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抢米了!这场暴雨过后 更大的威胁还在后头

编辑精选 金融经济

近期,印度、阿联酋、俄罗斯三国接连发布禁止大米出口的指令,加之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跃升至最近11年来最高水平,这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上述三国来说,由于自身在全球大米出口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尽管都做了禁止大米出口同样一件事,但是所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他认为,禁止粮食出口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在特定阶段稳定国内市场价格,推高国际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影响出口国的信誉,丧失全球粮食市场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去年我国稻谷及大米进口量(619万吨)首次超过进口关税配额(532万吨),但是今年上半年稻谷及大米进口量就大幅下降,只有181万吨,同比下降49.6%。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国大米进口需求收缩的背后,是国际米价飙升、全球极端天气以及印度出口政策收紧。

在国际粮价难以明显下跌的情况下,业内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大米整体进口量仍然偏低。然而,受已经形成的消费习惯影响,我国精米进口规模仍将保持相对稳定。不过,也需要关注一点,如果国际大米进口价格持续大幅高于国产大米,那么粮源调整势在必行,这也将改写我国的大米进口格局。

大米出口禁令与米价上涨

近期三国禁止出口大米,始于7月20日。彼时,印度宣布,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即日生效。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米是全球约一半人口的主食,而印度又是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量占全球大米出口总量的40%以上。印度一纸禁令引发多国恐慌性采购大米,助推大米价格上涨。

紧随其后,当地时间7月28日,阿联酋决定暂停大米出口4个月,包括7月20日之后从印度进口至阿联酋的大米,并适用于所有大米品种,包括糙米、全精米或半精米。

当地时间7月29日,俄罗斯也宣布继续临时禁止本国大米及碎米出口,期限至今年12月31日。俄罗斯本次大米禁止出口,始于2022年7月1日,原本有效期至同年12月31日,后延长至今年6月30日。如今,出口禁令有效期又延至本年底。

张智先称,这三国禁止大米出口的措施,旨在确保国内大米供应、稳定国内大米价格。不过,影响各有不同。印度影响最大,阿联酋、俄罗斯则远不如前者。

具体来说,受暴雨和干旱影响,印度国内大米价格大幅波动,印度有稳定国内大米市场的需要。当然,印度在大米出口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禁止出口也彰显了自身对国际大米市场的巨大影响力。而且,也的确较大程度地影响着国际大米供应及大米价格。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至于阿联酋、俄罗斯,前者本身就是粮食进口国,对外依赖度高。其禁止大米出口,旨在应对极端天气对粮食供应的可能影响,对国际市场影响并不大;后者由于并非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国,实际影响也较小。不过,考虑到此时黑海地区粮食出口不确定性正在增加,禁止大米出口的地缘政治意义更加凸显。

从全球大米出口数据来看,也能印证这一论断。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近年来,俄罗斯大米出口量约10万-15万吨。而阿联酋本身就是一个大米进口国。两国在全球大米贸易中占比都很小,对于全球大米市场的实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只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市场恐慌心理,从而推高全球大米价格。

就全球大米价格而言,去年7月以来,国际大米行情进入上升周期。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以5%破碎率大米FOB出口价来衡量,8月1日,泰国572美元/吨,较去年7月价格(410美元/吨)上涨39.5%,逼近10年高位。越南545美元/吨,较去年7月价格(420美元/吨)上涨30%,创出10年来的新高。

张智先称,国际大米价格上涨的背后,可归纳为三方面原因。一是,极端气候的现实影响。今年以来,受厄尔尼诺影响,全球平均气温接连刷新最高纪录。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稻米主产区,从4月开始遭遇高温侵袭;同时,欧洲的一些水稻种植国,也普遍遭遇20年来少见的干旱情况。

二是,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由于地区冲突和战争,全球粮食贸易通道受到影响。而全球主要国家加大粮食储备,从而推高了粮食价格。

三是,大米主产区和出口区,集中在东南亚、南亚,主产区的可替代性不高。一旦受到天气或其它因素影响,很容易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郑文慧也提到,从需求来看,亚洲部分国家的进口需求仍然旺盛。从供给来看,泰国、巴基斯坦等亚洲主产国受干旱影响减产预期较强,供应收紧,加上印度在去年禁止碎米出口之后,近期再度表示要禁止非巴斯马蒂大米出口。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主要粮食出口国来说,禁止粮食出口是一把“双刃剑”。

张智先称,此举固然在平抑本国市场价格方面有一定功效,但会推高国际市场价格,抬高出口利润。不过,也可能会影响出口国的信誉,丧失全球粮食市场份额。对于负责任的出口大国来说,一般较少采用。

对比来看,在近期三国接连发布大米出口禁令之际,作为全球第二、三的大米出口国家,泰国、越南目前并未跟进。

今年上半年我国大米进口新特点

从整体来看,我国稻米库存充足,供应充裕,进口主要是品种调节。因此,尽管国际大米价格走高,但国内大米价格走势相对独立,整体表现为震荡偏强的运行态势。虽然上涨,但整体涨势较为温和。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口大米的价格优势不再。随着上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弱,截至6月28日,进口米到港完税价已经明显高于国产同等级大米,导致进口需求减弱。广东早籼米批发价3710元/吨;5%破碎率大米的到港完税理论价格,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分别为4307元/吨、4188元/吨、4037元/吨,比国内高597元/吨、478元/吨、327元/吨。

广告

Advertise with us

今年上半年,我国大米进口的突出特点是,进口量同比大降、进口单价上涨。据海关数据显示,1-6月,我国累计进口181万吨,同比减少49.6%;平均单价3603元/吨,同比上涨33%。

从月度进口价格来看,除5月份环比小幅回落外,每月均呈逐级抬升之势。从1-2月份的3393元/吨升至6月份的3925元/吨,年内上升535元/吨,升幅15.77%。

从今年上半年的大米进口情况来看,呈现三大明显特征。

一是进口大米品种结构回归常态,精米保持相对平稳,碎米进口量锐减。二是我国大米进口来源国相对多元,主要进口国市场份额占比均衡。从进口大米的市场占有率来看,今年上半年,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分别占38%、20.8%、11.9%、11.8%、8.1%和8%,总体上比较均衡。

此外,排名通常也不是固定的。比如,去年以来,印度不断收紧大米出口政策,我国快速调整,自印度进口大幅下降,印度也迅速从过去几年中国最大的大米供应商滑落至第四。

三是除自越南进口量大增外,自其它主要进口国进口量均减少。

当前,在国际粮价难以明显下跌的情况下,业内预计,下半年我国大米整体进口量仍然偏低,不过精米将保持相对稳定的进口规模。

郑文慧称,尽管上半年进口大米价格已经高于国内大米,进口理论利润为负,但精米的进口量并无大幅下滑,主要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越南、泰国、巴基斯坦等部分品种已经成为国内广东地区常用的粮源。

据企业反映,这些大米在口感、粒型等品质上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已和国产大米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配方和比例,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即使进口成本高,也会继续使用,但用量会有所减少。业内预计,如果国际大米进口价格持续大幅高于国产大米,那么粮源调整势在必行,这也将改写我国的大米进口格局。

开始抢米了!暴雨过后,更大的威胁还在后头

洪水肆虐,受灾的不止是河北。眼下此起彼伏的极端天气,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粮食危机。

世界各地都在抢米。

在美国某市场,一名亚裔店员爬上高高的货架,不断把米袋子递给顾客。底下的顾客情绪非常激动,生怕抢不到,那场景就好像在抢金元宝似的。

澳大利亚某印度杂货店,居然搞起了“限购”,不论什么品牌、什么规格,每个家庭都只能买一袋米。一袋20磅大米的价格甚至从16美元暴涨到了50美元。

在德克萨斯州、密歇根州、新泽西州、阿拉巴马州、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印裔美国人排起长队、恐慌性地购买大米。一些人的汽车后备箱里塞满了几十个袋子,另一些人则为了一袋大米而发生争抢。

发达国家尚且如此,发展中国家就更糟糕了。

根据最新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58个国家中约有2.58亿人面临饥饿危机或更严重的情况,7个国家的人民面临潜在的饥荒。这是该报告七年历史上最高的数字。

这都21世纪了,人类的科学技术都已经强大到了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为什么还会出现粮食危机?

这波“大米恐慌”的源头,在印度。

进入6月以来,印度持续高温,多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4月16日,一场户外颁奖活动就晒死了11人。印度全国各地都在发洪水,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

持续的高温暴雨还有两重打击,一是严重破坏了印度农业主产区的道路桥梁,导致农产品运不出去;二是这种天气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农产品发臭发烂。

这些农产品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西红柿和大米。

印度食品部的数据显示,7月16日,印度新德里的西红柿零售价格为每公斤178卢比(约合人民币16元),是此前价格27卢比(约合人民币2.3元)的7倍。

同一时期,新德里的汽油价格也不过96卢比/每升(约合人民币8.4元)。

印度网友脑补了一个画面,西红柿、汽油、柴油玩价格赛跑,遥遥领先的西红柿回头挑衅:有本事来抓我呀!

身价陡增的西红柿,竟然成了印度犯罪分子偷盗或抢劫的目标,甚至引发了命案。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印度安得拉邦警方表示,16日午夜时分,一位叫雷迪的农民在睡觉时被人勒死,当时他正在看守种有西红柿的菜园。而此前,另一名种植番茄的62岁农民也在村庄中被发现遭人谋杀。

种种乱象,把印度人逼疯了。各地民众纷纷走向街头,大搞游行示威,呼吁政府出面调控价格。

这下把莫迪吓坏了,如果他不把通货膨胀率压下去,明年的大选就没戏了。四年前,印度爆发“洋葱之乱”,当时的印度执政党因为无法控制洋葱的价格,在地方选举中失利。

于是,莫迪启动了对全国农产品的摸底调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印度人的主粮——大米也快保不住了。

受极端天气影响,印度今年水稻产量估计会减少,但印度人口总数却在增长。7月20日,莫迪果断下达了大米出口禁令,禁止出口除巴斯马蒂香米以外的一切白米,优先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

印度是世界重要的大米出口国,2022年印度大米出口总量约2200万吨,占世界大米出口量40%以上,受本次出口禁令影响的大米出口量约1000万吨。

1000万吨可不是个小数目,够几千万人吃一年呢。在国际大米市场上,引起了大轰动。

更可怕的是,印度的做法还引起了其它国家效仿。7月28日,阿联酋经济部宣布暂停阿联酋大米出口和再出口。第二天,俄罗斯宣布继续临时禁止本国大米及碎米出口,期限至今年12月31日。

当国际市场上大米越来越少时,大米交易价格自然就会往上涨。据了解,国际大米价格已经涨到了11年来的高位。

接下来,就要看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国的政策了。如果这些大米出口大国也限制出口,那么国际市场的大米价格就会涨破天际,很多国家就会陷入动荡期。

真不是开玩笑,你可以百度一下“2007-08年全球粮食价格危机”。

全球粮食价格在2007年上涨24%,2008年前8个月涨幅超过50%。一些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更是涨幅惊人,2007年小麦上涨了112%、玉米上涨了47%、大豆上涨了75%,而从2008年1月到4月中旬,大米价格就飙升了141%。

到2008年底,“最不发达国家”的年粮食进口成本比2000年增加了3倍多。这些迅猛攀升的发展态势使饥饿人数增加了7500万,使发展中国家大约1.25亿人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2007-2008年,有37个国家发生了民众暴动以抗议粮食价格的上涨。

但愿今年,国际社会不要重演这样的情况。

写这么多,并不是怂恿大家囤米囤粮。

中国的粮食安全完全是有保障的,大家不用担心饿肚子。

今年夏粮(主要是小麦)播种以来,主产区光热充足,大部时段农田墒情良好,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偏轻,病虫害防控及时有效,前期发育得很好。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不过到了5月下旬,北方麦区出现大范围降雨,持续时间长、过程雨量大、影响范围广,导致灌浆期小麦光照不足,千粒重下降。粮食大省河南,遭遇“烂场雨”减产。

2023年全国夏粮单产5491.8公斤/公顷(366.1公斤/亩),比上年减少64.3公斤/公顷(4.3公斤/亩),下降1.2%。

因连日暴雨,河南小麦长出麦芽

单产不够,我们就增加种植面积。2023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6609千公顷(39913万亩),比上年增加78.5千公顷(117.8万亩),增长0.3%,连续三年实现增长。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3059千公顷(34589万亩),比上年增加97.0千公顷(145.6万亩),增长0.4%。

此外,中国的供应链基础和农业科技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25%(比印度、越南等国高多了),遇到极端天气也能迅速完成收割工作。

我们的道路等基建设施也比印度好多了,粮食割完了就可以快速送去烘干处理,然后再通过强大的物流体系,直接送到终端消费市场。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粮食损耗率非常低。

一顿操作下来,结果还可以。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613万吨(2923亿斤),比2022年减少127.4万吨(25.5亿斤),下降0.9%。

夏粮已经割完了,接下来就看秋粮了。从种种迹象看,今年的秋粮产量估计不会有太大波动。

最近几波超强台风虽然看起来很威猛,但持续时间并不长,对农业影响并不大。中国这么大,每年都会出现局部地区歉收,但也有一些县市会有大丰收。

退一万步讲,就算下半年出现全国性超级旱灾,且全球市场上已经买不到粮食了,那我们还有世界上最牛逼的粮食储备体系。

三年前,新冠疫情刚开始流行,很多人到处去扫货,疯狂囤积粮食和生活用品。最后发现,整袋整袋的大米和面粉根本吃不完,卖都卖不出去。

当时,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就给出庄严承诺:现在稻谷、小麦的库存够全国人民吃一年,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这几年,中国又兴建了一大批全新的储粮库,粮食储备量不断创新高。日本媒体去年报道称,中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粮食储备。预计到 2023年年中,中国将拥有创纪录的53%的全球小麦储备 。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来源: 智谷趋势/第一财经

分类: 中国新闻

(即时多来源) 中英中国要闻 Chinese/English China News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73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