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首页 > 编辑精选





新西兰知名华人去世 奥克兰这些豪宅都与他有关




来源: (文朝旅游)    2021/6/22 15:14:21
分享内容取自各大媒体, 观点仅供参考, 不代表本网立场!
2021年6月11日,华人建筑师Ron Sang在奥克兰的家中去世,享年82岁。

新西兰建筑界,从此失去了一个传奇。

在Sang身上,有着不少的标签

在Sang身上,有着不少的标签。

他是传奇建筑师,是豪宅制造者,是艺术收藏家,也是一个可爱的人。

当然,他也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一位新西兰华人。

阁楼里长大

Sang祖籍中山沙溪镇,1938年出生在斐济,父母都来自中国。

他的父亲在他8岁时不幸去世,留下母亲一人,照顾9个孩子。

母亲在斐济Nausori机场旁开了一家小店,卖冰淇淋和三明治,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并把6个孩子送进了大学。

Sang在家排行老二,对他来说,童年的生活是十分艰辛的。

他们一家住在阁楼里,夹在房顶之间,空间很小。只有在屋子正中间,才能稍稍直起腰来。

房顶下面是裸露的锈铁皮,没有任何隔热等保护措施。



严格意义上来说,那其实不是一间房子,只是遮一下头的小小庇护所。

正是这样的居住环境,在Sang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从13岁起,他就立志成为一名建筑师。

于是,他离开斐济,来到新西兰求学。



“遭社会毒打”

1964年,在奥克兰大学建筑学院学了五年后,他顺利毕业,并加入了一家建筑公司。

跟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样,梦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

他说:“我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画窗户,要不就是窗框,要不就是门框,实在是太无聊了。但作为一个刚毕业的新人,公司不信任你的能力,你也没有选择。”

于是,他跳槽了。但在新公司干了6年后,他又遇到了瓶颈。

当他问老板公司未来的前景和展望如何时,对方想都没想只甩来两个字:没有。

用现在的话来说,Sang一腔热血,但换来的只是“社会的毒打”。

一不做二不休,他干脆自己出来闯。



一开始,他和新西兰的知名建筑师Peter Mark Brown和Alan Fairhead一起打拼。

后来到1968年,他又开始自己独立创业

豪宅制造家

靠着自己的天分和勤奋,Sang慢慢在新西兰建筑界有了名气。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奥克兰的一处豪宅。

豪宅的主人,也是大有来头。

Brian Brake,新西兰传奇摄影师,也是一名中国专家。



1959年,他作为唯一一位西方摄影师,受邀并报道了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盛况。



他被公认为1960年代至1980年代新西兰最著名的摄影师,还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就是这样一位名人,在1974年找上了还名不见经传的Sang。

Brake想要在奥克兰Titirangi建一所房子,那块地藏在了山林间,被大大小小的树包围。







自然与艺术相结合,是他的主张。

能给大摄影师建房子,Sang很激动,但也吃了不少苦头。光是设计图,就反复修改了十八版。

当时Brake住在香港,那个年代,没有传真,打电话也要预约,一切只能靠航空信件沟通。

所以一切,只能慢慢来。

玻璃、木头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时至今日,这所房子已成为不朽名作。

不仅被列为一级遗产,更是被公认为新西兰二十大现代建筑之一,并被新西兰建筑协会授予首届持久建筑设计奖。

Brake的余生,也一直与他的华人伴侣Wai-man Lau在这里度过。





最近,这座豪宅以远超过400万纽币的价格售出。

在Sang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设计了400多座建筑,豪宅遍布新西兰各地。





众多荣誉也向他袭来,2000年,他更是被授予新西兰功绩勋章。

新西兰功绩勋章是为了表彰各领域卓越人士的最高荣誉

此外,同行也对他赞誉有加。

新西兰建筑协会的主席Judi Keith-Brown称赞道:“Sang对新西兰建筑和艺术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总是被他的作品打动。”

建筑师Ken Crosson也表示,Sang的作品非常有开创性,同时,他也是一个可爱的人,更是一个对艺术充满兴趣和热情的人。

爱画不爱房

有人会想,Sang建了这么多豪宅,要是自己投资房产,肯定也不错。

但是,他却志不在此。真正能让他爱不释手的,是画,是收藏。

1975年,他花了七周的薪水,买了一幅Don Binney的威尼斯街景画,那是他第一笔认真的投资。



自那以后的40年,他每年都会买一幅画。尤其是对新兴艺术家,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包括Ralph Hotere、Milan Mrkusich、Pat Hanly和Michael Smither等新西兰最著名的艺术家的画作,他都有收藏。

他说:“我没有任何房产投资,也不是特别想当房东,我买的都是画。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欣赏这些艺术,谁会想要去欣赏墙上挂著的一张股权证书啊?”

雕塑和陶瓷,也是他的最爱

比如新西兰最知名的制陶家Len Castle。当Sang从他手里买下一个$9的陶盆后,他们就成了好朋友。

他家曾至少摆了上百个Len Castle制作的陶瓷。

Sang的家,俨然一座艺术博物馆。





与此同时,去他家拜访的客人,无论是媒体记者还是建筑同行,就没有空手而归者。

他总会送别人一点自己的小收藏,这是他天性和慷慨的象征,也是他理解艺术和建筑如何打动人的方式。

同时,他还为帮新西兰艺术家出书而四处奔走。

有些建筑师会把家里搞得一尘不染,纯白的墙上没有一幅画,家俱也寥寥无几。而Sang会把家里布置得十分温馨,墙上挂满了家人的照片。



他说:“对我来说,那样看似一尘不染的无菌空间,是一个陈列室,而不是家。”

“这就像艺术的概念一样,不是很有进攻性,而是无处不在。艺术就像潮水一样,包围着房子,并贯穿始终。”

所以,别人看到的房子是艺术,但在他眼里是家的温暖。

中国的联结

在Sang的作品里,“门”是一个非常强烈且独特的元素——高耸的、巨大的、色彩鲜艳的门。

他说:“我有学过点风水,它不像迷信之类的东西,它是好的设计。当你打开一扇巨型大门时,你能让更多能量进来。”

惠灵顿Lower Hutt地区的一座豪宅,就是他的代表作。

Sang说他的设计理念是把房子融于周围的环境,房子位于一条小溪上,营造出一种“漂浮”在地面之上的错觉。



而那扇5.8米高的红色大门,独特新颖,十分引人注目。



类似的这样一扇色彩鲜艳的巨型大门,贯穿他的建筑作品,成了他的“独家记忆”。

不过,他的作品也有过一些争议,比如那栋坐落在奥克兰市中心的办公楼。

中国传统的红绿配色加上宝塔式屋顶,初衷是为唤起家族的中国传统。但在一众镜面玻璃塔楼之间,却显得过于“特立独行”。

作为华人,Sang的作品是交叉的,既有亚洲的元素,也有新西兰的影响。

这些年来,他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在奥克兰修建一座中国花园。



他希望在这座华人最多的城市,人们能有更多的联结。这种相依,是和自然、艺术、中国传统以及新西兰本身。

新西兰艺术家O’Brien称,Sang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完全投身于新西兰艺术。

他会从各种物品甚至形状中找灵感,他能看到很多事物背后的故事。

他有一套我们可能很陌生的思维方式,但他却能从这里出发,呈现出一个个充满爱的作品。

他奋力地拥抱新西兰,以深刻与之相依。


声明:本网转载注明“来源:XXX”的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内容仅供参考。




更多编辑精选新闻
河南郑州首现高隐蔽性确诊病例...8次核酸才显阳
我爸妈身家百万!美国男子大闹航班,袭胸还打空乘(图)
胡锡进:华盛顿这个栽赃中国的阴谋即将走到高潮(图)
上海电气离世总裁妻子:黄瓯数日前曾割腕未遂(组图)
一战成名!奥运会年纪最小的运动员在战火中打球
美军指控大兵放火烧准航母:63人伤,损失$30亿(图)
得州小面包车竟载30人撞电线杆,至少11死13伤(图)
比尔-盖茨:我的确错了,不该和爱泼斯坦打交道(组图)
打了疫苗仍染新冠?美国突破性感染机率揭晓!
Delta+登陆 疫苗无效果 加国卫生官:未来半年很难!
自然杂志:未来8年 7.58亿人都将经历更大洪水(组图)
2021,集体触礁!中国大卖场大时代的没落(图)
不要了!德国捐赠全部尚未交付的阿斯利康疫苗 (图)
重磅!上海宣布小学不进行期中考试,禁止全区范围的学科统考统测
丹麦一牧师杀妻溶尸 作案手段竟是看美剧学的(组图)
美国日增破10万确诊 佛奇警告“入秋恐翻倍” Delta占9成
中国到美国集装箱运费暴涨! 飙升了逾500%
比特币大迁徙:中国"挖矿者"们决定奔赴这个"新天堂"
以色列研究称辉瑞疫苗可能引发这类副作用!后果严重!
Fed副主席透露 美国今年就会宣布缩减QE规模
莫德纳疫苗第三期临床数据分析出炉 正研制变异株追加剂
CNN的科莫难题:明星主播与他丑闻缠身的政客兄长
中国发重磅讨美檄文:美国,给我听好了!
吴亦凡家庭疑被曝光:妈妈武大毕业父母皆高知
德尔塔毒株大考验 挑战中国代价昂贵的封闭措施
多位接近上海电气人士:总裁黄瓯系跳楼自尽
惊人发现!美国2008年已人工合成SARS样冠状病毒
针对德尔塔变异株 中国多地发布通知:一律关停!(图)
澳军悄悄公布“滥杀阿富汗平民”处理结果,就这?(图)
饭圈乱象背后是流量至上,畸形导向下的资本黑手(图)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