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11亿!青浦区纳税大户 张庭夫妇赚的是什么钱?

人物 明星娱乐 金融经济

作者|齐敏倩 华宇

编辑|刘肖迎

2021 年年末最后一个大瓜 ” 花落 ” 张庭和她的品牌 “TST 庭秘密 “。

石家庄市裕华区市场监管局披露了 “TST 庭秘密 ” 运营主体公司上海达尔威涉嫌利用网络,从事传销活动被查处的进展。据了解,达尔威此次被财产保全冻结的资金有 6 亿元。

对此,”TST 庭秘密 ” 在 12 月 29 日凌晨回应 ” 达尔威是合法经营的公司 “,公司负责人演员张庭、林瑞阳夫妇则通过转发微博的形式力挺。

但事实是,市场监管部门回应媒体时称,相关传销组织从 2013 年开始,涉案人员多、金额巨大,已进入到财务审计阶段。有关案件性质、责任认定静等调查结果。《人民日报》的态度则是 ” 剜掉网络传销毒瘤 “。

有意思的是,跟此前吃瓜时候的震惊不同,不少网友称此事件为 ” 意料之瓜 “,有网友甚至直言 ” 终于查了 “,言语间颇有种宿命感。在过去,以微商名义开展的传销行为,的确屡见不鲜。

赚翻了

2016 年,赵洋在同学的介绍下做了 “TST 庭秘密 ” 的代理。



吸引她加入的原因有三点:一是赚钱多;二是操作简单;三是张庭等一众明星的站台。” 同学跟我说谁谁谁做了这个,一年能挣十几万、二十几万,我自己一个月才挣 4000 块钱,明明咱还比他们多上几年学,为啥咱不行呢?”

这名同学还告诉赵洋,只需要在朋友圈分享产品链接就能赚钱。刚做的时候,确实有人通过朋友圈来找赵洋买货,她把这个消息告诉那名同学后,对方怂恿她还能赚更多的钱。

办卡、自己创办公司,让更多人开卡,一起冲业绩,是在 “TST 庭秘密 ” 赚钱的 ” 奥秘 “。” 只有自己办公司、做董事长,裂变出来的子子孙孙(下线)才跟你有关系,他们买货的时候,你才能拿到提成。” 赵洋说。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受访者供图)

她加入 TST 的时候,能自己创办公司的前提是,发展 100 个人 ” 开卡 “,自己和直系代理的业绩连续三个月每月达到 10 万元。

为了冲业绩,赵洋没少囤货。她本以为当上 ” 董事长 ” 后就赚钱了,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囤的货很难卖出去。

原因是,市场上的代理商都在打折销售,想要卖出去只能跟着低价销售。而 TST 的代理商是拿货越多,折扣越低,想要在卖的时候有价格优势,只能多从 TST 拿货。

为了鼓励像赵洋这样的代理商,TST 还会许诺,业绩好的代理商可以和张庭夫妇合影、加微信。” 后来我才知道,微信是加了,但微信后面根本不是他们本人,是助理。” 赵洋说道。

(张庭、林瑞阳)

赵洋做了四年 TST 代理,可到头来发现自己根本挣不到钱。跟她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不同,张庭夫妇却靠着 TST 赚得盆满钵满。

TST 成立于 2013 年,创始人为林瑞阳、张庭夫妇。官方 APP 显示,其主营产品有 TST 护肤品、大健康产品、进口红酒等。目前,TST 拥有近 1300 万会员,覆盖消费者超过 1 亿人,TST 创始人公司达 3368 家。

TST 的运营主体公司为上海达尔威贸易有限公司,天眼查 APP 数据显示,张淑琴(张庭本名)为上海广鹏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胜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她的老公林瑞阳(原名林吉荣)是上海达尔威最终受益人。演员陶虹,共计持有上海达尔威 6.6% 股权。

这个公司有多赚钱呢?赵洋向市界举了一个例子:TST 品牌一款 ” 黄金备长碳 ” 面膜零售价约 30 元 / 片,同款面膜,其代工厂在阿里巴巴的报价为 4 元 / 片。

上市公司山东华鹏之前曾公布过一组数据:2017 年 1 — 9 月份,上海达尔威贸易有限公司营收达 36 亿元,净利润达 11.4 亿元,净利率为 31.7%。

和同行企业对比看,2017 年丸美股份、珀莱雅、上海家化甚至华熙生物的净利率都远远比不上上海达尔威。比如,华熙生物生产的玻尿酸,素有 ” 女人的茅台 ” 之称,但 2017 年其净利率比上海达尔威低 4.5 个百分点。

纳税额也能看出上海达尔威的实力。据报道,2018 年上海达尔威纳税额达到 12.6 亿元,是上海市青浦区的纳税冠军,将同区域的中通、申通、韵达三家公司甩在身后。

坐拥这么赚钱的生意,张庭夫妇也 ” 壕气 ” 十足,他们在上海的豪宅毗邻黄浦江,不仅面积大还带有空中花园。张庭曾在节目中说:” 第一次来我家的人都会迷路。”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TST 的生意经和 2019 年爆雷的传销公司权健等有着 ” 异曲同工之妙 “。

权健创始人束昱辉曾开着直升机回乡探亲、高价冠名足球队,处处彰显自己的财力。TST 不仅靠众多明星站台 ” 撑场子 “,还一直对外宣传多少人靠 TST 代理 ” 一夜暴富 “。

其实,他们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包装自己,吸引更多的人加入。“TST 就是把原来权健们在线下的模式搬到了线上而已。”” 李旭反传销诈骗团队 ” 负责人李旭告诉市界。

事实上,早在这次被举报前,TST 就被多次怀疑涉嫌传销,却都予以否认。”TST 庭秘密 ” 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 庭秘密是 B2B2C 模式 “。

具体来说就是,公司一方面是直接把产品卖给消费者,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代理商来销售,并强调 ” 代理的所有收益都是以产品销售获得,所有模式均不存在拉人头获取收益,更没有涉嫌传销 “。

官方平台上,TST 把自己定义为微商。一定程度上,微商和传销模式,似乎很容易被混淆一谈。

李旭认为传销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 入门费 “,即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或者以购买产品的形式交钱加入;二是 ” 拉人头 “,形成明显的上下线关系;三是 ” 团队计酬 “,即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通过拉人头的数量或业绩给予一定的奖励。

” 如果没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就没人去玩这个东西了,说白了都是想赚钱。” 李旭补充道。在他看来,TST 的经营模式几乎和传销的特征一模一样。

资深反传销人士、志愿者王庚新认为,上海达尔威贸易有限公司依托价格虚高的产品系列,采取团队计酬模式,披着微商的外壳,本质上就是典型的传销行为。

李旭表示,区分真正的微商、社交电商和传销,主要看两点:一是是不是三无产品,产品有没有性价比;二是有没有多层次返利,” 层层拔毛 “。

” 红酒、茶叶、化妆品这类生产成本低的产品最容易被传销公司利用。高额的利润才能支撑起层层分利。而且参与者的收入并非产品利润,而是发展下线的人头费。” 王庚新补充道。

微商早过了草莽阶段

若没有传销抹黑,微商其实也有过一段传奇经历。

起初,有微博 ” 大 V” 利用自己的人气在粉丝中间开展商业营销,获得了不少利益。这番操作也给不少人提供了赚钱新思路,有人开始在微博、人人网、论坛、QQ 等展示和推广产品。这便是微商的雏形。

变局发生在 2011 年,微信上线,打出了 ” 连接一切 ” 的口号。人们发现在微信不仅可以发表产品的图文介绍,还能迅速沟通,并且推广除了打字费点时间外,没什么其他推广成本。于是,微商营销的主战场很快转移至微信。

最先嗅到商机的,是一群做海外代购的人群。他们把代购来的商品照片发到朋友圈,吸引了不少人留言咨询。这个时期微商卖的产品多为以箱包为代表的奢侈品,以奶粉、纸尿裤为代表的母婴用品以及一些化妆品和电子产品等。

(微商代购装满行李箱)

尤其是在 2013 年,微信公众平台升级成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类型,叠加微信支付诞生,社交属性和商业营销属性兼备,在这样的背景下,微商开始野蛮生长。

这时期,微商有两种卖货方式,一个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弄一个入口,另一类则还是把朋友圈当成主阵地,尤其是工资较低的打工者、在校大学生和全职妈妈,是第一批从业者。

不少人对那一年的微信朋友圈印象颇深,王丽用 ” 大杂烩 ” 来形容她的微信和朋友圈,有时候她会被朋友群发广告,有时候去线下会被店主热情地要微信,转头就能看到店主在朋友圈卖货,有时候她还会被一些礼品诱惑,加入到一些产品推广的群聊里。

” 最魔幻的就是,可能上一秒这个人还在别人的朋友圈底下留言买东西,下一秒就开始自己发朋友圈卖货了。” 王丽形容微商 ” 简单、粗暴、直接 “。

微商被真正引爆是在 2014 年。那一年,不少微商开始相信 ” 年营收 10 亿不是梦 “,靠的就是面膜这个单品。比如面膜品牌俏十岁,凭借微商销售额直接过亿,微商发展到两三百万人。

就连俏十岁的创始人武斌都没想到能爆发成这样。受财富的诱惑,微商规模迅速放大,各种层级代理模式频出。到 2014 年底,微商从业者已达数千万人。

大量微商品牌随之涌现,有的依托代工厂的货,贴上自己的牌子,还有传统品牌入局微商领域,把销售渠道从线下转到微商。韩束、思埠、三草两木、凯儿得乐等品牌均属于此列。

不少明星加入其中,除张庭外,” 美丽教主 ” 伊能静创立了面膜微商品牌 ” 膜法伊人 “;刘嘉玲创立了 ” 嘉玲面膜 “;就连郭德纲也卖过微商面膜。

一边是明星站台、草根财富故事的渲染,另一边却是乱象满天飞。

由于个体卖家鱼龙混杂,真假货品难分,以次充好,价格不透明,同时有些品牌还有质量问题,比如用了面膜之后烂脸,甚至有些微商为了赚快钱,利欲熏心,转变成了传销获不义之财。

微商成了负面的代名词。2015 年之后,微商渐渐地从原先的 ” 我们是朋友所以我相信你 ” 变成了 ” 做了微商从此朋友是路人 “。受此影响,2015 年 5 月起,多数微商企业销售额下跌了 80%-90%。

同时,各方面对于微商的监管也开始加速。2015 年,工商总局首次明确提出将微商纳入监管;微信官方对微商的政策也从鼓励转变为严肃监管,从 ” 打假活动 “、限制暴力刷屏到后来限制每天加好友人数、关停三级分销微商城、关闭微信营销号等等;2017 年,微商法律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布。

微商逐渐从野蛮生长步入规范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网易考拉、京东等传统电商企业纷纷涉足微商,不少大品牌也介入该领域,使得一些产品被迫出走,有的还转战到小红书、抖音等其他平台。

另外随着消费升级,用户也开始转变,对于 ” 三无产品 ” 十分警惕,钱也不再那么好赚。

靠微商起家的不少人也不再高调炫富,反而开始大倒苦水。比如微商教父龚文祥从前被媒体报道都是 ” 又发了多少万的红包 “,最近一次却是因为 ” 负债累累,卖房卖车,倾家荡产,身无分文 “。

鱼龙混杂的微商经历一波洗牌,开始往正规军方向走。从前的微商如果顺着潮流,一心一意谋质量,打造优秀品牌,自然也是一条出路。

只可惜,有些人不愿放弃到手的利益,忍不住动了歪心思,从微商变成了传销,挂羊头卖狗肉,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终被啄了眼。

来源:市界

 




 

 

 1,39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