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留下的遗产
文/王芳闻
大雪纷纷扬扬,陕北的山山峁峁银装素裹,清涧的川道里琼崖玉树,路旁坡上的枣树落光了叶子,高枝上还零星缀着几只红枣,在这雪霁初晴的蓝天下格外抢眼。路遥老家几孔石窑洞就在挂着白雪的崖墙上,路对面的座落着大理石砌的路遥文学馆,广场上的铜牛雕像,披上了银色的铠甲,象一位勇敢奋蹄的勇士,让人热血沸腾……我曾在陕西省作协担任秘书长多年,多次到过路遥的老家和文学馆,每一次来都会受到心灵的震撼,都要和像征着路遥精神的牛雕合张影。
我是幸福的,2007年3月有幸从咸阳市委宣传部调任省作协工作,虽然路遥去世己15年了,平生末谋一面,但作协大院里到处留有路遥的气息,流传着他的感人的故事。《延河》杂志的老摄影编辑郑文华老师拍摄了大量的路遥生前的照片,最让我震撼的就是路遥蹲靠在老树根上沉思的照片。当时路遥还在那一排北边的小平房里居住办公,省作协要盖办公大楼,把院子的十多株老树挖了,树根就搁在平房前,路遥写累了,就出来靠在老树根上晒晒太阳,抽抽烟。有一张照片特别生动传神,路遥穿着褐色的皮夹克,肩背上落了六、七朵粉色的合欢花,右手食指里夹着香烟,左手托着腮,正在眯着眼沉思…他在想什么呢?
砰然,我的心弦一下子被触动了,就写下了散文《向牛一样劳动,向土地一样奉献》,在《美文》杂志上发表了,被当年王蒙主编的《2007年中国最佳散文》(太阳鸟文学年选)收录,这本集子收录了陕西三位作家的散文,包括贾平凹《六棵树》,李宗奇《格格》。
和我同在省作协创联部工作的许如珍讲了许多路遥的故事,他说路遥创作的很艰苦,晚上几乎熬通宵,地板上落满了纸烟头,那时没有电脑,几十万字的稿字都是用钢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改一遍又清誊一遍,路遥写好一沓稿纸,就交给他拿去雍村饭店旁边的打字铺去打印。路遥忙于写作,生活忙碌而又清苦,常常在单位职工家里东家咥碗面,西家喝晚粥,要不就是一个馒头一根大葱,“他太不爱惜身体了,为了文学连命都豁出去了”。
为了实地感受路遥创作《平凡世界》之艰辛,2011年5月份我联系上了在铜川鸭口煤矿任党工委部长的文友杨智华,到鸭口煤矿走访了当年和路遥一起工作的安锁子(《平凡世界》人物原形),还申请下到鸭口矿井,并和多位矿工一起合了影。
在那深深长长的矿井的工作面上,看着铲煤矿工染满煤灰的脸上露出的憨厚的笑容,我心里热流滚滚,一定是他们给了路遥巨大的精神力量,让路遥离开了家庭和亲人,居住在铜川鸭口煤矿周边的窑洞中,远离闹市,与老鼠为伴,与孤独相依,与笔下的人物共眠。那段时间,房子里到处都搁着书和资料,他一页一页翻,一篇一篇的看,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他忍受着肝癌的巨痛,日复一日的奔波于井上井下,夜复一夜的俯案笔耕,研读了上百部中外名著,写了一百多本读书笔记,写秃了一百多支笔,直到把自己写的气血熬尽,右手指痉挛,终于完成了百万巨著,据路遥自己文中讲:写完《平凡世界》最后一个字,他骂了一句“狗日的文学!”把笔就掷出了窗外。
路遥的一生是为文学拼博的一生,42岁英年早逝,清贫到生前去北京参加茅盾文学奖颁奖会,连路费都是借的,物质上他没有留下什么,但他用生命构建的文学世界,折射了积极响上的时代精神,影响着从农村迁徙到城市的打工族奋力向上的人生,影响了一代代年轻人。“象牛一样劳动,象土地一样奉献”,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无价的精神遗产。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牛,代表着勤劳、隐忍和坚韧;土地,代表着母亲,博大和深爱。”这种精神几千年来深深的流尚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血液里。路遥的不仅认识而且践行了这种精神,“像种子一样把自已的根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路遥语),与人民心气相连,同枝呼吸。
路遥的遗产应该一辈辈传下去,于是从2011年5月到10月,长达多半年我都奔走于西安、鸭口煤矿和清涧县,搜集整理路遥的资料和文献遗物,草拟了《鸭口路遥文学馆》方案,在省作协和铜川矿务局及鸭口矿支持下,建起了中国首个作家创作地的文学馆。
怀着对路遥深深的敬仰,布展时,我搜集来各种版本的路遥著作,还提供了路遥生前穿过的衣服等珍贵实物。从展板上墙到展柜排列,我件件亲躬,将路遥的著作亲手一本本摆好;把路遥生前穿过的外套,抚平叠好轻轻的放在玻璃柜中。展品中,还有20余幅名家字画,那都是我奔走西东约请来的。其中,有原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中国作家书画院长王巨才的”平凡世界,精神人生”,有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忠实的”象牛一样劳动,象土地一样奉献”,有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的”风骨永驻”,有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高洪波的”平凡人生事,秉笔路遥知”,有李炳银、肖云儒、周明、吴克敬、高建群、冯积歧、方英文的题词,均是当今陕西乃至中国文坛的大家。其中作家高建群的墨迹摘录了他写的悼念文章《扶路遥上山》的一段话,而且还为路遥画了漫像。高建群说他写这幅字画时是蘸泪而为,每个字都是用泪滴砸成的黄土圪瘩。除过名家字画,最为珍贵的,还是路遥生前所写的”人:仁忍韧”和”汹涌无声”两幅墨宝,悬挂在展馆内的路遥工作室的墙壁上,与凝神沉思的路遥雕像相映生辉。构成了可以诠释路遥意志品质的完美意像,也成为弥足珍贵的镇馆之宝。
“鸭口·路遥文化展馆”吸引了省内外社会各界关注,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机关干部、文艺团体,一批批、一对对的纷至沓来。以路遥命题的文化活动异彩纷呈。陕西省文联”青年文艺工作者路遥精神采风团”在这里点燃激情;陕西省能源化工作协组织了”能化作家为路遥文化馆捐赠图书活动。路遥的精神遗产在这座文学圣殿里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国煤炭作家协会主席刘庆邦参观后对杨智华说:“有你们这些人建馆,路遥何其幸也。这是全国第一个在作家创作地建的文学馆。”
几年后,在陕西文学基金会支持下,我又陪着《路遥》八集专题片剧组多次奔赴榆林、延安、铜川多地募集经费,第一部《路遥》专题片终于在央视和凤凰卫视播出了。在西影厂大厅首播时,在场的观众都为路遥苦难的童年、艰辛的人生、拼命的创作和崇高的梦想,流下了泪水,我更是热泪盈眶…
路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英雄,他没有离开我们,这满天的雪花就是他文字的精灵,烛照着人们心灵和生活中的幽暗之处,他以文字永远活在人世间,他的精神永恒不朽。
(王芳闻,陕西省作家协会原秘书长,写于路遥逝世31周年纪念日)
新西兰 澳纽网出品
编辑:小图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9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