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忆往昔
那得从我的第一台电脑说起,是96年买的一台联想P75,当时可是花了我上万元呀,结果这上万元到了98年就近乎打了水漂,在WIN98下运行个程序慢的可以吸袋烟了。还好,还有AMD的K6-2 266,为了最大限度的升级,400元买了一块回家。打开机箱,调好跳线,屏住呼吸,用颤抖的手按下了开机键。但不幸就在此时发生了。只几秒钟的时间,一缕白烟从主板上升起。关机检查,晕呀,主板上CPU电源回路的一个MOS管烧了,不过还好,CPU倒还健在,最后以换主板、退CPU而告终。
这就是我与AMD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接触。
二、看今朝
往事已矣,就不再多提了,但是从那以后,我对AMD的关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对AMD的关注中,我的电脑知识也在不断的增长,现在的我已不是当时刚刚对电脑入门的"小菜鸟",而AMD现在也成长为CPU市场上真正的"大鳄"。
让我们来看看当今的AMD吧。从K6-2时代起,AMD就以低廉的价格、强劲的性能和极佳的超频潜力吸引了一大批的电脑玩家,现在市场上AMD产品空前的丰富繁荣,从32位的K7系列到32位的K8 Sempron到Athlon64以至服务器市场的Opteron,各种系列的处理器都在销售中,其中也出现了许多超频精品,如老一点的Athlon XP 1700+、Barton核心Athlon XP 2500+,还有当前热销中的90ns、Socket 745和Socket 939的Sempron,从国内装机市场上CPU的销售情况看,AMD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Intel,而且我相信,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AMD还将继续风光。
首先,从产品线上看。现在的AMD,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与Intel纠缠于低端家庭市场的CPU厂商了。他的产品线已经覆盖家用台式机、商用台式机、移动笔记本以及服务器市场的每一个角落,的确是"芯芯"向荣。综合起来看,AMD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领袖"的潜质。
其次,联盟阵营上看。当今的CPU厂商,没有众多PC制造领域的厂商拥戴,是成不了气候的。以前,最让AMD头痛的并不是技术上的差距,而是Intel与众多PC制造厂商的联盟。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从国外的HP、IBM、DELL、Sun到国内的联想、方正、浪潮、曙光都先后与AMD有了亲密接触,基于AMD处理器的整机产品销量也与日俱增。
第三,从技术上看。其实在技术上来说,AMD一直并没有落后于Intel:第一次引入RISC架构的是AMD的K5;第一次使用"Flip-Chip"技术的是AMD的K6;第一次在处理器中集成L2 Cache的是AMD的K6-3;第一次使用铜连接、第一次支持全管线浮点运算的是AMD的K7;第一次扩展X86到64bit的是AMD的K8,而且,在2003年,AMD和IBM就已经达成了共同开发和生产电脑微处理器芯片的协议,两家联合开发的65nm工艺处理器已经进入试生产,所以在生产技术上,AMD有足够的实力应对Intel。
实事求是地说,AMD现在已经追赶上了Intel的步伐,在某些方面,比如64位处理器上甚至超越了Intel,处理器市场上一人独掌的局面已经过去。
三、想将来
在将来,AMD与Intel的将是全方位的争夺,从低端的Sempron与Celeron D一直到高端的Opteron与Itanium,还有双核处理器,可以说将来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
不过在这里我想在两个方面提醒一下AMD:一是软件方面。在硬件上、芯片技术上争夺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软件的力量。与广大厂商结盟,不能只看到硬件厂商,与软件厂商的联合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软件针对哪种处理器进行开发、优化,其运行效率会有很大的差距,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上策。二是生产能力。AMD与Intel的生产能力还有着一些差距,经常会出现出货不足困扰,在拿到大量订单的同时还要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做后盾。
四、谈希望
回顾这几年AMD的历程,从初期的偏安一隅,到如今的全面出击,我们不能不说AMD的发展有着非常强的爆发力,只要把这种发展势头延续下去,我相信,AMD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做为一个中国人,我想占用一角谈谈我们中国的"龙芯"。现在,实际性能达到P4 1GHz的龙芯2已经推出,但路还很长,而且路越走会越艰难,不过,AMD可以在短时间内爆发,我们的"龙"也一样可以腾飞,衷心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可以拥有一颗真正的"中国芯"。最后祝愿:众"芯"奔腾前景无限,中国龙"芯"一路走好。
上一篇:Win2000退出主流 7月份将开始收费技术支持 -- 神州论坛 |
下一篇: 中国银行业今年IT投资229亿 基础建设占8成 --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