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的蝉不知道已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到十几年后。少缺了它的鸣响,日子不再汗涔涔,爽洁的就像那蓝天,不管是否有些许的污染,总是有几天的碧蓝作为圣洁的礼物伴着爽朗的干枯的玉米叶子声音送到世人面前,秋天来了!如果要是用一些感叹的语言来形容秋天,那声音不应该是低沉的。虽然古人很早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慨,可是从刘禹锡开始就应该改变了,因为,他敢于直呼“我言秋日胜春朝”,那少有的天高气爽正适合自由驰骋诗情。然而,“愁苦之言易巧,欢愉之词难工”,从古至今逢秋必愁,就像这两个汉字一样,如影随形,然而,谁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三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么古远的时代,便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吸引了一个男子的目光与脚步,并记载于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应该是一个早晨,青山褪去了翠绿而变得稳重,绿水淡去了娇艳而变得文静。如果说春天是万物萌生,充满激情的话,那么秋天应该是让人冷静,让人思索的季节。因此,这一对男女决不是初恋,因为选择了秋天,就少了那些狂乱和躁动,爱情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更富有深度,也就经得起那条在山间奔流的溪水的冲涤。秋天就这样以冷静的爱情的形式走进了文学。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大诗人屈原走过了秋天,他是浪漫的,他的瑰丽的语言和大胆夸张的想象以及那些亦幻亦真的神话传说无处不是证明;他又是现实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种对现实清醒地认识,使他不得不经受着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撞所带来的心理冲击,他无法做到举世混浊而能随其流,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扬其波了;他无法做到众人皆醉而能铺其糟,自然也就不能啜其离了。最后只能投身汨罗江借以昭示自身的清白以及对一干小人和无道昏君的极大愤慨。一个伟大生命的消亡,不一定唤醒麻木的君主,然而,冷静近乎残酷的历史却给这位大诗人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积淀在厚厚的文学史的底层,积淀在人们沉甸甸的心头。龙舟、粽子,一种游戏、一种食品因此而成为文化。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文武全才,少有雄才伟略,对皇权的觊觎远比他的父亲来的更直接,他不再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干脆把傀儡皇帝撵下台,自己一屁股坐上去。很多人不喜欢他,因为他出于嫉妒或者出于恐惧而逼迫曹植写《七步诗》,约略认为这个同室操戈、相煎何太急的人应该是个残忍的毫无人性的卑鄙小人。然而读了他的《燕歌行》,会发现一个现象,原来人都是一样的,在外面无论怎么残忍暴虐(也许这句话用在他身上有点过,但是,历朝历代的君主哪个人身上少了血腥),也有儿女情长的时候,也有牵挂断肠的时候,因为,人在秋天的逼视之下,人性的虚伪的坚硬的外壳不得不剥落,露出鲜活的本来面目。因此,不得不承认他是个文人,铜雀台,高十丈,房屋百间,其间朗朗书声,打造了“建安风骨”。他喜欢文学,喜欢文学界的朋友,在其间他有无限的激情,唯独没有了帝王尊威,王粲灵前的驴声说明他真的配称文人领袖。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多么狂放无羁的浪漫主义大诗人,力士脱靴、贵妃斟酒、醉草吓蛮书等故事让无数的人为之拍手称快、欣羡不已。他可“斗酒诗百篇”,他可千金换美酒,他可仗剑行走天涯,被无数的人认为活得最为洒脱的诗人,然而,他竟然写了那么多的《秋浦歌》,为此,今安徽贵池西南浦河,因此而得“诗之河”之美誉。秋浦河名称的由来到底跟秋天有没有关系不是重要的,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那里一定和秋天有着难以分割的缘系,特别“浦”字,最让人想到秋天,只有苍莽的秋天,才配得上江淹的《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里三个“愁”字的呼出怎能不在秋天?那种政治的腐败和个人仕途际遇的不幸只有在秋天高楼之上,酣畅淋漓的饮酒,凭栏仰天长啸,才可以排解忧愁,一骋豪情。李白已去,诗情千古,竟不知道他在哪个世界里成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看惯了世态炎凉,怎样才能使那颗躁动的心静下来,去思索人生最旷达的情怀?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让多少后人欣羡不已。人来自于自然,又归于自然,山水田园间最能找到真性。谁都记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生活虽然过的窘迫,自己的孩子都难以养活,为了节操放弃桎梏枷锁,归隐田园。南山就是真性,南山就是自我,找到了南山,生命就成了永恒。王维也归隐,但是起初的目的却不是出自看破红尘,而是假借归隐之名,期求快捷出仕。然而,人生际遇不总是因才华横溢而顺畅,相反常常可能成为前进的阻力。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王维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就是这等人才最后也只能“真作假时假亦真”,由虚隐变为实隐。王维的田园诗中很少有人的存在,也许他看透了世俗的张张嘴脸,不屑在文中褒贬,也许只有“目中无人”才能冥心静气,才能任思维驰骋,才能找到生命中的南山。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湘江中的一叶扁舟,承载着一位心系黎民百姓,有志难酬的现实主义诗人的灵柩,却承载不了他的一腔报国的豪情。杜甫这位直指貌似鼎盛的封建社会的黑暗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一生注定要痛苦。因为他心中的理想很美好,然而,看到的却总是社会最阴暗的一面,这种内心和外界矛盾的不可调和,《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等诗篇,无一例外的把阶级的斗争引领到社会的最高处展览。在秋日里,在身体衰微的状况下,站在江边,面对着滔滔流水,面对着落叶纷纷,面对着南村群童的欺辱,他感慨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他也曾相信学而优则仕,也曾期求治国平天下,但是才高遭人妒,前行路途那么多的机关,那么多的算计,他能够走多远?世界是辩证的,是平衡的。正是因为他前行的路坎坷太多,他才可以清醒地看到社会的底层,看到光明社会的另一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让所有沉淫于太平盛世的人警醒,他用诗歌成就了另一部中唐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从历史中有了苏轼这位人物,文人的人格定位就相对明确了。所谓“东坡范式”令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多少文人羡慕不已?他性格中的儒道互补竟然结合得那样的有机。在沉浮不定、变幻无常的苦乐人生面前,仅竹杖、芒鞋、蓑衣就可任凭一生烟雨,多大的气概?他看得明白,人生的风云变幻到头来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怕什么?他豪放,惟有大江东去才能唱出心中豪迈,他豪放,即便年老也要聊发少年狂。但是,他也在秋天慨叹“高处不胜寒”,他夹在新旧两党之间注定了命运的坎坷,他肯定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不过他不改变,不改变自己的人格。他宠辱不惊,他去留无意,所以他屡次遭贬之后依然恬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多么自适的心态。更为可贵的是,无论被贬何方,他都能安下心来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做实事,“苏堤春晓”无人不知,今人多赞叹其秀美风光,殊不知当年可灌溉千亩良田,可令万人脱离饥馑。他真正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经义,他才是浪淘之后的千古风流人物。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红尘滚滚也有生命真谛在,歌伎相伴,奉旨填词,也落得个潇洒自在。书中什么都有,有颜如玉,有黄金屋,只要有才华,没有个性,这两种东西唾手可得。然而柳永个性太强,他的诗情淹没了他的功名,只好在秋日里,与相爱的人执手相看,终究离去。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他一个人走在秋天。然而,他并不孤独,有那么多的红颜知己自发的为他送行,他的歌成为最红最紫的流行,传遍全国每一个歌舞场所。谁唱了他的歌,谁就会走红。到头来,杨柳岸说不尽那晓风残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秋天说不尽的离愁别恨,有人在外远游,就有人在家空守。游子是风筝,那根长长的丝线就是无尽的思念。思念的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小桥、家乡的老树;思念的是游子的吃穿、游子的住行、游子的境遇、游子的荣归。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区区28个字,竟然凝聚了前人的思秋的大成,来者的无限共鸣,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站在前人(唐诗宋词)厚重的历史积淀之上,能够写出如此动人心魄的言语来,也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你不得不承认他的继往开来的功勋。无论走到哪里,小桥流水总在心底最深处静静的守候。
“秋风秋雨愁煞人”,古往今来有几个人配称“巾帼英雄”?鉴湖女侠多么令人钦佩的名字,喜欢武侠电影的人在不了解秋瑾为何许人的时候,估计就已经喜欢上她了。如果知道她竟然是个敢于舍生取义的义士,那是不是有很多男儿为自己做不出什么大事而羞愧难当呢?更令人钦佩的就是这“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那么的豪放与悲壮,大有当年荆轲刺秦王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气概。相比之下,那些为苟全性命而离经叛道、卖国求荣的人显得是那么的卑鄙、可耻、渺小。古有花木兰,后来当然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杰之士,但是,无论怎么说秋瑾也应该是其中最为闪亮的。秋心为愁,为自己的理想而愁,为生灵的命运而愁,为全天下而愁,心是伟大的,他(她)的愁便是胸怀黎民苍生的愁,是大家风范的愁,是包容天地的愁。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位在父辈人的眼里神一样的人物,不必多说。总之,人应该早立志,立大志,他老人家身上可学的东西不是用多就能形容的。什么时候,人才可以独立寒秋,指点江山?
在秋天,也许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人;走过秋天,也许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人。
上一篇:泥壶 |
下一篇: 你在微笑,我却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