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Gale等人(2012)对50万(37-73岁)的英国人口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发现,有一种听起来简直像骂人的人格特点——“神经质人格”,和更长的平均寿命具有相关性。
研究发现,这些神经质水平更高的人,倾向于在主观上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更差。但ta们实际上却比一般人有更低的可能性遭遇“早死/非自然死亡(premature death)”。
不仅如此,神经质水平高,似乎还与“获得成就”有正相关,能够帮助人们实现目标。
但这个人群是否值得其他人向往呢?答案是存疑的。Ta们最容易成长为“优秀但不快乐”的年轻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人格特质还有很有趣的一点,在于它和原生家庭的关联很小(这个锅原生家庭不背)。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神经质”这种人格。
如果你有这样的情况:
1)情绪难以平稳、容易emo;
2)自我意识高;
3)对生活和世界悲观;
4)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5)无论为自己还是他人都很容易担忧;
……
请你一定继续看下去~
“神经质人格”是什么? 它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个人的情绪化表现,就说Ta有点“神经质”,但事实上,作为人格特质的一个重要维度,“神经质”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情绪特质”,它还体现了我们在价值态度、行为模式等方面的“总体趋势”。
如果一个人在人格上的“神经质”水平较高,可能意味着Ta(Eysenck & Eysenck, 1985; Costa & McCrae, 1992; Kandler, 2012):
1. 情绪的稳定性比较低
Ta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情绪波动,并且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平复自己的心情,比如,在一次聚会上,ta会因为好朋友调侃了ta今天的穿着打扮,就立刻气急败坏,在接下来的聚会上都觉得非常难过郁闷。
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中,这类人容易让其他人觉得“难相处/有点心累”,因为ta们非常敏感,很难维持平稳的心态和关系。
2. 对负面信息十分敏感
Ta常常会注意身边的“负面信息”,也会对世界和他人抱有比较悲观的态度,比如,当工作团队里大家都对新项目信心满满认为万无一失的时候,ta总是能够找到一些潜在的风险或问题。
3. 反复地思考和担忧
受到情绪波动和对负面信息敏感的影响,ta通常也更容易陷入反复思考和担心之中,比如,在一天结束后,反复思考过去的一天中发生的种种细节,尤其是关于自身表现或者自己在意的关系的。
Ta的担心不仅关于自己,也关于其他人。如果伴侣没有及时回复消息,ta可能会真心实意地担心对方是否发生了事故。神经质人格的人,生活常态就是“忧心忡忡”。
一个好消息是,神经质水平带来的问题,是一种“青春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神经质水平都会逐渐下降,并在成年之后(35岁之后)趋于稳定。也就是说,随着越来越成熟,我们的情绪会变得越来越稳定;对负面信息的过分敏感、过度思虑,也会随着阅历的丰富,自然地有所下降。
不过即便如此,有些人的神经质水平,在一生中都会比大多数人更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些人的神经质水平更高呢?
与大多数人的想象不同,研究发现,童年时期的家庭经历对于一个人“神经质”人格的形成并没有太大的影响(Bouchard & Loehlin, 2001)。
正如我们在“你身上是否存在天生的精神胚胎”一文中所说那样,人格,是一种建立在生物基础上的心理趋势,我们的人格特质有40-60%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这一点在针对“神经质”人格的研究中也得到印证,研究人员在对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多项双胞胎的长期跟踪研究中发现,一个人神经质水平的高低,有41-58%的可能性是受到先天遗传的影响的,而另外的大部分影响则来自于后天的“非共享环境”(Bouchard & Loehlin, 2001; Kandler, 2012)。
(注:non-shared environment,这是一个双胞胎研究中常见的概念,指的是除家庭之外的成长环境,比如学校、工作、或同伴经历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是不是一个情绪化、悲观现实、忧思多虑的人,很大程度上在我们出生时就已经决定了。
我们成长过程中外界环境与经历,也会影响我们表现出的“神经质”(有研究发现在成年初显期,人们的神经质水平会普遍有小幅上升,此后又逐渐下降),比如,遭遇朋友/同事的排挤、感情上遇到渣男/女、生活动荡不安等等,都可能迫使一个人变得更加警惕危险,关注负面信息、过度思考。
“神经质人格”容易让你 成为一个优秀而不快乐的人
有研究者认为“当一个人的神经质水平越低时,ta的人格越健康”(Magee, 2013)。的确,很多人都认为,神经质水平高可能给人们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其中最显著的一点负面影响可能就是,它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不容易快乐。
研究发现,神经质人格会负面影响一个人的亲密关系。当关系中有一方的神经质水平较高时,双方对关系的满意度都更低,性生活的满意度也更低(Fisher & McNulty, 2008)。
比如,对方可能只是正在专注于手上的事情,说话的时候并没有看着ta,神经质人格的人便有可能觉得对方这种表现是“不爱自己了”,然后耿耿于怀。
另外,对于神经质人格的人而言,性生活也不太会是一件“令人享受”的事。研究者们认为,这可能和性行为发生时的失控和脆弱的状态,会让神经质人格的人感到紧张和恐慌有关。
不过,正如1994年心理学家们将“神经质”从《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移除背后的考虑一样,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为,“神经质”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本身并不是绝对负面的。
相反,神经质人格的人还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优势。
1)Ta们活得更长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神经质人格的人群存活时间更久、更长寿。
研究者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ta们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更警觉(对负面信息的敏感),ta们总能在身体出现一些轻微的异样时及时就医(Ta们自己往往认为已经很严重了,这也是为什么ta们主观上认为自己身体更差)。
一项长达10年的跟踪研究也发现,神经质水平更高的人在同样的时间内,的确更加频繁地使用医疗服务(Delistraty, 2017)。这也意味着,在一些威胁生命/导致早死的重大疾病上,ta们更不容易贻误病情。
2)更富有创造力
虽然思虑过多看上去不是一件“好”事,但有学者认为,对细节不断的思考、敏感等都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如果一个人对细节很敏感,并能够沉浸在一个问题中不断地思考,而不是满足于传统/现有的结论,那么ta也更有可能得到充满创造力的新发现(Perkins et al., 2015)。
一项关于德国画家与雕塑家的研究发现,ta们的神经质水平普遍高于普通人。另外Gelade(1997)的研究也发现,那些在广告/商业创意行业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往往神经质水平也比一般人更高。
不仅如此,Leung等人(2014)的研究发现,神经质水平高的人群有独特的对于焦虑情绪的反应。焦虑能让ta们表现得更好。当被激发焦虑情绪时,神经质水平高的人的创造力会进一步被激发(在研究中的创造力任务“设计一个全新的飞机客舱”中得到了更高的创造力得分)。
3)可能“比一般人优秀还比一般人努力”
研究发现,神经质人格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低自尊”(Bienvenu et al., 2004),ta们总是过度关注一些负面的信息,尤其是那些与自身相关的,因此ta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但与此同时,ta们又往往是永不停歇的“奋斗者”(Baer, 2014)。Ta们的努力往往是出于对危机的敏感和对风险的预防等内在动机。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在没有明确的外在奖赏时,ta们也仍然会十分努力,并且这份努力可能(比那些靠外在奖赏激励的人的努力)更加持久。
另外,反复的思考与担忧也会有助于ta们更好地理解目标和方向,也为可能出现的困难与挑战做好足够的准备,从而有助于ta们取得一系列的成就。
不过,这需要神经质人格的人掌握足够好的情绪调节能力。神经质人格的人太容易受情绪影响,以至于经常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处理自己的情绪,更容易因为小事而过度分神。如果缺乏足够好的情绪自我调节技能,这将会阻碍ta们在工作上取得更高的成就(Perkins et al., 2015)。
“神经质人格”生存指南
如果看完今天的文章,你觉得自己是一个“神经质人格”的人,你首先需要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缺陷”,不要一味地为自己感到担忧。
事实上研究发现,神经质人格与焦虑/抑郁之间,一个很重要的中间变量,就是“对负面情绪的不良应对(maladaptive coping)”。如果神经质人格的人,面对负面情绪错误地应对,采取压抑、或者自我批评等不好的策略,那么就会有焦虑/抑郁的可能。
其实,正如前文所说,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到风险、威胁等一系列负面的信息、并且常常会反复地思考,这些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让你陷入过度的焦虑和绝望,但也可能让你总是能够为困难和挑战做好及时的准备——取决于你如何应对它。
Julie Norem(2001)指出,当一个人总是习惯在事情发生前想象出所有可能的最坏的情境并为之做好准备的同时,ta需要一种“策略性乐观”的认知战术,即学会对于预想的最坏情境抱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提醒自己它未必真的会发生,不要为之过度烦恼。
这种认知战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可以通过在日常经验中积累一些“happy-ending”的例子并记录下来,比如,“我对时间和人员的安排比较合理,上次的项目提前一周就完成了”。这可以让你在需要“策略性乐观”的时候,让自己有理由相信“好结果”也可能会发生。
愿每一个神经质水平高的人,都能逐渐找到自己应对情绪的好方法,拥抱起伏跌宕的人生,最终成为一个更快乐、也有能力让他人快乐的人。
来源: KnowYourself
1,44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