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 - 澳纽网Ausnz.net阅读



五条人:接下来我们唱黄色歌曲

09_7

五条人乐队成员仁科(左)、阿茂。摄影_孙海

09_6

《像将军那样喝酒》MV剧照 。摄影_游粤飞

 文_谢秋如 洪玮

“大家清明节快乐啊,还是别说太多了,我们唱歌吧。”

“接下来我们来唱黄色歌曲。”

开场生猛,观众开始大笑起来。4月4日晚上,广州的TU凸空间,五条人主唱仁科和阿茂拿了两瓶啤酒上台。

他们口中所说的“黄色歌曲”就是《酒鬼猪哥伯》,用家乡海丰话悠悠唱着个小片段:学校门口的阿伯是酒鬼,然后调戏了一个小妹妹。“猪哥”就是海丰话里“色鬼”。

海丰在广东潮汕地区,传说中民风强悍,但也和中国各地小县城没有不同:混乱中有秩序,强悍中有淳朴和温柔,还有说不完的传说和小人物故事。其中的某些共鸣,能让乐迷从北京飞来。

虽然这场演出阿茂的嗓音有点沙哑,仁科的手风琴出现了一些故障,但两人灌了大口的啤酒,手风琴不行便换电吉他,依旧随着音乐节奏甩头摇摆,尽情弹唱。

那阵仗就像乐评人邱大立记忆中五条人的登台处女秀。那是在2006年10月广州芳村“民谣之灯”的音乐会上,“他们当时喝了酒,拿着酒瓶上台唱歌,丝毫不怯场,好像要把这场子给搞炸了那样”,邱大立形容为“如猛虎下山,真实又有些狂妄的姿态”,这让他即刻相信五条人很快就会成名,“有些音乐人是属于录音棚型的,而他们是介于舞台型和现场型之间,极具有感染力。”

这种生猛像是野草的气质可以从“五条人”这个乐队名字开始解释起,他们会告诉你一个很随性的解释:当时他们刚刚看了一部电影,杜可风导演的《三条人》。他们希望人丁兴旺,可到头来核心就是主唱仁科和阿茂,没关系,谁在谁就是第“n”条人,比如鼓手的加入会让五条人又像是“三条人”。

最后一首唱完,全场听众大声欢呼“Encore !Encore......”五条人又返场唱了两首,用他们的“国语金曲”《问题出现再告诉大家》作为结束,他们邀请了台下很多听众上台一起欢唱:“去到哪里都一样,只是要看心情怎么样。”

从《县城记》到《一些风景》,再到今年的专辑《广东姑娘》,五条人一直从海丰的故事唱到“广东姑娘”的情歌,有人说他们变了,不再唱海丰话为主,居然还唱起了情歌。其实他们也没变,凡事直接、简单、乐呵,说起爱情便是 “我们的爱情甜得似蜜”,他们的作品依旧充满着小人物的嬉笑怒骂、柴米油盐的生活写真,就和包括他们在内的多数县城青年一样,站在光怪陆离的城市和变了样的县城交界。

他们的音乐中有香水味,汗臭味,和潮湿味儿

乐迷们喜欢这样连贯地解释着五条人的三张专辑:《县城记》写的是他们在县城的故事,《一些风景》则是离开县城到大城市,即城乡结合部的故事,而今年的《广东姑娘》则放眼到了广州,东莞这些珠三角的大城市,但依旧是小人物的故事和情怀。

《广东姑娘》新专辑与之前的两张专辑有所不同,其中一半以上的作品用国语来唱,电吉他音色和新鼓手邓博宇的加入让编曲上更加细腻动听,“但我们写词的创作方式没变,还是有社会现象的一些描述,只是在音乐性上我们会追求多一点。”

比如一首《走鬼》,那是阿茂亲眼看到的场景:“一天,购书中心门口来了个走鬼,称三年前被天河‘陈光’打断了三根手指筋,他是个画画的,手筋断了你让他怎么画啊……”五条人曾经长期贩卖打口碟,就是“走鬼”——粤语中的流动小贩。

也有一首带着荒谬感的《请到老祖公》,敬拜用的除了传统的香烛、五牲,还有iPad、信用卡,可这就是县城和农村里的现实。他们把《请到老祖公》放在专辑最后一首,最后一个部分没有人声,只是各种乐器交织演奏了八分钟,就像“去面对外面世界各种杂乱的东西”。

长期用方言唱民谣,不免会让人联想到台湾的交工乐队,一个很有社会政治关怀,以客家语唱民谣的乐队,加上五条人在歌曲《海风》里提到乌坎,媒体也不吝用“社会关怀”“乡土情结”来形容他们,仁科却说这些是太宏大的词。

“就是记录出来。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后面这一句其实出现在2009年《县城记》的那首《踏架脚车牵条猪》里,歌词里描述的县城吵吵闹闹,公车载的是空气,公园只建一个门。

为了拍摄新专辑中《像将军那样喝酒》的MV,他们带着好友顶楼马戏团乐队的梅二回了海丰,县城四处盖楼,阿茂开始对许多路名犯迷糊,现在的公车上人也多了起来,不过有一点倒没变——凌晨,梅二感受到五条人歌词里摩托汽车满街,“路口那个聋耳也被震啊惊”的海丰县城。

这首歌是五条人从其他音乐人那里听来的古代关于喝酒的故事:一个将军喝酒能喝出各种名堂,他把酒拎到树上喝,管它叫巢饮;躲在谷堆里探头喝,管它叫鳖饮;戴着枷锁游街喝,管它叫囚饮。最后两句添得有趣好玩:上班的时候喝,我管它叫上瘾;行房的时候喝,我管它叫过瘾。

他们向当地剧团借了将军的戏服,粘了胡子,还在海丰的音乐会上取景,一个将军从古代穿越到了音乐会现场,拿着酒瓶晃悠到舞台。到最后一群人喝着酒走在大街上边走边吼歌中的那一句:“我要像将军那样喝酒!”加上阿茂在音乐中吹起的口哨,颇有县城青年游手好闲又洒脱的感觉。

不过这张专辑主打情歌,“比较甜,像当地的甜豆浆或者狗毛糕,甜甜腻腻的。你能在他们的音乐中闻到香水味,汗臭味,还有春天刚下过雨,木棉花散落在地上的那种潮湿味儿。他们这张唱片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情歌表达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爱情’,唤醒的是一种集体记忆,一种关于旧时代南方歌厅,南方舞厅的历史记忆,‘广东姑娘’是一个大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符号。”身为摩登天空艺术总监的张晓舟如此评价这张专辑。今年年初五条人与摩登天空签约,在摩登天空的子厂牌badhead推出了这张新专辑,而badhead在十多年前出的一些唱片曾经启蒙过五条人。

“你说/难得今天/阳光很美/不如我们来跳个舞/可/我舞步凌乱/让人沮丧/总是踩到你的拖鞋上......”《广东姑娘》里讲的并不是一个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一些貌似很浅白的“我爱你”的抒情里,是平常琐碎生活的幸福,朴实的生活写真,配上手风琴和吉他的和弦,像是从七八十年代走来的南方舞厅里的舞步。

五条人说这种想法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有了,“这东西很好玩,我们想做一张自己认为的情歌,不是单纯指‘爱情’,《广东姑娘》里面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情感。”怀旧是一种,对小人物的注视是一种,自在也是一种。

他们本来打算在全国征集50张妈妈那个年代的老照片作为专辑封面,但因为成本有限和操作问题就只好作罢。后来选用了三个人坐着玩乐器的黑白照片,专辑封套的边角处有意用红白相间的纸条模拟出发廊门口滚动的红白条,而发廊正是打工妹的去处之一,封底就用了一双随意的人字拖鞋搭配上吉他和手风琴。

生活得像海里的鱼

每年过年时节“回到海丰”的音乐会上,他们更是回到地头的生猛动物。今年舞台中间挂了一幅巨大的“月夜雄风”的国画老虎布幕,是他们向当地白字戏剧团借来的道具,他们就站在老虎两旁弹唱。

“现场的朋友们,我要说明一下,我们今年采取这个站着听的方式,不是我们缺椅子,那个是为了跟世界接轨,因为现在世界各地听民谣、摇滚都是这样站着听。”阿茂开场时用海丰话对大家这样说道。

从2009年开始发行的《县城记》专辑,红色的歌词本设计成老式户口本的样子,拿下了“华语传媒音乐大奖、最佳民谣艺人”等7个音乐奖项。他们开创了以汕尾海陆丰方言来唱民谣的形式,虽然一开始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件多酷的事:“用海丰话来创作是因为她很有个性,很酷。小时候把港台流行歌用海丰鸟语恶搞一番也是乐趣之一,海丰话把拖鞋叫‘鞋拖’、台风叫‘风台’、自行车叫‘脚车’。”他们喜欢把自己比作一只善于用海风话创作,同时他也喜欢凉拌咸水普通话以及清蒸鸟语英文歌的杂食动物。

张晓舟还记得2000年初在广州酒吧摇滚现场四处探头探脑的阿茂,当时的阿茂正赶上广州打口碟市场的兴盛期,在石牌桥的天桥两边卖打口碟。还在家乡时,哥哥大茂在华师读书,回来时经常会带一些国外流回的打口唱片,这让阿茂从那时就开始接触到国外的欧美流行、朋克摇滚等等,高一时学了吉他,“就是特别喜欢音乐”,于是高中一毕业就加入了打口碟走鬼大军。

当时的仁科还在家乡的工艺美院读书,通过同学古巴的介绍,也开始接触打口碟,听的音乐从之前港台流行乐过渡到了国外的摇滚和乡村音乐,那时冒头的王磊、小河、万晓利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听了他们之后,你就知道什么都不管了,拿着吉他该干吗就干吗,很自由地去创作了。”

2004年初,在朋友“区区500元先生”的介绍下,18岁的仁科从海丰来广州找阿茂,过起了打短工的日子:卖盗版书,在各大学校园里贴商业海报,在琴行里卖钢琴,当过吉他老师,在“水边吧”做过一些带即兴性的演出等等,后来跟着阿茂在大学城南亭村租了一间小洋楼一起卖打口碟,也慢慢地开始了音乐创作,策划了一些小型的音乐演出。

在他们的作品里,充满着小人物喜怒哀乐生活百态,或是来源于大排档里添油加醋的笑料,在巷头巷尾交头接耳的段子,或是来源于真实故事。发了疯满村找女人的阿炳耀、床下压着摇滚杂志但是每天在工厂里打工的文艺青年、大排档里看多了黑帮片,做春梦瞎聊传说中阿龙阿凤的爱情故事的小青年们.......

“生活人和事你脱不了干系,我们自己就是小人物。”说完两人对视,会心一笑。

他们还记得在做走鬼的那段日子里,怎么阴差阳错收到了别人的假币,怎么熟练又有些狼狈地在城管的眼皮底下卷起东西快跑,但是喜欢无拘无束,喜欢那一叠叠物美价廉的打口唱片,更喜欢乐迷们在他们的小仓库浪里淘金般找到这些唱片时的欣喜神情。“某些时候你还会觉得好玩,想想都好笑。”

虽说两人没有受过专业院校的乐理知识的训练,就靠着打口碟的养分和自己的热爱自学。仁科初中开始学吉他,后来又自学手风琴,电吉他等,“学乐器时整个状态投入进去,死活都要把逻辑给找出来。”

阿茂在刚开始演出时,吉他弦都不大会调,一曲唱罢,他跟台下的听众一连说了三次对不起,:“我不能接受,我必须再唱一次。”这让当时在场第一次听他们演唱的张晓舟印象非常深刻,“他很认真,这是一个音乐人最起码的态度,自己不能接受,他要演到自己满意为止。”

顶楼的马戏团乐队的梅二记得第一次见到他们是在一个音乐节上。当时下起暴雨,梅二远远地看见台上两个人在雨中Pogo(随着音乐蹦跳),溅起了一脚的泥,这种猛劲儿震慑到了他,后来他们一起吃饭,互相打了招呼后热烈拥抱起来,“原来五条人他们还挺温和的。”

“你要用电影用戏剧的角度来看这个乐队,他在其中扮演一幕又一幕的戏,这就是艺术家。因为艺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从生活到艺术,他们的作品是充满生活质感的。”张晓舟说。

“我更认为他们是音乐发明家,发明了以前民谣人所没有的东西。民谣应该具有一种自由变革的未知性。这就是南中国的野生之气,带着冲撞一切的决心,哪怕前方躺着一具庞然大物。”邱大立觉得他们的民谣是“朋克民谣”,有一股野蛮的生命力,像是坚韧的野草。

在五条人的新浪微博里有这么一句话:“老尾:无论生活多苦都要嗑瓜子。阿茂: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根烟。仁科:就算事实搞砸也要喝杯茶。”不管生活好坏,他们反正可以温和又潇洒地对待,正如新专辑歌词里的那句:“生活不是只有挣钱,生活要像海里的鱼。”

(感谢广州方所对本文的协助)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18 am(NZT)

陈一舟:等风再来

09_13

人人网CEO陈一舟。摄影_刘浚

记者_徐佳鸣

“对中国这如狼似虎的环境,北京这个雾霾天,我们在这里做事实际上是一种奉献,他们都不了解。”陈一舟苦笑了一句。3月底,在北京人人网总部,他接受本刊专访,回应质疑,回忆往事,也期待春风再次将他吹起。

几天前,在公司2014年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他被一名国外个人投资者质问,要求去职。

过去的一年,人人公司还在赚钱,但营业收入、毛利润等指数都下滑超过四成,变卖56网、糯米网等非核心业务,为最终账单贡献不少。

陈一舟2011年时将人人网带到纳斯达克,赶上SNS社交网站的风潮,鼎盛时,市值仅次于百度、腾讯,被誉为中国的Facebook,旗下团购糯米网、职业社交经纬网、视频网站56网、人人游戏的布局,看起来颇有帝国的雏形。

但很快,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的冷雨袭来,他的团队动摇、用户热度下降,更多地凭借投资眼光和对变卖时机的把握,撑到了现在。

“如果重新开始,我不会做社区”

“你知道你们报社出来的人为什么在互联网领域做得比较好吗?”换过名片之后,陈一舟抢先抛出一个问题。记者还未及给出“市场化较早,文本有相对优势”这样当代新闻史般的答案,就被陈一舟打断。

去年9月,陈一舟领投雪球财经4000万美元C轮融资,雪球是专注投资讯息的社交网站,由网易前副总编辑方三文创办,方三文曾在南方报业任职。

“其他的媒体没有被大规模地拽到互联网媒体里面去,锻炼了、提早建立了互联网的感觉,然后赶上了好时间,就是这么回事”,这种类似于“时间点”“势”“风口”的表述反复在采访中出现。

这位斯坦福老毕业生那天没穿标志性的洞洞拖鞋,因为接下来要见外国客人,衬衫西服,显得比较正式。“你觉得人人网最关键、本质上是什么?”陈一舟又问记者。

“人际及圈子的需求?”

“不是,最主要使用的是互联网一个新的产品DNA:Feed,新鲜事。圈子是这么形成的,一旦有了新鲜事,坚持实名制的话,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圈子,都不需要我们运营了。大家也都在做,Qzone也做,微博也做,开心网也做,每个网站几乎都有一个这样的东西。是的,这就是属于符合新技术扩散的一个规律”。

陈一舟和人人网原生用户的思路有很大不同,我们会责怪他没有把页面、移动产品、用户体验做到最佳。

他则从框架的角度觉得奇点已经过去,人人网是PC时代的王者,“一个互联网公司开发出一个比他上市时候更牛逼的一个互联网产品的几率很小了,这是本质性的规律”。

牛逼两字,也用了陈一舟12年的时间。1999年,陈一舟携斯坦福师弟杨宁、周云帆回国创业,开办Chinaren.com,杨宁回忆称,已有几年工作经验的陈师兄看了一本叫做《网络的力量》的英文书,对“织网”“六度空间”这样的社区理论着迷。

三人带着在斯坦福众筹来的钱和各自的积蓄,来到北京,踹开一间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宿舍大门,周枫(现网易副总裁、有道CEO)、王小川(搜狗CEO)、许朝军(啪啪创始人)、周杰(浪淘金CEO)、胡琛(易信CEO)等人悉数招至麾下,巅峰时期,有三分之一计算机系的同学在Chinaren实习。“PT00”开头的工号,他们中的多数现在还记得,PT就是“Part Time”(兼职)。

Chinaren窘迫于资金链,被搜狐收购,这样的教训再次发生在2006年,王兴创办的校内网,被重新自立门户的陈一舟收购,自称“具有社交情结”的他将其打包、扩容,甚至不惜以恶性竞争的方式直面开心网,又更名“人人”,拿到孙正义软银投资,201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奇点即拐点,移动互联时代悄然到来,注册用户近两亿、月活跃用户3000万左右,那时的人人网了不起,但转身的动作已经慢了。

“我觉得SNS是介于通讯和社区中的一种,社区的特点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可能有一群用户永远在上面活跃。我们做猫扑候也是这样,用户走一茬换一茬,新的用户和老的用户之间也有矛盾,社区的自然规律就是这样,用户的存活期不会太长,满足他的最旺盛的需求以后逐渐会淡去。真正长久的东西是通讯,所以我们曾经想往通讯那边靠,但通讯的客观规律只允许一家独大的公司在里面呆着。”

这就叫规律性的黯淡,陈一舟逐渐开始用“经验”“畏惧感”“我们的斗争经验”“我们思想上团队上的储备”铺陈接下来的对话,也事后诸葛般地说道:

“如果重新开始的话,我1999年就做通讯,不做社区。这就是选择的重要性,一个正确的选择值很多钱,你可以做很多执行上很对的事情,比如说跑到清华捞一批很牛逼的人,但是你策略上不及人家好,那就白搭。你可以用一批武大的孩子或者华工的孩子,也能做一个很牛逼的即时通讯的东西。”

“微信一看就是QQ的菜,不可能是别人的菜。”社交属性同样极重的腾讯,是陈一舟的竞争对手和学习对象。

“1999年能够参与互联网创业的人都是很幸运的,比现在很多创业者要幸运很多,那么多年你的经验是很值钱的,以后有新的机会出来,比同样的创业者机会多,懂的东西多些,就像雷军做小米,做软件的辛苦突然就能用上,而且这个苦活谁也干不了,就他能干。”

陈一舟和雷军曾有过两个月的同班经验,在武汉大学1987级计算机系,武汉人陈一舟从武大物理系转来,又转回,再随家人移民美国,这是二人早年的交集。

“两只独角兽落在一个班的可能性很小。巨大的成功都是非常偶然的事情。如果一个班同时出了两个特别牛逼的人,那就要把这个教室供起来。哈哈哈哈”,陈一舟笑得最开心的,就是这次。

互联网圈喜欢用独角兽代指稀缺或极端强势的产品,BAT、小米都在列,PC时代,独角兽从陈一舟的门前走过。

“人人网这只猪还在天空中悬着”

“在中国做互联网有几个巨头把你压着是很难受的,但是跟股东去诉苦又有什么用呢?”

陈一舟明确地说他还不考虑卸任,在访问的前一天,李彦宏在深圳的互联网大会上说,我任何一天离开百度都没问题,中高层已经可以独立运作公司。那么,陈一舟自己是否考虑过?

杨宁曾评价陈一舟“的确是资本市场的好手”,“那时候,白天忙着Chinaren,晚上跟着陈一舟炒股,大家赚了不少钱。”翻看陈一舟最近的几笔入股,也能看出端倪。

2014年5月,房地产众筹网站 Fundrise 完成由人人领投的 3100 万美元融资;9月,投资者社区雪球财经的C轮融资由人人领投,总额4000 万美元;11月,人人以 1000 万美元购买香港货运用车平台 GoGoVan 10% 的股份;2015年1月,人人领投了社交化股票投资平台 Motif Investing ,总额4000万美元;2月,人人领投了二手车电商平台车易拍的D轮融资,总额1.1亿美元。

本就崇拜巴菲特的陈一舟何不做个股神,不做CEO,只做董事长?

“这倒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我觉得很多CEO这么说,是因为都没有真正地干过,我觉得越优秀的CEO的可替代性越差。能说这个话的公司是不多的,它必须主业很稳定,没有明显的经营对手,回到两年前百度和360打仗打得最狠的时候,我想Robin(李彦宏)是不敢说(离开百度)的,现在他稍微安定了一些,可以这么说,或者有这个想法。我觉得我们还没安定,还处于不太安定的状态,我们有巨大的对手。”

陈一舟想带着公司,往“社交+金融”的角度去,他觉得这个领域自己看得懂,简单地说,“在中国大学生的信用是被低估的,大家现在只愿意做已经有收入的人的生意,如果我们也做那个,永远也赚不了钱,永远也不会有市场。我们只能比传统金融机构更前面一点,我们比他们先获取这些用户,给他们提供金融服务,以后有了工作,房屋贷款来找我们,新婚旅行要钱、装修要钱、也来找我们贷款,希望是这样。”

陈一舟的嗅觉灵敏,也多次给公司画下过大饼,但据《南方周末》报道,与他合作过的天使投资人孙勇指出,“陈一舟对产品只看大方向,不太注重细节。他在资本敏感度和资本运作上的水平,要高于他对产品的认知和操控能力。”

“他的思维很跳跃,也很活跃,但对产品的判断不接地气,我觉得这跟他在国外生活太久有关。他的很多想法只是灵感,不太具备可操作性。”孙勇如是评价。

这样的例子也不是没有,预判与结果之间的差距,往往会变成发展的软肋,早期“人人帝国”的全线布局既是运营上的教训,却又是投资人的经典案例,这种悖论就是人人公司的底色。

在人人网运营之初,曾希望往偏私密的调性走,但结果却发现“年轻的中国用户并不介意去做宽泛的社交”,各种各样的圈子蓬勃出现,也曾给人人网带来了最大的流量、最忠实的用户。陈一舟自己倾向私密社交,他的年代不需要社交网络的启蒙,也只零星添加过少量大V用户,对过去的北斗、GAY圈都表示陌生。

他十多年前就和雷军讨论过“风口论”,“当时我和他说,要做事情要做最大的市场,雷军把他总结出来了,要招台风,学做猪。”可他对小米“得屌丝者得天下”的路子并不过分感兴趣:“我们在公司说过,我和James(刘健,COO,斯坦福校友)都在国外待过很长时间,我们天生只能做某些事情,我们可能还真做不出来非常屌丝的产品,不理解。”

“如果非要我这个相对精英的人去理解一个非常屌丝的想法也可以,但我能做其他的事情,也许我们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资产管理更加适合我们做。”

“我们天生就不太适合做给所有消费者的产品。但是我们把面向中国年轻人的产品都做好,给其中10%的人提供金融产品就是挺成功的一件事儿。”

陈一舟无疑是商场的好手,聪明、务实、极具口才,正如他所描述的:

“实际上所有的猪想飞,而且碰到台风的猪不止一只,飞得最好还是靠本事的,稍微飘起来很多猪都可以,比如说SNS那一波来了,很多猪都飘起来了,哪只猪飘得最高,能够还在天上没掉下来?”

“我们这只猪还在天空中悬着呢,在空中的时间能够慢慢地朝下一个台风口划过去,你站得好一点,对台风更敏感一些,经验越多看得更远一点,小翅膀在上一个台风飞起来的过程张得硬一点点。”

“其实努力加运气,”陈一舟说,“会有意识地去寻找机会。”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17 am(NZT)

人人网事

09_12

覃仙球。覃仙球的合伙人吴虹飞在北京麻雀瓦舍有一场演出,他正在现场工作。摄影_刘浚

09_8

姜戬,北斗元老,玩兔网络科技公司CEO,他和另外一位北斗人刚得到IDG的天使投资。摄影_王攀

09_10

艾曾,网名徐小小,五毛党前党魁,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6级,在电视台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摄影_卢慧明

09_11

陆小鸟(右),沈阳化工大学工商管理系2004级,张流影(左),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工程系2008级,他们是“草圈”之友,北漂,现实生活中常常见面,于北京麻雀瓦舍,一个文艺青年出没之地。郭政,中北大学计算机系2007级,没能赶来拍摄,让他们觉得不够完整。摄影_刘浚

09_9

夏河,现在经营着自己的化妆品公司,是淘宝认证的明星皇冠卖家。(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_徐佳鸣  实习记者_刘璐

直到今天,还有人称姜戬为“总统”,尽管他不曾统领过一兵一卒或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也还未满30岁。关于他,正规的叫法应该是北京玩兔网络科技公司的CEO,他刚拿到IDG的天使轮投资,开发一款社交类APP产品。

两年前,姜戬还是一位网站编辑,他与经济学家科斯(Ronald Coase)进行了一场跨海对话。后者的“交易成本”、“社会成本”理论对当代中国发展路径颇有影响,吴敬琏曾评价科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也有他的一份至关重要的贡献”。

姜戬的标题则是《中国学习科斯时应该注意什么》,他说:“没有人或政府能获取每个人的选择成本并替别人做选择。因此对那些打着最大化“社会利润”(最小化“社会成本”)、减少“交易成本”等名号的政府行为,不论是计划生育、户籍管制、强制拆迁还是乱搞大投资、大基建、大项目,我们都要时刻警惕”。

这语气与他四年前在人人网上的代表作神似,那时的题目是《大学生,莫做社会变革的牺牲品》。那时发表这篇文章的平台叫做《北斗》,一本以“青年自我启蒙践行者”为口号的网络杂志,一个起兴于实名制社交网络、亦随之一起黯淡的平台。

在人人网上,同样曾引起波澜的另一个人叫夏河。他被称作是北京或中国的第一名Gay,曾经在人人网上获得超过500万人的关注。

夏河在人人网对自己的恋情进行直播,透过他的更新,中国的腐文化亦向前走了一步,他自己也借此获得了声名和财富。

如果说姜戬代表一个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上对公共生活的参与和表态,夏河则代表了年轻人生活观念对传统观念的入侵。政治和性,青春永恒又短暂的主题,借由人人网这个平台,让他们完成了最初的公共意见表达以及新型社交学习,这种启蒙伴随着年轻人之后全部的人生。

几年之后,人人网已经在微博和微信的连番冲击下,走下了昔日的社交神坛。今年1月底,微信上一篇名为《人人网,谢幕开始》的文章触到许多人的回忆,也引出了很多故事。

故事一: “总统”和“党魁”

作为南通2004年理科高考状元,姜戬的“总统”之路即始于人人网。他曾在高三就入了党,这本是种荣誉,但对今天的姜戬来说,“状元”、“党员”已变成某种揶揄,一起做北斗、搞创业的朋友拿往事开玩笑,姜戬觉得尴尬。

在清华大学的生活曾让姜戬有点沮丧,好在互联网已经热络起来。彼时的人人网还叫“校内”,是一个主要由校花及各种“男默女泪”状态占据的虚拟空间,BBS时代的主题社交在这代人身上,演变为人际社交的底色,这也是世界潮流。

人人网的热度惊人,又碰上了大时代,2008年,灾难与盛事、探索与闭塞同在,思潮涌动,年轻人无法不出声。

姜戬开始添加一些从未谋面的朋友,他们的文字让彼此心动。直到2008年5月5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系学生薄然倡导,《北斗》成立了,在同名的人人网账号上,从《北斗》遴选文章陆续发布。

“北斗”共有三重含义,指北星代表大学生应该寻找的方向;斗转星移隐喻变革时代随波逐流或是参与其中、大学应该心中有数;北斗七星的名字也代表七个子版块,一周轮回反复,不断更新。

半年多之后,他们凑钱注册了独立域名(ibeidou.net),主要运营者名叫谢至理,当时在新加坡留学,也就是后来的“谢熊猫君”。

2009年4月,《北斗》收到站方通知,此类的杂志账号必须注销,但各种形式的马甲、小号继续活跃,人人网仍然是主要稿件来源和讨论平台。

在最热闹的时候,创始人薄然曾喊过口号,《北斗》要做五十年,他们自诩不设立场,圈子广泛,志愿者全属义务自发、作者也没有稿费,却也有模有样地写下了《北斗星规》、建立了理事会、编辑部,进行推举或改选。

与姜戬大学同城的艾曾对“北斗”的评价并不高,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6级的他,另外一个名字叫徐小小,曾被称为人人网的“五毛党党魁”。

2008年,他在北斗的一篇文章下发表异见,和许多人争吵,“被很多人骂,自己也被北斗高层拉黑”,这让他非常不服气。

其实他们的起点相离不远,高中时的艾曾看《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大学后看《中国新闻周刊》、《凤凰周刊》,“每每看到记者揭露阴暗面时,总是痛心疾首,但又希望下一期能有更劲爆的东西”。

“在进圈子之前,什么文章什么价值观我都能看,进了圈子会强化某一种而已”,他的出发点更接近高中政治课本,懵懂之间,因认为被他人侵犯,加强了原本的认识。

艾曾说:“他们天天讲自由民主,那犯不着来骂我吧,你翻那个时候的评论,几十条侮辱性的留言,对我也是很刺激的事情,而那些愿意在你挨骂时替你说两句的,会感激,形成小圈子,感情特别好。”

到2009年,艾曾和朋友们创办了《魏阙》网刊,想与《北斗》抗衡,温和偏左是他理想中的定位。“魏阙”意指朝廷,《庄子》中有“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的说法,他们自己的定位是“在我们心中,魏阙是江山社稷、是天下苍生、更是民族千百年来的梦”。

随着人人网的扩容和各类圈子的撕扯,匿名、半匿名的账号大量出现,青年舆论场的属性也让删号变得稀松平常,艾曾自己就在3个月内,被封过35个ID。

反对者称艾曾的特点为“和稀泥”,是个标准的自干五(“自带干粮的五毛”),两队年轻人在各自时间宽裕的年代争吵、磨合。

“现在看来也浪费了不少时间”,艾曾说。工作后,他对五毛圈的影响力式微,在一次“党内”斗争中,他失势,被撤销了党魁职务。

这之后,因个人恩怨,艾曾退出了不少QQ群,但仍对时事保持高度关注,他的观点没有变,比如,他认同司马南的不少看法,却“想拜拜不上”,更成气候的人物并不睬他。

反之,知识分子面对泛北斗圈的年轻人,往往会投来鼓励,许知远、安替、罗永浩等人都给他们提供过建议。当姜戬他们拿着北斗精选集拜访秦晖时,后者感叹:“很多年没见过这么多大学生聚在一起了。”

故事二:“草圈”,及理想现实的差距

2010年秋季,第一届广西师大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在北京举办。对于大学生来说,能一口气听完资中筠、贺卫方、雷颐、秦晖、陈丹青、吴思、张铁志、梁文道、骆以军等人的讲座,无疑是兴奋的,不少外地学生也挤着硬座来到了北京。

“来首都见见正常人,白天听讲座、晚上相约聚会”成为那段青春的注脚,沈阳化工大学2004级的陆小鸟和姜戬他们觉得,难得这么多共同价值倾向的人聚在一起,光看别人不过瘾,为何不能举办自己的沙龙?

“如果理想国是一棵大树,我们就是一株小草”,经过若干公共事件和北斗等诸多言论圈子的熏陶,人人网上形成了一批围观者,他们文章能力不如北斗,行动力却还可以,陆小鸟就是其中一员。

他将第一届“草根论坛”的主题定为“寻找生命的图腾”,用TED的形式,嘉宾多是同辈,主要由姜戬邀请,比如北京大学历史学院2007级的孙宇晨,彼时,他在《南方周末》实习,演讲题目叫《南方周末是怎样炼成的》。一年后,他作为90后代表登上香港《亚洲周刊》的封面,四年后,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锐波科技的创始人。

陆小鸟今天称自己为“价值观婊”,他认为一个人但凡关心政治,首先要对自己的价值观与做事方法要求严格,如果一个人相信普世价值,办事却依然靠找关系,这就很精神分裂。

陆小鸟经常被问道:“你们办草根论坛的目的是什么?”

“是因为心中一腔热血,怀揣不灭理想吗?完全不是。其实,许多事情的发生仅仅是一个莫名的冲动。”陆小鸟说,若非要赋予论坛一个光鲜的意义,“那就是在娱乐化泛滥的今天,草根论坛始终提醒大家,那些仍然严肃的理想主义者们,一直都在”。

2010、2011连续举办两届草根论坛后,“草圈”或“贵圈”的叫法逐渐明确,松散的结构和欢乐的氛围是这批人的常态,之后他们做的一件事,登上了央视。

2011年末,南方医科大学毕业生黄妮超,这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争十年的梅州女孩一路自救、助人,并在最后的日子将自己的病情与想法放在人人网上,形成临终日志。

她的好友,中北大学2007级计算机专业的郭政,在人人网发帖,号召朋友们一起为她亟需的肾透析众筹,一个多小时,筹集了7000块钱。

他们成立了“黄妮超救助爱心会”,每晚通过YY语音开会,找了学法律的同学起草章程,账目很细,到一个暖瓶、一顿饭。

《妮超的朋友们》在央视《看见》栏目首播,“美丽中国人”这个带有宣教意味的画面角标反复出现,黄妮超最终过世,募捐也超越了窘迫的学生圈子。

这些85后、90后们感受得到时代的共振,囹圄于意义二字,觉得自己各自清醒于身边人,好不容易凑到一起,实在是难得。

作家龙应台曾对戒严时期的台湾政治生态有过一番描述,大意是一部分的年轻人“人生有梦,觉得宇宙一片纯净”。而不知在同一个青春浪漫的时刻,另一些年轻人却活在社会的高压之下。

这番描述在此前并不能被很多年轻人所理解,而现实正在给他们上课。2013年初,北斗试图发行纸质版的“北斗年度精选集”,共有195页,涵盖社会话题、文艺视角、美食旅游、虚构文学等等,作者从耶鲁大学到威海职业学院不一而足。

他们在“追梦网”上以单价15元众筹,很快就达到2500人次的目标。但在印厂装订完毕,准备快递时,却收到了行政处罚通知——属非法出版物,被全部查扣。有法律依据,他们辩驳无力。

北斗是被标签化了的,大学生、结社、谈论政治、自由主义倾向。而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交朋友、交男女朋友、吃饭、喝酒、闲聊、说笑。

这些年轻人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抵触与亢奋,他们接触多元信息的机会超过所有历史上的同侪,而在更为富足和娱乐化的社会,“笔者”就将这种老练化为了文章里的这些“段子”。

让北斗陷入困境的,反而是其人才的自然流失,那些叱咤风云,自诩或被称赞为有最后一缕理想主义精神的学子们,也都毕业了,曾经的战场,人人网,在新产品微博、微信面前,也显得凋零。

他们要出国、工作、结婚、生子,他们之间有理念不合,有做大的野心、有精英化的需要、甚至有斗争。他们自己体味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用姜戬的话来说,人人网只是把散落在各个学校的人聚集起来了,看上去感觉好像有一批人,其实绝对是少数。老人们疲倦了、新人们没有出现,北斗这个概念,越来越成为一个友谊的符号而已。

故事三:夏河与麦洛洛

在“北斗”所发布的文章中,有一篇关于“性”的文章曾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级的覃仙球,对他来说,人人网是他隐姓埋名但并不隐藏自己的发泄平台,没有同学没有朋友,自学服装设计是他来到人人网的初衷。

“球球”是他的昵称,经过人人网几年的摸爬滚打,比如在个人写作中对“约炮对象”和对私生活的过度公开,他已经有足够的辨识度。

彼时,鲜有人敢于过度公开私生活,在网上实名或半实名的出柜更是寥寥无几。这也是当夏河出现在人人网上时,会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33岁的夏河现在是一家合资化妆品公司的负责人,他直播过的爱情故事,成为非主流人群的某种原叙事。

夏河本人并不喜欢人人这种互动型网站,他喜欢每隔半个月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一篇很长的文章,再配很多自己认为好看的照片。

人人网最初有好几个假夏河,从他的博客拷贝照片再配一段文字发在人人新鲜事里,谎称自己是夏河本人。夏河觉得那个年代的人没有勇气和条件去做自己,这是假冒行为猖獗的原因。

从space过渡到博客时代的夏河保有那套最初的网络社交习惯,喜欢你就把你收藏到IE里定期浏览,写大篇的评论,不骂人,渴望成为你真诚的朋友。

是人人网打破了这一切定律,自己的照片在人人网上被很多人评价,出于一探究竟的好奇,2008年初夏河注册了人人网账号。某天晚上,夏河已经睡下,但朋友打电话吵醒他:“我从来没有看过一个人的人人主页一天之内有这么多浏览量”。

睡觉之前,夏河发了他和男友麦洛洛在厕所接吻的照片,他没想到这玩意儿能火,打开人人网看到照片已经有五六千的留言。

夏河认为是人人网让他的同志身份被普遍接受。在他之前,大众对同志的概念是程青松、李银河、东田、几米,需要出众的知识或技能,首先建立某种认可才行。而在人人网,夏河认为,他只要站在那儿,就能受到喜欢。

迷恋夏河的多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女性,其中90%是异性恋,2008、2009年时她们尚在校园,在拥有巅峰流量的社交网站上,夏河与麦洛洛的恋爱比耽美小说更真实,这三者共同推动了中国腐文化进一步走向主流。

人人网最初的好友上限是1000,但夏河不得不每天面对几万个好友申请,清理一部分好友再新增一部分好友。腐女的窥探欲望看不到尽头,夏河戏称她们“母仪天下”,他认为自己最大的功劳是种植了一棵许愿树给女粉丝消遣娱乐并意淫。

夏河在人人网展示自己与麦洛洛的恋爱,称麦为太太,有时候是娇妻,讲述两人的生活琐事、展示麦的才华。麦洛洛说心情不好,想散心。夏河于是买好了第二天一起去杭州的机票。

这些小说情节鼓舞着很多年轻的女学生。两人在树林拥抱、在商场牵手,或者简单抓拍,都能引起几百万人无声的尖叫。

央视曾拿夏河和麦洛洛的照片作为性别倾向扭曲的反面教材来做节目,深圳卫视的法制新闻也把夏河的照片放在同志会所扫黄的新闻上。

夏河的个人主义标签大于同志标签,自身性格的强势让他并不认可同志都是弱势群体的说法;他认为自己从来都无须公开恋爱,因为他的恋爱一直摆在明处;当别人称他为中国最著名的同性恋时,他反问“中国最著名的异性恋是谁”。

夏河见证了腐文化从地下酒吧发展到网络世界,再发展到主流话语中,在一定程度上他可以成为这群少女粉丝的腐文化导师,主导腐文化的走向。

当夏河的人人公共主页的关注者超过500万时,夏河说秘诀是:从不去别人页面交流,拒绝好友添加,想骂人就随便乱骂人,从不听任何人意见,谁唠叨就黑名单送之。即便这样,评论也是一片叫好。

与人人网上的赞美相对应的是天涯网友一次又一次地对夏河攻击,除了粗俗的辱骂以外,更有人从法律层面抨击夏河和麦洛洛的恋爱,而这也无非是为他的走红继续添砖加瓦。

2009年,夏河与凤姐、芙蓉姐姐等人一并被评为网络十大红人,人人网意识到了夏河的影响力,给他开了公共主页,人人网甚至会在几万块一天的广告位上免费打上夏河的广告。

夏河开始了更孤独的表达,公共主页让他与粉丝完全没有互动。依靠这种知名度,也让夏河的摄影工作室运作良好,很多女生从全国各地奔赴来北京,只为了在他的工作室花上万块钱拍一套照片。

夏河在人人发状态说有意寻找投资商后,三天收到了过百邮件,20多位手上现金过百万的网友找他详谈细节,虚拟的网络带来现实的利益,这早已超出了夏河的意料。

后记

到后来,很多人已经慢慢离开人人网去微博了,夏河与很多人一样,开始陷入了微博和人人的选择困难中。

曾信誓旦旦不开微博,可是看到好友在微博上的互动,他形容自己像被王母娘娘软禁了的七仙女。逐渐地,夏河开始把状态都发在微博,只留照片和日志在人人。为了帮助麦洛洛宣传新书。他偶尔会在人人更新一条状态说:“近期泡在围脖上,有点勤快, 希望人人也能尽快将手机与网络结合紧密。 ”

而这正是人人网的软肋,它在移动互联网快速的变化之中,很快就从神坛走向谷底。夏河不认为自己的离开对人人有多大影响,只是人人遇到了时代的瓶颈。

微博有明星有公知,而人人网缺少领袖。人人网上的90后小孩子,不看人品只看脸,他和他的伴侣由此吃了这第一杯羹,而他特立独行有失偏颇的言论在人人网得以被包容,因为小孩子们渴望像他一样有个性,而“如果在天涯和豆瓣,我早就被毙掉了,那些躲在马甲后面的人不允许你这么自我。”夏河说。

人人粉丝托举着他,让他被更好的人看见,带给他商机和命运的转折。如果没有人人,夏河觉得自己可能就和space的大多数文青一样,疯狂玩了一把然后投入到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

对于“北斗”和“草圈”也是一样,人人网是一个年轻人最好的平台,它聚集了一群有着多余精力和共同志趣的人,而这种社区性的联系,也随着人们的成长和目标的转移而无法延续。最终,人们发现自己需要的是现实的生活,看的是媒体,而离不开的只是微信这样的通讯。

颇有象征意义的是夏河和麦洛洛的最终分手,这似乎也象征着一个人人网时代的结束。人人上一位网友说:“看到相片里夏河的眼睛我总会怕他受到伤害,因为我是一位母亲,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伤害一样。我相信这几天许多人都一样,信仰的宫殿倒塌了无所适从了。”

人人网的成功是无法被复制的,就像“一个大叔领着几百万80后、90后玩闹的游戏是谁也不能复制的。”夏河说:“哪怕你仰天大喊:‘我也是GAY啊!’ 但是没用,因为没人想知道。游戏的重点根本不在这,在于永远能发现新的幽默和新的伤感,就像人的成长一样同步。”

夏河现在已经删除了人人的公共主页,个人主页也早已废弃,但在百度贴吧和各博客,还有人人网的粉丝记录下来夏河的每一条状态、每一张照片和每一篇日志。夏河的故事,还有很多人的故事。不会随着人人网的落幕而消失。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16 am(NZT)

自贸区启示录:终极目标是撤销自贸区

文_刘玉海

自1960年爱尔兰香农出口加工区设立以来,自贸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经营3000多个各类自贸区。

概而言之,这些自贸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原德国汉堡自贸区、巴拿马科隆自贸区和迪拜杰贝·阿里自由区为代表的以物流保税和获取贸易中心地位为目标的自贸区,香港、新加坡这样的自由港早期也属于这一类,后来金融开放升级后成为综合性的区域贸易和金融中心;第二类是以香农为代表的吸引外资投资、外销为主的出口加工区,这类自贸区在本世纪初出现了升级版—以韩国仁川自贸区为代表,依托空港的便捷交通,由过去简单吸引加工出口制造业,升级为吸引高科技、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以期形成大型综合性高端自贸区;第三类是以本世纪初设立的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为代表的以发展金融为主要目标的自贸区。

另外一类比较特殊的自贸园区,是美国的对外贸易区,活跃的有170多个。其与第二类自贸区的相同之处是,以吸引加工制造业为主,区别则在于,第二类自贸区吸引外资加工后以出口为主,而美国的对外贸易区的一大特色是加工制造的产品以进入美国市场为主—这与美国税制对制成品和零部件的不同关税税率有关。

从这些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都集中体现了“三大自由”的核心特征:一是货物进出自由—不存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凡合乎国际惯例的货物进出均畅通无阻,免于海关惯常监管;二是投资自由—没有因国别差异带来的行业限制与经营方式限制,包括投资自由、雇工自由、经营自由、经营人员出入境自由等;三是金融自由—外汇自由兑换,资金出入与转移自由,资金经营自由,没有国民待遇与非国民待遇之分。而这些自贸园区最基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依据《京都公约》,外国货物在入区时免征关税—亦即常说的“境内关外”。

以这一自贸区发展历程作为参照,中国早期“以外资为主、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后来的出口加工区,均可视为第二类自贸区;而2013年9月设立的上海自贸园区为代表的中国这一轮自贸园区,则可以视为第二类自贸区的升级版,类似于仁川自贸区,只是比仁川自贸区的设立晚了近10年。

从全球自贸区整体发展历程来看,除了相对特殊的美国对外贸易区外,全球的自贸园区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相反,发达国家中,自贸区只是便于货物贸易的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而已。

这背后的根源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越是经济不开放的国家,其设立自贸区的意义也就越突出。

无论是汉堡自贸区、科隆自贸区、杰贝·阿里自由区,还是作为自由港的新加坡和香港,最初的目标都是希望获得更多的物流和贸易量。

而这些自贸区或自由港能达成上述目标、成为转口贸易港的前提,要么是因为周边港口匮乏、基础设施落后—东非优质港口的缺乏成就了迪拜杰贝·阿里自由区;要么是周边国家因为政治、军事等原因,难以开展国际贸易—改革开发前的内地和长期被制裁的伊朗给了香港、迪拜机遇;要么是因为关税税率差异—汉堡自贸区存在的前提。

一旦这些前提不存在,那么转口贸易的机会,乃至整个城市的繁荣之机可能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德国在欧洲一体化加速、欧盟内部三分之二的货物免税流通后,货物就很少在港区长时间存放,因此,汉堡市议会已经提请德国政府终止汉堡的自由贸易区;比如,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之后,以获取内地转口贸易为基础的香港转口贸易,开始相对衰落。

基于此可以发现,由于中国和东亚国家间不存在上述前提,也就很难形成特别突出的转口贸易港。

今天,整个中国的经济已经走上开放列车,整个东亚除朝鲜外也已走向开放,只是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尚存在不够开放之处—这也是此次设立自贸区的目的之一;但不同于迪拜设立国际金融中心是可以赚迪拜以外世界的钱,中国设立自贸区,开放包括金融在内的服务业,这些入区企业显然是希望赚中国广大市场的钱,而不仅仅是自贸区内企业的钱。换言之,只有当中国自贸区与内地(境外)市场开放程度足够大、持续时间足够久时,中国的自贸区才会繁荣。

从微观技术层面来看,新加坡、香港、迪拜的发展经验表明,自由贸易区由物流贸易中心向金融等综合性贸易中心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业的发展与普通法关系紧密—普通法系的精髓之一在于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不问来源是否正当。尤其是迪拜,更是开明地请来英国人设立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规则,建立区别于迪拜法律的普通法系法院。在中国中央权威强化的背景下,中国的自贸区建设,能否迈出这一步,尚待观察。

让我们回溯自贸区的发展史,并思考中国为什么建设自贸区,哪些寄托可以在自贸区实现,又有哪些是自贸区所无法解决的。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15 am(NZT)

横琴“新武器”:打“葡语系”国家牌

09_109

2012年1月4日,落地横琴的重大工程长隆海洋王国在建设中。

09_107

2014年5月30日,海洋王国已经开业,晚上进行烟花表演。

09_108

2013年6月3日,初具规模的横琴金融街。

文_罗曼   图片提供_南方都市报

曾几何时,隔河相望的澳门与横琴,一边灯火辉煌,一边蕉林绿野,2009年,中央决定开发横琴,一个拥有比“特区更特”政策的国家级开发区谋定而后动,沉积千万年的古琴,开始奏响它经济改革的序曲。

2014年底,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自贸区涵盖三大片区,包括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其中横琴片区主要定位为与澳门的合作。

“促进澳门多元化发展是国家交给横琴的重要使命,我们现在正在积极准备关于横琴自贸区的工作事宜。” 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表示,横琴将始终把推进与澳门全方位合作作为贯穿全区工作的“生命线”。

横琴管委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横琴新区已注册登记的澳门投资企业达到230家,计划投资总额1949亿元,已供地和已签约的澳门项目用地932公顷,占横琴可出让建设用地的53%。

2015年2月1日召开的珠海“两会”上,横琴新区党委书记刘佳公开表示,横琴将启动打造中葡商品展示展销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与巴西建立自贸平台,打通拉丁美洲自贸通道,主营农产品和大宗商品贸易;通过与葡萄牙建立自贸平台,打通与欧洲自贸通道;通过与安哥拉建立自贸平台,打通非洲的自贸通道,主营大宗商品。

由此可以看出,已进入运作阶段的横琴自贸区未来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主打“葡语系”国家牌,而这是基于横琴本身的一个优势提出的一个可行性特色思路。

但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区域相比,横琴在经济总量、土地、资源上都有差距,而横琴在广东自贸区中的定位为“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这使得横琴或更多的是在文教和商旅上着力。

借助横琴,打造澳门多元化发展

广东自贸区获批,“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位于广东珠海的横琴新区将要享受两者带来的政策利好,同时横琴与紧邻的澳门也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我们现在正在积极地准备关于横琴自贸区的工作事宜,市里已经成立了6个工作小组,整体动员参与横琴自贸区开发。”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向《南都周刊》记者表示。

根据《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定位之一就是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

而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也表示,国务院看中横琴的原因,主要还是希望配合澳门多元化产业发展,借助横琴的发展,为澳门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2015年2月28日,横琴新区召开对澳合作新闻通报会,通报内容显示,两地政府正在加紧磋商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等重大跨境基建工程,澳门机动车入出横琴车辆管理暂行办法已两次征求意见,即将出来,跨境保险也取得突破,车主在澳门或横琴两地都可以购买到同时覆盖两地的车险产品,而这也是其他自贸区所没有的优惠政策。

另外,横琴二桥和太澳高速南屏支线年内即将通车,澳门将从横琴直接通过莲花口岸连接国家骨干交通网。

除了自贸区之外,横琴也可能享受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红利。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创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艺良在全国两会期间对媒体表示,如果将澳门纳入“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将其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澳门与内地区域的合作,同时也利于澳门经济实现适度多元发展。

刘艺良在其建议里还特别强调,澳门如果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承接地区,可以充分发挥横琴优势,将部分办公、商务服务、产品仓储、贴牌生产、人员居住等落户横琴,以便充分发挥澳门优势,实现两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牛敬还向《南都周刊》记者表示,粤港澳金融领域合作正在积极开展,金融产业定位是横琴新区“重中之重”。横琴新区以横琴金融服务基地为载体,组建金融服务中心,成立了注册资本金达40亿元的横琴金融投资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横琴新区共引进各类金融类企业610家,注册资本1181亿元,管理资产超过7000亿元,同时,出台了鼓励股权投资基金企业、融资租赁、保理业等金融创新业态的发展办法,在国内率先开展跨境金融业务,率先启动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刷卡兑换业务,首发银联多币种IC卡。

包括澳门国际银行2014年1月24日落户横琴,系历史上澳资银行第一次进入内地。” 此外,横琴自贸区将力图引进更多金融机构进驻,2015年的目标为1000家,2016年希望突破1500家。

接轨国际,打“葡语系”国家牌

在横琴,澳门大学的入驻是横琴必须着墨的重点。公开资料显示,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占地面积约1.09平方公里的新校区,以一条长1.5公里的跨海隧道与澳门相连,可容纳学生1万有余。

根据政策规定,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由澳门政府行使司法与行政管辖,1.0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施澳门特区法律,虽然借地横琴,但新校区的教学方针与教学思想均保持原样。

珠海一位官员表示,自贸区要求是特色发展、注重创新,而这要求有强大智库支持,澳门大学、北师大珠海分校等高校的入驻,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创新人才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横琴在制度创新方面做出4个率先:率先在全国开展商事登记改革,率先引入国际化仲裁机构以及港澳仲裁员,率先启动金融创新开展跨境金融业务,率先实施分线管理通关模式,通过实施人员、交通运输工具和货物进出境查验功能分开,极大便捷通关。

另外,横琴的司法改革具有港澳地缘性和跨法域特点。横琴法院在全国拿下了两个首创:一是取消审判庭机制,二是设立法官会议制度,突出了法官的主体地位,判案尽量让法官“说了算”,检察院实行主任检察官制度,主任检察官对授权范围内案件依法独立行使处理决定权。

“但是横琴司法系统的改革是否能与自贸区的发展相得益彰,还得看自贸区的后续发展。”李大霄表示。

在今年2月初召开的珠海“两会”上,横琴新区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横琴将启动打造中葡商品展示展销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与巴西、葡萄牙、安哥拉建立自贸平台,分别打通与拉美、欧洲、非洲的自贸通道,打造“国际领先、国内标杆”的自贸试验区。

由此可以看出,即将挂牌的横琴自贸区未来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主打“葡语系”国家牌,而这是基于横琴本身的优势提出的一个可行性特色思路。

中山大学港澳驻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发文表示,在具体操作上,横琴的打算是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上述自贸平台建设。澳门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微型开放经济体,凭借与葡萄牙的历史渊源,结合高端电子信息技术,有可能借助横琴的自贸区电子商务平台来推动中国商品到三国市场的销售,也有助于推动三国商品到中国市场的贸易,有助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借助该自贸平台实现跨国和跨区贸易的增长。

而横琴也可以充分借助澳门作为国际会展中心的优势,结合自贸区的保税功能,把横琴自贸区发展成为进口商品的保税展示中心,在国家拉动内需的背景下为进口业务向纵深方向发展先行先试,这也有助于促进澳门经济的适度多元化。

按照珠海的思路,要实现包括上述葡语系国家自贸平台在内的开放目标,政府治理和区域治理的方式和环境将做出调整和改变。

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在珠海“两会”上表示,全市要高效、高质量为横琴提供服务,为横琴创造更宽松的环境体制,“能放权尽可能放权,能给的政策我们尽可能给。”

据《南都周刊》记者了解到,在管理体制方面,横琴设立了由发展决策委员会(决委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咨委会)和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组成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三会”分别负责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

横琴新区书记刘佳介绍说,横琴将充分运用CEPA机制,与港澳不断深化合作,形成国际投资自由便利、国际贸易创新功能突出、监管模式灵活有效、行政与法制独具特色、营商环境与港澳接轨的自贸区。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14 am(NZT)

蛇口再出发

09_112

蛇口海上世界。作为成熟生活片区,深圳三分之一外籍人士在蛇口居住。

09_110

由在建中的太子湾邮轮中心望向招商局广场。

09_111

蛇口网谷是深圳南山区政府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联手推出的一个融合高科技与文化产业的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文_奋蹄 摄影_孙海

不管你相不相信,尽管已经被“捏”在了一块,但眼下还找不出一张包含前海和蛇口两个片区的规划图。

但纸上的规划究竟好办。经过近期多轮互动,深圳、前海、招商局三方已共同就《招商局前海湾港区土地整备》和《前海铲湾渠水廊道及周边土地整备》两个框架协议书达成共识,只待深圳市完成内部程序,正式签署。

在第二批自贸区挂牌落地之后,蛇口作为“黑马”杀入自贸区始末疑团渐解,但新悬念再起:主导蛇口的招商局、主导前海开发的前海管理局与自贸区管委会,这三者分别是企业、法定机构、政府机关,他们如何协调运作,在中国改革开放“胜地”南头半岛开启全新试验?

在蛇口前海自贸试验区的版图中,对于蛇口而言,十分确定的事实是,房价涨了不少;而对于主导蛇口开发的招商局而言,大概率会发生的情况是,继续以企业角色进行土地开发、升级西部港区,为区内企业提供更好服务,赚更多钱。

唯一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片区

蛇口缘何能在最后入围自贸区?毗邻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蛇口工业区是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是我国改革开放名副其实的“先行地”。官方认为,把蛇口工业区纳入自贸试验区,可将其综合服务、航运物流等优势产业与前海合作区的金融、信息等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优势叠加,完善自贸试验区产业体系,提升自贸试验区和珠三角地区整体竞争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再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尽管理由充分,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天平曾透露,关键时刻,“招商局就直接给党中央国务院写了信”。

但一位熟悉内幕的人士分析称,如果没有深圳支持,招商局不可能争取到蛇口纳入自贸区。江苏人李建红所执掌的招商局集团,可以说是历任中与深圳市政府关系最好的一届。

该位人士说,蛇口过往与深圳的关系若即若离。袁庚掌门时期,蛇口俨然一个独立王国,集社会职能、政府职能、企业职能于一身。后来,张高丽主政深圳,将蛇口的社会职能、政府行政职能收回,不愿放权的招商局,与深圳关系开始变得更加微妙。尔后,秦晓执掌招商局集团,其发起的内部革命,某种程度上在淡化招商局对深圳的投资,令深圳和蛇口的关系更加尴尬。

直至2010年,招商局提出投资600亿,再造新蛇口,推动蛇口转型升级,这一主动融入深圳的举动,令招商局与深圳关系有所缓和。目前已经颇有口碑的蛇口网谷和南海意库就发端于那时。

去年,江苏人李建红上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又将招商局与深圳的关系进一步拉近。李建红去年5月接替傅育宁,从董事会副主席升任董事会主席,正式任命7月公布,而招商局申请蛇口自贸区始于去年8月。可在现在已经批准的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里,唯一由企业作为申报主体的,只有蛇口片区。

当然,对于深圳而言,推动蛇口加入自贸区也符合前海开发建设的需要。招商局是前海最大的地主,拥有前海四分之一的土地,保税港物流园区的3.7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招商局的。而且,前海的前期规划和建设,招商局均参与其中。招商银行长期担任前海的财务顾问,去年还与前海金控合作设立了前海母基金。

管委会管事 招商局赚钱

前海蛇口自贸区将设一个管委会,统一管理前海和蛇口两个片区。前海管理局长张备将兼任管委会主任,这或将意味着,前海管理局和自贸区管委会将按“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模式运作。

从前海管理局现有机构设置情况来看,管委会机构设置不会庞杂,估计只会设置不超过5个处室。现在的前海保税港区管理处未来将更名为前海蛇口自贸区管理处。

此前,为了更好对接前海片区,招商局集团已派两名工作人员,在前海保税港区管理处工作。据了解,管委会的高层中,招商局也会有人。虽然目前招商局集团不愿透露会派何人任职自贸区管委会,但据了解,招商局已正式复函,支持在前海管理局的基础上,加挂自贸区片区管委会框架,并提出派出不同层级的专职人员,全面参与、配合自贸区的发展建设。

另外,自去年蛇口纳入自贸区试点以后,招商局集团内部已设置了自贸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设立集团自贸办。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顶层设计,李建红开年在招商局集团年会上表示,招商局集团今年要做好五篇文章,开篇就是要做好自贸区的扩区工作。而工作小组则是对招商局进行全板块研究,找到新的发展机会,侧重于产业项目储备。

与其他自贸区所不同,招商局集团是企业,而前海管理局是法定机构,管委会则将以政府面孔呈现给世人,这几种不同的体制如何共存?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总经理杨天平表示,上海自贸区的管理中,也存在政府和企业并存的模式,招商局集团在蛇口自贸区中,其企业性质不会改变。

换句话说,招商局在自贸区中更多是扮演产业发展的角色,为园区企业服务,所有行政管理职能都将由管委会来承担。

杨天平表示,在金融、港口、交通、园区、基建、船舶贸易等方面,招商局集团优势产业还有很多发展空间。他透露,招商局已储备了一批项目,比如在前海蛇口自贸区挂牌当天,将落地的投资级红酒交易平台,以及前海管理局正在力推的全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招商局将介入的邮轮全产业等。

目前前海管理局所行使的政府职能主要集中在市场准入、土地和基建、人才审批等几个方面。

不过,在土地方面,招商局将更多主导蛇口片区。据了解,蛇口大部分土地由招商局开发。深圳规土委官员表示,已批准给招商局的土地,仍由招商局负责开发。

此外,未来招商局集团也将纳入前海南沙横琴部际联席会议。同时,前海咨委会也是容纳了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等重量级人物的高端智囊机构,在今年咨委会上,蛇口自贸区也将作为参会者,来分享经验。另外,目前,前海的土地规建、金融创新、青年工作、法治建设、开发开放等专项委员会也可与蛇口共享。

承接配套 港区升级扩容

蛇口是深圳特区最早开发的地方,也可谓深圳最老的片区,而前海无疑是深圳最新集中开发的片区。

作为成熟生活片区,目前,蛇口汇聚了深圳80%的国际教育资源和南山近半数的外籍居住人口,深圳三分之一外籍人士在此居住。广东省人大代表张弦表示,蛇口的优势在于已有的国际化社区的基础,这是多年来形成的,蛇口的居民国际化理念也比其他地区更为深入。

杨天平就很自信地说,蛇口不论商业、商务、居住配套都较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也相当完善,后海片区更是深圳高端生活区,居住环境丝毫不逊香港。

由于前海不发展房地产,蛇口可以为前海的高端人才提供高品质安身之所。记者走访发现,自贸区获批短短几个月,蛇口楼价涨了三成。

对蛇口片区,除了承接前海的居住、商务配套之外,在自贸区建设中,还要做两件大事。

一是西部港区升级。

凡是到过前海的人,抱怨最多的就是大货柜车,以及尘土飞扬的码头。对此,杨天平表示,招商局对西部港区港口的升级已经展开,以后除了不会有新的散货码头以外,现有的散货码头也要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清洁的集装箱码头。

他以自己到新加坡亲身经历为例说,新加坡的商务区也毗邻港口,港口反倒成为商务区的一道风景线,他认为,这样的景致同样会在前海蛇口自贸区呈现。

按招商局的设想,西部港区将被打造成全球单一最大的低碳环保、自动化的智能枢纽港。一年之内,西部港区的海星码头将试点完成智能化改造。

二是前海保税港扩区。

现在的前海保税港物流园一向处于超饱和状态。据了解,该园是全国已获批保税港物流园中面积最小的,但单位面积产出比却最大。据透露,招商局已申请将现在赤湾港也划入保税港区,前海保税港区将面临着大扩区。

眼下,建设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还要解决前海和蛇口规划衔接的问题。

2009年,深圳确立前海战略后,招商局集团就开始积极调整前海片区的发展和规划战略,谋划蛇口和前海片区的发展,但至今还找不到一张完整的包含两个区域的规划图。

据悉,近期经过多轮互动,深圳、前海、招商局三方已共同就《招商局前海湾港区土地整备》和《前海铲湾渠水廊道及周边土地整备》两个框架协议书达成共识,目前只待深圳市完成内部程序,正式签署。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13 am(NZT)

杨天平:自贸区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09_114

09_116

09_117

蛇口街头的巨幅标语。

文_罗曼 奋剃 潘宝仪 摄影_孙海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改革自蛇口开始,“蛇口基因”激励着一代代深圳人,并定格成为深圳速度的一个历史影像。

站在太子湾酒店30层向下俯瞰,不远处的港口码头正如火如荼施工改造,未来其将停靠22万吨豪华邮轮的停靠处。

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天平看来,邮轮不仅仅是服务业,而是全产业链的内涵,其既可以引领一个国家的高端的加工制造业,同时又为加工服务业带来非常良好的发展机遇。

197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蛇口工业区,作为经济改革的第一个实验区,蛇口开始了其孤独的冲刺,杀出了一条血路。

它把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冲得七零八落,并先后诞生出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金蝶等国内赫赫有名的企业,而先行者的角色注定了蛇口必须承受孤独。

到了90年代,蛇口原来产业衰败,陷入华侨城、深圳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区、龙岗工业区等包抄竞争中,蛇口在经历一系列改革之后便陷入了近12年的低迷,是有多久,世界不再听到蛇口人的声音了。

蛇口先天有跟中央要权力要政策的优越感,有通过香港跟世界亲近的资本,却由此短于扮演跟地方政府TEAMWORK的下级角色。如今,蛇口在静默中以一种“黑马”的姿态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成功跻身于自贸区,这个曾经的改革“试管”正在迅速崛起,并与前海自贸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

坐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杨天平的办公室,他向前海传媒记者娓娓道来蛇口工业区的变迁与静默。

“招商局直接给党中央国务院写了信”

前海传媒:最开始是什么时候准备申请蛇口加入自贸区这个项目的?

杨天平:最初是在2014年的9月份,当时也是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形成共识,招商局方面也大力支持,并且取得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同,然后向中央国务院报送了加入自贸区的申请,通过广东省提交上去的。

前海传媒:自贸区扩容,外界说最初的自贸区方案是没有蛇口的,到了人大这个环节才报送上去,能否讲讲当时具体是什么情况?后来为什么又通过了?

杨天平:其实最早的方案可能是没有蛇口,但后来包括广东、福建、天津和上海本身扩区,在这个背景之下,各地都放一些原来没有放进去的区域,想纳入自贸区的范围,这一轮就包括了蛇口。

国务院有一次开会审查各地的资格的时候,觉得各地添加的区域比较多,把后来添加的都删掉。在这个背景之下,招商局就直接给党中央国务院写了信,直陈蛇口的重要性。在全国人大常委会12月26日批准之前,包括国务院的常务会议讨论,就通过加入自贸区这个请求。时间也是几经波折,本来说可以了,后来又否掉了,再后来又往上报。

前海传媒:蛇口纳入自贸区以后,蛇口工业区甚至是招商局,从12月份到现在,推动做了那些事情?

杨天平:从组织上,招商局集团有个自贸区的领导小组,也有一个工作小组,几乎全业务板块都在围绕自贸区的发展,在做深入的研究思考,然后提出在自贸区的背景之下对自己新的发展的一种构想。

招商局无论是金融板块,还是港口、交通、基础设施、物流这样的板块,还是园区的、房地产开发的,应该说在自贸区的框架之下,都有很多发展的空间和余地。现在眼前有一些项目就面临要启动了,比如说在前海保税物流区里面,招商局下属的一家公司南油集团,南油集团本身在保税物流园区里有地,现在准备做投资级的葡萄酒的一个保税交易的项目。

前海作为枢纽港完全可行

前海传媒:给外人的感觉是,蛇口到了90年代,原来产业制造就陷入了华侨城、深圳高新区、留学生创业群、南山开发区等包抄竞争中,蛇口在经历一帆风顺的改革之后似乎就开始经历了12年的低迷,那蛇口在这段时间为何会沉寂?

杨天平:给外人感觉是蛇口已经丢失了改革试验区的话语权,但我个人不这么认为。

我记得招商局的前任董事长秦晓就说过,在他主政的那段时间,蛇口是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有时候这个革命不需要轰轰烈烈,蛇口今天能加入自贸区其实跟那段时间外界所认为的失去话语权有关,很多事其实是一种厚积薄发,那个时候也是一种蓄势的阶段,实际上招商局现在核心产业的诞生都是那个时候从蛇口孵化出来的。

前海传媒:蛇口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国家提出经济增长转型升级这么一个大背景下,在转型升级方面有何具体案例?

杨天平: 过去30多年,蛇口也从第一产业转型到第二产业,现在蛇口在做的就是怎么能从第二产业成功的向第三产业升级。如果蛇口找到了自己转型升级的路,一定会推动其他地区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

从2009年开始,蛇口提出再造新蛇口的战略口号,包含4个目标,第一目标是产业结构高端化,蛇口不仅仅是产业制造,也是信息、网络服务和文化创业的聚集地。

在这样一个定位之后,蛇口在2010年提出“蛇口网谷”概念,当时的考虑是把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这样的企业聚集起来。通过产业聚集,为转型升级找到合适的载体。事实上,“蛇口网谷”起到了这么一个作用,并且也是转型成功的样本。汪洋书记在广东离任之前也专门到蛇口网谷来做了一次调研,对蛇口网谷转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目前我们正在做的是升级蛇口工业区80年代建设的一个码头,在2016年底和2017年初完成改造,届时华南地区最大的邮轮母港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4年7月份邮轮母港的码头已经正式验收。加入自贸区,邮轮产业就是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体现,邮轮本身对全产业链来看,既可以引领一个国家的高端的加工制造业,同时又为加工服务业带来非常良好的发展机遇。

前海传媒:集装箱和邮轮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产业,一个消费,那如何把两者统筹起来,因为前海可能会成为一个枢纽港,枢纽港的意思就不是集装箱货运码头那么简单,可能会作为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连接点,您认为前海成为枢纽港的可能性大吗?

杨天平:其实从国际航运界的角度来看,集装箱是最为成熟的一种运输方式,原来大部分都是通过散货船来运输,但有了集装箱之后,装卸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盐田港和西部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排在全球前几位,排第一的可能是上海,其次是新加坡、香港、深圳。因此,前海作为枢纽港完全是可行的,如果没有一个吞吐量作为支撑的话,你很难说自己是枢纽港。

前海传媒:招商局对西部港区有没有一个改造的计划?

杨天平:招商局一直在做的除了西部港区的集装箱之外,还在调整散杂货的功能,因为散杂货功能本身对城市环境是有影响的,散杂货所占比例不是很大。现在招商局的想法就是用集装箱的功能逐渐替换散杂货。所以港口码头的升级一直在思考和在做。

蛇口为前海发展提供支撑

前海传媒:目前招商局在保税港区涉及到3.7平方公里,目前的开发是1.17平方公里,还有很多是没有开发出来的,您认为在这个3.7平方公里的自贸区内,蛇口和前海应该如何管理?

杨天平:其实我们集团里面有一个专门的公司在管这个业务的,蛇口在保税园区没有太多的介入,但是从整个保税港区纳入自贸区范畴之后,实际上这种进一步升级的需求和意识大家都是很清楚的,所以会在自贸区大的框架落定之后会考虑这个问题。

前海传媒:原来保税港区1.17平方公里的开发已经饱和,但一直没有扩大,是否一直在等待自贸区的这个机会?

杨天平:那倒也不是,因为从深圳市的角度来看,建了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之后,整个前海的发展无论从产业上到空间上,都在重新定位和规划。对于自贸区来讲,如果没有港口的建设,那自贸区也就相当于瘸了一条腿,港口功能进一步与自贸区发展相结合,这件事本身就是重要的。虽然保税物流园区是全国18个保税物流园区面积最小的,但却是运营效率、产出值最高的一个。

前海传媒:片区的扩张可能会带来管理上的一些变化,就像是蛇口属于南山管,而前海则是一个法定机构,那这种社会管理和城市管理如何去统一起来?

杨天平:这事需要政府考虑,本身蛇口的发展早年是有政府职能的,后来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交掉了,那社会管理的职能都是政府在协调,在蛇口有一个招商街道办事处,老蛇口有一个蛇口街道办事处,都是通过政府派出机构来担当社会职能功能,所以这本身就是政府的事,下一步前海、蛇口在政府职能上怎么思考,其实还没一个明确的定论。

前海传媒:蛇口自贸区加进来之后,招商局对于保税物流园区的参与程度深吗?

杨天平:招商局对保税区一直很重视的,因为他对整个西部港区的运作,效率的提升,整体的表现都会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所以招商局对这块一直都是高度关注,而且也在积极地跟各方面探讨,怎么样把保税物流园区做得更好。保税港区虽然在前海的范围内,但是实际上整个运营是招商局主导的。

前海传媒:很多人说前海面积太小要扩区,以前说是朝宝安那边扩,但现在是往蛇口这边扩区,蛇口的土地还有多大的空间给前海这边提供支撑?

杨天平:我个人觉得扩区是考虑蛇口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建设,他的营商环境、宜居氛围对前海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因为前海目前还是个大工地,未来几年也是这么一种状况,但是蛇口是各项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备,在蛇口这个地方又有改革开放这个符号和基因,而且这个地方也被很多人称之为“风水宝地”,过去30多年,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甚至包括金蝶、中兴通讯,所以蛇口这个地方从商业、商务、生活、居住,各方面配套都是完善的,这么一个成熟的片区和前海形成互动,显然比别的区域更有优势,而且蛇口这几年的转型升级对下一步前海产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帮助。

前海传媒:什么样的机构能适应自贸区的这样一个从中国到国际的跨越式发展?

杨天平:我觉得机构不是最重要的,大家的理念才是。我的想法来源于蛇口工业区开始建设时,袁庚作为蛇口的创始人,提过一个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就是你的观念转变了,没有思想的束缚,那你就有创新的这种可能性,也有做事情的热情和激情。像蛇口早年4分钱奖金的故事:当时,蛇口工业区率先提出,对于在蛇口开山填海的这个工程单位。每一车,给他定定额,从开山到填海,这个定额就是一个司机大概跑25趟左右。你只要完成一天25车的定额,每车给你两分钱,超过一车给4分钱,这就是4分钱奖金的故事。有了这个4分钱奖金安排之后,司机一天能跑120几车,这个就把生产力彻底解放出来了。

所以谈到今天,如果说自贸区的出现是中央想深化改革和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的话,事实上我觉得也是需要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今天的自贸区虽然叫自贸区,但是涵盖的内容不只是贸易,还有投资,政府职能金融、法律的转变,总体来讲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自贸区最大的一个点就是免税。我不晓得商家进来要不要退税,但是上海那边可以退税。一瓶葡萄酒的关税大概占50%,十块钱的酒起码要十五块钱的成本,免税完之后,酒会显现出原本的价值。我对进驻的公司类型也很期待。如果有更多的港资和外资公司进驻,可能又能发掘一些潜在客户。尽管会受政策影响,但我们的工作不怕没饭吃的,因为在哪个国家,哪个政治体制下都有人喝酒。”

09_115

余炫超 

身份:红酒商 

对自贸区的想象:酒价降低 

摄影_孙海 

“注册‘创新谷’时,正是深圳前海新区批文通过之际,一大堆新创立的公司打破了脑袋往里钻。听说前海有很多优惠政策,尤其是,税收上的优惠还蛮吸引人的。做投资,税赋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会刺激资本投资的活跃,而且会大量吸引资本到这个地方来。有利好政策的话最好,很欢迎政府支持我们一下,但是我不是指望这个来活命。如果是的话,我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寄生虫。”

09_113

肖旭 

身份:创新谷投资人 

对自贸区的想象:税收优惠 

摄影_孙海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12 am(NZT)

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自贸区不能成为优惠政策的洼地

09_101

09_100

09_99

09_98

09_97

09_96

09_95

09_94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沙盘模型。摄影_孙海

09_92

米哲杰 FPVSTYLE核心团队成员

前海片区将叠加享受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和政策,成为国内开放度最高、吸引力最大的改革地区之一。在这宽松的大环境下,米哲杰所在的“深圳第一视角科技有限公司”用“互联网思维,性价比获胜”的市场策略,通过科技把灵魂嫁接到另一个载体,让受众用不同的视角去感受世界,甚至在高速刺激的状态下自由飞翔。摄影_孙海

09_93

黄焕 深圳市微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作为自贸区之一的前海片区内特设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从2014年11月开始申请进驻,吸引近百家创业团队进驻。深圳市微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财”)成为首批获准进驻前海梦工场的企业,“微财”由四名从事金融、理财的海归大男孩于2013年8月创立,它将立足前海,结合前海金融优势,把先进投资模式推向内地市场。摄影_孙海

文_梁钟荣

山西人的耿直特质在张燕生身上体现得一览无余,这位65岁的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在被邀约出席各地的经济座谈会中,极少发出赞美的声音,更多的是对地方劣势的列举、具体事例的呈现和直言的批评。

“自贸区不能成为优惠政策的洼地”“前海不适合大规模创业,只能作为一个种子基地”“前海不是套利套汇的梦工厂”“前海基础研究的底子过于薄弱”……类似这样的针贬之言不时出现在如此的访谈中,直率的背后,更蕴藏其殷切的期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目前的GDP和贸易总量在全球的比例都已超过10%,这一成绩获得的源头可追溯于37年前的改革开放—历史上中国四个经济特区以开放倒逼改革,确立了基本的市场经济制度,并且让960万平方公里的古老国度和国际社会深深融合。

但是,中国今天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已经与30年前完全不同,改革开放带来的财富并没有惠至每一位国民,需要处理的问题也是堆积如山:经济改革还需要完善、社会改革有待继续、政治改革面临巨大压力,改革的攻坚性质包括重构现有的利益格局等。如今,国家高层立意成立四个自贸区,目的在于形成南北呼应,重在自我转型和升级,以新一轮开放重塑改革新局。

身为自贸区问题专家,张燕生在过去数年中,足迹遍及目前中国已获批的四个自贸区中,而其曾经长期任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荣获过孙冶芳经济科学奖,且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师的经历,使其区别于一般的学者,其对前海如何既是“国家的”,又是“深圳的”的理解;对前海如何务实地发展金融、航运和创新,又必须抽离现实承担基础科研、港人就业等公共职能的辩证理解,均令人印象深刻。

不用把自贸区的位置抬得太高

南都周刊:自贸区在全球的设立,有成功亦有走向关门的境地。以韩国为例,其先前有16个自贸区,但目前只有仁川、釜山相对比较成功。中国目前批了四个四贸区,未来还有更多,虽然定位皆有不同,但如何避免探索的失败?

张燕生:首先来讲,韩国十六个自贸区,都是境内关外的点,针对什么功能赋予什么政策。自贸区本身没有太大意义,只有特殊功能,譬如韩国有济州岛自贸区,就是定位于举办国际会议,从而韩国政府就赋予一些特殊政策。

再以美国为例,其有800多个自贸区,欧洲也有很多个,这些自贸区都是美国和欧洲相对于特殊功能设立的一个区,自贸区需要满足经济发展的特殊要求。

总结起来,不用把自贸区的位置抬得太高,因为自贸区本身亦有本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些考虑,本身也不可能太自由。自贸区的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自贸区自身的定位、探索。

南都周刊:自贸区方面其实国家定位不同,譬如广东主要是面对港澳,福建是面对台湾,但是这几个自贸区又都有竞争,如上海和前海都争做金融,甚至广东自贸区内部的南沙和前海也有产业的重叠。

张燕生:竞争,如果是经济和市场的竞争那是正常的,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鼓励竞争的。如果竞争的是优惠政策,这就是不正常的。上海自贸区一直在反复强调,自己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改革创新的高地。

对广东自贸区来讲,对前海来讲,为改革开放探路,为创新探路,这才是基石。

南都周刊:香港的金融和保险作为优势产业在香港全球服务输出中占比达12.9%,但向内地服务输出占比仅为2.8%。由此在大家的印象中,过去11个CEPA没有很好地促进香港服务业和内地的融入。那么,CEPA如何与自贸区结合起来,同时让香港服务业成为内地走向全球的跳板并推动内地服务业的升级?

张燕生:CEPA下一步发展还是进一步深入改革。

CEPA的改革实际上从哪个角度看,其与上海自贸区内容是一样的,CEPA实际是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很像自由贸易协定。美国推动TPP,立足点是放在国内的改革开放,例如:国内政府采购的改革、知识产权改革、负面清单和国民待遇、服务业开放。

CEPA和自贸区,高水平开放的本质是推动内地高水平的改革。但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CEPA十年,广东与香港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融合,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广东与香港仍有较大差距,这就是国家设立广东自贸区的初衷,希望逐步缩小这种差距。

南都周刊:CEPA和自贸区如何解决香港青年的就业、创业问题?前海推出了深港青年梦工场,但是前海这一区域太小。

张燕生: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两句话: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青年就业、小微企业发展、民生或是养老问题,都是责任,不是由市场解决,而是需要由政府解决,解决青年人就业问题,解决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解决老年人的问题,解决贫因和收入的问题,这是未来CEPA和自贸区要解决的问题。

梦工场虽然在解决这样的问题,但前海只有15平方公里,它是存在很多机会,但容纳不了那么多就业和创业,所以他更适合做一个种子基地。

为什么现在很多香港年轻人没能到内地来创业、就业,因为他们很多人没到深圳、没到前海,没去梦工场看一看,还不充分了解内地。前海可以是一个前站,如果年轻人要创业,因为地缘的优势他可以先来深圳,并接受深圳,去了解前海自贸区,了解珠三角,才有可能融入进来,来这里创业。

前海现在每年接收500个香港学生来实习,如果500个中有5个可以过来创业,他们会像种子一样,把自己的创业经历告诉自己身旁的同学,慢慢就形成一种气候,会有更多的香港青年人来前海自贸区创业,从而解决了部分香港青年的就业问题。

前海不是套利套汇的梦工厂

南都周刊:2014年年度人民币跨境收支9.95万亿元,国家希望人民币国际化因此增加外流,而国内企业则希望人民币回流从而拿到低息贷款。前海的金融创新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张燕生:人民币回流的钱没有到中小企业,因为人民币跨境直贷更多是跨国公司或是大公司的业务,不是所有企业能够直贷。这在某种程度是套利,套两地的利差,套美元和人民币利率之差。如果美元升值、美元加息,港元也升值加息,人民币贬值降息,套利套汇的钱就少了。

前海不是套利套汇的梦工厂,而是金融创新的梦工场。我认为前海不要做人民币回流的基地,境外有人民币的需求,有用于投资的需要,有用于结算的需求,有用于储备的需求,香港就是这么做的,前海应该做的是如何与香港一起,帮助人民币国际化。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前海的金融应该做的创新是,如何为小微、实体经济服务,这方面香港有很多经验,譬如政府给小微企业做贷款担保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借鉴。

南都周刊:您认为前海要成为创新的梦工场,除了金融外,具体而言要在哪几个方面着力?

张燕生:前海要成为创新之都,要创造一个创新的环境,至少有三个落点:基础研究的资源汇集地、产业化创新的工研院、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第一个是基础研究的资源汇集地。前海的基础研究底子很薄弱,整个深圳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香港的八所大学、珠三角的几十所大学,这些都是前海基础研究的资源,前海要把这些资源库连接起来,成为在一个现代化城市或是都市圈中的基础研发中心。

第二个是建立产业化创新的公共支撑平台。深圳有先进技术研究院,但是规模还太小了,只有1000多个研发工程师;德国1.8万个研发工程师,60个研究所,在七大领域为德国的创新提供关键零部件、工艺的支持等,这些院所经费三分之一是财政,三分之一是公共赠予,三分之一是企业支持如西门子、巴斯夫等本地企业;台湾有工研院和7千个研发工程师,包括台积电等都是工研院的“母鸡”中产出。目前国内的研发多为三类:基础研究的大学、研究院所或是工程院农学院等、企业创新,深圳或是前海也好,共性技术的创新平台太弱,必须要有产业化创新第四支创新力量即产业化创新的公共平台。

第三个是前海如何创造一个创新环境,这涉及天使基金到创投到IPO,为创新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等一系列配套体系。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的吸引、金融创新等,现在的深圳是最有创新活力的,但深圳如何从山寨走向完全的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之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海能成为其中助推器吗?譬如与科技结合的金融方面,香港有金融,但没有创新的金融和人才,没有为创新服务的金融工具,前海如何用香港的金融优势发展成创新服务的金融?而创新型金融应该由对实体经济有理解的、沉下来的人做,前海的金融创新就是以实体企业为主,如何快速地用互联网金融孵化出好企业、帮助稚嫩的企业成长,帮助成长的企业发展成为第二个华为、第二个腾讯。

南都周刊:如果要孵化出好的企业,房价是一个绕不过的门槛。不仅是前海,上海、天津、福建自贸区的落地首先助推的是周边房价的上涨,租金高企对创新型企业就是一个阻碍。

张燕生:自贸区概念落地,房地产先行。无论是前海还是上海,自贸区刚落地,周边租金就翻番,企业苦不堪言。在我看来,第一批抓机遇的人不是机遇家,不是实干家,而是投机家。这就是上海和深圳要解决的问题。

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一起结合,就是今天的温州。但前海人不应该是泡沫人。

苏州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有一个特别好的规划,而且这个规划二三十年都坚守下来了,同时为了不发展房地产,政府把工业园区的土地都给盘下来。规划要形成制度,制度要有行动来支撑。前海要有规划,这个规划十年、二十年不能变,规划住领导,规划住上级主管,谁都不能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改革要依法有据,这样才能把一套完善的市场经济规范给建立起来。

前海对全社会要有一个透明度

南都周刊:我们认为,能推动前海最大的动力是司法,譬如前海在法制创新上积极探索香港仲裁机构,加入了陪审团制度和年轻的法官。但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如何增强外界特别是国外资本对前海司法的信心?

张燕生:首先要对前海来讲,本身的治理是不是真正像你们宣称的那样做到的,譬如前海管理局是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定机构,你们的人员构成是怎么样的,你们每年的述职程序是如何履行的,你们的执法是怎么做的,你们要对全社会有一个透明度,年复一年不走样。

只有提高了透明度,才能逐步消除香港、国外的企业对于内地司法体系的疑虑。

南都周刊:作为一个知名的自贸区学者,您如何评价前海过去五年的探索?

张燕生:前海是过去三十五年深圳的缩影。深圳过去三十五年成功不成功,总体还是成功的。五个特区为什么深圳是最成功的,很重要的地方是深圳三十五年履行国家使命和国家战略,我始终讲,深圳的成功是因为一道关二道关:和香港一起,和内地分开。

深圳成功地把中国引入世界,把世界带入中国,起到窗口作用。未来前海的成功,不在于其发展成什么样,国家不缺少15平方公里发展得怎么样。前海能不能在金融、航运、创新三个领域做出成绩,这是前海职责;能不能为中国在金融创新及航运为整个中国打造一套现代的、公正的、规范的、法制的、透明的、有序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和环境,是前海的核心命题。

这个环境,就使得前海成为深圳、珠三角创新的中心,而前海核心的问题,就要打造出一个中国特色的全球的创新之都、金融之都和航运之都。

香港有金融,有航运,但还不是一个能够引领整个国家打造金融之都、创新之都和航运之都的区域,主要原因:一个是一国两制,二是英国人打造成的香港天然没有这样的基因,真正引领中国和融入中国的功能还是很弱的,这是考验前海的前瞻意识、规范责任。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10 am(NZT)

从前海长出的未来中国法院样本

09_89

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

09_91

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合伙人舒卫东律师。摄影_孙海

文_梁钟荣 潘宝仪

4月8日上午,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第一起案件,首审案件为一件担保合同纠纷案,本案原告为在香港注册的企业。

庭审开始时,分别来自香港和内地的原被告双方,就对该案的管辖权和适用法律产生了分歧—由于中国内地与香港分属不同法系,包括案件管辖权、法律适用、跨境文书送达、境外法查明在内的许多具体问题,成为前海法院未来面临的巨大挑战。

案件从立案到开庭历时不到1个月,由前海法院副院长闻长智亲自担任审判长,组成合议庭;在法庭布局上,取用英美法系法庭布局的一些特点,原告席与被告席并排坐,共同面向审判席。

前海法院一位负责人表示,这样突出了原被告双方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也有利于减少当事人之间的对抗,营造当事人主动消除争议、化解矛盾的氛围,推动实现“案结事了”。

作为唯一一个由国家批复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前海自2013-2014年间相继建立廉政监督局、深圳国际仲裁院、前海商事法庭等,初步构建起基础法治创新实体框架。而今年1月28日揭牌运行的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将以专业化的商事案件、涉外涉港澳台案件为审判特色,扛起广东三个综合改革示范法院之一的重担。

“前海要用现代服务业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石在于法制。”在深圳前海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坤耀看来,在曼哈顿、伦敦金融城、香港、迪拜等金融中心,法制是软环境的核心。

微博直播的庭审

作为前海法院第一起公开审理案件,前海法院选择了在微博直播庭审全程。

4月8日开庭审理的涉港担保合同纠纷案,原告为香港某理财平台有限公司,被告为深圳居民常某丽。原告与案外人香港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因保险理财中介发生纠纷,向前海法院起诉,要求案外人香港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合作协议》中的保证人常某丽承担担保责任。

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围绕“担保条款是否成立和生效”“投保人是否退保”等问题,进行了质证和辩论。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前海起诉,是考虑到内地的诉讼成本比较低,整个流程效率也比较高。”原告律师杨锡锋说,“而且这个案子如果适用内地法律的话,对我们也比较有利。”

资料显示,前海法院是以全新模式建立的法院,除负责管辖前海区域内的第一审民商事、行政和执行案件外,前海法院还集中管辖深圳市辖区应由其他基层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

从案情和案值来看,这宗合同纠纷是一起寻常的商事案件,但一些旁听案件的法律专家表示,由于牵涉到在两个不同法律环境中的商事活动,案件的审理仍然有很大的难度。当天,合议庭未当庭宣判。

“管辖的问题、法律适用的问题,还有跨境文书的送达,这些都对法官的素质和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前来旁听庭审的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黄亚英说。前海法院在遴选法官的时候很侧重审理涉外案件的经验,有些法官具有海外留学的背景。

“在涉港、涉外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一旦我们的准据法是境外法,那么还涉及境外法的查明,这又是一个更专业的问题了。”黄亚英进一步解释说。

作为前海法院第一案的参与者,双方当事人及其律师,均对前海法院表示出信心。

“如果在香港起诉,法院可能要审一两年,律师费可能要花上几十万元,而在内地只需1万多元。”杨锡锋认为,前海法院在引领审判改革风潮。当天的庭审,合议庭把控得当,气氛严谨,又能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被告律师、星辰(前海)律师事务所梁敏律师认为,作为前海首个案件,合议庭积极创新,召开两次庭前会议,尝试总结出争议焦点。这些做法值得肯定。 不过,“像这样复杂的新型案件,只开一次庭,时间太短,当事人双方无法充分发表意见。” 他期待法院有所改进。

引入港籍陪审员

数据显示,截至4月7日,前海法院共登记收案111件,发出立案通知书110份,其中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66件,约占全部登记案件六成。

深圳中院副院长郭毅敏对记者表示,前海法院承载着中国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具体将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重点探索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的实行立案登记制、探索基层法院跨行政区划管辖案件、探索审判权与执行权相分离、探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与审判权相分离、全面落实主审法官办案责任制、完善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与职业保障机制等六项改革任务。

二是积极任期制法官制度,创设法官民主自治、自我管理的法官大会制度。根据案件数量和工作总量的测算,前海法院核定人员总规模195名,核定法官员额39名,包括1名院长、2名副院长和36名主审法官。除院长、副院长外的所有法官,一律遴选产生。目前, 15名主审法官人选已由前海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遴选产生,并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他们均具有民商事审判工作经历或民商事法律专业背景,其中硕士学位13人,香港大学普通法硕士学位5人。

根据要求,前海法院的管辖权分两步走:将全市各区法院的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纠纷案件指定前海法院集中管辖;根据前海法院工作人员的配备到位情况,将全市各区法院的一审部分金融纠纷案件和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也统一由前海法院管辖。

记者在3月17日深圳中院发布的该院《重点改革规划(2015-2016)》中看到,此次改革,拟将深圳原由其他各基层法院管辖的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部分金融案件,分步集中到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管辖。

因毗邻香港,前海法院还将着重推行具有前海特色的复合审判模式:引入港籍陪审员选任制度,从符合条件的香港居民中选任陪审员,随机参与案件审理;建立专业审判制度,结合前海重点发展产业,打造专业化的审判模式;建立香港及外国法查明机制,在前海合作区扩大和方便香港法的适用。

广东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尹玉海认为,前海法院有深港两地的成熟经验,未来值得期待,但现阶段对前海法院探索的态度还需谨慎。“从深港合作的意义来看,在前海设立法院有利于探索新的适应国际惯例的审判机制,满足合作区发展的司法需求,前海合作区特殊的法治环境和司法需求,需要设立专门法院,探索适应国际惯例的审判机制。”

借鉴香港廉政公署模式

2014年11月,华商林李黎联营律师事务所落户前海,成为中国第一家跨法域、跨地域,由内地与香港合伙联营的律师事务所,可以直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及外国企业来华投资提供跨境法律服务。

华商林李黎联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舒卫东告诉记者,该所担任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的法律顾问,同时也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的招商合伙人,参与多个政策、法规的制定。

除却华商林李黎联营律师事务所外,国信信扬麦家荣(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也已获得授牌;诚公顾张文菊律师事务所正在申请中,同样选择前海为注册地。根据深圳市司法局提供的数据,有意在前海组建内地-香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的单位有七八家。

“应该以稳妥方式开放法律服务市场、坚持简政放权、缩短审批时间、减轻香港律师事务所的成本、强化地方管理职责等。”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杜春为两地合作开展法律服务业开出的“良方”。

“依靠低成本吸引外资,促进开放的法则在前海已经不适用了。前海所能依靠的只能是一种内生的力量—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是前海法治顶层设计的参与者之一,该院于2013年9月22日在前海挂牌。

据介绍,前海国际仲裁院建立以国际化的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机制,三分之一以上的理事来自境外,其中包括香港著名大律师梁定邦、香港律政司首任司长梁爱诗、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前主席王桂勋等。

刘晓春说,目前仲裁员总人数为616人,其中境外仲裁员232名,占总数的37.7%,继续在全国保持最高。法定机构改革率先引入以国际化的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机制,“在制度上强化了仲裁机构运作和仲裁庭办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借鉴香港廉政公署模式,前海廉政监督局实际先于深圳国际仲裁院和前海法庭成立,在全国首创集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审计等职能于一身的“一体化监督”模式,强化效能监察,系统梳理权力、制度、事务“三项清单”,并已打响前海反腐第一枪。

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坦言,探索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前海将在自治共治上下工夫,“未来前海的管理机构不会很多,除了前海管理局,只会有前海廉政监督局、金融监管局、前海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等几家公权力管理机构,但将培育大量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一起实现社会共治。”

前海三年立法计划将出台

对于前海的法治创新及探索,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翔对此予以肯定,“但上海在某些法制创新的力度更大”。其认为前海在某些领域的力度还应该更大一些,譬如与香港接轨,施行“官员财产公开”制,以前展现前海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的真正价值。

张翔对记者分析,前海打造的是深港合作区,法治建设的也是要借鉴香港的经验,香港于2002年公布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前海可以借鉴该制度的一些规定,对官员的财产进行登记、申报、公布。“本身前海的官员就少,大部分官员也是冲着改革开放的大业来前海的,所以前海推行官员财产公开应该没有任何的阻力。”

根据前海法治的顶层设计,前海将利用深圳特区的立法权,将立法、司法、执法以及法律监督四个环节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和国际市场对接的法制环境。

张备说,为明确前海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的任务单、时间表、路线图,前海已委托国内在法学领域知名的武汉大学,借鉴国际先进城区和香港地区的经验,形成对前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具有全局性、指导性、实操性的系统方案。同时,推动全国人大法工委开展扩大前海合作区涉港合同选择适用香港法律实施的路径研究,前瞻性研究梳理前海近期需要制定的立法项目,筹备出台前海三年立法计划。

“地方经验就是中国的经验”。北京大学法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邓峰呼吁中央应给予特区更大的立法权限,鼓励地方大胆尝试,允许试错,将前海建成一个“法治特区”。他建议,深圳应结合前海发展服务业的重点方向,加强在金融产品、证券制度、公司组织模式等方面的立法探索。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08 am(NZT)

在香港边上, 前海的“盗梦空间”

09_90

文_林岭东  摄影_孙海

对过去几年中,内地开始滋生、蔓延一种忽视香港价值的判断。这种判断,早在几年前,在广东省及多个省的GDP超过香港之后,就开始潜滋生长。

事实上,香港的价值,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制度上,均不依赖于所谓经济总量,更不依赖于GDP。从功能上来说,作为一个服务枢纽,其核心是全球性金融中心,它被地区和全球认可的程度,它为地区和全球提供服务的能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均是卓越的,更不是广州或深圳可替代的。

从制度意义上来说,它对整个中国内地的未来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话语权、影响力,其综述略有以下几点:中国要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制度,这过程香港始终有其角色;中国要在全球市场体系(尤其是金融市场体系)里面谋得角色和话语权,不可能不用香港;香港的社会管理方式,值得中国大陆尤其是广东地区借鉴;香港在法治、自由和民主转型方面的经验亦足以为中国内地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参考。这些环节是互为条件的,总和即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我们再回到香港的问题上来,目前立法会等庙堂之上冲突鼎沸,香港存在产业升级困难、高保障社会的创新力不足等问题。然而,论香港的前途,香港的危机,别人有诸多观察的角度,我最为看重的一个指标,则是:香港还能创新吗?香港还能创业吗?

城市的活力来源于创新、创业,倘若香港失去了创新活力、创业激情,那么即便它吃垄断饭吃得大腹便便,即便它的贵族生活依然优越,香港也已经死了。

创新从何而来,香港人需要认识到自己的繁荣有赖于中国内地,其中最依赖的就是近在咫尺的珠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建成“统一的本地市场”是香港的出路所在,也是创新的飞地,而与深圳像八卦图那样融合为一体又是其中基石。

寻找香港创新动力

很多人说,香港已是成熟社会,一如欧洲、日本,整体已过上优质生活,人们的心态趋于保守,因此创新的能力退化,创业的激情不再,这在成熟社会是一种常态。不过,姑且不说类似芬兰、丹麦、瑞典、爱尔兰、以色列这一类的成熟而发达的小国(这些国家人口规模、经济总量都与香港接近,人均所得也差不多,但是这些国家的创新能力仍让人刮目相看,真的是香港所不能比拟的),即便是英国、法国、德国这样的欧洲老牌大国,其在技术与服务领域的微创新或关键创新能力,仍显示出他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香港过去20多年,最有创新活力的优质人口急剧流失,一种是去北美、欧洲留学之后不归,一种是北上内地开拓随之定居。香港过去10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都是伴随着大规模的移民尤其是内地移民而产生的。然而香港现在却基本关闭了内地移民来港的大门,门槛很高,结果是只有部分投资移民和演艺圈的“护照移民”,香港本地居民进行经济创新、创造新财富的能力急剧降低。

任何一个社会,人口流动都是创新的一个先决条件,新移民往往是一个社会中最具有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的群体。然而,香港有限的就业市场,如何吸引这些人才回流香港?也许,深圳可以帮上一些忙,尤其是前海。

前海的想象空间

相比较而言,过去30年里,深圳表现得远较香港具有创新活力,也更容易滋生创业计划,从而,深圳经济的活力远远高过香港。这导致的结果是,深圳的就业市场容量远较香港为大。无论是高端、中端、低端就业人口,都能在深圳找到机会。

有没有可能,由深圳向香港新移民提供就业机会?具体点说,有没有可能,那些在香港念了大学、研究生、博士的内地人,可以保留香港的入籍条件同时在深圳工作?有没有可能,那些在北美、欧洲留学的海归,经由香港的企业、机构、大学挑选,获得香港的居留权,但不用住在香港,而是在深圳就业、在深圳居住?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入籍香港,会摊薄香港人的哪些资源:居住(如果选择在香港买房、租房,会抬高香港价格)、交通(这个没法区隔,游客也有使用香港交通设施的权利)、教育医疗(这个是核心问题之一)、社会保障(本身就包含了医保)。倘若这些人居住在深圳,则就不存在对住房资源的影响,对交通、旅游餐饮等资源的使用也会较少,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社保。

一个个人粗略的思考是,有没有可能由香港和深圳两地政府提出一个“深港优才计划”,限定规模(初期1000人试水,如果可行再扩大),香港承认其入籍计划(不违反现有的入籍制度),但这些人必须要居住在深圳,就业在深圳,比如说,我们可以再加一条限制,必须就业在前海。

这部分人所需要占用香港政府的资源,比如教育经费、医保、社保等,按照限定的规模,由深圳政府来供给。比如说1000人所需要的这笔费用,由深圳来承担(其中一定比例,可由前海定向捐助)。

就“深港优才计划”来说,还必须打开一个旋转门,令这些人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之后,能够退出该计划,成为单纯香港居民,融入到香港社会中去。

深港共建国际都会,最终促进香港和深圳两个城市体的社会融合,是长远来说的必然趋势。问题的关键是,这样将香港与深圳两个政府(财政)资源体系打通的做法,将极大地促进两地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资源(包括市场资源)的交流,从而根本上解决香港人口结构僵化的问题。当然,这里面牵涉到诸多法律问题,由于本人非法律专业人士,在此不能给出进一步明确的分析论证。

根据前海官方披露其未来的工作思路,表示希望“前海由港资开发的建筑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在前海开展商务活动和就业的香港永久居民超过10万,吸引1万家港资企业落户,孵化1000家有发展潜力、创新和整合能力较强的港资企业,其中包括在前海孵化成型的港资创新型优势企业100家。”这在表明前海何等重视香港因素,何等希望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做贡献。

个人以为,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其中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是香港人创业的强项,如果相关政策环境得宜,是可以开拓出一片蓝天的。香港本土市场虽小,支撑创业公司成长为稳定的小企业是没有问题的,问题的关键是从小企业到中型企业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区域市场的支撑,对香港人来说,这个理想的区域市场其实存在,那就是大珠三角市场,为何不用?

然而珠三角与港澳毕竟是异质的市场,要香港小公司适应也有困难,这正是前海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也就是说,尽可能引入香港的法律等专业服务、香港的生活服务体系,以及为之提供内地政策环境的培训。前海的政策环境界于内地与香港之间,是最佳的过渡选择。所以,前海不应着重于吸引港人在香港创业,而可着眼于为香港创业的小型公司提供开拓珠三角市场的基地。

当然,这也包括香港弱小的本土金融公司,完全可以进驻前海,先做最易做的珠三角市场,别眼馋于京沪这样的大市场,把自己的基本功练扎实了,变得适应帝国市场了,再去长三角环渤海湾那样的更大市场,这应是港资中小金融机构开拓外地市场的顺序选择。香港中小企业以优质服务见长,不能丢了这个法宝,学人家去搞投机或者比背景。

窃以为,前海做这个真的有想象空间。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07 am(NZT)

前海五年记

09_88

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片区俯瞰。

文_梁钟荣 潘宝仪 前海报道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五年前的前海与现今的差别,你会选择哪个词语?陈坤耀说:沧海桑田。

这位70岁的香港学者仍精力充沛,一个星期要待在前海三天时间,因其现在的头衔为前海创新研究院院长。“五年前前海成立时我就过来,五年后过来,一切都大变样”。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于2010年8月26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总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职能定位为:深港合作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结构调整引领区。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首度离京视察,来到前海。在仔细了解前海的地理范围、发展定位后,他说,前海让他想起了深圳改革开放之初,一张白纸,从零开始,但也正因为是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五年过去,前海始交答卷。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2月底,前海入驻企业已超23000家,注册总资金逾1.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港资背景企业有1171家,投资额占前海投资总额的18%。前海新注册企业数量较2013年底增长5.64倍,总注册资本增长4.27倍,港企增长7.8倍。

“前海是新时期国家战略平台,‘一路一带’战略重要支点,自贸区重要组成,三大战略集于一身,全国独一无二。”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坦承。

张备同时表示,前海接下来最大的挑战,应该是如何更好地做好顶层设计,包括前海管理局这样一个法定机构的顶层设计,使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前海合作区开发和建设、创新和发展中应有的作用。

2015年4月21日,伴随广东自贸区的揭牌,前海同步进入自贸区时代。

特区焦虑和前海的生长

如果不能理解深圳的过去,也无法预知前海的未来。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彼时的深圳,在这场危机中更陷入“而立之年”前夜的惶恐。

时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作为最成功特区的深圳在近30年的高速发展后,正忧思优惠政策丧失、改革创新乏力,“特区不特”。

深圳的未来在哪里?转型升级的路在何方?像改革开放三十年前那样,深圳再次把目光投向一河之隔的香港。

此前一年,盛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因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南下,并为深圳通往香港的西部通道开通剪彩。当年,深圳多开通了两个通往香港的口岸,深圳湾口岸和福田口岸。

及至当年圣诞节前,深圳政府代表团对香港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举行了深港合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深港合作会议,并签署了旨在深化双方合作的“1+6”协议。

“1+6”合作协议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科技创新、服务贸易、旅游等多个范畴,不仅明确了双方合作的长远规划,而且对近期需要开展的合作项目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那次访问中,深圳提出了“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深港紧密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新思路。随后,在2008年的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主政者认为,深港合作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之一,接下来,深圳要“以深港合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体制创新”。

这句话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在深圳看来,近三十年在经济建设方面“野蛮生长”后,是时候要“学习借鉴香港融合西方文明与中华文化的制度设计,包括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城市建设、政府运作、民主法治等,通过学习、消化、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深圳市情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增创深圳体制机制新优势”。

二、全面加强“深港创新圈”建设,建立与香港的更紧密合作关系,促进双方在城市发展规划、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密切沟通与合作。具体而言,要更加主动、务实地推进深港合作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机场铁路接驳、莲塘和香园围口岸建设、皇岗和文锦渡口岸改造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前期工作,尽快启动深港河套地区的开发建设。

三、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推动深港共建人民币离岸中心,促进两地资本市场融合,推动“深圳通”与香港“八达通”互联互通,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

上述政府工作报告的中看似不起眼的“深港机场铁路接驳”这8个字,直接将伶仃洋畔的寂寂滩涂,催生为今天喧嚣的前海。

风起前海

虽然2007年底,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修编草案中,首次提出“前海中心”概念,包括前海、后海和宝安中心区,主要发展区域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总部经济。

但仅就现在的前海片区而言,深圳仅把其作为服务外贸出口的港区积极运作。2008年10月,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批准设立,成为国内第9个保税港区。

2008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出台,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将粤港澳城市群构建为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这其中,便捷交通成为前提,前海湾蓄势崛起。这则规划纲要中,深圳前后海地区和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一道作为加强与港澳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合作的载体。

说干就干。此后七八年发生的事情,前海把多年“只闻楼梯响,不见有人来”的河套地区远远甩开。

200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3位香港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交了一份名为《深港合作建立“深圳前后海创新自贸区”》的提案;同年6月,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率团访问深圳,深港就深港共同建设“前海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达成共识;两个月后举行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上,香港和深圳已就前海的发展签订合作意向书。

2010年初,深圳市政府斥资500万元进行“前海概念规划全球招标”;4月7日,粤港在北京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世界级新经济区。

当年5月,深圳已经成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建设重大事宜。

当年6月24日,深圳宣布前海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进入申报阶段。

中央在这一问题上反应更迅速。仅仅两个月后,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被定义为服务于整个珠三角的中心、规划建设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前海获批的那一天,恰逢深圳特区30岁的生日。

这显然不是巧合。在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前夕,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视察前海,走过一条临时为其视察抢修的土路,站在一片黄泥之上,温家宝说:“这里是深圳的未来。”

前海,由此被视为带领深圳走出政策枯竭期、打开新局面的钥匙。

在前海再造香港

2013年7月,前海首次提出了前海深港合作的“五点原则”:凡是对香港不利的事前海坚决不做;消除疑虑,做大容量,共同发展;合作建设,实现双赢;虚心学习,大力引进机制和人才,同时为香港白领提供成长阶梯;优势互补,共同争取国家支持。

此后,香港与前海合作开始进入蜜月期。

2014年年底,深圳市政府在前海开放开发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当年前海与香港关联度达到历史高点,共接待港人1万多人次,港企4000多批次,是去年同期10倍。

2014年前海新增港企861家,同比增长540%;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港企占40%以上,港企平均注册资本比区内企业高62%;落户的港企中,从事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专业服务的企业分别占50%、15%、11%、21%。

而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在前海实现由港资、港企开发的建筑面积超过900万平米,港资服务业规模突破1千亿元,孵化港资创新创业领军企业超过100家等。为大力引进港资、港企,前海明确至少1/3左右的土地向港企出让。

2015年也开局良好。1月9日,前海2015年首块商业用地被香港本土最大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的嘉里建设拍得,一举打破前海自2013年七月陆续开始拍卖14块地,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香港企业拿地的尴尬。

此前前海的拿地企业包括腾讯、华润、恒昌科技、弘毅资本、香江集团、世茂等,这些“港企”或在香港上市,或为实际控制人注册地在香港,但它们的主要经营市场还是在内地。因此,在不少人看来,这些企业并非正宗香港本土企业。

事实上,截至2015年2月底,前海入驻港企1171家。前海管理局长张备透露,入驻港企体量大,效益好,前海目前30%税收都是由港企提供。根据规划,2015年前海引入港企的目标是突破2100家。

为加强深圳与香港两地青年交流合作,前海将致力打造为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的支撑平台。去年底推出的“深港青年梦工厂”项目,至今已吸引29家机构及45家创业团队入驻,港方占三分之一以上。

张备还表示,已经建好4700余套前海人才公寓,将引入港资物业管理公司,并按港式风格进行装修,下一步将尽快出台面向港企港人出让、出租的具体实施办法。

张备同时表示,会努力将前海打造为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的支撑平台,今年前海管理局将组织5000名香港大中学生到前海参观交流,并与入区企业共同招聘50名优秀香港青年,担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助理。

“前海和香港的关系,就像伦敦金融城和金丝雀码头。”张备形容,金丝雀码头是伦敦东部建立的一个金融产业园,当时伦敦金融城也担心被取代,后来发展结果证明不是取代,而是通过金丝雀码头,把更多欧美的金融机构吸引到伦敦,恰恰是这样,提高了伦敦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和话语权。

金融与法制同创新

根据2014年底前海发布的深港合作工作方案,按照广东申报自贸区的总体构想,前海将建设成为符合国际高标准要求、投资贸易便利、服务贸易自由、金融创新功能突出、监管安全高效的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具体措施包括构建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率先在前海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探索建立深港跨境融资租赁资产交易中心等。

前海管理局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入驻前海的23000多家企业,“80%是金融企业”,这一数据是上海自贸区、横琴、南沙、平潭四个区引进金融企业总和的两倍,以此可以窥探前海金融创新的力度和吸引力。

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家金融创新的一个努力方向,而前海在此方面早已先行先试。截至2014年底,已经有近20家银行的前海分(支)行获批开业。前海累计办理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金额826亿元,实际提款金额181.6亿元,而2013年这两项数字仅仅分别为148亿元与33.6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深圳获得的国家部委层面的金融创新政策多达38条,且在不断突破。其中,保监会支持深圳(前海)保险业改革创新的有8条政策、银监会10条支持政策及证监会针对前海的平台建设、市场开发、业务与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20余项金融创新政策等。

具体政策方面则包括QDIE、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允许注册于海外,并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对冲基金)及支持具有离岸业务资格的中资银行在前海开展离岸业务、探索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试点等。

此外,前海金融创新的多个事项在国内均有里程碑式意义:前海微众银行将成为全国第一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国家级平台中聚集保险总部最多,目前共有14家持牌保险机构总部;全国首个利用跨境贷操作的飞机租赁项目在前海签约;全国第一家CEPA框架下的消费金融公司获银监会批复并落户前海;前海还将成立全国第一家合资证券公司、第一单房地产信托基金等。

“前海的建设正在按照规划和设想,但要真正吸引国际资本,最关键的核心还是在于法治。”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说。

1月18日前海法院正式挂牌,这是全国基层法院中唯一一个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揭牌的,并且采纳了法官终身责任制。

在司法层面,前海法院在全国首创“港籍调解”与“港籍陪审”制度,有针对性地设立金融、物流、保险、证券、期货、知识产权等审判团队,打造专业化的审判机制。而且,前海正在与相关的律师协会成立一个香港法律的查明机制,以解决纠纷的当事双方对于香港相关法律出现不同解读。

前海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表示,通常现代服务业中有90%以上的纠纷都通过仲裁解决,该院至少三分之一的仲裁员来自境外,适用哪国法律当事人自己选,哪怕你想用联合国的审理程序也行。在前海,“当事人意思自治”得到充分实现。

此外,前海还建立了前海廉政监督局,这是一个类似于香港ICAC(廉政公署)的机构,直接隶属于深圳市纪委,结合了目前的公安、纪检、检察、监察以及审计五个部门,负责监督前海管理局以及在前海注册的企业法人、自然人的经营行为。

自贸区叠加

前海注册企业数量,尤其是港企数量暴涨,诚然与前海不断对香港进行宣讲有关,而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来自自贸区效应。

实际上,自2003年开始,内地与港澳先后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一系列补充协议,其中许多领域开放以广东作为先行先试区。按照商务部规划,“十二五”末要基本实现内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而广东则提出要提前一年实现这一目标。

但CEPA仍存在落实效果欠佳、准入门槛过高和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毛艳华研究指出,此前香港对内地服务输出占比一直徘徊在35%左右,并未刺激本港服务业大幅“北上”;甚至香港在内地输入服务贸易总量的比例还趋于下降,从2001年的25.1%跌到2010年的15.4%。

此外,香港对内地服务业输出仍集中在传统领域。根据香港工业贸易署的统计,截至2014年11月30日,运输物流及分销等传统服务业申请CEPA《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占比超过一半。

毛艳华还发现,香港的金融和保险作为优势产业在香港全球服务输出中占比达12.9%,但在香港向内地服务输出在其总量中的占比仅为2.8%。

究其原因,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南等人认为,这与服务贸易比较复杂、风险性较高,也较难以标准化有关。

“CEPA目前是典型的‘正面清单’模式,许多服务业开放实际很难落地。比如说培训很早就放开了,但广东很难见到有港资的培训机构,因为很多时候,外资培训是工商部门还是教育部门批,都难以界定。”张光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学者以及广东的决策者看来,在自由贸易试验园区有望破除这些玻璃门。

探索国际贸易规则

2014年底,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园区获批,前海不仅入围,而且携手“黑马”蛇口片区,共同组成前海蛇口片区。

尽管现在前海蛇口自贸区尚未挂牌,但早在数月前,前海已推出了全国首个针对香港的整体合作方案,提出包括“向香港企业出让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内的50条具体的深港合作举措。

方案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建设自贸区,促进深港市场要素跨境流动。而在自贸区框架下,前海希望打造成投资贸易便利、服务贸易自由、金融创新功能突出的合作区。

具体而言,前海希望鼓励相关企业整合深港两地供应链管理资源优势,开展贸易、供应链担保、估值、融资等供应链增值服务,打造物流、贸易、金融一体化运作平台,构建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

前海还将推动深港两地海空港紧密合作,拓展港口、船舶和船员服务功能,为香港经营者拓展航运服务空间提供便利,支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此外,还要借鉴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模式,依托深圳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率先在前海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先行先试的意见,试点深港检测结果互认,支持香港检测认证机构依托前海开展内地业务,提升深港两地贸易便利化程度;探索建立深港跨境融资租赁资产交易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融资租赁产业发展基地。

前海要做的还不止于此。2014年12月,前海新闻发言人王锦侠透露,在自贸区的框架下,前海希望通过与香港进行服务业合作,不仅成为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先行地,也为中国加入新型服务贸易规则谈判提高议程设置能力和话语权。

最近,第二批自贸区总体方案获批,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广东省商务厅强调,广东将立足于打造新型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试验区,在国际投资、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

同时,有效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广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服务。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06 am(NZT)

到南沙,做个创客3.0

09_104

2015年3月28日,南沙港一期货运码头,港口停放大量集装箱和汽车。图片提供_南方都市报

09_106

摄影_卢慧明 

文_黄昌成  实习记者_谢秋如

洼地效应初现

在结束了一个长长的会议之后,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英东研究院署理院长吴景深来到会客室,除了本刊和南沙当地一家报社记者之外,香港《大公报》的记者也准备对他进行采访。我们关心的话题相似:在南沙自贸区获批之后,吴景深所在的广州市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以下简称“霍英东研究院”),如何吸引香港大学生到南沙创业。

就在4月20日,广东自贸区挂牌成立的前一天,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自由贸易试验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广东省正在考虑在各个自贸片区建立港澳青年创业区,让港澳人才来到自贸区找到更好的创业平台。而具体到南沙,徐少华提出,应该重点面向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

这对吴景深和他所在的研究院来说,是一个政策上的重大利好。从今年开始,霍英东研究院就准备在搭建粤港产学研联合平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国际大学生创新科研及创业孵化工作,为香港、澳门、内地高校等地创业者提供平台。

在今年1月初,吴景深将香港科技大学已经举办了五届的“百万创业大赛”引进南沙,让霍英东研究院作为其中一个分赛场,比赛的优胜者可以用奖金建立自己的公司,或推进其发明的商业化。目前,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均决定派队参赛,与来自香港科大及其他国家的创业团队同台角逐。

早在广东自贸区挂牌之前,吴景深的工作节奏就越来越忙碌。今年的1月26日,胡春华一行在南沙考察调研期间,赴霍英东院就粤港科技创新合作、产学研转移、创新创业孵化等工作进行了调研。而在两个月之后,广东省政府公布将新增约1500名香港青年到粤实习名额,并鼓励两地青年合作组成青年志愿服务队,促进两地青年交流。香港还将设立“青年发展基金”,支持香港青年充分利用内地(包括广东省)资源和商机创业。

如果从2004年第一次到南沙时算起,吴景深在香港和南沙之间的奔走已经超过10年了。直到现在,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从香港坐船到南沙时的情景。“那时从香港来的船还在旧码头靠岸,到这里一看,周边全是香蕉地香蕉园,种满了香蕉。”

如今,当年的那块香蕉园上建立起了霍英东研究院。它的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国家超算中心广州南沙分中心和粤港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中心就坐落在它的新大楼之内。近年来,除霍英东研究院外,中科院“一院四所”、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广州南沙3D打印研究院等10家国内外大型科研机构,也都纷纷落户南沙。目前,全广州市21家新型科研机构中,南沙便有7家,占比达到1/3,约有6万中高级人才活跃在南沙各个创新领域。

而对于整个南沙来说,一条清晰的发展思路亦已形成。在1月30日,广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工作之一,就是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放大自贸试验区制度与政策创新效应,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招商引资,加强对外经贸与交流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

吴景深急切盼望的,是自贸区挂牌后,“负面清单”能够尽快出来。在此前,这个字眼频频出现在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领导的口中。而在4月20日,这个靴子终于落地,徐少华宣布广东自贸区将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对外资和内资均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开放程度与之前的上海自贸区相近。

其实早在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胡春华到广州代表团参加讨论时就要求,“把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的建设作为广州今年改革开放的头号工程”,并提出“广州要抓住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广东开展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试点两大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打造营商环境的高地”。

在今年1月底参与广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的分组讨论时,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强调,南沙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要落实金融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监管“三互”合作、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等政策措施。

“所谓‘负面清单’,意味着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是许可的。我们研究院就不用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去问,这件事能不能做啊,这对于我们搞高科技研究开发的人来说,是特别重大的一个利好。”吴景深这样理解。

随着自贸区的面目逐渐清晰,不单吴景深,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南沙,洼地效应已经初现。在3月17日,广州市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会议上,针对南沙自贸区,任学锋透露,已有200多家企业拟在南沙片区注册,平均注册资本达3600万元。

从人口红利到政策红利

在过去10年中的多个工作日早晨,吴景深都会匆匆从位于香港科技大学的家中出发,上午8点前到达香港中港城码头搭乘当天第一班高速轮船,9点半他会到达南沙港客运码头,然后来到霍英东研究院上班。

而下午,南沙开往香港的最后一班高速轮船会在6点准时开走。吴景深往往只能从南沙坐一个小时的汽车坐车到深圳湾过关,再花一个小时斜穿新界和九龙,然后到达位于西贡清水湾的香港科大,回到家里一般会接近深夜10点。而有时候如果下班实在太晚,就只能住在研究院了。

为什么会香港科技大学会选择在南沙建立一个研究院?吴景深说,主要是因为祖籍为广东番禺的香港商人霍英东。2005年,霍英东基金会捐资3个亿,希望香港科技大学在其家乡建一个研究院,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将研究院命名为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而地点则选在霍英东基金会旗下的南沙资讯科技园内。

在2006年因病去世前,广州南沙海滨新城的开发建设,是霍英东投入心血和力量最多的项目之一,他可谓南沙迎来的第一代创业者。南沙位于珠江西岸,并且恰好处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从1984年2月开始,霍英东通过基金会开始建设南沙,希望将南沙建设成一座现代化海滨新城,联结香港,支持珠三角与广东经济建设,尤其是促进珠三角西岸的繁荣。

“霍先生对南沙贡献很大,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独立开发南沙,为南沙今天的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功不可没。”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教授说。

而现在,南沙进入自贸区时刻。根据国家的批复,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共116 .2平方公里,其中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占了60平方公里,共分为七个区块,是广东3个自贸区当中面积最大的。

林江透露,他私底下跟霍英东的次子霍震寰(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英东基金会执行董事)交流过,亦理解他们的关注点所在。他认为,在南沙自贸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广州和南沙的政府机构跟霍家保持合作的话,比较容易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毕竟霍家本身在香港有非常好的影响力,他们有能力把更多的境内外资源引入到南沙的开发当中来。”

林江认为,地理位置是南沙自贸区最大的优势之一。因为无论是南沙还是整个广东自贸区,其特色都是与港澳合作,而南沙就在珠三角的几何中心,又跟港澳等距离,不管是横琴还是前海,都没有这个优势。而另一方面,南沙依靠珠三角拥有庞大的腹地。

“珠三角是制造业的中心,尽管层次不是很高,但在加工制造业转型为信息制造业当中,它迸发出来的市场的机会价值和产业的空间是非常庞大的。”林江这样分析。

林江的判断与香港科大的判断暗合。吴景深回忆,2005年,香港科技大学创办已经接近15年,教授们在教学科研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知识和技术,在香港这个狭小的市场环境内并无用武之地。

当时珠三角的各种工业生产非常地旺盛,但香港科技大学不少来自国外的学者,包括经济学家和经济管理学专家意识到,珠三角地区未来要发展,肯定会经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这么一个转型过程。

“当时香港科大的教授是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内地特别是珠三角来,应用于当地的工业生产链条之中。”吴景深说,“这样一来可以让自己的学术成果有个出口,二来可以在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出一把力。”

从2006年开始,吴景深以霍英东研究院创院副院长的身份,正式参与霍英东研究院在南沙的落地建设,一年后研究院正式落成挂牌。“我是亲眼看到这里一点点发展起来。”吴景深说,“但坦率点说,我们的发展也遇到过很大的问题。”

据吴景深讲述,2007年霍英东研究院在南沙成立之初,无论当地的政府还是企业,对他们这个打着高科技旗帜的科研机构并不感冒。“当地的企业大多数还处在靠人口红利来创造利润的阶段,对高科技的需求并不迫切,直到2008年亚洲金融风波之后,广东省提出腾龙换鸟,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我们的处境才逐渐好转。”

但麻烦并没有随之完全消失。譬如他们曾经打算引进香港科技大学本校的一些科研设备,但最后发觉成本很高,不仅要经过政府各个部门的审批,还要缴一笔关税;另外,有学生打算依靠研究院为基地进行创业,但是香港的资金怎么进来,要经过哪些手续,研究院里的一班科学家们总是会被各种政策限制所牵绊。

“总的来说,在自贸区获批之前,我们要进行粤港两地间的交流,多少有一些政策上的阻滞,不够顺畅,总是要说要这个部门同意那个部门审批才能够做成某一件事。”吴景深说,“其实也不是南沙这边要故意为难我们,这种现象是长期以来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惯性和沉淀。或者可以这样说,政府之前的改革力度,在发展经济上用得很多,但政策红利还没有释放出来。”

在林江看来,南沙自贸区要在未来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恰恰是要在转变政府的治理机制上承担一个先行先试的责任。“现在中央就要求广东‘先行先试’,之前没有做过的事也可以去做,而且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更有效,这就是你的优势。我们的一些公务人员,之前已经习惯了拿到批文才做,现在要突破这个。”林江说。

为“创客”服务

如果按照时间的长短来算,见证和参与霍英东研究院近10年发展的吴景深可谓是南沙的第二代“创客”了。而现在,因为看好南沙自贸区的前景,他打算通过自己和所在单位的努力,为南沙吸引更多更年轻的“创客”,打造南沙自贸区背景下的“创客3.0”。

“‘百万创意大赛’这个项目,香港科技大学那边已经做了5届,之所以今年才引进来,主要是觉得原来在南沙开展这样的项目没有驱动力。”吴景深说,“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情况有点变了,我们觉得有一股东风刮了起来,觉得应该为粤港大学生创建一个连接科技创新及创业的平台。”

吴景深所说的“东风”,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创客”的钟爱和推广有关。今年新年伊始,李克强曾对“深圳柴火”有过一次探访,让“创客”一词渐为人知。而在3月5日,“创客”一词首次出现在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全国“两会”热词,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它的含义。

而更让吴景深感到兴奋的,是包括南沙片区在内的广东自贸区的获批,以及其面向港澳进行深度合作的定位。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提出,广东自贸区既面向全球开放,又立足粤港澳深度合作,将在创新粤港澳合作机制、破除CEPA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而具体到南沙,目前已建设企业设立登记“一口受理”系统,未来在广州南沙自贸区登记设立的企业可直接办理加载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号的营业执照,即“一照三号”, 全部办理时限缩短至1个工作日(24小时),创客们可以更加简易便捷地为自己的公司和企业进行登记注册。

吴景深希望,南沙自贸区获批之后,之前很多繁杂的手续和审批都可以省略或者简化。“对于我们这个科研机构来说,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机遇下,肯定能够用科技驱动来为这个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作贡献。这也是我看到的政策红利给南沙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影响。”他说。

为了对接“百万创业大赛”,霍英东学院面向粤港两地大学生已先后举办了两期“红鸟创业苗圃”育苗活动。为此,吴景深还邀请了毕业于香港科大的晶科电子(广州)有限公司CEO肖国伟博士和自己一起担任创业苗圃“圃主”。

肖国伟当初凭借博士论文创意起家,创业之初仅有15平方米办公场地、第一名员工是自己的师弟,经过10年磨炼,公司已拥有35000平方米的生产与研发基地,总投资规模达到15亿元人民币,成为了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及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骨干企业。

“我们就是要与霍英东研究院合作,服务于科技企业,期望在南沙打造一个‘小硅谷’的氛围。”肖国伟如是说。在他看来,南沙自贸区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灵活自由,其营商模式类似于香港,“具备了‘小硅谷’的环境”。

吴景深最近经常跟自己和同事说,要香港的大学生在霍英东研究院和南沙有一个很好的“客户体验”,并愿意留在这里创业。

作为香港科大的教授,吴景深接触过的不少香港学生对内地的认知都仅仅依赖媒体报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希望通过研究院这个平台,引进更多香港本土学生,让他们与内地学生进行融合。”吴景深说,“通过科技创新上的交流,他们一定会谈两地文化的不同,他们会通过实际去看,并将他们的印象带回香港传播。这是我作为教育工作者能做到的,我觉得很欣喜。”吴景深说。

除了在对接创业者上费尽心思。霍英东研究院也在与自贸区的对接上迈开了一大步。据吴景深透露,在南沙自贸办领导的建议下,霍英东研究院正在协助南沙筹建“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

“那这个项目算南沙还是你们的?”记者问。

“应该是南沙的。不过没关系,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是南沙的一部分。”吴景深说,“其实就我们研究院来说,这个创新工场你挂不挂牌我们都要去做。你挂了牌是给了我东风,让我做得更加好。”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05 am(NZT)

福建自贸区:186项试验任务待解

09_103

文_赫敏

对于福建自贸试验区未来能真正落地哪些政策,刚刚开业的厦门泛亚商品交易中心国际业务负责人张天赫非常关心。在他看来,如果能够依托自贸试验区平台,打通大宗商品和境内外资本的跨境互联,将会“善莫大焉”。

全国“两会”期间,福建省省长苏树林就表示,自贸区不是在制造政策洼地,不是看有多少税收优惠政策,而是要设置改革的高地。他还提出制度创新的重要性,福建自贸试验区要以企业,特别是台资企业的需求来引导试验区的自主创新。

三大片区错位发展

4月21日,福建自贸区将在福州片区行政服务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根据自贸区总体方案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贯彻“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闽台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

根据国务院确定的范围,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面积共31.26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保税港区2个区域,具体细分为6个片区。

根据福州当地媒体报道,根据目前的思路,福州自贸区的产业规划将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海丝建设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三大方面展开。

平潭岛作为国家综合试验区、海西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已经封关运作,此前福建曾将全岛近400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作为自贸试验区的申报范围,但最终获批实施范围为43平方公里,涵盖港口经贸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旅游商贸区3个功能区。其目标定位是,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在投资贸易和资金人员往来方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

目前,平潭片区内的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已有170余商家入驻,其中台商过半;进场购物游客超过16.2万人次,累计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在自贸区效应持续“发酵”中,该市场提出2015年要新增商户200家以上,现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

厦门是福建最早提出建设自贸区动议的地方。申报范围几经修改完善之后,国务院最终批准的厦门片区总面积43.7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域和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该片区将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贸易中心和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就厦门而言,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福建省委主委郑建闽建议要加快建设厦门东南航运中心,建立面向东南亚的闽台物流航运业合作协调机制。

尽管产业定位不同、且强调错位发展,但在营商环境改善等方面,福建三个片区也做出了不少共同的努力。

据了解,除了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推行“先照后证”等宽进政策外,去年9月起,三个片区还启动“一口受理、一表申报、并联审批”模式,将原本企业注册“串联”的商务、工商、税务、质监等各部门流程变为“并联”。在这些投资便利化的举措下,去年12月至今年3月3日,仅平潭就新登记注册企业500家,同比增长1.8倍。

“这些机制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让企业注册流程更加简化、投资领域更加拓展。”全国政协委员、福建新大陆集团总裁王晶说,“无论是简化审批手续,还是未来的负面清单,无不在发出一个声音—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也是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最核心的理念。”

苏树林透露,目前福建已成立了以省委书记尤权为组长的福建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重大事项,设置了投资、贸易、金融、法治保障和市场监管等5个专题小组,分别推进各自领域的工作。此外,三个片区都成立了管委会并拟定了实施方案,并建立了项目推进、评估推广、信息发布等3项常态化工作机制。

福建还梳理出186项试验任务,确定了2015年91项、215个子项重点试验项目,且拟定了自贸试验区管理办法、自贸试验区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实施办法、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规范性文件法律审查规则,拟出台19个配套文件。

率先实现与对台投资贸易自由

平潭岛上新增的这些企业,许多有“台资”背景。

福建省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福建新设台资企业389户,同比增长75.22%。这其中,厦门、平潭新设台资企业数合计占全省新设总数的72.75%。目前,福建台资企业数列全国第3位,累计注册资本数列全国第2位,台资企业户数占外商投资法人企业实有总数的22.77%,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苏树林透露,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特色是,立足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在平潭探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运行模式。他在两会期间在福建省代表团开放日上说,福建自贸试验区下一步还要在突出“对台特色”上下工夫,探索两岸经济合作的新模式。在他看来,台资企业对投资环境要求最苛刻,对政策也“吃”得最深最透。“我们在试验区的发展中充分地注意、高度地关注台资企业的发展需求,由他们的需求来引导试验区的自主创新。如果我们的试验区让台资企业满意了,那么其他企业基本上也就满意了。”

除了对接台湾之外,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还希望谋求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福建省委书记尤权说,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要从加强互联互通、深化多元贸易往来、推进海洋合作、推动人文密切交流等四个方面努力,发挥侨资侨力,全方位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和合作。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在两会期间说,重振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建设中的福建自贸试验区是重振海上丝绸之路的动力引擎,平潭综合实验区更承担着重要使命。他建议中央对福建下放一定的立法权,出台给予“自由岛”待遇、开放人才引进等政策,加快平潭开放开发步伐。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04 am(NZT)

广东三大自贸片区的突围术

09_105

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形象拱门。    摄影_孙海 

文_梁钟荣

“三个新自贸区各有侧重,广东自贸试验区对东南亚的影响大一点”,全国政协委员、海协会会长、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广东自贸试验区不仅面向港澳,还要向东南亚地区发挥影响。

问题在于,此前内地与香港已经签署了10个CEPA协议,地理接壤港澳两地的深圳、澳门在前海与横琴已展开金融、教育、物流等紧密合作实验; 201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803.94亿美元,广东则占据其中三分之一强,未来广东如何以自贸区这张牌撬动港澳和东盟两个支点? 

三个区定位有合有争 

数据显示,广东自贸区规划中的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其中广州南沙新区片区60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在广东省内,不同自贸试验区的产业规划布局是不一样的。”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解释,前海发展现代服务业,横琴将支撑澳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南沙的面积最大,承担了对广东发展的带动作用,南沙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比如航运上,将为广东和珠三角考虑得更多。 

根据《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省商务厅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显示,广东自贸区的功能定位为:积极扩大服务业对港澳开放,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方式,探索建设现代金融服务创新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CEPA(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升级版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升级版。

 具体到三片自贸区,南沙新区是要打造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前海是要打造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而横琴则是要建设成为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三者定位各有侧重,互补错位发展,但都是促进粤港澳合作的重要载体。

 细分起来,南沙片区的定位是:在构建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上先行先试,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航运物流、特色金融以及高端制造业,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打造成国际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要素集聚高地。 

相比南沙,前海、横琴在整个广东自贸区的定位设定中,总方向都是服务港澳、对接港澳。“依托于澳门,更注重葡语经济圈。”横琴新区党委书记刘佳分析,可以通过横琴自贸区这个平台,与巴西、葡萄牙、安哥拉3个葡语系龙头国家建立自贸平台,打通拉丁美洲、欧洲以及非洲自贸通道,为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而前海的使命,更多则是发展以跨境人民币创新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支持香港的繁荣稳定。这也让前海的政策制定全面向港资企业倾斜。就在广东自贸区批复前夜,前海刚公布了50条深港合作政策,作为主打现代服务业的前海,计划到2020年港资服务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表示,自贸区成立后,前海将叠加享受自贸区的功能和政策,成为国内开放度最高、吸引力最大的改革地区之一。他表示,前海是“特区中的特区”,是国家唯一一个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获批的广东自贸区的重要板块。“三大国家战略集于一身,在全国独一无二”。 

不过,在一位自贸区观察人士看来,广东自贸区内的三大片区均会有竞争对撞,“甚至深圳内部的前海和蛇口都会有竞争”,因为包括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科技等产业均为三大片区的发展重点,甚至游艇产业也会遍地开花。“但这并不是坏事,就像之前上海自贸区与前海的竞争一样。” 

CPEA和自贸区的框架一起套 

“广东自贸试验区如果能把港澳的优势与内地的优势相结合,将有望形成两岸四地加上国际全方位高端合作的模式。”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看来,面对全球大变局,广东要构建的自贸试验区体系,港澳是广东很重要的一张牌。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自贸区的特色在于面向港澳。广东与港澳已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开放的部门占全部服务贸易部门的95.6%。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将会有利于解决服务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障碍,比如法律障碍、商事登记等问题,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正式落地。 

相较于其他区域,与原先申报方案相比,广东自贸区调整幅度较大,其中南沙区域由申报的7.8平方公里扩充至60平方公里,并将10平方公里的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纳入;深圳部分也得以扩容,除了前海的15平方公里之外,还增加了13.2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区块。其中,前海深港合作区是广东自贸区最大亮点,其总体思路是利用粤港两地优势,进一步深化合作,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金融、信息、贸易、会计等现代服务,为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供应链管理、创新金融等提供强有力支持。 

问题在于,在过去10年中,国家与港澳签署了10个CEPA协议,但总体而言除却自由行外,双方的经济整合度并不大。 

前海管理局保税港区管理处处长刘晓说,过去的CEPA已经相当开放,但是也被批评是“大门开了,小门没开”,在准入环节和一些细分领域没有实质性开放,而自贸区将来运用负面清单这样的形式,“法无禁止即为可为”可以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集聚,深化深港合作。 

正是在此基础之上,2014年12月18日广东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了《广东与香港澳门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协议》是特区政府与商务部在CEPA框架下参照国际标准制定的自由贸易新协议,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以往的CEPA措施。新的CEPA协议条款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 

商务部台港澳司港澳处副处长姬文林指出,配合内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届时将给港澳投资者最大的便利,给港澳最大的最惠待遇,即以后中国与国外的签署的所有优惠都自动给予港澳。他补充道,广东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是广东独有的试点政策,是对外开放最大的特征,还将拥有上海所不具备的对外开放政策优势。 

综合开放研究院院长郭万达分析,CEPA和广东自贸区,实际上既有重叠又有区别。从对象看,重叠的是对香港澳门全方面位开放,区别则是自贸园区还向全球投资者开放。就范围看,广东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将覆盖粤全省。 

管委会依托现有框架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送审稿》设专章规定了“粤港澳深度合作机制”。其中,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明确自贸试验区在CEPA框架下实施对港澳更深度开放,重点在金融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科技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等领域。 

广东自贸区涵盖的前海、横琴、南沙等地,除了争取自贸区金融政策,也一直在与“一行三会”沟通,争取适合港澳特点的金融政策。 

另一方面,四大自贸区首秀,除了挂牌时间之外,自贸区如何推进也颇受关注。 

目前,四大自贸区组织架构基本确定。上海、天津、广东、福建都会设立省级工作领导小组,其中上海、天津都会设立自贸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几个片区,广东、福建则不会设立这样的管委会,而是几个片区分别设立管委会。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自贸区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省市负责人齐聚北京,亮相的四位官员,包括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天津市副市长阎庆民、福建省副省长郑栅洁,都直接或间接负责当地自贸区的管理工作。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介绍,之所以上海自贸区扩区并新设三个自贸区,是为了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形成对比、互补试验,通过试验的多样性验证制度创新措施复制推广的可行性,来建设更多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此外,《送审稿》还提出,建立行政咨询体系,成立由粤港澳专业人士组成的专业咨询委员会,参与自贸试验区重大决策。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03 am(NZT)

自贸区大扩容

文_卜凡 梁钟荣 

4月21日,广东、天津、福建三个新自贸区正式挂牌运作,而这距国务院公布此三个自贸区总体方案仅相隔一日。 

此次三个自贸区的挂牌,均获得当地最高层的重视,各省最高级别高官均有与会。三个新自贸区的挂牌,加之此前上海自贸区的面积扩围,标志着中国自贸区建设进程进入2.0阶段。 

一位熟悉自贸区的研究人士分析:中央布局四个自贸区可形成竞争态势,未来可视各自改革成绩进行评估比较;而自贸区之间势必存在政策竞争,这将考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执行力;对企业而言,选项增多,地方政府就要展开差异化竞争,增强自身吸引力。“改革和市场一样,有竞争才有效率。” 

自贸区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又一个浪潮。在过去的30多年对外开放中,中国主要通过政策优惠的方式吸引外商投资,助推国内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但目前此种方式已不适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将会放弃政策普惠,吸引外资不再主要靠政策让利,而是靠与国际规则接轨,靠严明的法制和执法环境,来破除反对改革的新生的既得利益力量。 

自贸区主要通过制度的创新释放制度的红利和开放的红利,围绕着转变政府职能,放开投资领域的审批,投资贸易便利化特别是服务贸易方面的准入和金融改革方面进行试点。其中关于外商投资领域的一个主要管理方式是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方式提出来的。 

有据于此,目前挂牌成立的四个自贸区都需服务于国家战略:广东自贸区立足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合作;天津自贸区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福建自贸区立足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上海自贸区则继续在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等方面担当“领头羊”。 

在辐射带动周边方面,广东自贸区将通过加工贸易转型,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和内地区域的产业升级;天津自贸区旨在通过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内陆发展;福建自贸区着力加强闽台产业对接、创新两岸服务业合作模式,以此辐射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上海自贸区则将通过建设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 

自贸区缘起 

“上海是不是要改革?” 

“是!我们没要政策,我们要改革。” 

2013年,李克强总理和上海市长杨雄之间曾这样对话。过去一年多,“自贸区”成为中国政经界超高频词,这两句对话也经由杨雄之口在媒体上广为流传,用以彰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基因和核心使命。 

相对而言,杨雄说“我们没要政策”背后的故事,几乎被“自贸区”的新奇和躁动所淹没。对于上海,自贸区梦已经做了好多年。今天上海自贸区依托的外高桥保税区在1990年成立时,英文就叫“Free Trade Zone”,这也是今天上海自贸区的英文指称。2008年,上海浦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亚太港口城市日趋白热化的城市经贸活动,委托中国生产力学会出谋划策。“于是我们提出,在上海浦东新区试点建立中国第一个以境内关外为基本特征的自由贸易区,既能带动上海浦东新区发展,又具有全国带头示范效应。”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王茂林说。 

王茂林曾任中共山西、湖南省委书记,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产力学会成员中有许多由中央部委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和退休官员,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把地方调研情况以内参的形式直达到中央。2009年2月6日,中国生产力学会将《关于在上海浦东试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报告》递交国务院。一个月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对报告进行批示,指示李克强、王岐山阅示,并交发改委和商务部提出意见。 

大约半年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税务总局等中央部委组成调研组来到上海。但调研后的意见是—国务院就上海开发开放发布了建设“四个中心”的19号文件,已经给了上海出口退税等很多政策,现在“四个中心”还没搞好,自贸园区先搁下再说。 

显然,尽管在部委中沉寂数年,但中国生产力学会2009年的报告,依然为高层决策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这场国家战略的起点。 

但不得不承认,这则报告也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当时,温家宝在批示时,将报告中提的“自由贸易区”改为了“自由贸易园区”。 

“自由贸易区”(FTA)和“自由贸易园区”(FTZ)是两码事。2008年,商务部海关总署专门发函,对这二者进行界定。” 

目前这类自由贸易园区,全球已经有上千个。我国的经济特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都具有“自由贸易园区”(FTZ)的某些特征,但截至2008年商务部发函界定FTA和FTZ区别时,我国尚无与“自由贸易园区”完全对应的区域。 

显然,上海自贸试验区大体上属于FTZ,也就是“自由贸易园区”。 

然而,从上海挂牌开始,其使命就不仅仅是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国际通行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园区”,第二批挂牌的广东、天津、福建同样不是。 

这方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有个很生动的比喻。他说,“自由贸易试验区好比家里的厕所,重要吗?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你不能把家里的空间都修成厕所。” 

破局之策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此后不久,十八大召开,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虽然关于上海自贸区只说了一句话,但却明确了其核心使命:“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如何理解所谓的“新形势”是理解自贸区这一国家战略的逻辑起点。 

首先,新一轮改革开放面临的国内条件与三十多年前完全不同。 

罗思义,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指出,1978年中国启动经济改革时,还是一个主要依靠低薪酬经济优势的低收入国家。但现在,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已是一个“中高收入经济体”。 

用数字来表述的话,你会发现,世界上有一半人生活在人均GDP比中国低的国家,而只有三成人口居住在人均GDP比中国高的国家。 

这意味着,中国在新一轮开放中,原来靠低薪酬等要素红利吸引外资,成为“世界工厂”的模式难以为继。“现在我们的农民工再不便宜了,在广东发展最快的是1995年到2005年,广东的农民工工资只增加了二百多块,这样下去能行吗?”张燕生说。 

在张燕生看来,中国过去三十五年外向型经济的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未来的三十五年不可能持续了。“外向型经济是小国经济,或者叫小经济体经济。当中国成为大国之后,如果还靠出口拉动发展,全世界要跟你急。你为什么总要动我的奶酪呢?你为什么要创造优惠条件,用不公平手段,把我们的企业、就业岗位、资本都引到中国?发展了你们,导致我们空心化?” 

也就是说,要素红利消失后,我们要对于融入新的全球分工进行再认识,吸收国外高级生产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本等来推动中国经济升级。 

这就涉及到大规模的服务业开放。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参事王新奎指出,现在中国对服务业贸易的整套管理体制,包括投资总额管理体制,实际上仍是沿用管理制造业贸易的体制。 

但这样是行不通的。一来,服务业中中小企业比较集中,中小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要进行跨国投资和经营,它对投资环境的要求远远高于大型跨国企业,中小企业要求营商环境更加透明和公平;服务业多是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企业,对投资的各个环节有非常高的要求,包括通关的便利化以及较自由的资本流动等,因为中小企业负担不起高的财务成本。 

其次,国际贸易规则面临重构。对于这种重构,王新奎将其总结为三句话。第一,它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的;第二,它是高标准的;第三,它的形成并不是在我们比较熟悉和已经比较深度介入的WTO的多边贸易体制平台上面进行的。这主要是指美国现在主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以及新的国际服务贸易协定 (TISA)。 

以TISA为例。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指出,大多数TISA谈判参与方在金融、证券、法律服务等领域已没有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限制。而我国这些领域的政策仍停留在传统的WTO多边贸易框架体制下,银行、证券、保险、电信等行业在上一轮加入WTO谈判时仍保留有许多限制外资准入的措施,缺乏参与TISA谈判的基本条件。 

由于这些协定设置的高标准,实际上给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提出了“两难”选择:不接受这些高标准,中国实际上是被排除在外新的贸易规则之外;而接受则意味着要直面改革。 

最重要的是,尽快寻找到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开放阈值。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便是破局之策。 

上海成败 

尽管对于一项刚刚才进行一年多的重大改革,现在论成败,为时尚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进行经常性审视。 

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记得,上海自贸区选在国庆假期之前挂牌,挂牌之后“黄金周”也不敢休息,自贸区的管委会服务大厅挤满了一拨又一拨前来咨询的各路人马。“如此强烈自下而上的热情,我们原来没有估计到。但是想想也可以理解—我们的社会、市场、企业已经积累了渴望改革、渴望开放的热情。”简大年在自贸区挂牌不久后复旦大学举办的一场论坛中说。 

当然也有泼冷水的声音。上海第一版“负面清单”被指太长、质量不高。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清单中只有自贸区允许、而中国其他地区不允许的经营和投资活动很少;二是负面清单具体到小类是190条,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正面清单”中,禁止类36项、限制类78项、鼓励类中的限制措施约43项,共约 157项,比“负面清单”还少。 

对此,官方也承认。王新奎曾回应说,“我们也承认质量不高,所以我们加了一个2013版,那意味着还有2014、2015版。” 

确实,2014年新版的负面清单条数缩减了51条,房地产、石油勘探技术和化工等行业有所放开。官员表示,负面清单未来几年很可能还将继续缩短。 

除了负面清单缩短之外,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之际,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说,一年来,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以外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和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制全部改为备案制,备案设立的企业占新设立企业的91%;此外,企业准入由“多个部门多头受理”改为“一个部门、一个窗口集中受理”,相关证照领取可在4个工作日内,比原来的29个工作日大幅缩减;总体方案确定的服务业23项开放措施全面实施,2014年国务院又批准了新一轮31项扩大开放措施。 

在深化金融制度创新方面,截至2014年9月底,已有87家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入驻自贸区,2014年1-8月,上海自贸区新增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563亿元,占上海全市的15%;人民币境外借款发生174.3亿元;10家中资银行开立了4110家自由贸易账户。黄金“国际板”正式挂牌,原油期货、“沪港通”也陆续推出。 

概括而言,上海自贸区改革主要在六大方面:政府职能转变;关于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管理;放松对大服务业的管制;在发展在岸贸易、转口贸易的基础上拓展期货贸易、离岸贸易;尝试金融放开和创新;探索实行适应国际竞争环境下的新法律法规,同时实现政府在竞争中的中立。 

在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陈波看来,参照这幅蓝图,上海自贸区一年多来改革进度仍有不尽人意之处。

首先还是负面清单。虽然目前的版本(2014版)仍不足以达到中美BIT谈判的条件。而参与这一谈判,是上海试验“负面清单”的缘起。

 陈波认为,这其中的问题在于,中国的负面清单还存在严重的外延问题。“中国的民营企业往往被作为二等公民看待,享受不到许多国有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经营许可等方面的优惠,也就是中国连自己的国民待遇问题还未充分解决,又如何保证外资的国民待遇?” 

更多的争议在金融改革方面。陈波观察到,自贸区业者普遍反映金改已落地的政策低于预期,但自贸区金融类企业的注册和投资还是非常踊跃。“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只是对一个事实的最生动反映:金融改革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所以它是辅助性的;但是它的改革远落后于实体经济改革,成了所有改革的短板,所以对短板的改革,哪怕只是一小步,都吸足了市场眼球。无他,水桶原理而已。”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认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总体来讲是成功的。围绕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各项改革措施全面实施,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基本确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有效运行,还有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初步形成等等。 

为此,2014年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文件,《国务院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将包括企业设立实行“单一窗口” 等改革事项28项推广至全国。 

不过,李光辉也指出,上海自贸区一个制约就是首期试验面积小,影响试验效果,这是上海自贸区扩围的重要原因,也是新批的三个自贸区面积超出上海自贸区首期的重要原因。 

不管怎样,王新奎曾把建设上海自贸区比作“垒砖头”。“不是先有房子,是先有砖头。砖头垒起来以后再垒成房子,垒到最后这个房子也可能是伦敦式,也可能是美国式的,也可能是香港式,也可能是中国式,谁都不知道,这才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垒总是比不垒好吧。”王新奎说。 

自贸区2.0版 

4月20日,国务院发布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及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未来4个自贸区将共享同一张负面清单,并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公布的四大自贸区方案中,对各个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区位布局、功能划分、实施的措施与政策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说明。从方案中可以看出,四省市的自贸区根据自身的优势不同,所制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也各有差异。 

广东、天津、福建并非照搬上海自贸区的经验而没有创新之举。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介绍,新设的自贸区在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金融制度和事中事后监管等4个领域改革创新,并进一步提出了行政咨询体系、审管分离、审批归口的一些新做法。 

在第二批自贸区建设中,四个自贸区共用一套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成为引人关注的亮点。20日上午,国务院印发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把特别管理措施划分为15个门类、50个条目、122项。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时负面清单制度开始在自贸区内试行,当时的负面清单包括190项特别管理措施。2014年7月,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进行瘦身,调整为139项。此次,负面清单进一步减缩为122项,比2013年减少了68项。 

和已经建立1年半的上海自贸区相比,广东、天津、福建三家第二批设立的自贸区,在原有的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四大制度创新基础上,尝试行政咨询体系、审管分离、审批归口等新的做法。在津粤闽自贸区获批之后,陈波将之形象地比喻为一场“改革锦标赛”。在他看来,粤闽津自贸区对上海的竞争是肯定的。他认为,在招商引资方面,四地自贸区也会有竞争,外资和企业最终往哪里走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指出,广东自贸区的特色在于面向港澳。广东与港澳已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开放的部门占全部服务贸易部门的95.6%。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将会有利于解决服务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障碍,比如法律障碍、商事登记等问题,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正式落地。 

下一个花落谁家 

在粤闽津自贸区及上海自贸区扩展区落地的同时,第三批自贸区的争夺又起高潮。 

“广西北部湾自贸区试点方案已通过部委环节审批,并已上报国务院。”广西自治区政府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广西的申报进程已走在全国其他城市前列,广西北部湾自贸区将落地钦州,主要考虑其沿海、产业集群发展及保税港区的优势。 

历数2015年的各省两会,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吉林、辽宁、山东、广西共计8个省份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将申报自贸区。不过,与之相比,去年该数字为20个。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告诉记者,这个数字的减少是因为过去一些地方还不明白自贸区的定位和要求,但从去年国家选择天津与广东、福建这三地入围以及从政策层的多次表态来看,多数省份已经意识到国家自贸区建设不可能一哄而上。

 不过,2015年有申报意向的省份中,中西部省份居多。此中,郑州、西安、兰州三地正厉兵秣马申建内陆自贸区,且三地自贸区方案已上报相关部门。 

以陕西为例,其提出,积极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新模式,以西安海关获准复制上海自贸区制度为契机,扎实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筹建申报工作。 

陈波指出,现在各地加快申报自贸区是有必要的,因为上海自贸区面积较小。更多的试点需要尽快推开,很多地方可以做上海不能做的改革内容。“不少地方加快申报,表明了一个加快开放的态度。” 

在多地申报自贸区热情不减的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表示,自贸区进一步扩围应将重点放在内陆地区,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最匹配的区域和节点城市最有可能获批。 

业内人士透露,内陆自贸区将在下半年逐步浮出水面。现在沿海地区已有4家自贸区,下一轮将可能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再设置若干个自贸区,形成全国约10家自贸区的架构。 

不过,一位自贸区研究专家则认为,比如沿海其他城市,有的可以加快推进,有的再申报则意义不大。比如中韩自贸区签署协议后,并不需要依靠哪一个城市来落地。“但是西安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广西北部湾自贸区作为中国与东盟自贸区推动双边贸易的模式,可以加快进程”。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7:02 am(NZT)

沪粤自贸区PK:市场的力量

文_金启航 

中国转型升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的试点样本功能 

当然两者还是有一些功能上的区别。比如,在四大功能里面,上海自贸区试点更多是金融领域。据了解,金融领导的试点基本都优先安排在上海自贸区。而广东自贸区,尤其是前海,更多是着眼于新兴贸易规则的制定,也即为中国引领全球新兴贸易话语权提供样本。 

无论主要以何种功能为主,在实际过程中,双方基本都会承担所有功能的尝试,地方也不会错失任何一个可能的试点,从各个方面承载着中国转型升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的试点样本功能,也同时包含了地方要自我发展的动力在里面。 

两者都具有较高的战略地位 

两者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都被认为是此次重启东部战略的主要落脚点。纵观东部地区,最为耀眼的莫过于广东、上海、天津了,而前两者无论在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国际影响力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于上海和广东特别重视。比如两者都是海上丝绸之路覆盖的地区。中央领导先后视察这两个地区。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把他到基层视察第一站定在前海,认为前海是“一个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要求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并实现一年一个样的变化。而前海则是广东自贸区的核心地区之一。而李克强总理也先后两次视察了上海自贸区。 

承载着先进经验对外可复制、可推广的使命 

两个地区试点并非只是为了本地区的发展,更多的是承载了第二点所说的功能。同时,还要为其他地区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内容。因为本质上讲,自贸区更多的是在经济体制、政府职能、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进行改革,上述两个地区具有较强的商业基础,因此较容易在稳妥改革的前提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本质上就是现在广东自贸区下属的横琴、深圳等地试点后,在上海自贸区推广后,再大规模在全国推广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在上述两个地区试点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其他地区或无法如此快速顺利地进行。 

行政改革领域

两者各有千秋 

上海在经济领域还是做了很多改革。但广东自贸区在一些细分领域其实是走到了上海前面。 

以法院为例,前海法院多项举措开全国先河:在全国率先探索跨行政区划管辖案件,率先探索审执分离,率先探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与审判权分离,首创港籍陪审员制度,选聘港籍调解员进行商事调解。 

税收优惠

广东占优 

上海自贸区和广东自贸区本质上都没有税收优惠。但广东自贸区内有前海合作区,因此属于政策叠加,部分行业享有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这点对企业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市场的力量

殊途同归 

很多人士认为广东自贸区里市场力量很强,上海则是政策优势明显。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上海的国际化程度之所以很高,就在于国际机构认同了上海的法制和市场的力量。只不过广东自贸区内民企力量更强。所以说,无论是上海自贸区还是广东自贸区,最终的成功必然是依赖于市场,而非政策红利。 

在这一点上,其实,上海自贸区和广东自贸区都是殊途同归。 

资源整合能力

上海高于广东 

广东自贸区三个地区分布在三个不同城市,且三个城市级别不同,管委会协调起来非常难。而上海自贸区的多个地区都统一位于浦东新区内,协调起来较容易。所以在资源整合上面,上海方面更为容易。 

国际化程度

上海占优 

面向世界,吸引国际组织进驻,是上海自贸区和前海合作区共同面临的课题。目前,上海自贸区明显占优。前海最早研究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落户并提出了申请,但最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总部落户上海。 

其实,广东自贸区的影响力更多集中在与港澳的交流中,上海则是国际城市,的确国际化程度比广东高不少,这点从广东的500强外企数量、外资金融机构数量等可以看出端倪。 

金融领域竞争

市场和规则的较量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无疑为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加了“一把力”;广东自贸区内的前海合作区成立之初,也号称将打造“中国曼哈顿”。两者皆为金融中心,同打金融改革牌。有竞争才会有动力,可以预计,未来两者的竞争会是一场好戏。 

在金融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推出了51条金融政策,数量比前海多,自然比广东自贸区要多。(到截稿时为止,广东自贸区方案尚未出台。不过前海将是广东自贸区进行金融领域创新的主体) 

为何先将金融拿出来比较呢?因为根据现有消息,金融改革大部分会首先在上海自贸区试点,究其原因在于上海金融实力较强,法制意识浓厚。但是,由于前海的特殊情况,广东自贸区内的金融也会发展迅速。且由于广东自贸区内新兴金融以及和香港特殊的联系,外界普遍估计,广东自贸区内各种隐蔽的金融创新和实际上的金融活跃度要比上海强。尽管上海金融创新品种多,机构数量多,但在活跃度和创新度上,的确是以前海为首的广东自贸区较强。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6:59 am(NZT)

自贸区2.0

09_102

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展厅内的前海规划沙盘模型。 摄影_孙海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值以4月21日粤、闽、津三个新的自贸区落地及上海自贸区面积扩容之际,《南都周刊》特刊出自贸区专题。我们将通过对自贸区落地的因由、国内外自贸区的发展、四大自贸区不同的竞合、在自贸区中普通人的生活工作等种种,来解释自贸区与你我、区域经济、国家价值及融入世界图谱的休戚相关联系。 

我们相信,三十五年改革开放的精神实质已经隐含到整个社会运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未来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则需要更多思辨的声音、理性的思考和更多个体价值的参与。 

我们以这样的姿态,欢迎自贸区来到我们身边。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6:57 am(NZT)

最近有一本书卖疯了......

09_46

09_45

09_44

文_恩涌

在社交网站和电子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快节奏的现代人已经习惯了网络上的快速阅读,书店的存在更像是一个有书架的咖啡吧。“来书店喝咖啡、约见朋友、无线上网的人比来买书看书的人多。”加拿大一家书店的店员凯西·瑞珀说,“不过最近有一本书简直卖疯了!我们只好不断地进货,上一次人们趋之若鹜来书店追的那本书大概是《哈利·波特》!” 

96页错综复杂的线条描绘出花卉、树叶和小鸟的图案,黑白、素雅、耐看,这本在欧美各大书店里卖疯的书也成功问鼎三月亚马逊美国网站畅销书排行榜上榜首,它有着一个十分清新的名字——《秘密花园》(Secret Garden)。看书名,别以为这是一道充满生活感悟的“心灵鸡汤”,也别以为这是一本探寻隐秘世界的科普读物。其实,它是一场纸与笔的游戏——一册专为成年人创作的填色本。 

《秘密花园》的作者80后插画家乔安娜·贝斯福德从小住在苏格兰亚伯丁郡的乡村,喜欢自然宁静的生活,填色是她孩童时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2013年初,贝斯福德正在为创作儿童绘本而焦头烂额。“每次当我工作遭遇瓶颈时,就会关掉手机和电脑,找出填色本填色,这对我来说是种巨大的放松。当空白的线条被自己精心挑选的颜色填满时,不仅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而且很多时候,在过程中不知不觉便为困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贝斯福德决定出一本喜欢的填色书,但并没有出版商愿意为她冒险,那时成人填色本根本不流行,也没有像今天一样成为一种图书的类别。直到她画出了第一个故事,得到英国艺术类小众出版社Laurence King的回复“让我们放手做吧!” 

一幅幅手绘图片就在贝斯福德笔下绽放,蕴含着细腻的场景轮廓和复杂的图案,她将乡村生活里的一草一木和可爱的动物们刻画得极其精致耐看。这本清新的填色本一经出版就引发了轰动,全球销量达140万册,并被译成22种语言发行。有读者的评论写道:“在影音和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这本书能让人很安静、很放松。每一页都把人带回‘更温和的生命时光’。” 

今年二月新出版的续篇《魔法森林》(EnchantedForest)首印22.6万册一抢而空。Laurence King市场营销主管埃莉诺·芭拉士维克说:“《魔法森林》出版几周后,贝斯福德的填色书系列便在网上引发了疯狂。我们知道这样的书好看,却从未预想到它会如此成功。”

一时间,在亚马逊英国网站上,成人填色书占据了十大畅销书的半壁江山。英国独立出版商MichaelO’Mara已出版17本成人填色书并售出近34万册,其出版、市场和新媒体营销总监安娜·麦克劳林将成年人对于填色书的热衷归结于人们试图寻求一种有效的放松手段。“这类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抗压为卖点,激励人们以填色作为放松手段,在喧嚣繁复的网络时代重新感受久违的童真。” 

瑞珀工作的书店里专门辟出一个新的区域,“成人填色书”也成为一个新的图书类别。“现在这类书比厨艺书卖得还要好。”瑞珀说,“一开始,我以为填色书只会吸引女孩子,但如今有很多买书的都是男士。我自己也开始尝试填色,并且深深迷上了它。” 

现代心理学认为绘画疗法是艺术治疗中有效的方法之一,让绘画者通过绘画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关注填色书》(The Mindfulness Colouring Book)对填色活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的分析很透彻。“潜意识指挥下选择的颜色代表了你生活中的一些时刻,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心情,有的人在刚开始填色时喜欢不断推翻重来。不论你身处何地,烦躁的心都能以填色的方式让自己沉静下来。” 

贝斯福德对填色书占畅销书榜一半并感不意外。她说:“我不认为这只是昙花一现。重新找回了填色的乐趣后,任何时候我都不打算放弃。”她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一张白纸上创作很难,但填色书只需上色就好,这个过程会勾起人们的童年回忆。“在电子阅读时代,很多人的阅读习惯都是快餐式、碎片式,所以这种返璞归真的沉静体验反而吸引人。许多读者告诉我,他们趁着孩子睡觉时悄悄涂色,当人们沉浸在填色过程中时,大脑经历一个放空的过程。” 

心理学家菲利帕·派瑞在《卫报》上撰写的心理专栏中写道:“当我们日渐长大,往往会很容易忘记如何在玩中释放我们的潜力。”她说,“在填色时,你需要调动创造性来决定颜色,还要集中注意力避免颜色不要画出要填的区域。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得到释放,你会变得更具创造力。” 

据《纽约时报》报道,最近在澳大利亚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交团体—一群人在一起填色。派瑞评论道:“我喜欢这些填色团体,因为我们不需要假装在做什么有用的事情。人们不用相互竞争,只是回归玩乐最纯粹的本质。大文豪萧伯纳曾说‘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而是因为停止玩乐才会变老。’玩乐对于生命的任何阶段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娱乐可以帮助释放压力,也可以刺激想象力,让我们更易变通,保持乐观的心态,更好解决紧张的情形,例如与陌生人相处时打破冷场等。”

成人填色书显然已经成为了年轻人中热门的休闲活动。不少购书者纷纷在Twitter和Instagram上展示填完色的图片,对自己的作品备感骄傲。填色本还吸引了名人的关注,美国歌手佐伊·丹斯切尔将填色本的链接与自己的Facebook粉丝分享,而韩国歌手金基范则在Instagram上和粉丝分享了一张自己的填色作品。 

贝斯福德最近正在创作自己的第三本填色书,主题是海洋世界。她坦言:“我喜欢读者把自己的上色作品与我分享,这与艺术天赋无关,每一幅作品因着二次创作,都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新意义,或温暖,或幽默,或娇艳,没有什么标准,一切都是好的。别看这些原图都是我画的,但我上色真的很差劲,经常填着填着就超出线。”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6:55 am(NZT)

梦游的人就是活僵尸?

只要你问,我们就会给出尽量靠谱的解答。想提什么问题,欢迎随时微信南都周刊。

本期由 猫乱  解答。 

猫乱  多才多艺理科女,加州大学高材生,现旅居美国。 

@白日梦教主:可以叫醒正在梦游的人吗? 

别担心,你并不会把他吓死或者害他心脏病突发。但最好还是别打扰他,因为事实上你自己的处境更加危险,尤其是当他手里握着刀、酒瓶或者方向盘的时候。 

你也许在电影里见过梦游者爬起来做了一顿大餐然后回被窝,或者开车出去兜风,但事实上那只是极少数。大部分梦游的人仅仅是把衣服穿了又脱,或者穿着睡衣或内衣起来转几圈,除了面瘫以外跟平常走路无异,也可能嘴里嘟囔着什么或者胡言乱语几句,看上去就像是要去做什么事情,但第二天早晨醒来却对此一无所知。 

要叫醒梦游的人并不容易,因为他们正处于睡眠的最深阶段,也就是慢波睡眠,此时他对外界刺激基本不作反应,而且几乎不会做梦。如果你尝试跟他说话或者拉住他,他多半不会理你,该干吗干吗。 

如果你坚决要把他叫醒,也不会像传说中那样把他吓死,迄今为止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案例记录。不过,他醒来之后可能会出现暂时的认知受损,比如不认识你,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还可能会出现惊慌、迷惑或者焦躁的情绪,但半小时之内就会恢复正常。 

梦游者的真正危险来自周围环境和他自身,但更容易遭殃的是他身旁的人。如果一个脾气暴躁的梦游者突然醒来,可能会觉得身边的人对他有威胁,因此会有反抗甚至攻击之类的举动,要是他正在切菜,你就最好躲远点。也别小看未成年人的攻击力,有些人在梦游中的力气可能会比平时大许多,比如一个叫Sandy的十几岁女孩就曾经在睡梦中把她卧室的门徒手卸了。 

所以,通常的建议是别强行叫醒梦游的人。根据明尼苏达大学睡眠紊乱研究中心的申克(Carlos Schenck),正确的做法是温柔地帮他们转到卧室方向,慢慢回到床上去。如果他执意不肯,你就陪在他身边并且排除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最重要的是锁上门窗并藏起尖锐物品。要是非得叫醒他不可,最好是大声吵醒而不是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 

@我喜欢安静的静:追剧到底好不好? 

对于喜欢追剧的人来说,一周追一集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若你总是一口气连看N集,这除了可能是你自控力较差之外,还有研究说,可能你有点寂寞,或者有点抑郁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最近,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传播学博士生宋允熙(音)和他的小伙伴们根据316份网络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一个人越孤独或者越沮丧,他看剧的时候就越容易连看N集,以此逃避他的负面情绪。并且,喜欢连播的人也有更大概率会酗酒或者暴饮暴食。另外,自控力差的人身上也容易出现这种行为。 

在宋的研究中,连看两集电视剧及以上都被定义为“沉迷”。但事实上,连看三集《老友记》,时间上只相当于一集《纸牌屋》,或者2/3集《神探夏洛克》。到目前为止,针对沉迷看剧这件事的科学研究还很少,而其他成瘾行为比如酗酒、吸毒、打电动等等,都早已被证实跟孤独、抑郁和自控力缺乏有紧密关系,但要把连续看剧也归入这一类,很多人大概不会买账。 

“即使很多人觉得疯狂看剧无害,我们的研究也说明这种行为没那么简单,”宋允熙说,“至少肥胖和倦怠是没法避免的。一些人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连工作和家人都会不顾。” 

但是宋允熙也承认自己的研究还有诸多缺陷。相比吸烟、酗酒、抽大麻这些彻底对低级欲望投降的行为,看剧人的关注范围是相当广泛复杂的,尤其一些人物繁多的烧脑剧,剧情通常是好几条线并行交错。而且,跟朋友或爱人一起连看N集的人,你确定他们也是孤独抑郁的?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大家自制力都很差。这个时候,不妨提议把下一集留到明天,然后做其他事情换换脑子吧。(猫乱)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6:51 am(NZT)

有麻烦?给索尔打电话!

09_5

文_慢三

作为《毒师》中最具有辨识度的配角人物,索尔·古德曼一直深受毒师粉们爱戴和念叨。他秃顶,形象猥琐,嗜钱如命,贪婪又自私,狡猾且浮夸,同时也具有职业操守,可谓业界良心。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是《毒师》剧中为数不多的纯喜剧人物,每次登场都极具喜感,个性也非常突出,以至于有人评价“《绝命毒师》前五季都是在给索尔作广告”,因此《风骚律师》作为衍生剧的出现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衍生剧的存在不仅证明了原剧中该人物形象的成功,也表达了一个信息,即如何让一件商品价值最大化。如果我们把《毒师》看作一款全球畅销的文艺商品,商家自然要利用产品品牌的余威持续获得利益。这就好比一部动漫电影火了,随之而来衍生产品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人物玩偶、贴纸,甚至是符号化的T恤衫等等。虽然性质相同,但《风骚律师》做得加深入得多。本剧直接根据原故事中的一位配角,开发出了另外一部长篇剧集(据说第二季已经被续订),并且取得至少不逊于原著的收视成绩,着实让人深感佩服。这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完美的人物塑造等同于取之不尽的金矿。 

借用与《毒师》类似的背景,叙事方式,影像风格,甚至配乐,基本也就成功了大半。对于毒师粉而言,看《律师》完全具备看《毒师》时的观剧感受,或者说,如果我不告诉你这是部新剧,你可能还以为这是《毒师》的第六季呢。更为核心的部分是,本剧的编剧和制作人正是《毒师》的原班人马,这也就意味着剧集的品质不会低,也说明了故事构建的方式和《毒师》大差不离。

《律师》讲的是索尔在遇到老白之前的经历,也就是他是怎么变成现在这副模样的。在《律师》中,他那时候还叫Jimmy,是个末流的律师,每场官司忙得焦头烂额却只有七百块的收入;他在一家美甲店里租了个破烂的屋子做自己的办公室,开一辆一启动就狂冒黑烟的小破车;他想靠碰瓷敲诈一笔,却无意中卷入了一场风暴当中……不得不说,这种人物发展的套路和老白近乎一样。同样深陷困境的小人物(一个是落魄的律师,一个是身患癌症的教师),同样中年危机,同样摊上了大麻烦,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蜕变,由一个瘪三变成了一号人物。可以说,索尔的人物成长是完全照搬老白的,有了前车经验,不成功都没道理。

当然,要想抓住庞大的“毒师粉丝群”,这还不够,必须不时地体现“毒师元素”。本剧另两个关键人物是调查员兼杀手Mike和毒贩Tuco,而这两位也正是原剧中比较重要鲜明的人物。尤其是Mike,这位冷酷的老头,在本剧中的出场居然是一位停车收费员。他和索尔的关系比较接近老白和小粉的关系,两人在相互刁难、相识、携手中共同完成个人的升华。

让人意外的是,《律师》以原本最具喜剧精神的索尔为主角,本以为会拍得更加搞笑和夸张,但事实上索尔在剧中的表现反而有点焦虑,乃至忧伤。大量的幽默毒舌下,索尔显得有点孤独,喋喋不休衬托出了他绝望而身不由己的人生。

在本剧的开头,导演用了将近八分钟的缄默来强调一种基调,黑白的画面中,隐姓埋名的索尔在一家甜甜圈店(与他在《毒师》结尾处对老白说的话完全贴合)心不在焉地擦着机器,稍微的风吹草动也令他紧张不安。回到家里,大雪降临,拉紧窗帘,调暗灯光,找出那本录像带——在那些夸张而高调的广告词(“有麻烦,最好给索尔打电话”)中,索尔不禁热泪盈眶。

 

Source: 南都周刊 | 3 Jun 2015 | 6:47 am(NZT)











© 澳纽网 Ausn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