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每日精选 - 澳纽网Ausnz.net聚合阅读



离职前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以下讨论的“离职期”主要是在找到新工作后确认一定要辞职至到新公司上班这段时间内必须注意的事项。被老板加薪挽留的情况,我在之前一篇回答中讨论过了:提离职被老板加薪挽留,该怎么办? - Sean Ye 的回答简单做了一个表格,离职期的核心原则是:低调攒人品,沉稳不惹事


企业沟通
从你正式提出离职开始,你将面临一个非常诡异的环境,首要的第一要务是保密!如果在确定新东家后肆无忌惮的宣传,比较小的行业两边谣言一起,能把你黑成狗(小三公司闹事无奈辞职/偷窃公司财务被开除/被曝光是同性恋……什么离谱的案例我都听过)你提出离职应该告诉你的直属上司一人,对于你身边的同事朋友,尽量不说,领导说是他的事情,你就到离职最后一天写一封邮件即可:
我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

如果你坚定要走,避免领导加薪留你的最好的拒绝方式如下,行业内跳槽切忌随意透露去向:
这不是钱的问题,公司离家太远了/我家七舅老爷身体不好/我想放下工作去充电……

当HR来做离职访谈时,无论怎么不爽公司、领导和同事,这些都不再是你的问题了,作为现有局面下的获利者(领导要给你交接活,HR要重新招人,同事要临时分担你的活),你的主要目标是不惹事,多说说公司和领导的好话,感谢他们的栽培,毕竟未来不可知,现在撂狠话得意一时,没准会给未来的自己挖坑,沟通方式可以参照以下形式:
同事是一家,领导似亲妈;公司顶呱呱,前程美如画;无奈话离别,双眼已哭瞎……

在新公司那一端,一般来说用人经理和HR都有足够的保密意识,不到入职不会公布你的姓名,如果是从竞争对手挖人,甚至不会在公司内进行面试。你需要注意的是,别贸贸然去LinkedIn或其他社交网络上找不认识的新同事套近乎。还是那话,谣言一起,能把你黑成狗。工作安排
老东家这边,如果做好三件事,一般来说老东家都会心悦诚服让你离开,甚至会在有机会时挖你回去。
确定离职时间——你是赢家,还是让着点公司,一个月的离职期是起码的;
找到接班人——你脱离苦海了,总要有人填坑吧;
工作交接不打折——把你手头的工作整理好,相关工作安排定好计划,哪些交给同事?哪些自己完成,让老东家感受你的专业素养。

如果有暂时没法交接的工作,或者工作项目不适合交接你独立完成更合适的情况下,和新东家打个招呼,表示自己在不影响现在新工作的情况下会利用休息时间帮老东家把之前的活完成。一般来说新东家也会为你的专业素养折服,并不会阻拦。新东家这边,你应该尽快融入,在拿到offer后,不要就不搭理新领导了,找个机会感谢直线领导的信任,并开始就工作问题听取领导建议,尽快适应并融入新公司。个人安排
老东家的财物自己别扛回家,那是偷窃公司财物。但是公司电脑中有用的素材,PPT/报告模板,全部需要备份,你去新公司不需要重新积累,下载在公司电脑里的游戏小电影该如何处理不用我说了吧(当然是共享给有需要的小伙伴)。公司客户信息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东西,不建议在提交离职后去公司内网或者系统上大面积下载客户联系方式,瓜田李下,就算你说不是为了挖公司墙角,公司也很难相信。另外跳槽竞争对手一块, @第一财经周刊 写得比较完整。整体来说,我只有一个忠告:跳槽新东家后挖原公司墙角,不仅在原公司坏了名声,在新公司也会被提防——你今天能挖老东家墙角,明天为什么不能挖我的墙角?离职期,因为老东家已经失去对你的管理基础,完全靠你个人素养,最容易看得出人品,离职期越职业的小伙伴,我认为越值得和TA交朋友。

我的两场Live,欢迎来听:

听说你想进入咨询行业?


安利其他回答:
面试:
微软面试碰到故意刁难,甚至侮辱人格的面试官怎么办? - Sean Ye 的回答
如何回答不靠谱的面试问题 - 瞎说职场 - 知乎专栏
面试官问现在工资是多少,该怎么回答? - Sean Ye 的回答
面试官问你的缺点是什么,应该如何回答? - Sean Ye 的回答
当面试官问「你有什么要问我的吗」时,应该问什么? - Sean Ye 的回答
如何评价应届生在面试中说的「虽然我没有经验,但是我非常愿意学习」这句话? - Sean Ye 的回答求职:
如何制作高水平简历? - Sean Ye 的回答
怎样看待应届生喜欢辞职?这是 90 后所特有的吗? - Sean Ye 的回答
工作五年,给名企投简历却石沉大海,怎么办? - Sean Ye的文章 - 知乎专栏职场类
在中国,英语流利能给个人带来多少额外的收益? - Sean Ye 的回答
如何看待女员工怀孕后被劝离职的事件? - Sean Ye 的回答
专业的咨询顾问是怎么炼成的? - 瞎说职场 - 知乎专栏
公司福利待遇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Sean Ye的回答
劝退员工,你问过劳动合同法了吗? - 瞎说职场 - 知乎专栏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Sean Ye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怎样让年轻员工不随便离职?
你第一次跳槽是什么原因?后悔吗?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4:00 pm(NZT)

Magic Leap 和微软的 HoloLens 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开发者版Hololens的发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Magic Leap也放出消息预计于2017年发售。最近一段时间又有一些关于它们的技术细节被披露了出来。所以在这里补充一些关于Hololens和Magic Leap在最重要的显示系统上的不同点。不管是对虚拟现实VR还是混合现实MR设备来说,显示系统都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显示技术直接决定了VR和MR技术的发展和成败。拿现在已经大规模进入消费级市场的VR设备的发展来做例子,其中的代表Oculus Rift从最初的开发者版DK1的出现到逐渐发展为成熟的消费者版CV1的过程其实就是跟随着消费级移动显示设备的发展而来的。在Oculus Rift出现之前的VR设备大部分都是面向专业市场的,因为包括显示在内的大部分配件都是定制而来的,所以VR头戴显示器的价格非常昂贵,动辄需要几万美元才能买到。当时显示技术还不成熟,不仅成本高,在可视角度、重量、体积等各方面都存在缺陷。Oculus Rift的出现就是为了要做普通消费者都能买得起的VR产品。Oculus Rift出现的时间点非常重要,因为当时正好处于以苹果iPhone为代表的大屏智能手机的发展热潮之中。智能手机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小型平板显示器性能的提升和价格的降低。如果没有这个销量数十亿的市场出现的话是不可能有资本有能力去投入这个领域的。Oculus DK1于2012年发售,使用了七寸1280x800分辨率的LCD面板,直接把VR头戴显示器的价格拉低到300美元的程度。之后Oculus于2014年发售了DK2,DK2使用了分辨率为1920x1080的低响应时间OLED显示器,大大提升了分辨率并改善了LCD的高响应时间造成的图像抖动问题。DK2使用的显示器直接就是三星的Galaxy Note 3手机的显示面板。因为被Facebook重金收购,而且和三星也有合作关系,Oculus于2016年发售的消费者版本Oculus CV1使用了两块定制的分辨率为1080x1200的OLED显示器。所以可以看出现在消费级VR设备的发展史其实就是面向移动市场的显示面板发展史。显示系统是VR技术的重中之重。为什么五年前不会出现消费级VR设备?瓶颈就在于显示系统,其它系统基本不存在太大瓶颈。例如现在的三星Gear VR,手机处理器都能跑VR,五年前的PC性能不会弱于现在的手机,所以性能并不是瓶颈。当手机显示面板发展到2K分辨率、低响应时间的OLED技术时消费级VR设备自然会跟随着出现。对于混合现实MR技术来说也存在类似的情况,MR的发展也是严重受制于显示系统的发展。如果没有好的适用于MR技术的显示系统出现的话,MR技术是不可能发展的。当然MR与VR技术也有不同,因为MR还有空间感知和定位技术占有相当大的一块比重。这一块Botao Amber Hu已经做了详细阐述,各家技术没有明显的不同,而且已经逐渐的成熟起来,所以这里就不再做讨论了。对MR技术显示系统的发展来说其所面临境况是与VR完全不同的,因为并不存在另一个大规模的消费级市场能够为MR设备提供成熟的消费级显示系统。所以现在开发MR技术的厂商就需要自己去开发定制显示系统,这样就会使研发成本急剧提升。这样的特点造成的后果就是能够在MR技术这个竞技场上玩到最后的只会是资金充裕的大公司,例如微软和Magic Leap。类似于Oculus Rift这样的小公司靠众筹就能起步并逐步发展成为VR市场上的领导者的情况很难在MR市场上重现。Hololens的显示系统
在最近的2016 Hot Chips半导体大会上微软透露了很多关于Hololens的技术细节。其中Hololens的光学成像部分,微软使用的是基于光波导和衍射光栅的技术。


这项技术最早是10年前由诺基亚的研究人员Tapani Levola和Pasi Saarikko提出的,后来这两人加入了微软继续进行研究,最终开发出了现在Hololens使用的光波导技术。Hololens使用的显示投影器件是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LCoS广泛使用于投影机中。Hololens使用了两个1268x720分辨率的LCoS芯片,所产生的图像经过光学镜片成像后投影到光波导的入耦合光栅处进入到光波导内部。光线在光波导内通过全反射传播到出耦合光栅处和来源于外界的光线叠加后一起投射到人眼内。

上图中两个镜片之间的那个部件就是Hololens的光学引擎,其中就包括LCoS显示芯片和光学镜片。两个镜片就是光波导,外界世界的光线可以透过镜片进入人眼内,光学引擎产生的图像也可以一起投射到人眼内。由此产生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和外界世界图像合成的显示效果。目前Hololens的显示系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视场(FOV)太小,大概只有40度左右,很难产生沉浸感。如果要扩大视场,就要采用分辨率更高更大的LCoS芯片,相关的光学器件也会显著增大,光波导也需要采用新的材料重新设计。微软目前还没有办法解决这些技术难题,所以微软也表示近期没有继续增大Hololens显示视场的计划。微软自己研发制造光波导显示器件的成本显然很高,再加上定制的全息处理芯片(HPU),所以Hololens卖到3000美元也就可以理解了。微软并不是唯一一家研发通过光波导和衍射光栅来进行显示的公司。还有其它一些公司正在研发类似技术,例如Lumus、Vuzix、DigiLens和TruLife Optics。

上图显示的是TruLife Optics的光波导和原理图,可以看出和微软的技术非常类似。它家网站上可以购买开发者版的光波导,价格是1500英镑……Magic Leap的显示系统
Magic Leap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公开他们使用了什么技术,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极为有限的一些报道和Magic Leap申请的专利来猜测它到底使用了什么技术。Magic Leap的显示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通过光纤扫描投影,另一部分通过光子光场芯片成像。首先来看看Magic Leap的光纤扫描显示技术(SCANNING FIBER DISPLAY )。
2016年7月公开的一份Magic Leap的专利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lementing a high resolution color micro-display 里详细介绍了光纤扫描显示技术的实现细节和性能参数。

上图中左上为直径约一毫米的光纤扫描组件,其中的光纤以高速按照右上的螺旋轨迹进行旋转扫描,用激光投影出一个圆形的图像。这个图像分辨率大概在几百线左右。左下图显示的是72个这样的组件以8x9的矩阵排列起来以实现更高的显示分辨率。专利中提到了他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案实现5.24百万像素,2560x2048分辨率的5:4图像显示,显示的动态范围为12比特,刷新率为72Hz。最终的器件如右下图所示,三维大小为12x12.25x15mm。如果是用在头戴显示设备上的话,以上提到的显示器件还可以进行优化。如下图所示。

因为人眼看到的范围是接近圆形的,而不是矩形。所以可以以圆形来排列这些光纤扫描组件来达到对人眼最优化的显示效果。再来看看Magic Leap的光子光场芯片(Photonic Lightfield Chip)。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镜片,或者是光波导,为什么Magic Leap要叫它芯片呢?因为上面介绍的光纤扫描显示器所产生的图像是二维的,所以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要动态的去控制光场芯片来让图像像素具有不同的视觉距离。Magic Leap的专利 Planar waveguide apparatus with diffraction element(s) and system employing same 中介绍他们使用的光学衍射原件optical diffraction element (DOE) 技术来实现这一目的方法。

Magic Leap的光子光场芯片其实也是一个平面光波导,不同于Hololens的地方在于它还包括数层极薄的DOE。可以独立的控制每层DOE的开关状态。当这些DOE以不同的组合开启时,显示的图像就会处于不同的视觉距离。经过这个光场芯片的处理后光纤扫描显示器的平面图像就转变成具有视觉距离的光场图像了。严格来说这个光子光场芯片产生的图像并不是真正的光场,因为真正的光场是四维的,这个光场只是二维图像加上了视觉距离。不过从头戴显示器以人眼来看,这个光场与四维光场的显示效果差距很小,人眼可以正确的聚焦在不同的视觉距离上。而且重要的是这种实现方式可以使用已有的三维图形渲染技术,不会增加任何计算开销。因为目前的三维图形渲染技术已经包含了一个深度缓冲区,其中的数据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去控制光场芯片来生成图像像素的视觉距离。在Magic Leap的其它一些专利中还多次提到了80度这个视场数据。如果能实现80度的单眼视场,那么对于两眼来说视场应该可以稍大于100度。这个参数已经不弱于现在主流的VR设备,大大优于Hololens。另外还有专利中提到了遮挡外界光线来显示黑色的技术,但是要么就是体积庞大,要么就是显示效果不佳。所以在实际小型化的第一代消费级产品中可能并不会加入这项功能。

从Magic Leap近期放出的视频Demo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图中R2-D2的深蓝色面板透出了背景中沙发扶手和桌脚的图像。实际的消费级产品肯定需要在体积、成本、耗电、运算性能需求上有所取舍,所以可能并不能完全达到专利中所描述的各种数据参数。例如Demo中的视频可以隐约看到边缘部分的像素,通过像素大小判断图像的实际分辨率大约在1000线左右。考虑到摄像机只能拍到部分视野,Magic Leap的分辨率应该在1000到2000之间。HololensMagic Leap显示系统的对比
下面对Hololens和Magic Leap显示系统中各部分的性能、特点、体积做个对比分析。
Hololens中的LCoS显示芯片和光学镜片对应的是Magic Leap的光纤扫描显示器。Hololens的分辨率是1268x720,Magic Leap可以做到2560x2048。因为Magic Leap采用的是激光显示技术,所以在亮度、对比度、色域方面会有优势。从体积上来说光纤扫描显示器的激光光源部分可以放置在挂在腰部的设备中,通过光纤连接到头戴设备中的投影装置上,所以位于头戴设备中投影装置大小只有一厘米多。Hololens位于两片镜片之间的光学引擎体积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值。Hololens中的光波导对应的是Magic Leap的光子光场芯片。视场大小分别为40度和80度。Hololens只能显示平面图像,通过立体像对来产生3D视觉,显示的虚拟物体位于一个固定的视觉距离上,人眼观察时无法和现实世界中的其它物体有一致的聚焦关系。Magic Leap的光场显示技术克服了这些缺点,在不增加计算开销的前提下使显示的虚拟物体位于正确的视觉距离上。这些参数和体积大小的差异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因为对于目前的Hololens来说,它的视场、分辨率和显示效果是无法满足日常需求的。而且它的体积也决定了Hololens无法长时间佩戴,也无法在户外和日常生活中佩戴。现在的Hololens应该还算不上是一个消费级的产品,仍然属于专业级设备。这也正是微软现在推广Hololens时主要是面向商业和企业用户,没有进入消费级市场的计划的原因。而且以现在的技术方案来看,Hololens在显示系统上要有大的突破是非常难的,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Magic Leap虽然发售时间会比Hololens晚一年多,但是Magic Leap曾经提到它不会发布开发者版,它会直接发售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消费级产品。这样Magic Leap的进度实际上比微软是要快的。这要得益于它的性能参数和体积大小因素。因为如果Magic Leap的显示系统能够达到这里预测的水平的话,它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替代其它类如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显示器的能力。而且类似运动太阳镜的轻便的头戴设备也能满足日常长时间佩戴的要求。这样Magic Leap就有机会在消费级市场迅速普及开来,彻底改变人们日常和数字世界交互的模式。

上图显示的是Magic Leap很早前的一个概念设计,实际产品肯定会不同。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Magic Leap对头戴显示设备和主机的分离设计。这种分离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头戴设备尽可能的轻量化,满足日常长时间佩戴的需求。Magic Leap的光纤显示技术又正好为这种设计提供了方便。主机挂在腰部的设计类似于很久以前风靡世界的随声听,消费者接受起来应该也不会存在太大障碍。腰部的主机对重量和体积的限制会比Hololens和手机要宽松很多。类似于随声听的大小是有可能放入100Wh级别电池和超级本级别处理器能力的。所以满足一天的日常办公使用都成为了可能。Magic Leap其实只需要给市场提供它的显示设备就能发展的很不错。不过它的创始人显然有着更大的野心,想从硬件、软件、应用、内容、云服务、生态系统等各方面占领市场。2016年9月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Magic Leap爱好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人耳是怎么区分前后和上下的?
如何评价国内虚拟现实发展现状?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3:30 pm(NZT)

当今社会,仍存在对离婚或者大龄单身女性的歧视吗?

逢年过节一回家,单身的男男女女总能听到一句话:

大龄单身女青年尤甚,因为七大姑八大姨往往不忘补刀:再不找嫁不出去了哦!如果二十好几三十岁了还单着,往往会被人指指点点。看起来整个社会在给大龄单身女青年施加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整个社会对于单身人士这一群体的歧视是隐秘而深刻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只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受害者而已。欢迎收看本期《走近科学 · 双十一特别节目》---贝拉 · 德保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长年来致力于研究与单身人士有关的心理学。她发现在美国,单身人士不仅在观念上被社会贬低,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屡碰壁:
2005年她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中的确存在针对单身人士的隐秘的歧视,并阐述了一些可能的原因。最显而易见的歧视是观念上的歧视。比个例子,如果我们认为女性「头发长见识短」,这无疑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德保罗博士和她的同事们首先采访了近1000名大学生,让他们形容单身人士和已婚人士可能拥有的特质。我把结果翻译成中文,大概是这样:

显然,在大众的印象中,已婚人士的形象更为积极,而单身人士总与消极特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大众心中对单身人群的刻板印象更加负面。为进一步证明歧视的存在,德保罗博士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中提供了某个人的一组性格特点,要求几组被试进行评分。比如这样:
(一段关于A的描述后)
用数字1到5,表示A可能拥有的人格特质:
  • 富有同情心
  • 忠诚
  • 可变通
  • 可信赖
  • 独立的
  • 好交际
  • ……
被试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接收到关于A身份的描述不同。
  1. 婚姻状况上,一些被试被告知A已婚,其他被试被告知A单身;
  2. 年龄状况上,一些被试被告知A是25岁,其他被试被告知A是40岁;
  3. 性别状况上,一些被试被告知A是男性,其他被试被告知A是女性。
实验先后采用了大学生被试和社会人群(由单身人士和已婚人士按1:1比例构成),以保证实验的公正性。在所有被试接收到的材料及评分项目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实验结果是令人震惊的:
  1. 被试认为已婚A的适应性更好,也更成熟;
  2. 被试更倾向于认为单身A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更强。(这不算什么,在一则相似的研究中,被试倾向于认为单身人士更容易患性病。)
  3. 并非只有已婚人士会表现出歧视。以社会人群为样本的研究表明,单身人士照样歧视单身人士。已婚男性和大龄单身女性尤甚。
  4. 单身人士年龄越大,收到的评价越低。实验中,在A单身的条件下,被试认为40岁的A社交方面更为幼稚且更不合群。这也能从某一方面解释社会对于大龄单身女性的歧视。
  5. 在要求被试同时评价A表面幸福感和实际幸福感时,被试认为已婚A幸福感全面超越单身A,并认为单身A的实际幸福感低于表面幸福感。(全社会:单身狗,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对单身人士深深的恶意……为了深入探讨离异与单身的区别,研究者设计了第三个实验。所有被试接收到的材料及评分项目依然完全一致,只是改变了关于A身份的描述:
  1. 婚恋经验方面,一些被试被告知A以前结过婚,其他被试被告知A以前没结过婚;
  2. 婚恋状况方面,一些被试被告知A正在婚姻中,其他被试被告知A不在婚姻中。
这样就形成了三种组合:
  1. 以前结过婚 / 没结过婚、正在婚姻中——A已婚
  2. 以前结过婚、不在婚姻中——A离异
  3. 以前没结过婚、不在婚姻中——A单身
结果表明,已婚A得到了最高的评价,而离异A被认为比单身A更有吸引力、更善交际,也更不可靠。一系列实验雄辩地证明,在社会眼中,单身人士与已婚人士之间隔着一道深深的鸿沟。单身人士哪怕拥有良好的社会性和卓越的成就,这道鸿沟依然存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看到一个醉心事业的女强人或者王老五,多少人在大加赞叹对方的成就之后,还是要幽幽地补一句:只是你还没结婚……看到这里有的人就要问,观念和行为往往不是一码事,就算社会在观念上歧视单身人士,你怎么知道这种歧视会体现在行为上呢?本着鲁迅先生的名言「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研究者设计了租房实验。实验中,让被试扮演房东,在收益相同的情况下决定是否租房给一对夫妇、一个单男或者一个单女。在较为现实的租房问题中,夫妻档取得了压倒性胜利,70%的被试愿意把房子租给他们。愿意租给单女和单男的分别占18%和10%。
既然如此,和朋友一起合租还不是美滋滋?抱歉,在有得选的情况下,80%的被试更愿意租给夫妻,12%的被试愿意租给同居的情侣,你和朋友想租房,还是去找属于你们的那8%吧。还记得开始时说,在美国单身人士会遇到租房困难吗?社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什么叫对单身人士的歧视。这还不算完。研究者设计了住房实验2.0。被试将读到一段带有歧视性质的内容,大意如下:
A和B都有意租房,他们都有稳定的工作,不愁付不起房租,而且他们的上一任房东都说他们表现很好,A甚至愿意支付较高的租金。但房东不为所动,坚持要把房子租给B住。
研究者请被试回答以下问题:
如果A是女性,B是男性,这个房东算不算歧视女性?——算!
如果A是黑人,B是白人,这个房东算不算歧视黑人?——算!
如果A是单身,B是已婚,这个房东算不算歧视单身?——不算!房东做得对!
——为什么?因为单身的人很邋遢,他们没有责任心,还容易毁坏房屋!潜移默化中,社会形成了对单身人士不良的刻板印象,并且不公正地对待单身人士。这种歧视是无意识的,不被察觉的。想想看,A的前任房东对A的表现很满意,被试却依旧认为房东做得对,对单身人士的歧视该有多么根深蒂固。现在我们可以确信,对单身人士整体的歧视仍然存在。离婚或者大龄单身女性只是其中的一份子。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存在歧视?是因为单身人士真的更差劲吗?不是的。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等变量后,单身人士在社会功能与心理健康等方面并不比已婚人士差,甚至单身人士更善社交,也更愿意参与公益活动。
但对单身人士的歧视绝不是无源之水。以下几种观点可以做出一定的解释:
  1. 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原始社会中,独立的个体总是不能很好地抵抗外界的不良因素,因而需要同类的帮助才能更有利于生存;而且为了维持种族的繁衍,拥有稳定的性伴侣是很有必要的,这意味着可以传宗接代,并给后代稳定和良好的照顾。因此群体倾向于鼓励男女生活在一起,而压制独居、单身的个体。
  2. 社会学角度的观点:家庭与婚姻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社会结构,单身人士由于缺乏这一结构,无法有效地与社会相连接,因此备受歧视。
  3. 社会文化的观点:社会文化通常会树立理想的家庭模式。在中国,这样的榜样家庭可能是「四世同堂」或者「只生一个好」,在欧美,大部分人的理想家庭模式可能是一夫一妻外加三个孩子。社会文化对理想家庭的推崇,也是单身人士遭歧视的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质条件给了单身人士更多的支持,现代文明也给了单身人士更多的包容。但对单身人士的歧视仍在隐秘而广泛地存在。逢年过节一回家,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碎碎念,单身狗们就要明白,推动平权任重而道远。祝读到这里的单身狗们双十一快乐^_^
(什么?双十一已经过去了?我说的当然是下一个双十一啦)参考文献:
  1. Antonovics, K., & Town, R. (2004). Are all the good men married? Uncovering the sources of the marital wage premiu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4, 317–321.
  2. Conley, T. D., & Collins, B. E. (2002). Gender, relationship status, and stereotyping about sexual risk.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8, 1483–1494.
  3. DePaulo, B. M., & Morris, W. L. (2005). Singles in society and in science. Psychological Inquiry, 16, 57–83.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暗涌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1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单身究竟有多好?
女性不结婚会如何?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2:30 pm(NZT)

随笔之十八--“十三五”电力规划的那些事儿

千呼万唤中,“十三五”电力规划终于出台了,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电力规划,不管是内部需求,外部条件还是制定主体,都注定了它的不同寻常,每个字眼,可能都暗含着毅然的决策和舍弃,作为旁观者也好,圈内人也好,读完这个规划,也来聊聊这里面关联的事儿,文中之想法为个人意见,权作交流。

==== 电量的事儿:增速换挡

电量是电力规划的基础。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规划中结论为“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6-4.8%”。应该说这个数值是非常小的,即使相对于以往做的任何一版电力规划报告而言,都是最小的之一,采取的应该是电力电量预测中的低方案。但即使如此,外界仍然有诸多争议。

比如“去年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速是0.5%,今年前三季度虽然增速达到4.5%但是因为今年前三季度气候有些异常造成不可比的因素,那么这个数据的制定会不会有些乐观?”

其实,电力电量预测本身就不可能准确预测,在充分考虑目前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横向对比国外相同发展水平国家等等,保持一定的裕度是有必要的,规划要遵循适度超前的原则。

其实对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人均用电量是比较低的,电力增长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第三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到。

电量的增速换挡,以及下面提到的电源结构和电网问题,是本次规划不同于以往电力规划的技术性核心要素。

====电源的事儿:两重更替

所谓电源的两重更替,其实是能源结构的两重更替,即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结构的转型,对于不同类型电源来说,前景迥异。

煤电11亿千瓦以内,这个数字应该来说是合理且比较严厉的。合理是因为按照各地电力盈亏、节能减排等等考虑,这个数字比较合适;严厉是因为现在已经开工、核准、在建的项目算下来,约12.5亿,按照这个数字,利用小时数将下降到4000左右,效率非常低,那就只能压缩,能源局领导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取消一批、缓核一批、缓建一批”,淘汰落后产能,多种措施保证,个人认为非常必要,也符合电源发展趋势,审批权下放带来的地方煤电无序建设情况,必须得到遏制。

气电1.1亿千瓦以上,优质调峰电源发展前景广阔,“十四五”肯定会更多,我国现有电源结构中,具有优良调峰性能的抽水蓄能、燃气电站以及龙头水电站等机组所占比重很小,仅为5%左右。不管是对于支撑新能源的消纳,还是节能减排而言,气电都具备优势。我国以煤电为主的电网难以为新能源做深度调峰,而欧美国家的能源结构是以石油、天然气等为主。

核电5800万千瓦,水电3.4亿千瓦,这两个数字其实很固定,因为两者的建设周期太长,现在基本可以看到2020年的规模。其中,比较敏感的内陆核电、藏区大型外送水电开发应该还是没有定论。

上面几种电源,可以看成是常量,新能源则是变量。

风电和光伏的规模,受边界条件的严重制约。首先根据巴黎协定,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15%,2030年20%。这样两者之和,2020年应该不低于3亿千瓦。其次风电和光伏规模各自受自身发展诸多因素制约,说白了,一是消纳,二是补贴。

光伏1.1亿千瓦以上,基值比之前预期的要小,应该是补贴和可再生能源电价电价压力比较大的缘故,毕竟,当核电水电不能实现发展目标时,非化石能源15%的指标还有风电默默承受。

风电2.1亿千瓦以上,风电达到这个数值,主要障碍在于消纳,按照目前“三北”地区的消纳水平,肯定会有问题,只能采取一定手段,主要是提升调峰能力;电价也很重要,要逐步实现“平价上网”的目标,风电规模也不宜过大,当然电价的压力,相比光伏要小一些。

==== 电网的事儿:主配易位

规划中显示,“十三五”期间,主网不再是电网发展的投资重点,贴近用户和民生的配网将重点发展,比如电能替代,充电设施,分布式发电等等,都需要坚强配网的支撑。尤其是新一轮农网改造,对于薄弱、欠账累积的农村电网来说,特别关键。

中国配电网相比国外发达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原因主要在于历史欠账太多,一方面是时间因素,我国配网发展时间也不长,日本50年代已经开始规划配电网了;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因素,国家投资就那么多,很长一段时间都主要投入到骨干电网上,配网建设相对滞后。

未来电网发展更贴近用户侧、需求侧,和配网密切有关,从这个角度而言,配网是应该重点发展。比如最近火热申报的多能互补示范工程,不同类型能源集成互补,全面提升能源系统效率,也是本次规划想要强调的绿色高效的落脚点。

当然,主网发展也不是不重要,只是相对而言。

特高压建设方面,建设特高压输电和常规输电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新增规模1.3亿千瓦。目前西电东送的规模大约1.4亿千瓦左右,十三五新增的数值包括火电、水电和风电,应该说相对还是比较高的,体现了特高压在资源优化配置上的作用。这其中,风电利用煤电基地通道搭送的规模,和风火打捆送电距离是需要关注的地方。

严格控制电网建设成本,提高电网运行效率。这应该是十三五期间需要重点关注的,发挥电网潜力,消除冗余,对于电网建设与规划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今天,至关重要。比如统一线路和主变载流量控制标准,现阶段,规划部门与运行部门在电网的安全运行控制标准上存在一定差异,必要时需挖掘其潜力,减少新增设备投资;比如需求侧管理,需求管理中的行政、经济、技术措施对于电网负荷特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仅可提高电网负荷率,降低电网最高负荷,还可以增大日最小负荷率,实现电网移峰填谷。下图为典型国家输电网利用效率指标。

所有这些,其实都和电力系统效率有关,也是本次规划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电改的事儿:时间主线

规划中,制定了“十三五”电改的时间表。

核定输配电价。2017年底前,完成分电压等级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总收入和输配电价,逐步减少电价交叉补贴;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系。2016年启动东北地区辅助服务市场试点,成熟后全面推广。2018年底前,启动现货交易试点;2020年全面启动现货交易市场;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2020年前逐步取消优先发电权以外的非调节性发电计划。全面推进配售电侧改革。2018年底前完成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培育工作。

一个个的时间节点,体现着能源局的电改决心和条理,但是经历了一些电改相关事情之后,我对这些表示谨慎的乐观。这里面内容非常多,充满着未知,但是确实,对于“十三五电力规划”而言,技术层面的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可能就在这部分,将决定规划目标成败。

零零散散,聊完了“十三五”电力规划里面的一些事儿,里面很多内容还需要继续慢慢体味,但不管如何,规划中贯穿的绿色和高效两个落脚点,让人对此充满期待,或许电力系统的变革,就以此为指导,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严同-PowerChina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2:00 pm(NZT)

周至老县城:一个丢掉自己名字的故事


到了晚秋的季节,西安又流传起了秦岭当中的绝美秋景传说:周至老县城与黄柏塬。说来也巧,正当研究路线之时,当时前司的集体出游恰好选择了这条线,罔山的考察观光便也借此良机一蹴而就。


说到老县城这个名字,大家普遍的印象是冠之以“周至老县城”而存在,这其实是近些年行政区规划的结果。老县城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并不久远。这里其实是最早的佛坪县县城,归属于汉中府。相传曾经有人在这儿的地里出土了两尊石佛,便将这里称为“佛爷坪”,后来简称佛坪。听说两尊石佛爷还在,只是脑袋已经被人敲跑了。


为何在这深山老林里建县城?正是因为此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才要建一座小厅府:“傥骆道山程700余里,中间并无州县……复岗叠岭,路径崎岖,地方官遇命盗重案,报验往返,动辄经旬半月,实有鞭长莫及之势。”在傥骆道上建厅,不但于道路的通畅有益,而且“山南边腹,防维胥立宵小不敢生心。老林开辟之后,山地即堪耕凿,流民易为土著,一方永宁矣。”(清嘉庆十八年《汉中府志》)。这便是清政府在佛坪设县建厅的初衷。

当年的县城,作为周边山林唯一的大聚落,虽然没有进驻夜总会和星巴克之类,但还是很热闹的:城墙、赌场、客栈、文庙、城隍庙等一应俱全,俨然一座世外桃源。只可惜正是因为深处世外,即便驻扎了地方行政机关,也难逃流窜至此的流民、土匪之害。



好景不长,民国11年(1922年)3月,正当新老县知事交接任期之时,土匪趁夜袭击佛爷坪,将两位知事车正轨、张治二人劫走杀害。老县城虽有守兵与城墙,但地形复杂、守军驻扎分散;加之城内山野流民众多,据说是有内线策应,否则土匪也进不来。后一任县长叫吴其昌,在之前职位上有所作为,可刚到老县城上任,他随同而来的弟弟便被土匪绑票,给他来了个猝不及防的下马威。吓怕了的新县长后来揣着官印死活不回老县城,选择在去往老县城路途方便的袁家庄办公,最后索性李代桃僵,将袁家庄硬叫成佛坪,就是今天的陕西佛坪县城。



在此之后,县长都走了,城里自然也没留下多少人。空荡荡的老县城连自己的本名被拿走了,最后只落下个“老县城村”的名号,仿佛一位忘了自己名字的落魄流民,藏在秦岭腹地。区区100余年的历史,在陕西只算弹指一挥的小打小闹,而期间的风风雨雨却让一座县城从无到有,再到丢了本名,直至没落。



当然,现在倒也没这么惨淡,偏远的坐标和独特的环境倒还是让这里有着一股莫名的吸引力,令周边各地的游客们趋之若鹜,仅有的几十户村民也都家家开起了农家乐,在村里住一住应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对此处有仍有兴趣的话,还可以读读叶广岑老师所写的《老县城》,其中对以老县城为主的秦岭风土人情进行了细腻的描写,上文不少资料都出自这里。(感谢weimelon同学提供此书)


原文发布于本人公众号:罔山札记,欢迎关注订阅更多内容~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林康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1:30 pm(NZT)

NO.2 咖啡处理法

上一期我们聊了咖啡的种植条件和产地:NO.1咖啡产地及种植今天我们来聊聊处理法在哥斯达黎加,蜜处理又被分成了黄蜜、红蜜、黑蜜,以及近年来流行的白蜜、白金蜜等处理法,这些精细的密处理分类是一般产区所不具备的,可以说是哥斯达黎加的特色处理法。

日晒

咖啡生豆的处理法最原始、最传统的就是日晒处理法(自然干燥法),这种处理法将果实摊放在露天日晒场以阳光暴晒干燥。

但这种处理法受天气气候限制较大,耗时耗力,在处理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保证其每个果子收到同等的照顾,且根据果实成熟度的不同需要日晒的时间从1周-2周不等。

一般来说,日晒处理法的豆子会带有些许的瑕疵豆,最后的咖啡豆外观不整,大小不一,从口感上来说,日晒的风味强烈张扬、醇厚度饱满,但在尾端会有些许的杂味和燥感。但现在的某些具有独特专利的、精致的日晒处理法基本上可以避免过多的瑕疵味。


水洗:

咖啡生豆的水洗式精致处理法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期,精制的过程中首先要将咖啡红果的果肉去除,然后使用发酵槽去除残留在内果皮上的黏膜,继而清洗再加以干燥。

水洗精制法能通过每个步骤去除各种杂质与瑕疵豆,因此,处理完成以后的生豆外观较为统一,普遍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品质,但由于处理步骤多且复杂,若是其中某一环节如发酵槽卫生管理不过关,便会使咖啡豆沾上不好的过度发酵的味道。

精致水洗法的豆子从口感来说一般具有的特征是干净、明亮、清澈,但其咖啡液体醇厚度较薄。

蜜处理:

蜜处理法通常来看是被认为风味口感介于日晒和水洗之间的一种生豆处理法,这种处理方法我们一般认为是哥斯达黎加首先采用的,其目的是为了在现有树种和栽培环境条件下取得更加优异的咖啡豆而采用的一种改良方法。生豆品质的提高无异于会带来更高的利润。

蜜处理是一种复杂、费时、难易度较大的加工方法,咖啡生豆在蜜处理法过程中,首先会将咖啡红果的果肉剥去,内果皮内含有丰富的糖分与酸味,在晒干的过程中,甜味和酸味会慢慢渗透到咖啡豆里,然后将带有内果皮的果核放于棚架上晾干,晾干的时间非常重要,如果时间短了,则甜味不佳,时间久了,咖啡则会发腐败的酸味或者霉味。

很多人会被“蜜”这个词所误导,误以为蜜处理法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了蜂蜜、糖等带有甜味的作料腌制而成的,实则不然,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使果核外的黏膜脱落,并且在此过程中使其形成各种千变万化的风味。如果单纯从咖啡液甜度的高低来看,日晒处理法无疑是最高的,密处理次之,水洗最低。蜜处理当中的“蜜”实际上指的是咖啡豆内果皮上的黏膜,因去除了果皮和果肉再进行晾晒,会使得果核表面胶状物失水后更加粘稠,种种原因而称之为蜜处理。

在哥斯达黎加,蜜处理又被颜色来区分,常见的有黄蜜、红蜜和黑蜜, 根据日晒的时间与果胶的量不同而区分三者,且果胶与内果皮的量会决定日晒的时间。

黄蜜是带有25%的内果皮

红蜜是带有 50%的内果皮

黑蜜是保存100%的果皮

因此,从“黄蜜”到“黑蜜”,需要更长的干燥时间。

从口感和风味上来说,越多的保留内果皮和胶状物会越多的得到丰富的口感,而较少的内果皮与胶质其风味和口感也越向水洗靠拢. 简单的可以认为,黑蜜的风味偏向日晒,黄蜜则更像水洗。

今天我们详细了说了处理法,下一期,我们会简单的分享几个常用的烘焙度。

你如果有什么想看到的,可以留言告诉我哦~

成为本专栏第150、200(以此类推)位关注的童鞋,我会给你送出真空包装的挂耳包。(2个星期内有效。)

第1000个关注我的人,我也会送出豆子+挂耳包(2个星期内有效。)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Ray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12:30 pm(NZT)

中国有哪些现存的宏伟至极的古建筑?

(多图 长文预警)被收藏了8969次, 点赞6827次,谢谢各位的厚爱了。
只是想自己回顾总结一下自己爱好的东西,没想到得到这么多赞。
惭愧。难道能突破7000赞啊?-----再更--
图片多来源于网络,部分是答主自己拍的,如果有侵权,联系后删除。
有些图片选用不当,不够典型,替换了3张图片。谢谢你们的指正。
这么多人收藏点赞,力求更准确。
@古牧的眼睛@剑啸易水寒@一枚水哥 等等
------------- 2015年12月27日17:33.本来还有房顶上各种脊兽的介绍,但是两个内容加在一起是最太长了。
就另回答了一个。如想了解请移步
亭庙的飞檐上总有一排小动物,都是什么?用来做什么的? - 旧集散地的回答---- ----一下原答案---------------以前去古镇玩只能惊叫:哇房子好漂亮,现在知道了这些。
以后带着妹子玩就可以显摆了,就是缺个妹子。

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一个标志。
屋顶的形式主要分为: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五种。

还有扇面顶、万字顶、勾连搭顶、穹窿顶、盔顶、盝顶、十字脊顶等特殊的形式。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重檐两种。

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

第一位:重檐庑殿顶。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囤顶。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盔顶、盝顶。亭台楼阁。

以下一一道来:

硬山顶:是汉族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常用于中国汉族民间居住建筑中。位于屋顶等级最低端。


实景:

山西王家大院--再有钱也只能用硬山顶,属于民间建筑,明清修建,当时建筑分阶级比较严格。

(以下还有各种山西,山西的古建筑真TM多,真丰富,实在羡慕嫉妒啊)

北方农村民居----多硬山顶

洛阳老街

徽派建筑也多属于硬山顶,只是有些山墙高于屋顶(叫做马头墙)

悬山顶: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 悬山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其特征是:各条桁或檩不像硬山那样封在两端的山墙面中。而是直接伸到山墙以外,以支托悬挑于外的屋面部分。也就是说悬山建筑不仅有前后檐,而且两端还有与前后檐尺寸相同的檐。于是其两山部分便处于悬空状态,因此得名。

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悬山顶有利于防雨,而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则多硬山。

实景:

莆田民居群-悬山顶

山西明秀寺 悬山屋顶五花墙


典型的明代悬山屋顶-山西平遥双林寺 (双林寺的泥塑非常非常精美,不过为了保护起来,都装了栏杆不让靠近,而且不能开灯见光,只能看到门口一点,已足够惊叹)

浙江平阳县顺溪古镇民居多悬山顶


歇山顶: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宋朝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顶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

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

实景:

天安门是典型的重檐歇山顶

长子法兴寺圆觉殿 单檐歇山顶

水镜台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

韩国景福宫勤政殿

福建连城玉沙桥-阁楼式歇山顶


三重檐歇山--福建泉州天后宫

歇山式在日本叫入母屋造--熊野神社

山西长治县玉皇观五凤楼--南宋五重檐歇山顶


庑殿顶: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从外观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凹曲屋面的造型飘逸舒展,犹如大鹏展翅,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飞动之美。凹曲屋面形如“人”字,它又与古代天地人学说相吻合,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符合“天人合一”学说。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

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实景:

故宫太和殿


现存唯一北宋庑殿顶建筑-山西万荣县稷王庙


北京孔庙大成殿

日本唐招提寺金堂

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单檐庑殿顶


攒尖顶: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和塔等建筑。宋朝时称“撮尖”,清朝时称“攒尖”,是古代汉族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日语称宝形造。分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等


实景:

北京天坛主殿-三重檐圆尖攒顶

扬州四望楼 明代重檐攒尖 重檐三滴水


台湾中正纪念堂-八角重檐攒尖顶

承德外八庙万法归一殿--重檐四角攒尖顶


黔东南信团鼓楼--十一重檐攒尖顶


盝顶: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 加上一圈外檐。


实景:

甘南藏传寺庙--典型的盝顶


河北石家庄正定县隆兴寺--明代重檐盝顶


加德满都三圣庙


盔顶:屋顶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

特征是没有正脊,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即宝顶。在这一点上,盔顶和攒尖顶相同,所不同的是,盔顶的斜坡和垂脊上半部向外凸,下半部向内凹,断面如弓,呈头盔状。盔顶多用于碑、亭等礼仪性建筑。

使用盔顶造型的现象在中国古建筑中实不多见,现存最大的最出名的盔顶建筑,要算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


实景:


岳阳楼--盔顶

资中文庙内钟楼--盔顶

重庆云阳张飞庙---盔顶

江西上饶冰溪第一楼--民间难得一见的盔顶(这个存在争议,答主并为去过此楼)


湖南会同县金龙宝顶-青石材盔顶


十字脊顶:由两个屋顶九十度垂直相交而成,可以是悬山式,也可以是歇山式。故又称“四面歇山顶”。

十字脊顶建筑典型代表有北京角楼、阅江楼、光岳楼、金陵大学钟楼(今南京大学北大楼)、南京农业大学教学楼等。


实景:

山西介休五岳庙---双十字脊顶


山西华严寺--十字脊顶


张家口靖远楼-三重檐十字脊顶

浙江台州东辉阁--明三暗五十字脊顶


囤顶:特征是屋顶略微拱起呈弧形,前后稍低、中央稍高,房屋左右两侧山墙有的会凸出于屋顶,凸出部分会被砌成弧形。主要是中国东北地区一带常用,这样设计的屋顶可避免过多的雪在房顶上堆积,减少屋顶的载重量。


实景:

辽宁兴城古城--囤顶民居


卷棚顶:又称元宝顶。为双坡屋顶,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成弧形的曲面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多用于园林建筑,在宫殿中也多用于太监、佣人等所居的边房。


实景:

河南新乡周武王庙侧殿---卷棚顶

颐和园仁寿殿--歇山式卷棚顶相结合

山西祁县老街--卷棚顶

山西武则天纪念馆--卷棚顶

----------------------

中国建筑历经几千年,除了以上各种典型的房顶形式,还有许多各种形式参杂在一起的建筑和非典型性建筑。

贵州织金财神庙


宁夏中卫高庙--双十字脊顶+悬山顶

广东岭南古建筑


广东佛山祖庙--硬山卷棚顶


白族民居


福建尤溪土堡


四川丹巴碉楼


芷江风雨桥


福建土楼

湖南凤凰吊脚楼

河南洛阳山陕会馆-一个戏台。歇山顶和庑殿顶相连。合二为一。

好了,带着妹纸装A-C去吧,明天继续古建筑之五脊六兽篇。

---------------------更多好玩的请关注微信公共号【米象萌物:imixiang】----------------------


此时时光比较散漫

容易走神,随便发发没有中心思想

过分专注的人

此地不宜久留

--米象萌物

2016年和你们一起做些比夏天还温暖的事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旧集散地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6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中国古典家具是否使用钉子联接,为什么?
为什么现在大学校园建筑大都建成西式,而不是传统的中国建筑?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12:15 pm(NZT)

如何评价上海哔哩哔哩男篮开局六连胜?

无论上海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引进吉默·弗雷戴特,这绝对是上海队本年度最值得称道的手笔之一。但上海队的战绩远不是他一人带出来的,优秀的国内球员和团队配合,同样是五连胜不可或缺的条件。

场均40.8分5篮板4助攻,只要不在NBA,弗雷戴特在哪儿都是“寂寞大神”。他仿佛找回了那个曾经在NCAA纵横驰骋、神挡杀神的自己,只是身边没有了进球后对自己拍手嘲讽的伦纳德——这位扎着玉米辫的大手小哥当年被吉默欺负得够呛——望着填满了夸张数据的赛后统计单,难免会感到一种无敌的寂寞。


被吉默欺负得够呛的远不止伦纳德一个,当年和他同场竞技的NCAA球员、NBDL球员、海外联赛球员,以及选中他的国王队,都被吉默大神折磨得苦不堪言,无论从何种意义上。

不过那些都已经是过往云烟,吉默在上海队打得无比自在,第一节的球还在刘晓宇手里,从第二节开始,直到下半场,吉默就接过了外线主攻的球权,发动挡拆、牵扯防守、突破分球,身穿上海小电视球衣的他有太多进攻选择,他甚至玩起了交叉步转身突破的把戏——吉默去年在马刺训练营里只敢接球投篮,而当年被他压着打的伦纳德已经成了球队领袖。


你可以把这对组合比作上海队的后场双枪,尽管其中一把是通着电的20毫米加特林,但另一把枪也没有因此而黯淡了光彩。

即使有吉默大神在畔,刘晓宇也不会因为无球而失去进攻威胁,他在弱侧的接应、跑位投篮、让对手和队友都猝不及防的直塞球,都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戏码。刘晓宇很会找进攻机会,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队友。他在过掩护后并不急于往篮下杀,而是时刻关注着身边跟进的队友(与之相比,广州队的莱恩就比较纯粹,一过掩护要么干拔,要么直接往里杀,单纯利用突破分球找机会)。对广东队,刘晓宇至少有三次以上,在过了张兆旭的掩护后,降速等后者跟进的镜头,这是很基础的细节,但一个球员的水平,也正是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中。

他的球风和赵继伟有点像,都是那种偏向组织控场型的控卫,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进攻火力不强。在来到上海之后,刘晓宇一下子释放了自己的进攻能量,本赛季至今,他场均至少要做1.6个突破转身破包夹这样的高难度技术动作,他可能在向吉默大神学习spin move的技巧,虽然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一半以走步、失误告终,但在大多数国内后卫逐渐无球化、3D化的今天,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本土后卫做这样的技术动作,而不是站着看外援打。

这两个后卫无论有球无球,都能挥洒出进攻创造力,有这两位在,再随便来个会掩护传球的内线队友,上海队就不用太担心自己的进攻。


说到上海的内线……我觉得放眼CBA,都很难找出这样一支球队,在外线火力如此凶猛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如此厚度的内线轮换。就好比勇士在搞来了杜兰特之后,还把内线换成了瓦兰丘纳斯、比永博和32岁的瓦莱乔。

这样的比喻虽然略显夸张,但是张兆旭、亚布莱塞和曾文鼎这样的内线轮换,确实有些吓人。

在场上扮演的角色上,张兆旭和瓦兰丘纳斯确有一些相似之处,除了防守护框之外,在进攻端还能展现出更多的东西:远到三分线内一步的射程、偶尔露一手的背身技术、策应传球,以及欧洲内线级别的掩护质量。

很多时候,国内联赛不好看的原因就在于战术跑不出来,打到后面只能靠球星用个人能力单打,不是说对面的防守压迫力有多强,真的是自身水平不到家,很多时候掩护都如同空气,防线扯不动,于是只能在外线倒球、靠外援单干。

而一个张兆旭级别的掩护,就可以将防守人挡得结结实实,让刘晓宇和吉默有一顿饭的时间来准备投篮,这对防守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在他的掩护下,上海队的三分优势会成倍放大。截止目前,上海队平均每场投出31.2个三分球,投进11.8个,37.8%的命中率。除了寂寞大神的加成之外,也该吹一波上海内线的掩护质量。

场边解说很有意思,“张兆旭这个表情,和哔哩哔哩的小电视很像啊。”


相比张兆旭的厚重严实,曾文鼎的画风就格外清奇,一个6尺8的大个,发型独树一帜,成天站在三分线上,走位飘忽,不擅长个人进攻,对冲抢篮板和造犯规倒是独有一番心得。我能想到的模板就是有三分的瓦莱乔。

曾文鼎很灵,他在三分线外的作用比在禁区里还大,不仅在外线倒球、做掩护,还负责阅读防守、组织下一步的进攻。他就像球队的润滑剂,有曾文鼎在,上海队的进攻就不至于变得滞涩。至于他的防守,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在对手发后场球的时候,曾文鼎是全队防发球最积极的那个,其他队友都退回己方半场落位了,他还在前场不依不饶地干扰发球。


亚布莱塞就更纯粹了,这位凯尔特人的十六号秀没有进入NBA,而是向穆迪埃前辈学习,在中国接受社会主义的教育指导。目前来看,指导效果还不错,护框和防守端有模有样,只是在进攻端太急于表现自己。更要命的是第一场57%的三分球让他投出了自信,随后越投越铁,终于在11号达到生涯巅峰,投出了6中1的精彩表现,他下一场如果还痴迷于“虽然不是好机会但我想投啊”这样的三分球,那凯尔特人就得迎来第二个马库斯·斯玛特,对就是那个防守强悍打铁不休的司马钢。


挺想吐槽CBA的暂停休息时间,比赛一暂停,没有吉祥物发T恤,也没有观众现场求婚、竞赛拿奖,就知道放拉拉队,镜头还不给到拉拉队身上,专门往布置战术的板凳席上面打,完全不考虑观众的感受。

我本来是完全不关注CBA的,一是国内比赛实在没有NBA、欧洲联赛的好看,联赛得分榜前25名里面只有一个易建联是本土球员;二是因为没啥话题性,难得冒出几个热点,仔细一看,全都是体制与利益的纠葛,反而更让人心烦。姚老板一头扎进这摊死水里,要搅出个清明,最后却只落了个小水花,波涛暗涌全被死水给埋住,然后又是上赛季总决赛时期的球迷冲突,那时候我还在朋友圈里转发了那条新闻:“所以我不看CBA。”

然后上个月,NBA中国赛的时候,看到上海队球衣上挂着b站的商标,过几天又传出了b站冠名上海队的消息,突然有种魔幻主义的感觉。以金坷垃、王司徒、二次元为标签的b站,居然也要往这摊水里跳,可后来我发现,这支和b站签约的球队,不还是姚老板的上海队么?我们在刷鬼畜、发弹幕的时候,看到头戴兔耳朵、一本正经为上海队带盐的姚老板,怎么说,这感觉还是挺复杂的。


B站的冠名效应会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在球衣上挂个商标只是个开始,它会逐渐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随之带来的品牌效应也会波及到其他方面,运气好的话,以此为契机,通过互联网来增进整个CBA市场的活力,也不是不可能。

我也想看到更高水平的CBA比赛,我也想在暂停时刻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短裙拉拉队跳舞,而不是教练坐在一群大汉中间在画战术,我也想在现场拿到吉祥物分发的球队T恤,我也想参与中场时刻组织的球迷投篮赢大奖活动,当然,如果有kiss cam就更完美了。

让CBA变得更好,更有活力,这应该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吧。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潘志立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59 个回答,查看全部。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11:30 am(NZT)

阿萨尼·卢金亚:“辽宁是我心中的纽约”

2016年初,卢金亚转会辽宁宏运,为不来梅带来200万欧转会费。这是个双赢的决定:在卢金亚的帮助下,辽宁宏运完成了保级任务;不来梅得到的转会费能够为接下来的引援做好准备。卢金牙承认,在这桩转会中,金钱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这不是全部。在不来梅的运动生涯并不顺利,他希望在中国开始一段新的经历。这一年,卢金亚在中国经历了什么呢?

6球征服辽沈大地

在不来梅三年半的职业生涯里,卢金牙一直徘徊于首发和替补,而在辽宁宏运,他是绝对的大腿。首场中超比赛,他用重炮任意球破门,帮助辽宁1:0战胜石家庄永昌,取得开门红,迅速抓住了球迷的心。

凑巧的是,比赛前一天我采访他的时候,还提到他在青年队当前锋进球的事,第二天卢金亚果然不负众望打进全场唯一进球。附上采访全文:

阿萨尼·卢金亚:中国足球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 今日头条(www.toutiao.com)

他在球队落后时充当后场组织者的角色,拿球突破,跟乌贾、詹姆斯的配合非常好。虽然他的防守有疏漏,但是球迷能够理解,毕竟各队前锋实力都不俗,而辽宁后防比较弱。赛季末期他打进了两粒金子般的进球,尤其最后一场比赛的进球,带领辽宁队保级。值得一提的是,在赛后谢场时,队长杨善平会把队长袖标绑在卢金亚的手臂上,他在球队的地位可见一斑。

后防核心、重炮任意球、一颗前锋的心,这些关键词足够让中国球迷记住他。“在中国,人们已经能认出我了,”卢金亚对此表示很自豪。

生活在辽宁

卢金亚进球数甚至超过了他的不来梅队友乌贾,后者是今年夏天才到中国的,贡献了5球3助攻。他们在沈阳的住处离得很近,所以经常在一起。每天都有大巴接他们去训练,“就像校车一样,”卢金亚说,“自己几乎不可能在这里开车,因为交通状况很不好。”

卢金亚觉得沈阳有种纽约的感觉,不仅因为这里有460万人口,很多摩天大楼,还因为他住在一个购物中心附近,那里有一个很大的电影院,作为一个超级影迷,他非常知足。他觉得影院和购物中心很现代、豪华,当然他知道不是每个地方都这样:“在旅途中我也看到了这个国家贫穷的一面。”

对于中国的气候,卢金亚觉得不太适应。2014年,卢金亚曾随云达不来梅到过长春、天津和北京,当时正值盛夏,闷热的天气让他觉得今后不会来中国踢球,然而他最终还是来了。卢金亚说:“今年年初在中国落地的一刻我很意外,因为当时沈阳的温度和天气和不来梅非常像,毕竟沈阳在中国北部,纬度上和不来梅比较接近。只有冬天有些不同,沈阳最低温度能到零下25度。”

中超与德甲的差别

中超和德甲的竞技水平有很大差距,卢金亚觉得中超前三、四名的球队是德甲水平,其他球队是德乙水平。踢法上,德国节奏更快,中国更依赖个人能力。因此中国球队喜欢花大价钱买来外国球星,希望短时间内取得成效。所以作为外援,卢金亚感觉时刻受到关注:“球队在外援身上金钱投入很大,因此也很想尽快看到成绩。”经历过德甲历练的他在中超首个赛季经受住了考验。

另外卢金亚觉得中国的医疗水平与德国有一些差距,“虽然和德甲没法比,但是会越来越好的。”

在遇到困难、状态不好的时候,卢金亚喜欢和乌贾聊聊、和家人打个电话或者去“德国街”转转,那里能买到正宗的德国啤酒,甚至还有科隆当地的“Kölsch”。“英语交流不成问题,就算有问题我也可以请我的翻译帮忙,他在训练和比赛时一直陪着我们。”

效力中超,少不了客场比赛长途旅行。“确实很烦,”卢金亚说,“有些客场比赛需要提前两天到达客场,因为你要飞四个小时,然后再坐两三个小时大巴,非常累。”在德国,飞行一小时足够到达最远的城市,而在中国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总之,卢金亚在中国过的不错。他的合同还有一年,由于他表现不错,有欧洲俱乐部抛出了橄榄枝。不过卢金亚觉得未来一切都不确定:“也许我会在中国待更久。”

趁着中超赛季结束,卢金亚近日回到了德国杜塞尔多夫陪伴家人。他有两个孩子,一个3岁,一个1岁。上个赛季,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在中国陪过卢金亚一个月。明年辽宁队将在南方开始季前备战,卢金亚在考虑明年3月赛季开始时将家人接到中国生活。

下周末,卢金亚准备回到熟悉的威悉球场,观战不来梅VS法兰克福的比赛。虽然身在中国,但是他一直和昔日的队友尤努佐维奇和塞拉西有联系,也一直关注着不来梅:“今年夏天来了这么多新球员,他们想要在不来梅继续发展,但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过我相信不来梅不会降级。”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达达嗒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7:00 am(NZT)

塞斯·库里告诉我们,拼爹拼哥不如拼自己

北京时间11月10日,勇士主场迎来了小牛的挑战,这场比赛是安德鲁·博古特和哈里森·巴恩斯在今年夏天离开勇士加盟小牛队后,首次回到甲骨文中心球馆,勇士主场专门为二人播放了一段“欢迎回家”的视频。

这场比赛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史蒂芬·库里和塞斯·库里兄弟首次在同一场NBA比赛中首发登场,三年多时间,辗转于两个联盟,多支球队,塞斯·库里终于迎来了和哥哥正面交锋的机会,最终哥哥技高一筹,率队以116-95轻取小牛,数据对比:史蒂芬12投8中,其中三分球8投4中,拿下24分;塞斯17投4中,其中三分球9投2中,拿下10分。

两人在场上交手时还出现了这样一幕,史蒂芬在防守塞斯的时候扭到了脚踝,但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没事,就是有点擦伤,我必须得下场处理一下,我没事。就是在变向,然后就受伤了(笑)。”

塞斯·库里今年26岁,在他人生的前12年,他习惯的身份是“戴尔·库里的儿子”,随后的12年,这个身份变成了“史蒂芬·库里的弟弟”,对此他早习以为常,尽管这个家族有着神奇的射手基因,但戴尔一直给儿子们灌输的思想是:“你们都是与众不同的,没有可比性。”塞斯自己也曾说过,他和史蒂芬性格迥异。史蒂芬在球场之上有如天马行空,而塞斯却沉稳内敛。

在小时候,塞斯·库里有两种提高球技的办法:看父亲打球和与哥哥单挑。在戴尔帮助史蒂芬调整投篮姿势,并让其留下无数眼泪的那个夏天,塞斯就一直安静地在旁边观摩学习,避免以后重复哥哥这个痛苦的过程。而在观摩父亲NBA比赛的过程中,塞斯也总会学习戴尔的招数,并用在与史蒂芬的单挑比赛中。

如果说史蒂芬的人生是一个童话,那么塞斯的人生就是现实:作为一名体型偏小的NBA落选双能卫,他有着优秀的基因,但运气总是不佳。塞斯和史蒂芬高中都是在夏洛特基督学校度过的,但该校历史单季得分王却是塞斯。在利伯缇大学,他是全美大学新生得分王,场均20.2分4.4篮板2.3助攻,还打破了大南区一年级生赛季得分记录。

大二这年,之前曾拒绝过他哥史蒂芬入校申请的杜克大学向塞斯抛出了橄榄枝,加盟杜克之后,他在第一场比赛的下半场拿下了18分。大二这个赛季,尽管因为右胫骨疲劳性骨折,塞斯在每次训练中都得穿上保护靴,他还是能够拿下场均17.5分的数据。

作为哥哥的史蒂芬曾在2008年做出过预测:“塞斯将来至少会和我一样,或者比我更好”。但是作为一名身高仅188厘米,体重仅185磅,又有过伤病史的纯射手,你很难得到NBA球队的青睐,哪怕你球衣背后的名字也是库里。在2013年选秀大会上,塞斯落选了。

随后你可能会在以下这些场合看到塞斯。

比如,在2014-15赛季季后赛首轮勇士对阵鹈鹕第三场比赛的最后时刻,当史蒂芬迎着安东尼·戴维斯投进致胜的底角三分时,镜头给到了场下最为疯狂的两位观众,一位是父亲戴尔·库里,另一位就是塞斯。

又比如是在那个赛季的常规赛MVP颁奖典礼上,当塞斯坐在台下,听到兄长在致辞中谈到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坚持时,赶紧用手擦拭了一下脸庞上的泪水,假装自己没有流泪。

还有当勇士最终夺得总冠军的时候,你也可以看到塞斯和家人们一起冲到球场之上去和史蒂芬拥抱庆祝。

但我们没有看到的是塞斯在勇士训练球馆一直延续到深夜的苦练,还有他一大清早在贝弗利高中开始的晨练,就连在他去克里夫兰观看哥哥总决赛的期间,他都要悄悄跑到当地一间学校的球馆里进行加练。塞斯说:“我为史蒂芬和他的成就感到非常开心,但我也想有所成绩。”

当塞斯代表鹈鹕在2015年夏季联赛里大杀四方的时候,史蒂芬也在医院的产房中一边焦急的等待,一边观看电视中弟弟的表演,他的第二个女儿很快就要出生了,但他说:“老婆批准了我看电视。”在拉斯维加斯,塞斯场均33.2分钟内可以得到24.3分4.3篮板2.7助攻,他是联赛的得分王。

在选秀大会上落选之后,塞斯的父亲和他的经纪人为他制定了一个计划:他将在NBA发展联盟中打上两年时间,随时做好进入NBA的准备,如果到了2015年秋天时他还没获得机会的话,那他就去海外打球,尽可能地多赚钱。

出于市场因素的考虑,勇士在选秀大会后两个月签下了塞斯,然后将他下放到勇士下属的发展联盟球队圣克鲁斯队中,塞斯在圣克鲁斯的第一场比赛中就取下了36分。

两个月后,孟菲斯灰熊向塞斯抛出了橄榄枝,然而在他刚结束自己在灰熊的首秀,也是自己NBA的首场比赛之后,他就被告知球队已经将他裁掉,灰熊是这样和塞斯说的,他们会交易走一名后卫,然后和他签下一份10天的合同,事实上,灰熊的确交易走了杰里德·贝勒斯,但塞斯的合同却没有如约而至。

两个月后,骑士签下了塞斯,但塞斯除了在对阵火箭的比赛中投入一记底角的三分之外,再也没有在骑士获得过上场机会,于是他回到了圣克鲁斯,10天后,在发展联盟的一场季后赛中,塞斯砍下了44分。

巧合的是,塞斯此时在圣克鲁斯的后场搭档正是克莱·汤普森的哥哥米切尔·汤普森,塞斯说:“人们也管我们叫做水花兄弟之类的,我很讨厌这种叫法,一点新意都没有,我们连自己的绰号都没有。”

在NBDL,塞斯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能命中那些高难度干拔,也能通过无球跑位撕扯开空间。但他始终无法得到NBA球队的青睐。 塞斯表示:“人们总说,‘库里’这个姓让我走到了现在,可有些时候,我觉得事实完全相反。” 他有时会想,若自己姓‘史密斯’,应该会收获更高的评价。 塞斯接着说:“人们都在拿我与MVP比较,他们并不关心我在NBDL的表现,事实上我差不多算是统治了NBDL。”

当塞斯在2015年夏季联赛中大放异彩之后,诸多NBA球队,包括鹈鹕,黄蜂和勇士等球队,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其中国王提出的合同最为丰厚,塞斯说:“我不想去勇士,因为我不想回到史蒂芬的阴影之中。”于是塞斯来到了国王,成为了拉简·隆多和达伦·克里森之后的球队第三后卫,国王总经理迪瓦茨说:“我知道很多人会拿他和史蒂芬作比较,这在以前可能伤害过他的感受,但我不会去那样做,我要的是塞斯,他就是我要找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在NBA打短工时,塞斯一直没有选择家族号码,他穿的分别是1号(灰熊)、31号(骑士)、10号(太阳)。来到国王,他终于披上了象征库里家族的30号球衣,这意味着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在国王的这个赛季,塞斯平均15.7分钟内能拿下6.8分1.5助攻,这个数据虽然不华丽,但塞斯表现出来了潜力。

今年四月,在国王常规赛的最后七场比赛中,塞斯的数据为平均32.4分钟内16.4分5.3助攻3.0篮板,投篮命中率为45.9%,其中三分命中率为48.9%,这些数据表明塞斯具备在最高水平篮球赛事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能力。

塞斯在赛季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谈到:“我认为作为一名篮球运动员最重要的几点可能是篮球智商,职业道德和竞争力,这正是史蒂芬所具有的,并让他变得越来越出色,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整个人生都和他在一起,目睹了他在联盟中的进步过程。我觉得自己在目前短暂的职业生涯中也有过一些进步,我也在试着将这个势头保持下去,而且我认为自己还远没到达巅峰,所以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这个夏天,希望自己能够在下个赛季成为更出色的球员。”

今年夏天,塞斯宣布正式跳出合同,进入自由市场试水,最终他和达拉斯小牛达成了一份2年600万美元的合同,达拉斯小牛是新赛季全联盟球员平均年龄第六大的球队,因此球队中像赛思这种年轻球员在场上带来的快节奏就显得难能可贵,对此球队主教练里克·卡莱尔在谈到塞斯时表示:“我们必须要在场上表现得年轻(有活力)一些,我们觉得他(库里)足够年轻,仍然可以获得巨大的突破,而且他也有球场经验,可以帮助到球队。”

11月10日勇士与小牛的比赛结束后,塞斯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张比赛中自己和哥哥史蒂芬的背影合照,球服上同样的30号,同样CURRY名字,塞斯写道:“小时候自家后院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此时站在球场上的塞斯,看着身边防守自己的哥哥,他应该还会记得高中赛场之上,曾有对方球员对他说:“省省吧!你又不是史蒂芬!”塞斯的回答是,没错,我从来就不是史蒂芬,我是独一无二的塞斯·库里。


来源:塞斯·库里告诉我们,拼爹拼哥不如拼自己
微博:快篮球
微信:快篮球(kuailanqiu2015)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炸炉小分队队长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5:00 am(NZT)

现在选择独居生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是个人选择还是社会造成的?

圆桌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从大家的讨论中获益良多。


独居是个人与社会的合谋。除了大家提到的原因以外,我想补充三点。


1. 现代社会减轻了对独居者的社会压力。


我在当今社会,仍存在对离婚或者大龄单身女性的歧视吗? - 暗涌的回答中提到,按照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原始社会中,独立的个体总是不能很好地抵抗外界的不良因素,因而需要同类的帮助才能更有利于生存;而且为了维持种族的繁衍,拥有稳定的性伴侣是很有必要的,这意味着可以传宗接代,并给后代稳定和良好的照顾。因此群体倾向于鼓励男女生活在一起,而压制独居、单身的个体。而当我们步入现代社会,后代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即使一部分适龄青年尚未生育,对于群体的传承也影响甚微,自然就减轻了对独居个体的压力。


同样地,男女之间经济与社会地位的变化,使得两性关系也随之改变。搭伙过日子的时代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寻找一个真正适合的人在一起。

经济基础的改变带来观念的改变,也为女性选择独居提供了条件。


但尽管如此,对独居者的偏见和歧视依旧存在。


2. 丰富的精神生活为独居提供了条件。


年轻人选择独居啊,当然要靠经济条件;但是也要考虑到精神的层面。

我在一个人无聊至极是怎样一种体验? - 暗涌的回答中提到,无聊是最折磨人的,为了摆脱无聊,人甚至会电击自己。而在精神生活尚不发达的时代,想象你回到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平板,没有WiFi,更没有人,你该如何度过漫长黑夜?只好找三五好友,唠嗑、下棋、打扑克。此时你还会更愿意独居吗?这些作为娱乐手段的社交活动是人们不愿意选择独居的原因之一。而现代社会文娱活动百花齐放,即使独居也能过得多姿多彩,独居生活也就成为了一个可选项。


这么说来,对单机游戏的偏好,可能是年轻人独居习惯的一种体现咯?并非如此,人是社会性动物,即使选择了独居,也并不意味着人放弃了社交的需求。


这里就要祭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爱与归属感的需求体现了人的社交需求,即使是最孤僻的人,内心也有与他人沟通的愿望,因此我认为独居与偏爱单机游戏没有因果关联,相反,独居者需要用包括游戏在内的替代方式满足社交需求。比如当大家得知贪吃蛇大作战是单机时,不也毅然决然选择卸载吗?

为什么在知道《贪吃蛇大作战》是单机游戏后,很多人会选择删游戏?


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也为独居者提供了社交的替代选项,不过它对我们的影响就深远得多。参见社交网络与各类科技产品的发展,是否促成了年轻人选择独居的现状? - 暗涌的回答


3. 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独居的动力。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处于最高的位置,而在今天,自我实现的需求日益增大,多少年轻人放弃家乡安逸的生活奔波于拥挤的一线城市,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方面,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我们的其他需要逐渐得到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自然处于中心位置;

另一方面,虽然我们「成家立业」的传统文化仍然很浓厚,但依旧无法阻挡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典型的集体主义开始受到个人主义的影响,越来越注重让每个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对梦想不灭的追求,正是年轻人心中的那一团火,即使为此背井离乡离群索居也在所不辞。选择独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的成因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的讨论也只不过是盲人摸象。独居的背后包含了多少个体的内心波动,又体现了社会的哪些进步?这个问题,就交给时间去回答吧。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暗涌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62 个回答,查看全部。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4:00 am(NZT)

虚拟现实将如何摧毁重构现有社会结构?

大家说的都太哲学了,我来讲点俗的,关于房价和城市的。AR/VR技术 + 完善的无人驾驶物流网,是可以对一线城市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的。因为这些技术有可能摧毁城市存在的价值基础。设想以下的技术被运用起来:
1,AR+在线协作实现高效的在家办公
自家的书房/卧室 or 任何空间中按照公司的要求安置深度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可以拍摄你的3D影像(通过算法剔除你家中那杂乱无章的背景,剔除你穿的睡衣,并自动贴图上工作装)并上传到公司托管在云端的实时工作系统中。你的同事和上司可以通过AR眼镜看到你在工作,你也可以通过你的AR眼镜看到同事和上司,并选择某个人(戳一戳)来交流,就像是你们在同一个房间那样自然。你们在交谈时可以随时在AR环境中召唤一块虚拟的黑板来写字,也可以互相扔文件,并利用google docs这样的模式同步在线编辑。你的上司可以随时查看你在干啥,当然,他只在工作时间里拥有这种权限,当你表明自己下班后就看不到你在自己的屋里干啥了(当然你也可以在工作时间关闭摄像头分享权限,如果你够NB能无视领导的话)。云端的安全性将保障工作信息的安全。2,VR购物体验
通过VR在家里就可以逼真地实现购物体验,试穿,下单,随后自动化的无人车/无人机物流将会将产品送到你家,电商通过VR将可以显著超越实体店的体验。当然,你在VR里可以和你住在几千里以外的闺蜜一起逛街,想怎么逛怎么逛,不会出现找不到店的情况,还不累。再也不存在逛超市大采购这回事了,你的私人量化系统会学习你的生活历史,并自动采购添置你需要的生活用品。实现模式参见刚才写的在线工作的方法。3,AR实现逼真的社交
设想你的facebook被搬到了VR上,你可以痛快地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面对面”地交流,无论身处何地,不受地区限制。实现模式参见刚才写的在线工作的方法。4,在线教育
小孩可以利用和工作类似的模式实现远程教学,他们将会受到全世界最好的教育(因为很多教育资源是随手可及,你可以在线听着全世界最好的老师的lecture,并通过AR和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孩子交流和讨论)。实现模式参见刚才写的在线工作的方法。5,远程医疗
未来的医疗,初诊都会通过在线医疗的方式实现,AI系统知道你的全部生活和医疗历史,还知道你昨天吃了啥东西,如果你腹痛就可以快速给出初诊意见,医生稍微问一下就可以确诊,药物通过电商的途径发送过来。更大的手术等操作则需要用无人车把你运到治疗中心。这些治疗中心没有任何必要建在大城市,而是贴近医生们喜欢居住的郊区。6,灵活的性需求(陌陌)
如果你结婚了,你当然可以和老婆一起到处跑,反正她的工作如果也是白领工作,那在哪儿工作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没有结婚,那你就可以满世界泡妹子了。因此AR/VR技术意味着:
1,我不需要住在大城市,天天通勤来办公室上班,这浪费我的时间也浪费公司的钱(我的通勤费和损失的工作时间最后会体现在公司的cost里),而且我的生活成本也得以降低。
2,我不需要住在大城市来享受便利的生活条件,因为在家用电商更方便,更灵活,更便宜,体验还更棒。
3,我不需要住在大城市以确保可以离我的朋友们近一点以方便出去玩,因为我可以在VR中和他们一起high,比如:一起在虚拟的太空中漂浮着打麻将。我不希望为了见朋友1个小时,在周末挤2小时地铁。
4,我不需要住在大城市来为我的小孩提供教育,我可以在家里多和他玩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通勤上,我工作的时候让他去VR世界自己探索,去和小朋友们在VR的游戏世界里玩耍探索就好了。他的小朋友的构成将不会被地理距离限制,而是真正出自个人兴趣和父母(也就是我)的社会经济地位。我自然不愿意他从小和穷人家的小孩一起玩。
5,我不需要住在大城市来获得良好的医疗资源
6,我不需要住在大城市来满足性需求那么,我为啥要在大城市这种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住并买一个房子?我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居住,并通过云端+快递来工作和获取生活用品和服务。那么大城市存在的理由就被掏空了,“商街旺铺”,“近地铁半小时通勤圈”这种概念将会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人们可以住在自己喜欢的舒适的地方,没有雾霾,景色宜人。哦对了,你还要把共享经济考虑进来,既然你不用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买房子,那为啥不采用airbnb的模式来居住呢(还可以满世界泡妹子)?你可以在airbnb上短租房子,夏天住在北海道的文艺小镇,冬天住在巴厘岛的沙滩上,反正每一个房子都有标准化安装的深度摄像头和高速网络(那个时候光纤就像是电线一样,是刚需的基础设施),只要在房屋的中控系统上登录我的身份证并重置,这个屋子就会接上我在云端的个人账户并按照我的生活历史和工作需求进行优化,我就可以立刻开始生活和工作了。如果我很喜欢这个地方,我大可以把这个屋子从房东(房东此刻可能正在另一个人所持有的屋子里生活和工作)那儿盘下来,自己想怎么改装怎么改装。厌倦了就可以再从airbnb租出去收租,要是碰到下一个买家还可卖出去收回钱还贷。如果我想要在现实中和我的朋友一起玩,我可以很方便地在他住的附近找一个airbnb搬过去住几周,直到我们互相都满意(或厌倦)了为止。这种频繁的搬家并不意味着带上很多箱子,因为大部分日常用品都是采用共享经济获得的(使用权),某些我珍爱的东西则可以通过极为廉价的物流运到新的地点供我重新装置。你对这种生活感到很向往吗?反正我是非常向往的。但是这种生活将意味着对现在的城市社会的摧毁,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失业和破产,对于地铁员工和专车司机,对于CBD楼下的小店和餐厅的从业人员,对于那些祖居北京如今靠着收房租度日的大妈,这就是世界末日。衷心地希望这些可怜的人们在美丽新世纪来临之前去世(不管是自然死亡还是死于糟糕的公共医疗服务)这个愿景里涉及到的技术其实并没有遥不可期,但是商业模式的实现路径还需要商榷,很希望可以从现在开始对这个产业链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加以投资,那么我预计在2050年我退休后,就可以舒适地用之前对这个愿景的投资收益来养老了。想一想从1982年开始对电脑,软件和互联网标的进行持久和有计划投资的人们,在2016年的当下该多么财务自由。主要的基础设施包括:
1,高效物流所需要的自动化仓储,低成本交通,无人驾驶汽车/飞机/货轮
2,VR/AR相关的技术标的
3,VR电商标的,尤其是体验优化仿真(个人感觉这块需要借助游戏界的研发力量)
4,共享经济相关的类uber,airbnb商业模式标的
5,高速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优化标的
6,远程协作工作的平台建设标的
7,云端商业数据安全的标的
8,风景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有潜力改装成airbnb SOHO的不动产资源(巴厘岛的沿海地段会紧缺)
其他的再慢慢想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Justin Liu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人耳是怎么区分前后和上下的?
如何评价国内虚拟现实发展现状?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2:30 am(NZT)

Improving your statistical inferences第五周:置信区间、样本量以及p-curve

注:Improving your statistical inference是荷兰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心理学研究者Danial Lakens在coursera上开设的一门公开课,目的是为了增加心理学研究者对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统计的理解。本次更新第五周的内容。

本周的内容主要是接着上周的效应量。既然我们报告了效应量(以及解读TA的理论和实际的意义),接下来,我们需要报告效应量的误差,也就是置信区间。为什么要报告置信区间呢?原因是:我们的研究一般是从总体中抽出一个样本,想要根据这个样本来对总体的情况进行推断,既然是一次抽样,就可能有误差。有个名人说过:只报告点估计不报告相应的误差就是耍流氓。

那么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到底是啥呢?可以直观地到这个网站上感受一下:Interpreting Confidence Intervals. 截个图:

这个图中间的黄色虚线是总体均值,每个短黑线是一次抽样的置信区间,蓝色的点是则是样本的均值。可以看出,95%置信区间中,也有一小部分不包括总体的均值。这里涉及到对置信区间的理解了:95%的CI指的是进行无数次抽样,每次抽样进行一次CI估计的话,大约95%的CI包含了真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你的这个实验的95%CI是否包含了真值呢?不知道,有95%可能包括了吧。

CI的一个特点是,随着样本量的增加,会越来越稳定地接近真值(废话,样本量越多,从总体中抽出来的个体越多,当然会越接近真值)。

不过95%的CI是否意味着你重复一次实验,有95%的可能就包含真值?不是的。这个比值叫做捕获百分比(Capture Percentage),具体的原理就不讲了,有兴趣的同学参考这个文献:[http://psych.colorado.edu/~willcutt/pdfs/Cumming_2006.pdf]。但记住一点:95%的CI的捕获百分比大约为84.3%。这个错误出现在Science的一篇评论中,至今没有纠正[见我们的中文介绍:胡传鹏, 王非, 过继成思, 宋梦迪, 隋洁, 彭凯平. (2016)]。


CI的作用是什么?对于单个的实验室来说,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对于整个科学界来说,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我们对多个研究进行整合的元分析,从而得到对真值更加准确的估计,体现科学的累积的效果。


当然,提到置信区间就不会不提贝叶斯的credible intervals,这个概念更接近我们的直觉:在95% credible intervals中间的是我们认为最有可能的值。这个概念也可以搜索一下相关的文献。

本周第二课讲的是统计检验力分析(Power analysis)和样本量的估计。这个对于研究者来说很实用,但也是非常难搞定的一个。


前面提到,样本量越小,CI越大,所以小样本量估计出来的CI,其实很不靠谱。但研究者的时间和金钱是有限的,如何在大样本与有有限的资源之间进行平衡?以前主要靠直觉,比如说前面的人用了30个人,我们也用30个。现在大部分人仍然是这么做的。但是这样做已经不行了,因为大部分的好期刊已经开始要求你明确说明你为什么要采用这个样本量。以下是最近JEP:G一个文章方法部分的截图:

正是由于我们之前是用的直觉,导致心理学研究整体的统计检验力严重不足。2013年,Nature Neuroscience专门刊登了篇文章,标题就是叫做Power failure

上周提到过统计检验力、效应量、alpha水平与样本量四者有密切关系,确定三者可以得到剩下的一个。一般实验前想要知道需要多少样本量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检验力(比如说90%),那么这时候效应量的值就显得很关键。一般来讲,我们可能需要从前人的研究中来得到对效应量的估计,但是由于出版偏见的原因,前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极有可能高估了效应量。所以,采用无偏的效应量对前人研究进行元分析之后,得到的效应量可能会比较靠谱一些。

在课后的作业中,Lakens提供了使用G*power以及其他一些软件来计算样本量的操作,非常实用。但也有一个问题,对于认知实验中常用的2*2被试内设计,计算交互作用的90%检验力需要多少样本量时,在G*power中如何填写Number of measure仍然不知道,我在课程的论坛上问了这个问题,Lakens直接说:我也不知道。所以这个问题比较tricky。

跳出这个课程,关于样本量上,还有一些经验的做法。比如Simonsohn他们在一篇文章[Small Telescopes]中指出,如何需要重复一个研究,可能需要原研究样本的2.5倍。在另外一个演讲中[life after p-hacking]。他也指出,要想检验出一个类似于男性身高大于女性这样一个效应量的假设,至少需要每组50人的被试间设计。所以,也许,50可能是我们以后进行探索性研究时的一个经验值。当然,在第三周时也提到了optional sampling的方法,可以使用这个,让我们在样本量和有限的资源之间进行平衡。

最后,讲的是P-curve,这个方法已经有了不少文章,比较靠谱(我们在19届全国心理学大会前的工作坊中,由@沉默的马大爷 讲过这个方法)。在第二周时,Lakens讲到,当H0为真时,p 值应该是在0-1之间均匀分布的。而当H1为真时,一个统计检验力比较强的实验中,p值的分布是靠近0这一端,而且是在小于0.01这一端比较多(见下图)。


基于这一个理论假设,假如一个研究的效应是真实的(H1为真),那么它的P值应该更多分布在小的一端(0.01),而不是0.05这一端。所以如果我们找出一系列关于这个效应的研究,把他们的阳性结果(p< 0.05)的p值拿过来做一个分布,看看是更多地靠近0.05,还是0.01。如果靠近0.01,则更有可能是在H1为真的情况下的数据(比如下图的教授启动效应)(补一句:最近APS正在组织重复Professor priming的实验,结果可能明年出来)。

如果是靠近0.05,则H1更有可能效应不存在,H0为真,比如下图的老年启动效应。


非常遗憾的是p-curve没有练习题,所以我还没有练习。估计以后抽时间自己练习一下。相信理解原理之后,操作起来不难。

小结:只报告效应量不报告置信区间就是耍流氓;样本量估计不容易;p-curve是检验以前关于某个效应是否可靠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胡传鹏, 王非, 过继成思, 宋梦迪, 隋洁, & 彭凯平. (2016). 心理学研究的可重复性问题:从危机到契机. 心理科学进展, 24(9), 1504–1518 doi:10.3724/SP.J.1042.2016.01504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2:15 am(NZT)

航拍可以延时吗?

知乎第一次正经答题就给你吧,先说结论:
当然可以。无人机由于电池容量的限制,在天上只能停留个十几二十分钟,拍一段黄昏过渡这类需要一两个小时的延时素材显然不现实。
延时摄影又叫缩时摄影(英语:Time-lapse photography)是以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其拍摄的是一组照片或是视频,后期通过照片串联或是视频抽帧,把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年的过程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以视频的方式播放。

不过,我们把十几分钟时间缩短到十秒以内,符合延时摄影的定义,并且效果也不差。首先要明白的是延时摄影并不只是定时间隔按快门就能出来的,一个没有变化的拍摄环境里,拍一千张也不会有延时效果。以下两个条件,必须至少满足一个,这段延时摄影才是有效的。1、被摄物需要是动态的,这是基本的固定机位延时效果。比如车流,比如天上移动的云彩。再比如光线明暗关系的变化。2、如果被摄物不移动,那么相机线性移动也可以,这就是大范围移动延时拍摄出来的效果。如果是大疆用户,最新的DJI GO APP已经有了“定时”拍摄功能,可以设定间隔时间拍摄,其实就是基础的延时拍摄功能,飞一块电池大概能够得到100张左右,也就是3-5秒的延时素材。对于剪辑用途勉强够了。巧妙运用其他的方法,同样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先说笨办法,拿我们UP!拍过的一段素材演示一下吧:
环 (内有动图1-远征#ΓΛΚΣΤΘ拍这段素材的时候APP还没有定时拍摄功能。上升的效果是动态缩放出来的,车流的拍摄就是很简单地一张一张按,每张曝光一秒左右拉出车流的光线。拍摄时没有考虑快门间隔多少秒——因为车流是在持续地高速移动,因此较短的快门间隔也可以出效果。航拍大范围移动延时摄影,也可以拍。
在此引用树根大大的例子:
航拍+延时摄影 最新更新的D-Kai-FAKETO原理很简单,用APP中的航点飞行功能,设置三个参数:飞多远,飞多快在这个过程中拍多少张。一段大范围移动的延时摄影就出来了。此外,还涉及到后期稳定问题,在这里引用大疆官方教程:
大疆社区|夏清也来拍延时——延时摄影(航拍)后期增稳
希望对答主有所帮助。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远征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有没有自制的飞行器可以飞到万米高空?
《后会无期》主题曲《平凡之路》MV 中的航拍镜头是怎么拍的?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2:00 am(NZT)

跟着《你一生的故事》学外星语言

这是一篇约稿。收录在线上杂志《离线》第35期《特德·姜的语言学和哲学》中。原文链接:跟着《你一生的故事》学外星语言 - OFFLINE。《OFFLINE知乎专栏》是一份科技文化周刊,关注科技如何影响文化、商业和社会生活,并发掘技术背后更人性的一面。全球优秀的思考者(thinker)和行动家(doer)都将在此分享他们的思想和观点。欢迎大家关注the-offline.com。

《你一生的故事》是特德·姜以语言学为核心的科幻小说,荣获 1998 年的星云奖和斯特金奖,故事讲述了降临地球的外星人「七肢桶」——因其长着七根长肢、轴心像圆筒而命名——降临地球,「我」(班克斯博士)作为语言学家受命去研究「七肢桶」的语言及其访问地球意图。

小说详细记录了语言学家如何破译七肢桶的语言「七文」、如何因为这个过程改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故事简单,描述的却是语言背后认知和思维的波澜壮阔。

七文的设定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应视为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应,语言能力不是自足的,也不是天赋的。所以,七肢桶的文字并不是线性排列的,所有要表达的语意都统一在一个字内,语意越是繁复,这个字就越是复杂。因为七肢桶的身体结构就是一个像章鱼一样环绕的、没有前后左右的生物,他们的身体结构导致他们对方向没有概念,而语言的这个特点又深深地影响了七肢桶们的认知,七文的特点使得七肢桶们同时感知所有事件,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并至,因果同时出现。说出的话是泼出去的一幅画,从提笔起就已知如何收笔。七肢桶们的时间并不是如流水一般涓涓向前,时间不是长河,而是 「一片片的,好像切成薄片的黄油一样,铺在不同的事情上」(电影《房间》里的小男孩 Jack 说的话)。


七文的设定,和我们人类的语言完全不同。我们依照前后顺序感知世界,将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因与果,我们的语言是线性向前,从此时推向彼时,每一个字,每一个单词都有特定约定俗成的意义,随着线性排列的不同展现出不同的意义。故事中最有趣的部分,是班克斯博士如何学会七文,这一整个的学习过程似乎又到了语言心理学领域的范畴——「我」在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认知变化。

「七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

不得不说,姜的这个故事涵盖了大部分语言习得的要义。

首先,当国务院希望班克斯博士能通过视频或者录音来学会七语时,班克斯是这样说的:


「要学习一种未知语言,只有与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人交流,这是唯一的途径。」


这是语言学习中的一条重要前提,基于意义的互动,是学习未知语言的唯一途径。

当国务院担心七肢桶是不是也能学会我们人类语言时,班克斯又提出了第二条关于语言学习的重要原则——需要教学材料的语言学习,「要学会人类语言,它们需要教学材料,而且是专门设计、向非人类成员传授人类语言的教学材料。否则不行,缺乏一个出发点,一个立足点。」

而对于已知语言来说,这一个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关于所学习语言的语言知识,没有知识的建立,就没有技能的提高,如果没有通过翔实的单词、语法方面的讲解,语言技能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提高。

「七语」学习过程体现的语言习得理论


我们再来看看班克斯博士在学习七文中所采用的学习手段:

1. 单词知识的外显学习。所谓「外显学习」就是有意识地进行知识学习,例如在英文单词书中学会「top」和中文中的「头」、「上衣」的对应,我们明白自己在学这个单词。在故事中,班克斯通过指向自己和物理学教授,发出「人」的声音,再挨个指向两个七肢桶示意他们:你们叫什么?或者你们属于什么?并通过记录七肢桶所发出的振动音再反复播放该振动音来确认意义。

2. 语法规则的外显学习。班克斯试图将已有单词组合来总结七语的规则,然而这个过程失败了,班克斯没有通过发音总结出七语的发音规则。于是她想出从书写系统突破,也就是从口头语转向了书面语。对于人类来说,面对一个发音器官、发音系统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物种来说,分辨字形比分辨音位容易得多。班克斯接着初步总结出七文的语法规则和人类文字的相似点:七文的文字也是平面的、二维的。从七文书写「一笔画」的特点中她得到了七文更加独特的规则,她据此推测七肢桶的认知方式,这些推测得出的认知习惯在交流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相应地也印证了她总结的语法规则。

3. 全身肢体反应法——TPR(totally response reaction)法。顾名思义,这种方法是指通过身体的整体反应来展示一个和动作相关的语言意义,这个方法非常适合动词的学习。故事中的物理学教授先表演一个动词,再表演动宾短语所代表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班克斯博士发现了七肢桶的文字是非线性的象形文字,七肢桶的口语和书面语有两套系统。口语的语法没用固定的组合次序、没用常用的顺序(所谓的线性排列「先……后……」的语法)。两次复述同一个意思时的得出顺序完全不同的两句话语。

4. 基于规则的练习(rule-based practice)。当班克斯逐渐勾绘出七文的规则全貌时,她开始试着用七文书写句子,这是典型的基于规则的练习,当班克斯博士还没有看明白七肢桶的文字是「一笔画」时,最初尝试的几次练习都是失败的,当明白「一笔画」的规则后,书写大见起色。这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常见的「试错和修正」(trial and error)现象。并不是学会了规则,就能正确使用,这二者之间需要大量的练习构架桥梁。

5. 基于概念的学习(concept-based pedagogy)。这种学习/教学方法是在 1997 年后出现「社会学转向」(social turn)后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而提出的,基于概念的教学法认为对于规则的学习要建立在对规则背后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之上,规则所代表的意义可能是固定的,但是概念却可以是多样的。例如,「文件发到每个人那里」和「每个人都看到了文件」,这两句话中动词之后的「到」表达的都是一种结果,然而「到」在两句话中的概念却是不同的,第一句具有「离开」趋向,而第二句有「接受」趋向。这样的概念,只有在对多种规则总结的基础上才能有完整的还原。而在故事中,班克斯博士在练习七文的过程中不断地和其他语言学家共同研讨,分享学习心得,这个过程就是对语言概念的深加工。和同伴共同学习,也属于社会文化理论范畴下「搭支架」(scaffolding)的行为,这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

6. 内隐学习。内隐学习和前文所提到的外显学习恰好相对,内隐学习是学习者无意识地获得这门语言的过程。一般来说,去了目的语国家生活和工作的人能更深刻地的体会到内隐学习的力量,在有意义的互动沟通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建立了这种语言的能力。在故事中,班克斯在学会了大部分七文的规则后,因为被国务院指派要完成外交任务,开始和七肢桶们有了真正的、基于意义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试图搞清楚他们来地球的目的。且不论故事情节的推进,这个行为,就是非常典型的内隐学习的过程。博士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在和母语者七肢桶的交流中,无意识地提高了自己使用七语的能力。

7. 最终,班克斯实现了语言认知能力的共同发展。人从一出生开始到五岁左右,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就相伴相生、相互促进、一损俱损。而当我们学习第二门外语的时候,语言的获得是不是也改变了我们的认知能力呢?在《你一生的故事》中,显然,班克斯的认知能力随着七文能力的提高也改变了,她成为了一个可以预见未来的人。七文改变了她的思维习惯,构成思维的是图画式的七文符号,思维是通过眼睛看到了一团团七语。

小说隐含的语言-认知关系

无可厚非,语言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主要手段,可是,当我们已经有了母语这个强大的认知工具时,第二语言的出现真的会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吗?

故事中班克斯的认识方式变成了人类-七肢桶的认识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语言习得领域的专家也提出了「认知结构可塑」( structural cognitive modifiability)的说法,以色列发展心理学家、语言学家 Feuerstein 提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可变的,不是纯生物学的固定特征,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变化发展。那么,这是不是就是说,人类的认知能可以随着第二语言的进步而发展,直到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功能性的能力?一种新的、发展而来的生物属性,就可以解释班克斯在学习了七文之后有了预测未来、因果了然于心的本领,于是,班克斯知道,「你一生的故事」从「你」出生起就已经看到了结局,可是班克斯无法改变结果,只能看着过程一步步推进。

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下,对于语言作为人类和世界互动的主要工具来说,新语言的学习也无疑会改变我们的认知。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些海归学者做深奥、复杂的学术研究时,用自己的第二语言英文进行阅读、写作和学术讨论中更加轻松自如,而用母语时却觉得非常蹩脚。学者们对学术现象的认知能力无疑是由第二语言英语作为主要手段的,英语的语言认知能力镶嵌在他们大脑中的「学术」部分。


但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尽管经常有人提及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也有人不断提及要在英语学习中使用「英语思维」。可是,「英语思维」、「日语思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而《你一生的故事》在这一点是也给我们提出了启示,我们可能很少在学语言的过程中去像班克斯那样深入地思考这种语言形式对它描述世界、展现认知方式的特点,以及和我们的母语有什么认知方式上的不同,因为在小说中,深入的思考这种认知差异是她语言能力迅速提高的主要助力。

此外,故事中也描写了语言习得的两个困难:其中之一是,班克斯最终都不能用自己的语音和七肢桶进行沟通交流,因为人类的听觉器官已经根据所处的环境而调整为最适合分辨人类喉腔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而对于异种发音系统,分辨起来十分困难。这一条,对于不同的人类语言同理,所谓的「口音」和「洋腔洋调」的原因。一般来说,从出生到8个月大的婴儿都是「世界公民」,在大部分情况下,当声音发生变化时他们都能够识别到,不管这些音节是来自哪个国家的语言。但是出生 8 个月以后,婴儿就变得对「自己的」语言——父母所用的语言,更敏感、更容易感觉到声音的变化,并渐渐地会丧失识别非母语的发音变化的能力,听觉器官、发音器官也逐渐无法识别和发出其他语言的一些音节,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外国人口音」的困扰。。

另一个要点则是学习语言时动力、动机的重要性。班克斯在学习语言时外显学习手段的比例非常高,她一直被阅读七语的好奇感、强大的动力所驱使,与此同时,班克斯和七肢桶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也存在官方的、外交的压力。故事里的隐含的这个要点同样适用于我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也许你缺乏的是一个强烈的动机。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青格乐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1:45 am(NZT)

既做天使投资、又做对冲基金,对 Peter Thiel 的投资方法论有何影响?

我认为归根究底是要从皮特·泰尔的商业理念,乃至政治理念说起的。在商业上泰尔认为资源也不会顺理成章的平均分配,创业更是如此,少数公司大获成功,而大部分公司则历经挫折一败涂地。基于这种情况,资本在创业市场中进行投资组合与对冲显然是不明智的,寻找到长尾上的公司才能保证风险投资者、企业家乃至求职者免于蒙受损失。 资本主义与竞争绝不是天然捆缚在一起的,资本主义的原旨是增值、创造更大的财富。但是在充分竞争理论中,没有人会获利,所有的经济利润都会被竞争吹得不翼而飞。泰尔认为所谓的“全球化”基本上已经沦为了一场抄袭的盛宴,像发展中国家在19世纪照搬着学会了营造铁路,20世纪照搬着建造了城市下水道一样,这仅仅是从数字1变为了数字n,毫无创新可言。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人们过于痴迷上述“从1到n”的过程。他的天使投资理念就来自于此。故而泰尔和他的团队此后发起和创建了前10年中一些最具创新性的创业企业。其中包括YouTube,LinkedIn,开发共享图片设备的Slide,用户评论的Yelp,创业投资基金Founders Fund,开发在网络上搜寻恐怖分子和金融诈骗者软件的Palantir Technologies,研制低成本火箭的SpaceX,开发电动车的Tesla Motors公司和发放小额贷款的Kiva放贷机构。但是泰尔在金融上又有一套自己的判断。说泰尔是个自由主义者,我觉得并不认同,他的一些商业理念更类似于是让商业架构代替政治体制的一种无政府主义尝试(例如海洋殖民化的尝试)。从分配的公正性角度看,对冲基金的这种行为被认为接近于垄断,那么它所获得的收入则近乎垄断利润。对冲基金对金融市场价格的扰动引起对实质经济和货币体系的破坏时,这些价格才会向对冲基金期望的方向持续地跌落。同时,被攻击的国家被破坏得越严重,对实施攻击的对冲基金越有利。其结果,是对冲基金与民族国家之间的一次财富再分配。我想这个再分配过程才是泰尔需要的。泰尔在与侨居美国的年轻的乌克兰电脑科学家迈克斯·雷夫奇(Max Levchin)会面交谈后,两人决心共同创业,并设立了名为Confinity的开发电子支付系统的公司。该公司推出的第一个产品就是称之为PayPal的应用软件。该系统可让使用便携式PalmPilot电脑的用户彼此间相互转账。这种功能后来扩大为可让任何人通过电子邮件地址方式汇转资金。当eBay公司介入这项服务后,使用它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泰尔希望它具有最终变为独立的货币体系,削弱政府对经济和汇率的控制的潜在功能。这也可以看做是他政治理念的一次商业尝试。泰尔在2002年出售了PayPal后的数周内成立了名为Clarium Capital的金融机构。在机构投资者、养老基金和对冲基金的基金(funds of hedge funds),以及少数资深个人投资者的支持下,他把希望压在了长期在石油和能源类股票上做多头,并预测,若美国经济下滑,30年国债收益会上扬;随着投资者逃离由借入美元支撑的新兴经济体,美元投机活动会增强。 他曾认为油价会升至每桶147美元,此后又认为油价会一路下行至每桶34美元,并预判无论美元升值还是国债收益上升都不能避免亏损。但是Clarium Capital,它在截止2010年的前3年中连续亏损,2008,2009和2010年的亏损幅度分别达4.5%、25%和23%。自2008年以来,该基金的投资者已亏损65%。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吴胜明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投行和对冲基金的人聪明和优秀到什么程度?
对冲策略的意义在于哪里?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1:30 am(NZT)

亲历上海六小时:看一场横跨半个礼拜的耐力赛是什么体验?

本文首发公众号「驾仕派」,同时刊发于作者知乎专栏「JENWAYZ真的不懂车」微信公众号「JENWAYZ」中,部分图片来自瓦罐张。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啊,周周加班的笔者想死你们啦= ̄ω ̄=


Jenwayz是某整车制造商亚太办公室小员工一枚,这位小员工这回获得了亲身经历上海六小时耐力赛的机会。初次亲身接触这一赛事的Jenwayz这次就要以流水账的方式来记录一下这个横跨半个礼拜的耐力赛观赛体验。(赛后回市区的酒吧围观了一场Tottenham对阵Woolwich的北伦敦德比导致这次的赛后体验发得有些太晚了,捂脸……)

上海六小时的观赛体验为什么会横跨半个礼拜?

文章的开头当然要交代一下「上海六小时」这个地名与时间的组合是什么意思。作为世界耐力锦标赛WEC(World Endurance Championship)2016赛季的第九站比赛也是倒数第二站,上海六小时与WEC的其他分站一样包含了赛事的全部四个组别:


8台LMP1赛车;

11台LMP2赛车;

7台GTE-Pro组别GT赛车;

6台GTE-Am组别GT赛车。


这些赛车将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上经历长达六小时的缠斗,最终决出各个组别速度与耐久性方面的双重冠军。


【周日正赛时的发车场景】


本站上海六小时中,LMP1组别与GTE-Pro组别都包含了很多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很重要的看点,包括但不限于:LMP1组别中厂队丰田继上一站富士六小时赢得近两年来的第一个分站冠军后是否能保持优势?同时刚刚宣布赛季结束后退出耐力赛世界的奥迪会在赛季仅剩的两站比赛中拿出怎样的表现?基本锁定冠军的保时捷2号车组能否为已经宣布赛季结束后退役的Mark Webb带来又一座冠军?


【周日正赛时进站的保时捷2号赛车】


而对于GTE-Pro来说,除开今年表现不佳的保时捷911 RSR,排名前六的赛车几乎都有可能染指冠军,这其中有除了在勒芒退赛之外表现超级稳定的AF Corse 71号法拉利488 GTE赛车,有这个赛季表现抢眼的阿斯顿马丁厂队95号Vantage GTE赛车,以及五十年后重返勒芒就夺得冠军的福特GT赛车。



【周日正赛时的大直道,一辆福特GT驶过被套圈的GTE-Am组保时捷911】


福特与其合作车队Chip Ganassi UK Team携手为上海六小时带来了66号、67号两台福特GT赛车,这支以英国为基地征战WEC的车队与它位于北美的姊妹车队Chip Ganassi US Team一起参加了今年的勒芒24小时,并以组别「1-3-4-9」的排位完赛,以统治性的优势夺得了组别冠军。


【今年6月份勒芒24小时中的福特GT】


这个周末在上赛场的活动从周四开始,在车手的Track Walk之后,我们逮到了一个机会与福特车队的两位车手来了一番谈笑风生。


虽然Chip Ganassi UK Team与他们的北美姊妹车队用的都是同样的福特GT赛车,不过在上半赛季这支团队的成绩并没有非常出色。两支车队中UK Team参加FIA旗下的WEC赛事GTE-Pro组别,US Team则参加IWSC旗下的GTLM组别赛事,同时也报名了勒芒24小时;在赛季最为重要的勒芒24小时,UK Team驾驶67号车组、实力更占优势的车手组合Andy Priaulx、Mario Franchatti与Harry Tincknell由于发车时出现的变速箱故障损失的大把的时间,最终完赛仅仅名列组别第9。


66号车组则在Stefan Muecke,Olivier Pla,Billy Johnson的驾驶下获得组别第4,双双未能登上领奖台,与Chip Ganassi US Team分别拿下组别冠军与第三名的成绩拉开了一定的差距。此后两支车队各自回到分属FIA与IMSA的两个系列赛中,US Team的成绩也普遍好于UK Team,此次来到上海六小时之前,UK Team终于在上一站富士六小时拿下赛季第一个冠军,并且两辆福特GT赛车在那个周末统治了整个赛道,以包揽组别首排发车开始比赛、再以包揽前二完赛获得胜利。


【勒芒24小时赛前的4台福特GT与一台法拉利488 GTE】


周四当天接受采访的车手,分别是来自福特66号车组的Stefan Mücke与67号车组的Andy Priaulx。Stefan Mücke在加入福特车队之前的很长时间都是同组别阿斯顿马丁的厂队车手,而他也在耐力赛世界征战了超过十年之久,在进入耐力赛世界之前,Stefan是DTM赛事奔驰AMG厂队的车手;Andy Priaulx则是房车赛世界的老熟人,之前作为宝马厂队御用车手的Andy,今年也加入到了福特的车手阵容之中。


【与两位车手谈(qiang)笑(xing)风(che)生(dan)的笔者】


采访这两位老司机自然对我这个赛车小白是个压力不小的活,在短暂寒暄恭喜Andy携手同车组的Harry Tincknell拿下富士六小时冠军、并向以微弱劣势拿下组别第二的Stefan表示慰问之后,我们开始了当天的采访。


【与正在给车模签字的车手强行合影的摄影师瓦罐张】


常规的问题当然包括了对于赛车性能、对于上海六小时成绩的预期,Andy与Stefan分别都表示了对于这一站开始之前赛会再一次对于GTE-Pro组别赛车进行性能调整BoP(Balance of Performance,赛会为了增加赛事竞争而对不同制造商的赛车进行性能调整,包含发动机进气量、涡轮增压增压值、油箱容量等方面)的担忧,在上一站富士六小时终于获得优势地位之后,赛会新发布的BoP对于福特GT赛车带来了不利的形势,是否能够再一次拿下胜利,两位车手并没有把握。


【笔者强行要签名的成果,集齐四位Chip Ganassi UK Team车手签名任务完成】


在问到两位车手平时驾驶哪个型号的汽车时,明知故问的我等到了两位车手表情喜悦地回答「Mustang V8 GT from FORD」,嗯……作为Mustang EcoBoost车主的我非常刻意地套了套近乎......


【夕阳中正在检查赛车的工程师】


在结束了周四的采访之后,车手们就投入了对于周末比赛的准备之中,有幸在维修站近距离围观耐力赛特色的换人+换胎的进站训练,实在机会难得。


【采访结束后,两位车手与车队的工程师就投入到了进站训练之中】

开完排位赛下车就开始蹦蹦跳跳的Harry

周六再一次来到赛道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围观福特GT能否延续上一站的表现拿下下午的排位赛杆位。


【周六排位赛前的Media Hot Lap,一台福克斯 RS与一台Mustang V8 GT中坐满了正在直播的各路大V】


周六上赛场的日程实际上从早上就已经开始,练习赛以及几场垫场赛事之后,我们来到了赛道围观福特与其他几支车队组织的量产车赛道体验活动,Mustang V8 GT与福克斯 RS里坐满了正在现场直播的各路大V,对于福特PR这次新媒体直播的尝试,我只能表示「会玩」……


【正在进行排位赛前准备的两台福特GT赛车】


由于下午排位赛中GTE-Pro组别被排在最早的时段,我们没能在赛前再次抓到车手聊天,于是就在围场二楼的休息室围观了这场排位赛,在练习赛中优势地位明显的两台AF Corse法拉利赛车只能与阿斯顿马丁的两台赛车旗鼓相当,都未能刷进2分02秒,而两辆福特则再一次包揽前二,67号赛车以2:01.391拿下杆位,66号赛车以0.137秒之差位列第二。BoP看起来并未对福特GT产生任何影响。


【没能抓拍到Harry Tincknell挥舞拳头庆祝场景的笔者……】


这一天的彩蛋来自于排位赛后的Harry Tincknell,作为67号车组第二个出场的车手,年轻的新科欧洲勒芒系列赛冠军开出了组别全场最快的2:01.240,与开出全场第三快的Andy Priaulx一起成功将杆位锁定,位于围场二层的笔者目击了这位小朋友在结束排位赛回到Pitlane下车之后蹦蹦跳跳跑回P房的全程;追下楼想要弥补一下昨天未能采访到他的遗憾,不过赶着去开排位赛赛后发布会的Harry一路小跑未能让我们逮到机会,不过这位小朋友逢人握手的兴奋劲头,已经足够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开心。


【获得杆位的福特67号车组,Andy Priaulx与Harry Tincknell】

Pole-to-Win 与 1-2 Finish

排位赛福特GT的强劲表现让我们对于周日的正赛增添了不少信心,早早到达赛场的我们蹭着赛会的Pit Walk环节再一次来到Chip Ganassi UK Team的P房近距离围观了一下车队稍后就要开始的六小时正赛所进行的赛前准备。


【赛前Pit房内的福特GT赛车】


正赛前的Grid Walk当然也是不容错过的环节,各组别赛车在主看台前一字排开,赛车旁则站着各家车队的老板、车手、工程师,终于查到Chip Ganassi UK Team车队经理名字的我们赶紧上前与他打了个招呼,一本正经地询问了一番福特对于BoP的应对经验。不过这位前路特斯研发主管、阿斯顿马丁车队主管看起来对于回答这种钓鱼问题颇有心得,“我们的工程师与车手通力合作,我很满意他们的表现,这就是我们在BoP之后还能延续优势表现的原因”,获得这一官方回答之后,我们也很满意地与他进行了游客照合影留念。


【Grid Walk中大直道上的福特GT赛车】


【强行与车队主管George Howard-Chappell唠嗑并合影的笔者Jenwayz与摄影师瓦罐张】


在即将撤离赛道回到休息室前,我们终于逮到了昨天蹦蹦跳跳只顾握手没接受采访的Harry Tincknell,Harry同学给我耐心地解释了很久他们在BoP之后做出了哪些应对措施、并针对上赛道做出了哪些调整,不过由于笔者严重匮乏相关专业词汇量,一路微(meng)笑(bi)的笔者以恭祝获得好成绩的官方回(hu)答(nong)以及游客照合影留念结束了此次愉快的聊天。


【强行摆出相同表情与Harry Tincknell合影】


至此我们成功采(da)访(shan)到了福特此次上海六小时赛四位车手中的三位,唯一未能被我们逮到的法国车手Olivier Pla,你一定会遗憾的。


【模仿勒芒传统的耐力赛发车】


回到休息室的我们开始觉得围场二楼的玻璃影响了我们的观赛体验,于是非常「作」的笔者与小伙伴们另辟蹊径来到了围场顶楼天台,跑到天台边缘的那一刻真是太过瘾了,正正好好围观到了大直道上模仿勒芒经典的耐力赛特有发车形式。


【两台福特GT在正赛开始前驶过主看台前的大直道】


随后在监控中看到我们「入侵」天台的安保人员就把我们赶回了休息室,于是错过了发车阶段的混乱过程。66号福特GT为何会被法拉利51号车反超暂列第三这个事情让我们疑惑许久,不过看到66号车以优势速度迅速反超法拉利重新与67号福特GT组成1-2排位也让我们长舒一口气。


【赛中正在出站的67号福特GT赛车】


随后两辆赛车越开越快,远远带开了同组别的其他赛车,正好逮到的车队新闻官姐姐向我们解释了66号赛车在开赛阶段尾部被剐蹭导致落后的原因;在两次进站之后,66号福特GT赛车也因为此次剐蹭的后遗症导致进站维修,损失近50秒左右的时间;虽然66号赛车出站后奋起直追超越抓住福特进站间隙短暂获得组别第二的法拉利,重新回到了第二的排位,但依旧无法追进领先的67号福特GT赛车。


【赛中驶过主看台前的GTE-Am组别Gulf Racing车队的保时捷911赛车】


此后的比赛对于GTE-Pro组别只留下两个悬念,那就是67号福特GT能将该组别的上赛道最快圈速刷新到什么水平、以及66号福特GT能否将事故损失的50秒刷回来?


【正在出站的66号福特GT赛车】


下午五点,2016年的上海六小时终于迎来了格子旗的挥舞,「Pole-to-Win」与「1-2 Finish」是对于这个周末福特车队、车手以及福特GT赛车完美表现的最佳回馈。


对于Stefan与Olivier来说,虽然又一次惜败于队友,但两辆福特GT成功1-2带回,在积分榜上反超法拉利、并只落后本站退赛仍领先积分榜的95号阿斯顿马丁2分,也将本赛季WEC GTE-Pro组别的冠军悬念留到了最后一站巴林六小时。

结语

承载着使命而来的福特GT在本赛季初并不被看好,一反传统搭载的双涡轮3.5L EcoBoost涡轮增压引擎在一个赛季的磨练之下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还有什么能比征服勒芒24小时、征服耐力赛赛场、击败宿敌法拉利与其他传统跑车制造商更能证明「Powered by EcoBoost」的真实实力呢?——小员工Jenwayz带着满意的微笑YY道……

福特GT相关话题专栏文章合集

「走,去征服勒芒! 」—— 最闪耀且没有之一的美国赛车 Ford GT40 - jenwayz真的不懂车 - 知乎专栏

一辆福特是如何在拍卖会上拍出一千一百万美元天价的? - jenwayz真的不懂车 - 知乎专栏

「回归勒芒!」福特GT如何用一颗Ecoboost V6的心脏续写传奇 - 瓦罐车谈 - 知乎专栏

一台车连接过去与未来——福特GT的起承转合 - 瓦罐车谈 - 知乎专栏

「传奇归来!」回归勒芒的福特拿下2016年勒芒24小时 GTE Pro 组冠军 - jenwayz真的不懂车 - 知乎专栏

微信搜「JENWAYZ」可关注我的公众号,看我挖坑不填坑,到现在为止没填上的有

我来给你讲皮卡系列、福特全顺系列以及答应好的轻客市场系列、福特RS系列等

点击历史文章可看这些历史上 jenwayz 挖的天坑

(此行以下无正文,但是你不看jenwayz会不开心啊)

附注一:本文图片版权有明确归属,禁止一切非授权转载;

附注二:文字部分作者为jenwayz,禁止一切非授权转载;

附注三:同时刊发于我的公众号「jenwayz」中,微信搜jenwayz即可找到,打广告啦啦啦,这个号经常跳票,发文频率在三四天到三四个月不等,内容包括汽车文化、汽车品牌、汽车市场等。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sunflowerzzz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1:15 am(NZT)

六个月大的孩子在识别面孔的时候,能够辨别什么程度的细节?

这个问题挺好玩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这类问题都没人答了。。=。=
-------------
小孩子尤其是出生不久的小孩,用夸张一点的话说,他们的大脑完全称得上是一团乱麻,很多大脑内的神经联结还没形成,很多功能还在发育。视力这种高级感知功能在出生后的几个月还是处于成长发育中,视力相当于我们成人的重度近视。根据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6个月大的孩子还处于感知阶段的初期。
感知运算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比如阳光穿过窗帘投在墙上的影子,我们眼中是这样

而在幼儿眼中是这样


或者是婴儿床的木护栏,在他们眼中是这样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家长,尤其是母亲,都会说他们的孩子特别喜欢盯着人脸看。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小孩子盯着我们脸看的情景,不由会去做一些鬼脸去逗弄小孩。那么既然之前说了小孩的视力非常差,几乎是重度近视,那么为什么又能分辨出人脸呢?人脸,在他们眼中是这样


虽然上面的视力是刚出生几周的幼儿视力,并不是6各月时期的视力,不过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时期的幼儿眼中,世界基本就是由光,阴影以及各种形状轮廓所构成的,人脸也不例外。而这个时期幼儿视力最清晰的距离为6英寸 (上图为12英寸距离的视力状况),大概是15厘米的距离,如下


这就表现出了自然的神奇之处,仿佛就是在告诉幼儿注意看这张脸,这将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有研究找了一个10天大的婴儿,先给他们看如下的一张图片


我们可以发现,右边的图像象征一张简易化的人脸,而左边则是倒着的图像。可以预测到结果就是婴儿更注意看右边的“人脸”。那么是什么吸引婴儿去看这张“人脸”而不看左边的图呢?研究人员又给婴儿看了一张图 (清晰度问题,左边的图应该是略微模糊的真实人脸,而不是我们看到的一团黑。。),如下

左边是一张模糊的人脸,而右边则是明暗阴影显著的卡通人脸,结果发现婴儿更注意右边的人脸。因此,可以发现其实不是人脸吸引了婴儿,而是我们脸部的五官所形成的光影对比吸引了婴儿的注意力。所以,当婴儿盯着亲人,或者路人的脸看时,并不是意味着我们长得好看,而是我们的眼眶,鼻子,颧骨,毛发所形成的阴影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而这个时期的婴儿并不知道这些代表着什么。之后,研究者又给一个6周大的幼儿看了同样的图片,


结果发现这个阶段的婴儿更注意右边的人脸图而不是卡通人脸,因为短短的几周时间,是婴儿脑中神经元联结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大脑中的高级系统来分析世界,他们开始发现世界不是仅仅“一个东西”,他们发现声音和画面是相联系的(比如母亲的嘴唇和声音),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幼儿便会开始尝试分辨眼中的各种事物,会被逗笑,会试着发出“baba,mama”的声音。看到这,应该也了解了为什么爸爸剃了胡子小孩却认不出来,因为胡子是他们分辨爸爸的重要特征之一。有研究通过脑成像实验发现虽然婴儿分辨事物的能力非常差,仍使用着初级的视觉系统,但是他们在分辨人脸方面却与成人不相上下。而这些例子,其实也在另一方面说明了造物的神奇把。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叶赌徒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 个回答,查看全部。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1:00 am(NZT)

游戏中的实时水体模拟技术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其实早就写好了,一直放在草稿箱没发。因为上一篇被各位看官老爷嫌看不懂,这次拿出来就删了n多公式,加了很多图示,大家没事就当看个热闹吧。麻烦多点赞。

海洋,溪流,湖泊等水体的模拟在游戏中是十分常见的技术,每个开发人员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几种制作水体的方法。不过想要把水体模拟做好,做出高质量,其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这篇文章就是总结一下个人制作水体模拟的心得,以及一些平时阅读技术论文和开发中容易忽略的细节。

首先要说一下,游戏中使用的“水体模拟”技术并不是真正的流体动力学计算,出于运行效率的考量,实际上使用技术的大多是用数学公式复现水体的视觉效果。从这点来说下面提到的公式基本都很简单,而且也不是金科玉律,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理解进行改写。

游戏中使用的水体模拟技术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叠加不同的随机周期函数构成水体表面,多用来表现波涛起伏海面,暂且称为波形叠加法。

第二类是使用波动方程或者近似公式来表现局部的水波,多用于表现物体与水面互动产生的涟漪。

第三类是使用预渲染的Flow Map表现复杂的水流运动,多用于模拟涡流等难于实时计算的非线性运动。

第一部分 波形叠加

Gerstner波

波形叠加故名思义就是将很多个不同周期,不同振幅的周期函数叠加在一起。但在水体模拟中我们使用的基础波形并不是正弦和余弦波,而是一种叫做Gerstner波的特殊波形。Gerstner波和余弦波的差别,用一幅简单的图就能说明了。

与红色的余弦波相比Gerstner波在两侧有收紧的趋势,和真实海洋表面更加接近。

真实海洋中比较尖锐的波形

Gerstner波构造起来非常容易,用2d的波形作说明,只要在y轴上取cos(t),再在x轴上添加一个相对应的sin(2t)位移就能得到。Gerstner波的"收紧"部分就是绿色箭头所指的sin(2t)。


斜切波形

Gerstner波还有一种很多人不知道的变换,就是斜切波形。大家一定知道cos(x)如果把x换成x^i,波形会向一个方向倾斜。图中的波形是cos(2*pi*x^2),可以看出波形明显向右边“倾斜”。

如果Gerstner的x和y坐标都加上这种倾斜,就能得到斜切Gerstner波,用来模拟涌向海岸边的潮水。


将很多个不同波长,不同振幅的Gerstner波叠加在一起,加上一些随机值,就能得到下图这种看起来很复杂的海面效果。


FFT叠加

如果需要更为复杂的波形叠加,可以使用逆向fft算法。因为fft的效率还不错,一幅512x512的频谱图对应262144个波形,同时叠加这么多波形,能给海面带来非常高的复杂度。

fft频谱图和叠加出来的位移图

计算白浪

这里再补充一个一般人不太知道的技术。用雅可比绝对值计算白浪出现的位置。

白浪是水面激烈碰撞涌起的白色泡沫。在水面模拟的时候可以认为在Gerstner波最尖锐的部分会产生白浪。这个尖锐的部分可以用雅可比绝对值来计算。


可以设定一个阀值,当雅可比绝对值小余阀值的时候产生白浪。

我们制作的实时海面白浪,看起来还算自然


第二部分 波动方程

我想学理科的同学一定对波动方程不会陌生的。估计写的第一个matlab程序十之八九都是波动方程。实在不知道请查查wiki百科。这里不写一堆推倒公式了,免得大家看得头痛。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A2%E5%8A%A8%E6%96%B9%E7%A8%8B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Wave_equation_1D_fixed_endpoints.gif

这里讲一个波动方程的变形wave particles。

这是07年的一片siggraph论文,虽然老了点,但效果很好。神秘海域4的水面模拟就是用的这个技术。

Wave Particles

wave particles的想法其实很直接。作者认为波动方程太简单了,波动方程的波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只会在碰到边界的时候反弹一下。那干脆别算波动方程了,把波都看成一个粒子,遇到边界会反弹,在移动的时候能量会衰减。再按照Gerstner波的样子变形出来,就是一个小鼓包。


如果你要制造一个扇面形状的波,发射一扇小鼓包。如果想制造一圈的波纹,就发射一圈小鼓包,随便你。

但是随着小鼓包的移动,他们本来是团结在一起的,却渐渐散开了。这也好办,小鼓包可以随着移动而增殖,如果跑的距离太远了,就一个变三个。

到这里就可以看出wave particles的最大优点是直观易懂,容易控制,想要生成什么样的波纹都可以控制。这也是神秘海域4开发时使用这个技术的主要原因。

不过wave particles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还是挺有难度的,尤其是作者在论文中很多细节地方都没写清楚,我在做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麻烦。这里就随便提两点吧。

第一是上面提到的斜切波形的问题,论文中能实现出漂亮的浪头形状。但文章中只用了普通的Gerstner波。基本不可能做出来这种效果。


另一个问题是怎么把粒子渲染成位移图,文章中根本就没提。只提到以每个粒子为中心,渲染出一个Gerstner波形状。难道要每个粒子都向位移图渲染一个圆的范围吗,这个大的计算量怎么可能做到实时啊。

实际的做法是先渲染出粒子的位置,然后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做一次模糊filter,filter的核就是Gerstner波的公式,这样比起双向filter的消耗还要小,真是个值得记住的小技巧。

当然wave particles比起波动方程还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像From Dust那种上帝游戏,会增加和减少水量,还是用波动方程计算水的流动比较容易。


第三类用Flow Map模拟水体比较偏美术,所以变种非常多,不太好讲。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逃)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FOXhunt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12:30 am(NZT)

如果和地球公转轨迹对应的另一面有另外一个星球,科学家是否能观察到?

————————————————————————
更新:应大家的强烈要求,我就尝试用高端一点软件模拟。嗯,就用Universe Sanbox2 (宇宙沙盒2) 来尝试一下。 在此欢迎广大知乎程序员自己写代码模拟一下更精确的模型,并分享结果。首先,我们假设有一个简单的系统,太阳在中心,地球在太阳两端对称分布,引入木星作为外扰源。那么,这个系统会怎么运动呢?1,先上质量对比图,这下不是三体了吧?从左到右依次太阳,木星,地球1,地球2.

首先设置一下,地球1,和地球2(红色圈内)绕太阳均匀分布,绕转都为逆时针,离太阳1AU(1.5亿公里),木星(蓝色圈)在稍远距离之外,为5.2AU。默认是圆形轨道,如果椭圆设置参数太多了。所以这个模拟只能形象说明,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如下,刚开始运动之后,两个地球会同时运转,这时候它们几乎是完全对称的。(温馨提示,点击可以看大图)

再看轨道,地球轨道蓝色,木星轨道黄色。两个地球轨道重合。

我们的地球兄弟开始了赛跑比赛,这是第一圈(年)之后的轨迹图。基本上还是对称的。红圈内是地球,在这里是个非常小的光点。


11年后,两个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就不对称了。注意,太阳也往上方稍微运动了一点。

20年之后,这下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两个地球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了吧?


虽然太阳质量很大,但是和行星的作用也会使得太阳轨迹产生很小的扭转,具体来看,这是太阳绕太阳-木星质心的运动,地球作用可以忽略。

33年之后,两个地球还在互相靠近。

54.7年之后,两地球和太阳连线夹角接近90度。

注意到这时候两个地球的轨道发生偏移。形成了两个独立轨道。

100年之后,两个地球夹角已经小于90度。但是,两个轨道是不重合的,所以不会相撞。

之后两个地球会相互远离,夹角增加。如116年之后:

1000年之后,两个地球轨道偏差已经很大了。


1万年之后,两兄弟觉得日子没法子一起过了,开始分家。

6万年之后,终于第一次完全分成两个轨道

10万年之后,两个轨道分离在整个太阳系也非常显著了。

10万年到20万年之间,两兄弟的轨道还有时候会有交集。好像是外面一个圈绕着里面的圈跑。

30万年,偏心率越来越大。

52万年之后,两个轨道已经完全分开了。

100万年之后,两个地球成为独立的两个行星,各自有各自的椭圆轨道。内层轨道偏心率小一点。

由于数值误差的累积,已经没有继续进行计算的必要了。但是我还是好奇3百万年之后会发生什么?接下来两百万年里,两个地球的轨道似乎已经稳定了。如下图,接近太阳的地球近日点在0.66AU,远日点在0.96 AU。远离太阳的地球近日点在0.96AU,远日点在1.6AU。换句话说,接近太阳的地球有可能撞上金星,远离的地球可能撞上火星。


不得不说,如果突然在太阳对面出现了另外一个和地球相似的星球,对两球人民来说看上去都不是好消息。。。————————————————————————————
原答案:首先,这颗行星不存在。迄今为止,人类探测器已经把太阳大部分有意思的主要天体都访问过了,如果这颗行星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它被发现是非常容易的,虽然我们不能直接观测,但是它会对周边天体产生引力影响,很容易被观测到。太阳系行星轨道上一般只有一颗主要行星(除了小行星带)。但是这不是说一个轨道上就只有一个天体。在木星轨道上,和太阳交角相差60度的左右两方向,都发现大量的小行星,称为特洛伊天体。地球,火星,海王星都有特洛伊天体的发现。这里我们探讨下为什么题主提出的第二地球不存在,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特洛伊天体。

像题主这样要求的和地球质量相当的行星可以存在,而且受力平衡,但是,并不能够稳定的存在。只有有一丁点其他行星扰动,两颗行星便会脱离这个平衡状态。我们做一个最简单的受力分析就可以了。如下图,当两个地球绕太阳对称分布的时候,系统是稳定的,但是一旦另一个地球有稍微一点点飘移,那么地球和另一个地球之间的吸引力会使得另一个地球往外飘,越飘移地球的漂移分力会越显著。

————————————————————————————
我们做一个最简单的数值模拟,仅仅为示意,确实这个模拟是非常简陋的,因为按真实条件模拟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软件,如果有同学有条件可以模拟一下:
My Solar System 2.04
如下图,假设“太阳”质量为1000,两个“地球”质量为10,在一开始设置它们距离相等,速度相等。注意地球1(紫红色)y位置为0.

然后运行,如下图,我们看到一个相对对称的轨道图线,由于实际中太阳质量远大于数值模拟,所以这两个轨道会高度重合。


假设由于其他天体扰动,地球1的坐标y变成1


继续运行,我们发现,一开始影响相当小,但是很快就出现偏差,不到一会儿,地球1更往外跑而地球2更往里面跑。结果很快就分开了。这是由于整个系统是不稳定系统导致的。


——————————————————————————————
如下图,考虑黄道面,仅考虑太阳-地球系统,太阳和地球会形成两个巨大的引力势阱。在太阳和地球相对不动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日地系统的势能图。如果你学过拉格朗日点的话,就知道在5个点上,引力正好能够完全提供向心力,使得这些点上的物体能绕太阳公转。然而,这些点虽然受力平衡,但却不能稳定停留任何天体。如下图所示,可见,拉格朗日点虽然受力平衡,但是对于质点来说,都是势能最大值位置,我们知道势能大的地方是不稳定的,所以在拉格朗日点附近的天体都不能稳定。只要有稍微的扰动,物体会立刻离开拉格朗日点。这个解释也很简单,比如我们假设一个物体处在L1点,一开始,太阳引力减去地球引力正好提供了全部的向心力,使得它能够稳定绕太阳公转,但是只要它稍微偏向太阳,那么它受到的太阳的引力会增强,而地球引力会减弱,所以它会立马跑向太阳;反之就会偏向地球。L2, L3点上的物体也是类似,它的向心力由太阳和地球引力一起加起来,才能维持在L2, L3点,只要稍有变化,立马会偏向太阳或者远离。
(三维势能图)

(二维势能图,越偏红/紫势能越高,越偏蓝/白势能越低,一般势能高点就像山顶一样,很容易往势能低点下落)

L4和L5处在与太阳和地球正好成等边三角形的位置。由于太阳和地球的引力作用,这些点上的物体虽然同是受到两个力,但是这两个力的合力却恰恰指向太阳-地球系统的质心,从而保持平衡。但是,L4和L5虽然原则上不稳定,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地球绕太阳转。所以L4, L5也会转动,这样它会存在一个额外的科里奥利力。在转动坐标系下,科里奥利力会使得L4,L5附近物体运动轨迹不停地偏转,最终会使得小质量物体的轨道会不断在L4, L5 附近绕圈圈,最终停留在L4,L5 附近。但是小天体质量必须很小,最高不能超过行星质量的1/24.5,这也是特洛伊天体存在的原因。L4点小天体轨道的数值模拟:


具体的稳定解,关于24.5这个倍数的推导,参见如下文献:
http://map.gsfc.nasa.gov/ContentMedia/lagrange.pdf虽然L1, L2 点不稳定,但是对太空望远镜,来说非常重要。L1点适合观测太阳,而L2点适合观测宇宙。所以相当多望远镜都会停留这两个点,为了保持稳定,它们都采取绕L1, L2点的轨道,靠着科里奥利力来保持稳定。但是也需要适当微调。起源号是观测太阳粒子的卫星。它采用了L1点的周期性的晕轮轨道Halo Obit,来保证稳定。


Herschel 卫星和下一代太空望远镜JWST都采用L2点利萨如轨道Lissajous orbit) ,其轨道水平竖直投影如下,实际中这些轨道都要考虑太阳,地球,月亮和其他行星的影响,争取能够更多的利用引力来维持轨道稳定,需要大量的科学计算取最优解:

更多参考:
Bo Zhang’s Homepage " 环绕拉格朗日点的轨道————————————————————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凌晨晓骥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7 个回答,查看全部。

Source: 知乎每日精选 | 15 Nov 2016 | 12:00 am(NZT)











© 澳纽网 Ausn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