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鯨油」英网站刊出每日一圖,圖中是喀爾一位盛裝新娘的結婚照,在她身邊的并非新郎,而是新郎的照片,她的未婚夫當年去了德國,無法返回阿富汗出席婚禮,只好以照片與她成親。
因為某種原因新婚男女之中一方不能出席婚禮,另一方與照片等物或代理人成親,是被準許的。據說這種現象在伊斯蘭國家比較普遍,而紐西蘭則只有軍人在海外服役的特別情況下,才許可這類代理的婚姻。
其實跟照片成親最多的不是伊斯蘭教徒,而是日本人。「鯨油」网站僅用短短一行提到一九零零年來到紐約天使島的日本「照片新娘」,當時的歷史背景是二十世紀初至二十年代,曾經有大批日本人移民美國,美國政府為此特別設立「反種族互婚法」(anti-miscegenation law),旨在防止日本男性與白人女性通婚。
然而日本女性卻被認定為飽受傳統文化教育熏陶,是符合理想標準的「乖巧女兒與能幹溫柔的妻子」,美國的移民男性向往娶日女為妻。在美國需要大量的新娘的情況,很多男性將自己的照片寄去日本求偶,許多日本女性為了追求新生活,紛紛成為「照片新娘」遠嫁美國。
出生在美國的日裔女作家內田淑子,在一九八二年出版過一本書《照片新娘》(Picture Bride),描繪二十世紀早期日本女性以「照片新娘」移民美國的故事。
《照片新娘》就是描寫這些「照片新娘」抵美後的經歷。包括航海數月的風浪顛簸,入境後被隔離在天使島,以及上岸後所托非人,生活艱辛以及與子女之間的情感衝突。
通過《照片新娘》與其它移民題材作品,這位日本女作家以嚴肅而優雅的文筆,表達了對母國文化、民間故事、藝術與工藝的深情,在撰寫獻給第三代移民的作品之時,除卻試圖將日本移民的歷史與文化傳承下去,也強調後來之人要正面對待生活,拓展人文情懷,全球眼光。
她曾經說過的一段話,足以令許多人自愧弗如:「我所強調的,是生命中正面的觀點,也希望孩子們能夠理解與珍惜。希望他們能夠以人的觀點出發,關懷人類,而不是去標籤他們是外國人或亞洲人等等,如果能夠將這觀念傳承下去,我想,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華人移居海外的歷史遠較日人悠久,人數也比任何族裔都要龐大。在掙得了財富與受到了良好教育之後,我們之中部份人在居住地仍然喜歡把自己標榜為外國人或中國人,而未能具備「以人的觀點出發,關懷人類」的全球眼光,這往往令自己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顯得不成熟,甚至有種格格不入的生澀。
內田的《照片新娘》里的女主人公「大宮華」,當年的「照片新娘」,那一種「天涯誰非客,安身便是家」的豁達胸襟,值得那些身在海外卻始終無法為自身定位的人們去細細體味。
(下一篇將續談与相片成親的話題)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