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完煤油装大豆油 赤裸裸投毒 中储粮回应:符合国家标准

Featured 中国新闻 健康人生 话题新闻

媒体:装完化工油又装食用油,这跟投毒有什么区别

谁也想不到街边加油站的油罐车里面可能也装过我们炒菜的食用油。近日媒体曝光罐车化工油食用油混装,一些油罐车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引发舆论哗然。让人意外的是,中储粮这样的央企下属天津分公司居然是涉事主角之一。罐车运输油罐混用对人体有何危害?行业有何规范标准?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对此,食品安全博士、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介绍,煤制油属于化工产品,含有重金属和苯等化工原料,“装化工原料再装食用油不可避免会有残留”,长期摄入含有这些化工残留的食用油,可能导致人体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来。刘少伟指出,2014年6月实施的《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中提到,运输散装食用油应使用专业车辆,不过该规范只是推荐性标准,而没有强制性标准,一些企业可能就不重视,对此应加强监管。

1

“运输混用且不清洗是公开的秘密”

记者长期追踪调查后发现: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成为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今年5月24日,记者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处停车场内,一辆车牌号为冀E**76W的罐车在等待运输食用油。等待间隙,记者从罐车司机口中得知,这辆罐车刚从宁夏运送煤制油到河北,前一天在石家庄将煤制油卸货后,连夜从石家庄赶到天津。司机透露,自从卸完煤制油后,这辆罐车未洗罐。

当天下午,记者看到这辆罐车驶入了一家名为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厂区。厂区保安介绍,包括这辆罐车在内,进厂装载的都是大豆油。由于距离不远,记者在厂区外能清晰看到罐车装油的全过程,自始至终这辆罐车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也没有人检查罐体内干净与否。大约四十分钟后,这辆罐车就装满了油,出厂区的地磅显示,这辆罐车装了35吨大豆油。

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一名销售经理回应媒体时表示,原则上运输食用油需要专用罐车,但随后他补充说,罐体只要有“食用油专用”字样就行,“其实我们也不验罐,是不是食用油专用罐车我们也没办法去分辨。”他强调,销售食用油的合同里约定的都是买家自提,罐车也是由买家雇来,食用油装上车之后,其品质他们不负责。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据报道,国内许多普货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为了节省开支,不少罐车在换货运输过程中不清洗罐体,有些食用油厂家也没有严格把关,不按规定去检查罐体是否洁净,造成食用油被残留的化工液体污染。

图片来源:新京报

据介绍,如果卸完煤制油不洗罐的话,通常罐内会残留几千克到十几千克不等的煤制油。除了煤制油,像工业废水、塑化剂、废机油、减水剂这样的非危化品液体,普通货罐车都可以运输。即使卸货时食用油收货方会取样检验,由于检验项目有限,如果食用油中掺入其他杂质,普通的检验也检不出来。

有司机表示,“煤制油可能还算干净的,其他一些不常见的化工液体,污染食用油的话,可能危害更大。”

2

中储粮回应:全系统排查,引以为戒

在调查报道中,就提到了中储粮下属公司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7月6日,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博@中储粮集团 就罐车运输油罐混用事件发文回应。

中储粮发文称,针对近日媒体关于罐车运输油罐混用的报道,中储粮集团公司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在7月2日要求下属油脂公司开展排查的基础上,从7月5日开始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专项大排查。

广告

Exipure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要求直属企业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及中储粮集团《中央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全面严格排查出入库等环节使用的运输工具是否符合要求,相关运输承运单位运输工具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规定,运输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对于检查发现存在违反规定的运输单位和承运车辆,立即依法终止运输合作,并列入集团公司服务采购“黑名单”;对发现的重大问题,主动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对于直属企业及员工违反操作规程和工作纪律的,从严从快严肃处理。

中储粮集团要求全系统各单位严格落实责任,严守工作规范,严防粮油污染风险,切实保障储备粮油食品安全。

广告

Advertise with us

3

这样的草台班子是要消费者的命

中储粮亡羊补牢的同时,消费者仍有不少困惑与错愕。因为这件事的性质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地沟油。通常来说,我们只要不贪图便宜,选大品牌,选知名厂家,就能避开劣质食用油。但大品牌也会在运输环节出现化工油食用油混装的漏洞,这显然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这不仅仅是做饭烧菜的问题,还有面包、薯条、烘焙、蛋糕,几乎囊括所有的零食等领域。

 

而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居然已经是较长时间以来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这说明我们的“食品安全大于天”还只是一种愿景。容量动辄大几十吨的罐车,残留个几十斤化工液体很正常。但混装食用液体后,这就不是一般的食品事故,形同投毒。这种混装行为不仅是对《食品安全法》的公然挑衅,更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极端漠视。

一切不合理的商业行为背后都有经济利益作祟。对于运输方来说,最终还是钱的问题,不少罐车在换货运输过程中不清洗罐体,为的是可以省下数百元的清洗费用,成本下来了竞争力上去了,别的运输车辆只有跟着“卷”。但对于食用液体出入库的管理方,尤其是中字头这样的接收方,坚称“不验罐是因为没办法分辨”,则完全令人咋舌。相信这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无德、无责任心导致助纣为虐。舞台上的草台班子,无非演出效果差一点,出不了大事,这样的草台班子会要了消费者的命。

要说《食品安全法》及相关监管部门对食品运输没有规范也不符合现实,运输管得严、销售环节管得严,食用油没问题,运输车辆本身也没有问题,但到了衔接的关键节点则出现没人管、不愿管的真空,造成食用油进了消费者嘴里,就是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说明法律手段尚有空子可以钻。据悉,食用油运输方面迄今尚无强制性国家标准,只有推荐性的某项规范当中提到运输散装食用植物油应使用专用车辆,约束率相当有限。能否多部门协同以及技术手段此刻能否补足短板,成为很多外行人的疑问,亟须行业内专家给予解惑。

要感谢曝光此事的媒体,让我们看到了食品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但让人痛心的是,这么多年,没有行业内的人站出来,而是靠记者得到线索追查出来,媒体干了监管的活。食品安全,要不得的是形式主义。哪有那么多草台班子,凡事只怕“认真”二字。

中储粮食用油品牌回应安全隐患: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支持去检测


近期,“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油”的媒体报道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质疑中储粮旗下食用油品牌金鼎食用油和汇福粮油的相关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对此,金鼎食用油客服表示,金鼎包装油产品均采用厂内全自动一体化生产线罐装,产品质量没有任何问题,支持去检测。电商平台售卖的金鼎食用油是出厂之前就罐装好了的,所有产品均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生产质量严格把关,品质安全,请放心食用。

胡锡进:“中储粮卸完煤油装大豆油”非常恶劣,已涉嫌玩忽职守罪

中储粮下属公司“卸完煤制油装大豆油”,我认为性质非常恶劣,已经涉嫌玩忽职守罪,它完全不应是中储粮内部做个调查和处理就可以了结的,外部监管机构应当介入调查处理,鉴定事情的危害范围和程度,并且公开调查处理结果,给公众一个完整交待。

运煤制油的罐车直接运食用油,这样做的是一家中字头国企,而且事情不是内部自行发现并且纠正的,是媒体曝光才引来中储粮的重视和改进,这不能不让人产生可怕的联想:这种恶劣做法之前操作了多久?如果媒体没有曝光,它又会延续多久?另外在媒体监督的视野之外,以及在中储粮之外,这样的情况是否还有存在?

老胡看到,多家上市公司今天纷纷表示,中储油的情况在他们那里并不存在。老胡希望他们的表态都是真实的,但是中储粮已是很有实力的国企,我对只有中储粮一家出现“卸完煤制油罐车运食用油”的情况,所有其他公司都很干净,还是有点放心不下的。

所有这些,广大公众都需要得到更完整更权威的答案。

来源: 央视/胡锡进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相关评论:
这是赤裸裸投毒

油罐车装完化工油,又装食用油,这事真是让人毁三观呀。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以为食用油,化工油,都是专用油罐车运输。

没想到,竟然是混装,而且连洗都懒得洗一下。

这真不是小事呀,这些东西是要吃进肚子里的呀,洗都不洗一下,这跟投毒有什么区别?

煤制油,工业废水,塑化剂,废机油等等,这些东西,不用解释大家都知道,化工的,有毒又有害,会生病会致癌。

可是,他们竟然连罐子洗都不洗一下。

每个罐里都会残留几公斤到十几公斤的化工油,然后被混进食用油,上了餐桌,进入了我们的身体。

这不是道德问题,也不是违不违法,这是黑心,是丧尽天良,是要下地狱的。

可怕的是,这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而是行业内的公开秘密。

你想不到的是,有些央企,而且是大型骨干企业,竟然是主力黑手。

你说荒唐不荒唐?

央企是托底的,如今连他们都信不了,还能信谁?

2017年,老干妈,海天,德芙就相继被爆出矿物油超标。

而且好多东西,平时我们都能吃出煤油味。

以前不明白,总觉得奇怪,现在终于懂了。

这么做,是要断子绝孙,是要下油锅的。

去饭店,地沟油等着你;

去市场,瘦肉精等着你;

买包方便面,都是大脚丫子味……

到处都是科技与狠活,总有一款等着你。

为了躲避地沟油,我们不吃饭店,回家做着吃,以为这样就能健康。

可千算万算,还是逃不出魔鬼的掌心。

那么,我们到底还能吃什么呢?

新京报这次太勇了 揭开黑幕 全网都在给它点赞!

近日,新京报揭露了“罐车煤油食用油混用”的乱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高度关注。该报道由资深记者韩福涛撰写,另有实习生张新惠、郝哲琳及编辑甘浩共同参与完成。不少网友表示,他们的名字值得被铭记。

该报道称,经过长时间的秘密调查与跟踪,记者发现,为节省几百块的清洗费,部分不法罐车司机竟将原本装载煤油的车辆未经彻底清洗便直接用于运输食用油,此举严重危及食品安全。

据权威专家解读,煤制油中蕴含的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有害成分,长期摄入不仅可能导致中毒,加剧毒性累积,还可能对造血功能造成伤害。若这些运输食用油的车辆还涉及运输其他化工液体,其潜在风险更是难以估量,有可能威胁到消费者的呼吸与消化系统健康。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京报这次直接点名了涉事的两家食品龙头企业中储粮和汇福粮油,而且称相关违规行为发生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天眼查显示,中储粮是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汇福粮油,作为行业领军者,是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则拥有我国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同时也是国家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千万千瓦级煤电基地、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及循环经济示范区。

面对曝光,中储粮迅速响应,表示将严查严处,确保食品安全。

汇福粮油也回应表示,相关部门已对此事进行调查,公司正在等官方通报。

此报道一经发布,立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众多网友纷纷点赞新京报及记者团队的勇气与担当,认为他们敢于亮剑、揭露真相,履行了其“负责报道一切”的承诺,展现了媒体监督的强大力量。

另有法律界人士呼吁,宣传部门和记协应当对新京报予以表彰,对卧底记者予以重奖,“这次揭露运输罐混用丑闻,可谓是又一次不辱使命的给力报道”。

来源: 传媒见闻

相关链接

网上2017年的旧闻

日前,德国一家实验室对“老干妈”辣椒油进行了测评。

不过,测评的结果不容乐观。产品被评为警示(D-),主要扣分点为油辣椒中含有的矿物油超标、含有谷氨酸钠、含有多环芳烃化合物、增塑剂及增味剂等成分。

据了解,被查出的这些物质均违反了欧盟或美国的相关标准。例如,欧盟对于矿物油的标准为中低黏度MOSH类物质(碳原子数为C16 ~ C35),而老干妈矿物油含量超大幅偏高(C17 ~ C35的MOSH/POSH含量超过4毫克/千克),多环芳烃化合物、增塑剂、增味剂也均是超过了欧盟的相关标准。

分类: 中国新闻

(即时多来源) 中英中国要闻 Chinese/English China News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74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