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广州之行,给了我对于南方这一大都会的最初的印象。这一印象是美好的、温馨的。元月份的北方是严冬季节,这里却是花团锦簇,树木葱茏,街道也因雨水的冲刷而显得格外干净。
那时广州的市区面积还很小,一张小小的A4纸大小的地图,就把整个广州包罗进去了。当时越秀公园还在广州市的边边上。自然这广州之小是与后来改革开放之后的急速变大相比较而言的。其实不光是广州,就是上海、天津、(北京情况好点),解放后的整整三十年,很少盖房,市区的面积基本是没有多大发展。
在经过了40多年以后,笔者乘“世华会”的机会 ,再次来到广州。到广州之前,笔者早已知道今日的广州,已不是昔日的小家碧玉,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了。可是在飞临广州上空时往下一看,仍然让我大大地震撼了一下子:啊,这广州怎么这么大,大得让我不敢相信!飞机下面是建筑连着建筑,楼宇连着楼宇,根本就不知哪儿是广州,飞机何时进入的广州。这景况并不令人奇怪,如今珠三角地区发展迅速,广州已与佛山、番禺、顺德、东莞等县市连成一片,也就当仁不让地把这么广大的地区揽入自己的怀抱,如此以来广州能不大么?
飞机飞临广州之后,播音员广播:“现在飞机已经到达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在一个小小的座位上连续蜷曲着呆上十二个小时,那滋味可想而知。听到这句广播,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油然而生。可是一提到广州第三大城市的称谓,又让笔者莫名地产生一种酸溜溜的感觉。笔者长期生活在天津近40年,不管走到哪里,与天津也有一种抹不去的情怀。长期以来,谁不知道是天津是全国第三大城市?可自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发展严重滞后,且不说不能与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深相比,更无法与涌现出大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上海相比,当年发展上海那是什么力度?可今天轮到天津,已经是强弓之末,“政策”的红利,已经被严重稀释;而钱呢,对不起,都用到北京、上海去了。
可不管怎么说,不管是广州也好,北京、上海、深圳也好,我的故乡天津,昔日第三大城市,今日的第N大城市也好,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较,其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的。不管是在面积上向四周的扩展,或者是在高度上向上的扩展,都是惊人的。每个城市在建筑面积上的变化,二者相乘都有不下4——5倍甚至8—9倍的扩展。实在说起来,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地变化。而在城市的基础设施方面:道路交通、通讯、水、电、气、商业设施及所有商品的供给,都已有了巨大的改善。
走上广州的街头,宽阔的马路和马路两旁一座座高大而造型各异的现代化建筑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壮丽和辉煌。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高432米,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这是什么概念,作为写字楼,如果每个办公人员占据4--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则这个大楼足可以容纳10万名工作人员,这简直是个巨无霸!
新落成的广州电视塔,广州人对其昵称“小蛮腰”,总高度600米,造型奇特而又美观,上下两头粗中间细,是一座集观赏、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高大建筑,总建筑面积竟有11·4万平方米。它恍若一个窈窕少女,扭动着她窈窕的身姿,凝视着珠江,凝视着整个羊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与上海的东方明珠一起,是世界上最为美丽的电视塔!
会议的组织者在紧凑的会议日程之外,安排我们这些海外来的代表参观黄埔军校遗址,黄花岗烈士墓,中山纪念堂等。我们这些接受了大半辈子的“革命教育”的人,对于继续接受“革命教育”,实在是一件并不大情愿的事。我们感兴趣的是感受一下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也抚摸一下最下层人民的实际生活的脉搏。
不管别人,我大致上做到了这一点。原来在正式开会前两天,我即抵达广州并来到会议报到的宾馆。接待人员说会议没正式开始,提前住宿需自掏腰包,每日要880元人民币。于是我以每日230元的价格住进了附近一家小的宾馆。在广州的会议结束后,会议又移师台湾,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回到广州,又在这家小宾馆住了两天。这家小宾馆的周围是一个颇大的普通居民区。在前后短短四天的时间里,我既去市中心领略了广州市宏大的现代化气息,又在最普通的市民中,领略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些居民区的楼宇有点拥挤,马路的两旁都是些小的店铺,简陋、破旧、拥挤、杂乱。而在人行道上,也塞满了小商贩的形形色色简陋的临时摊位。不管是小餐馆还是日用品,东西都很便宜。不用说,这些小商铺小餐馆,或者那些占道经营的小商贩,以及在这些小商铺、小饭馆消费的人,都是生活在这个城市最底层的人了。这些人既包括城市退休或下岗人员,也包括外地进城务工人员。
经过简单的计算即可得出结论,这些人生活不富裕,但也过得去。如果与改革开放前相比,那还是强得太多了。如果与高官、大款相比——那最好还是别比!
连开会的时间在内共在广州呆了十天。既感受到了广州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宏大的现代化气息,也看到了那些在高级的消费场所一掷千金的男男女女,也见识到了在最底层的人们的生活。
对于祖国快速的发展,感到由衷地高兴。
而对于社会分配的不公,也感到气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