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飞版《三体》,国内的追剧人褒贬不一,外媒也有参与。除了一般性议论,比如对原著的忠实度、科幻视觉表现力等等,额外出了两个争议:
首先是,该剧第一集中表现文革中叶文洁身为物理学教授的父亲在批斗时被红卫兵打死的展现真不真实,以及应不应该;二是这部剧中的主人公多数为西方人,这种将原故事某种程度上“西方化”,是否属于“西方中心主义”,该不该批判?
对第一个争议,老胡个人认为,网飞版对文革场景的展现总体是真实的。老胡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虽然当时我是少年学生,但我的见闻和历史资料的大量证据都证明了文革时期的“造反派”夹杂了许多暴力行为。文革中被打死和因不忍屈辱而选择自杀的知识精英确实有不少,在因为一些原因,中国互联网上对那些情景展示不足的时候,网飞版《三体》对叶哲泰教授被活活打死的场景展现提供了一种“参考消息式”补充,它能够被很多人看到,我不认为其实际效果是消极的,我认为这也是网飞版《三体》能够在中国互联网上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关于网飞版《三体》将原故事有些“西方化”了,我觉得一些网友的这一指出是事实。鉴于《三体》取得了十分真实的全球影响力,中国公众对它非常珍惜,一部分人对这个故事一定程度上被“西方化”有所不满,发几句牢骚,我认为这非常正常。有西方媒体刻意突出这一点,并以此指控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我觉得它们有些夸大了,这是那些媒体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所致。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主张这样看:网飞版《三体》确实使用了大量西方演员,故事的大部分场景放到了英国,这一方面这确是一种遗憾,另一方面我也主张同时存在更开放看待这种“改编”的思想角度。
《三体》为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所作,因为它的成功之巨大,已经被翻译成很多种外文,它事实上已经成为全人类财富。不仅中国人在改编原著,出了腾讯版《三体》,网飞也拍它,对应了世界更广泛观众对这部作品的兴趣和崇尚。网飞在拍它时,出于种种原因,把故事朝着西方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向拉一拉,我认为这对《三体》的负面效果要小于拍这部剧对推广《三体》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在网飞版《三体》中,中国人叶文洁惹来灾祸,主要由西方人拯救人类,一些中国网友对改编后的这个逻辑不开心,西方舆论就单方面指责这是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显然不公平,他们至少得说这是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相互碰撞。客观说,我觉得这种碰撞所产生的敏感还会接下来持续很长时间,等到《三体》这种真正产生世界影响的中国作品多了,华为、字节和比亚迪这样的中国公司多了,这种敏感会逐渐淡化。那个时候,西方人再做类似中国作品的“西方化”改编,中国人可能就会一笑置之,甚至对他们说:你们随便改。
无论如何,网飞版《三体》进一步扩大了刘慈欣《三体》的世界影响,拍这个连续剧,以及围绕它的讨论不仅发生在中国互联网上,而且出现在西方媒体和社交平台上,为《三体》保持巨大全球影响力提供了新的赋能。这当中谁是谁非,我认为倒是其次。
来源: 胡锡进观察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2,25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