观上,我们确实离不开微软给我们提供的便利工具;主观上,却是对其种种不正当的行为非常反感。从国家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
中国要发展,就离不开一切尖端的科学技术。微软在一些领域代表着IT的最高成就,因此我们就需要它,而且是主动地想去得到它。当然,在获取其技术和产品的同时,我们要对其缺陷有足够的认识,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微软的缺陷是什么?对中国市场来讲,首要一点就是其技术不开放,实际隐藏巨大的安全隐患。其次则是其定价不合理,有通过垄断实行技术掠夺之嫌。因此,我们所需要的微软,应当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安全可靠的———而不是给某某留后门的———微软,应当是一个定价合理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帮助的微软。除此之外,我们还希望微软能够拿出实在的东西,帮助中国软件产业壮大发展。
仅此几点,倘若微软都能做到的话,那么我们应当真诚地欢迎它、爱护它。然而,微软迄今做到了哪些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软确实在变,然而变得还不够多,不够彻底。(清晨)
上一篇:赛门铁克称:Mac电脑已成为黑客频繁攻击的目标--文萃 |
下一篇: 不用再删人!微软MSN联系人终于扩容至300人--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