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The Hobbit)終於決定還是留在紐西蘭拍攝了,相信這使得包括我在內的眾多紐西蘭人大松了一口氣。我對魔幻電影並不感興趣,卻對《霍比特人》即將投入的5億美元感興趣。無論如何,這部電影如果在紐西蘭拍攝,5億美元投資的絕大部分會用在紐西蘭,會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對受累于金融海嘯的我國經濟及電影業、旅遊業,都是頗具前景的收益。難怪總理John Kay 親自出馬與好萊塢華納兄弟電影公司談判,終於挽留住了“霍比特人”。按照經濟學家預計,《霍比特人》如轉道他國拍攝,紐西蘭的經濟損失將超過15億美元。
《霍比特人》是電影《魔戒》的前傳,由New Line, 華納兄弟和米高梅電影公司投資,因《魔戒》蜚聲海內外的Peter Jackson爵士擔綱本片的編劇與製片人,計畫將把這部電影改編成上、下集拍成3D片。而且因著《魔戒》的緣故,身為紐西蘭人的Peter Jackson爵士自然將自己的故鄉作為《霍比特人》拍攝地的首選,而且製片方也已經在距奧克蘭不遠的Matamata投資建造了“霍比特小人村”。
好端端一個讓紐西蘭人賺個滿缽滿盆的機會,卻硬被澳大利亞電影演員工會Media, Entertainment and Arts Alliance(MEAA)橫插一杠子,該工會呼籲全世界的演員不要接受演出《霍比特人》,而是要通過該工會同資方洽談報酬待遇,簽署集體合約。導致參與這部電影演出的演員因為報酬和待遇問題聯合抵制該影片的製作。Peter Jackson爵士拒絕同紐西蘭電影演員工會Actors Equity簽訂集體合約,他說,因為這不符合紐西蘭法律。於是製片方表示為了避免在拍攝地發生“勞工不穩定局面”將考慮轉道他國拍攝,於是蘇格蘭、愛爾蘭、加拿大和東歐一些國家包括澳大利亞都向“霍比特人”大揮橄欖枝。
好容易到口的一塊肥肉,豈能讓別人搶走?一向氣定神閑的紐西蘭人這次急眼了,總理首先出馬斡旋,《紐西蘭先驅報》也發表社論,表示MECC沒有在紐西蘭註冊,“從法律的角度來說,他們不能洽談合約。”社論為Peter Jackson爵士解釋不願簽約的理由,是“因為電影行業的拍片工作性質所決定的,有些人的工作可能只有幾天時間,而電影拍攝進度表不可能允許有喝茶時間、請病假時間,也不可能有加班費的補助。”社論最後說:“我們的演員可能很快會為自己的行為後悔。”果不其然,隨後即有約1000多名紐西蘭電影從業者在首都惠靈頓遊行,擔心他們無法被電影製片商雇用,抗議演員工會抵制《霍比特人》電影的製作。全國輿論也一片譁然,幾乎是一邊倒的批評Actors Equity。Actors Equity終於吃不住勁的表示妥協,不僅盡取消了要演員不參與演出的命令,還清楚地表明在電影拍攝期間,不會採取罷工行動。於是總理John Kay功到自然成。
《霍比特人》終於峰迴路轉,皆大歡喜中卻令我感到有些弔詭——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是澳洲電影演員工會,而隨後澳洲電影界又極力遊說拉攏《霍比特人》去澳洲,如果奏效,犧牲的就不僅是紐西蘭電影演員工會了。還記得那個故事嗎——狐狸為兩隻貪心的小熊分乳酪,最後乳酪幾乎全到了狐狸的肚子裏?
我還是希望澳紐兩國的演員工會和衷共濟,而不要扮演狐狸與小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