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这场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宏大演出,给世界各国的观众留下不少亮点:
首次在开放城市空间里举行的开幕式…
(图片来源:新华社)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刺客信条》风格的跑酷式火炬传递…
(跑酷风火炬手)
身披奥运五环斗篷的女骑士,踏着金属马奔驰在塞纳河上…
(披着五环旗的女骑士)
再度复出的歌坛天后席琳·迪翁。
(拖着病体献唱的席琳·迪翁)
当然,也有让各国网友吐槽的法式《燃冬》片段,
(展现多元化的“法式燃冬”)
但总的来说,巴黎奥运开幕式称得上一个充满浪漫气质的“流动盛筵”,一场震撼人心的开幕式。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还特别揭晓了十座镀金雕像,来致敬全球女性的力量。
作为产生过圣女贞德,玛丽·居里(出生于波兰),哲学家波伏娃等伟大女性,长期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这十座镀金法国女性名人雕像,向全世界观众展示法国女性的伟大力量。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十多位将永久矗立在塞纳河畔的女性名人(排名不分先后)。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奥兰普·德古热(Olympe de Gouges):法国女权运动先驱
(德古热塑像)
德古热原名玛丽·古兹(Marie Gouze),是18世纪的一位剧作家,政治活动家,也是法国女权主义,废奴主义先驱。
她一生致力于追求法国女性与男性权利平等,主张自由平等公平这些权利不能仅限于男性。
在她起草的《女权宣言》中,德古热向男权制度和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发出挑战。
(德古热画像)
法国大革命期间,她更是少数站出来为女性争取权益的进步人士,还带头成立了女权俱乐部。她写的众多社会问题论述文章和剧本也广受好评。
德古热还曾写信给当时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路易十六的妻子),试图说服她支持女权运动。
不幸的是,在狂热的大革命期间,德古热因得罪了雅各宾派领导人罗伯斯·庇尔被送上了断头台。
西蒙娜·韦伊(Simone Veil):舌战群儒的女政治家
(韦伊塑像)
大屠杀幸存者,法国犹太裔政治家和女权主义战士。
韦伊于1927年出生于法国尼斯,少女时代逃过了纳粹大屠杀,后来成为法国政坛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
韦伊曾为推动法国堕胎合法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4年11月25日,韦伊在议会发表完关于堕胎的演说后,遭到了上百位敌视堕胎的议员,以及场外的数百名教士的围攻。
韦伊舌战群儒,和议员,教士,反对堕胎的卫道士们激烈辩论了三天。
最终在29日力排众议,推动议会通过了《自愿中止妊娠法》,让法国成为第一个堕胎合法化的天主教国家!
2017年韦伊逝世时,法国总统马克龙亲自为她举行国葬,并将她安葬于先贤祠。
(韦伊舌战群儒)
爱丽丝·盖(Alice Guy):世界上第一位电影女导演
(盖的塑像)
爱丽丝·盖生于1873年,父母在智利爆发天花后,移民到了法国巴黎,之后生下了盖。
因为父亲去世得早,加上家境贫寒。盖不得不早早辍学去工作,她先是在一个工厂当打字员,后又应聘去了一家摄影器材厂当文员。
正是在这家摄影器材厂,盖有机会接触到摄像机,并对电影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盖从此走上了电影导演的职业道路。
她不仅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电影女导演,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制作故事片的制片人。
(盖的生活照)
长达二十五年的职业生涯里,盖先后执导了近300部电影短片和默片。
其中《最后的晚餐》,《滑稽演员》、《失去的花园》等作品在业内广受好评。
爱丽丝·米利亚特(Alice Milliat):将女性带进奥运会的第一人
(米利亚特塑像)
一百年前,世界体育运动几乎没有女性的身影。就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都拒绝女性参加奥运会。
他在1912年公开表态:
“(女性参加奥运会)不切实际,无趣且不合时宜。”
但身为运动员的米利亚特却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她坚持要求国际社会允许女性运动员参加各项重大体育赛事。
为此,她经历了漫长的抗争。
1920年,她要求参加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遭到拒绝。
米利亚特一怒之下,于1921年自己组织了一届女子奥林匹克运动会。
来自欧洲五个国家的约100名女运动员参加了这个在蒙特卡洛的盛会,一时间轰动世界。
广告
Advertise with us
(米利亚特半身像)
在米利亚特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奥运会逐渐对女性敞开大门。
1928年女性运动员终于获准参加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虽然仅能参加五个项目,但总算开了个头。
在米利亚特举办第一届女子奥运会的100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人类史上第一次有了数量相当的男女运动员参加奥运。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伟大的女性奥利匹克先驱米利亚特!
吉赛尔·哈里米(Gisele Halimi):法国女权运动家,政治家
(哈里米塑像)
哈里米于1927年出生在突尼斯,后留学法国,成为了一名律师。
1960年,22岁的阿尔及利亚女性布巴夏(Boupacha)活动家遭法国士兵性侵,哈里米为其打官司,还出书讲述布巴夏的惨痛经历。
经过她多年的努力,布巴夏终于等来了迟到的正义。
(哈里米年轻时)
这件案子让哈里米名声大噪,也让她从此走上了为女权争取权益的道路。
之后的多年里,哈里米为女性堕胎权奔走呼吁。
尤其在1972年,法国当局逮捕了一名遭性侵怀孕,之后私自去堕胎的16岁少女。哈里米出任少女的辩护律师,并坚决捍卫她的权利。
在哈里米的努力推动下,法国得以在上世纪70年代通过堕胎法案。
(哈里米也是法国堕胎法案的推动者之一)
保莱特·纳达尔(Paulette Nardal):黑人和反殖民运动先驱
(纳达尔塑像)
法国记者兼作家纳达尔是一位出生在马提尼克岛的非洲裔女性,父亲是一名建筑工程师,母亲是一位钢琴教师。
家境优渥的她在巴黎念完大学后,并没有混迹上流社会。
而是选择成为了一名记者,一头扎进各个贫民区,去深入了解泛非洲裔民众的苦难。
(纳达尔)
从那时起,纳达尔意识到了要团结泛非洲裔民众,反对种族歧视,殖民化和奴隶制。
之后,纳达尔开始创办文学沙龙,还办了一本名为《黑色世界评论》的杂志,专门报道黑人文化。
除了为黑人群体争取权利,她也长期关注和推动女权运动,经常鼓励女性积极投身政治活动,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
如今,纳达尔留下的遗产为法国人所铭记,她成为了法国多元化文化价值的代表人物,成为黑人和反殖民斗争的文化标杆。
珍妮·芭蕾(Jeanne Barret):第一位完成环游世界的女性
(珍妮·芭蕾塑像)
几个世纪以来,珍妮·芭蕾的名字时常被人遗忘。
她不仅是史上第一位环游世界的女性,还在航行中为植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芭蕾是一位法国农民的女儿,她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甚至不大识字,却对植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1766年,她邂逅了法国植物学家菲利伯特·科默松(生物分类学先驱),共同的爱好让两人相爱并走到一起,结为夫妻。
为了跟随科默松进行环球考察,芭蕾女扮男装,成功登上了环球航行的船队。
(芭蕾男装像)
为了完成环球考察,芭蕾想尽办法保守秘密,甚至为了避免穿帮,长时间不脱外衣。
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芭蕾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大量植物的考察和记录,还发现并命名了一种新的亚热带开花藤本植物“九重葛”。
两人完成环球航行后留在了毛里求斯,后来科默松去世,芭蕾度过了一段的潦倒的生活。
直到1774年,芭蕾嫁给了一位法国军官,并跟随丈夫回到了法国。世人才得以知晓芭蕾女扮男装,完成环球航行的壮举。
可即便这样,法国官方很长一段时间不肯承认她的成就,只因她是个女人。
然而,芭蕾的成就和功绩终究被历史铭记…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zan):中世纪女权先锋
(德·皮桑塑像)
德·皮桑是15世纪知名女作家。
在黑暗的中世纪,德·皮桑便已站出来,拿起笔杆子反抗对女性的污蔑和偏见了。
她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以写作为生的全职女作家,她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体裁有小说,史诗,传记,内容涵盖政治、军事、教育、伦理、女性等多方面。
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对世界女性写作影响深远。
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描写了法国家喻户晓的传奇少女——《圣女贞德的传说》。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德·皮桑画像)
德·皮桑的一生,都在为争取女性受教育的权利而斗争,她也被当代法国人视为中世纪女权主义的先锋。
路易丝·米歇尔(Louise Michel):巴黎公社女英雄
(米歇尔塑像)
米歇尔生于1830年,母亲是贵族家的女仆,她本人则是一名贵族私生女,一生从未透露过父亲是谁。
米歇尔虽然出生成谜,却在贵族亲戚的教导下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轻时推崇伏尔泰,卢梭,对法国的旧制度痛恨至极。
1844年到1870年间,米歇尔辗转各地当教师,却因为在法兰西第二帝国统治下,偷偷在学生中宣传共和思想而遭到迫害。
即便如此,她依然坚持秘密写文章,写诗,传播进步思想。
(米歇尔)
普法战争失败后,米歇尔因同情工人的立场而多次遭到逮捕。
从那时起,米歇尔逐渐认识到,不仅要反对虚伪的共和主义窃国者,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样才能拯救水深火热中的无产阶级同胞。
最终,米歇尔萌发了建立巴黎公社的念头!
1870年,巴黎人民起义,写下了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久巴黎公社成立,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米歇尔身着戎装)
尽管巴黎公社存在短暂,米歇尔和同志们也因为力量薄弱,最终不敌法国国民自卫军。
但米歇尔坚持抗争,英勇不屈,被捕后,她受尽折磨仍不愿出卖同志,还坚决要求法庭判她死刑。
最终,米歇尔被流放海外,1905年在贫困中死于马赛。
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十分推崇米歇尔,曾为她写了一首诗——《比男人伟大》。
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
(直播未能拍到波伏娃塑像,用照片代替)
波伏娃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法国名人了。
她于1908年出生在巴黎一个保守的天主教家庭,因为从小拒绝父母对她事业和婚姻的安排,生出了独立反叛的思想。
为了早早脱离家庭控制,她先是当了老师,后来又兼职写作,直到能靠写书养活自己为止。
脱离家庭控制后,波伏娃后来获得哲学学位。
1945年和保罗·萨特一起创办了《现代》杂志,推介存在主义的观点。
(萨特和波伏娃)
1949年,波伏娃又出版了论文《第二性》,论文详细分析女性受压迫的情况,以及当代女权主义的基础。
一经出版,就在全球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
虽然在今天的社媒上,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波伏娃和萨特的“开放式恋情”,但在哲学和女权主义领域,波伏娃一直都是个善于思想,勇于批判的女性。
比如萨特对黑格尔推崇备至,但波伏娃在看完黑格尔的德文原著后,批判了黑格尔的意识辩证法。
上世纪80年代,德·波伏娃还为《全球性的姐妹:国际妇女运动选集》撰写了题为“女权主义——活泼,健康且持续处于危险之中”的文章。
这位思想和身体都极为独立的女性,直到晚年仍在为女权主义提供思想上的构建和支持。
这十座女性塑像,涵盖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不同意识形态的伟大女性,她们是这届巴黎奥运会上,不可多得的靓丽风景。
Ref:
https://press.paris2024.org/news/after-a-grand-and-historic-ceremony-the-paris-2024-games-are-officially-open-34e32-7578a.html#:~:text=At%20the%20same%20moment%20near,Alice%20Guy%20and%20Simone%20Veil
来源: 英国那些事儿
分类: 体育纵横(即时多来源) 英语世界体育要闻 English World Sports News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2,03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