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印度来说,GDP超过英国,印度裔财政大臣差点登上英国首相宝座,这都让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哪怕是名义上被英国统治。
一直推动“印度制造”“印度拯救世界”的印度总理莫迪,在英国女王去世当晚主持了新德里印度门前“国王大道”的更名仪式,将1911年英国乔治五世国王宣布将英属印度的首都变更时,修建的代表殖民时期英国王权、征印度被奴役与压迫的“国王大道”,更名为“责任大道”。
重新规划后的大道,从印度国会大楼延伸到知名地标印度门纪念碑。莫迪更名这条大道为更自我自主的“责任大道”。
并且莫迪颇有深意选择了印度独立运动领袖、与圣雄甘地、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尼赫鲁并称“印度三杰”的苏巴斯·钱德拉·鲍斯的花岗石像同时揭幕,彰显了印度推动去殖民化的决心。
澳大利亚呼吁改革
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澳大利亚,女王刚去世5小时,澳大利亚国内政客就呼吁脱离英国王权领导。
澳大利亚绿党领袖亚当·班德发推,一边哀悼女王去世,一边呼吁澳大利亚进行宪法改革。澳大利亚政府高级官员希索维特则反问,女王确实是了不起的英联邦领袖,但澳大利亚人是想选查理国王,还是能够自我任命国家元首?
实际上,在6月时刚就任时,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也曾提到,如果女王去世,那么澳大利亚成为共和国不可避免,所以澳大利亚在此前已经不止一次“探讨”过建立共和国的可能性。
不过阿尔巴尼斯对政客们的呼吁暂做回避,称当天不适合谈论政治,认真发表了对女王的悼词,并且打算之后与澳大利亚总督前往伦敦会见查尔斯三世。
或许在阿尔巴尼斯看来,在女王去世立即翻脸有些失礼。
但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有很多澳大利亚人向阿尔巴尼斯呼吁——尽快废除君主制!其中一条高赞评论表示:这是澳大利亚与君主制度保持距离的机会。
澳大利亚总督成为了个尴尬位置,不管阿尔巴尼斯直不直说,澳大利亚的共和国呼声只会越来越大。也难怪阿尔巴尼斯自己也说:一个时代的结束;或许若干年后,大家会看到,这不仅仅是伊丽莎白二世时代的结束。
女王的最后努力
或许,伊丽莎白二世已经预料到这样的局面。
所以她最后留在的地方,不是白金汉宫,不是温莎城堡,而是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一改以往白金汉宫任命的惯例,在巴尔莫勒尔城堡接受约翰逊的辞职、任命特拉斯。
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或许就是女王在发挥自己最后的一点作用,她以人生的最后一刻,劝诫一直在闹独立公投的苏格兰,维护联合王国的统一。北爱尔兰、苏格兰,英伦三岛内部的危机,才是她更为担心和关注的。
但这样的努力,在之后被英国所面临的重重困境消磨后又能坚持多久呢?
1,43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