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枫-神秘语境下的青铜传奇 ——简评张永涛长篇小说《周秦坡》

文艺天地

神秘语境下的青铜传奇
——简评张永涛长篇小说《周秦坡》
◎郁枫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米兰▪昆德拉说:发现那些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事,这是小说唯一存在的理由。
张永涛先生的长篇小说《周秦坡》,以优美的文字,发现和披露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上的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并以真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思想。它是作者对自己的故乡历史的致敬,是对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精神的敬仰。也是他对故乡的热爱和代言。
当我写这篇文字之前,我专门预约了张永涛先生当面交流。
:您写这部小说动机是什么?
:我生于扶风,长于扶风。对一个写作者而言,故乡就是“根”,对于那个魂牵梦萦的故乡,我一直想做点什么,而我能做得了的,就是写。所以,一直想给故乡写点什么。前些年,一个偶然的机缘,使我产生了写青铜器题材的想法。当然,青铜器只是我写作的一个引子,我要从青铜器开始,写下故乡的人和事,对故乡表达自己的赤子之情。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写历史题材,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距离感,你怎样搜集、梳理素材?
:首先是从小就听到的许多传说。再就是看县志,找农村的老人采访。没有车的时候,就坐公交去县里,一月就有那么几回。后来有了车,就随时开车去。我大概用了三四年的工夫,做了素材方面的准备。从民国到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时间,这么大的时间跨度,如何来结构情节、塑造人物,于我而言,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没有文学专业的学习背景,一切只能靠感性,靠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现实的感悟。其实,就技巧而言,我更多地借鉴了刘程亮《一个人的村庄》和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的写作风格。我尽量使自己的叙述语言简洁、精炼。对于短句子的写作,我总是充满了兴趣和激情。
:我看过你最初的手稿,我提出过细节展开不足的问题和时间节点的问题,那么,你是否进行过这方面的修改?
:我用了大约半年的时间进行了修改。也将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使其更简洁明快,更适于阅读。
……
有了这样的交流,我对张永涛先生小说写作就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而后,我便沉下心来,用了四五天的大部分时间,逐字逐句地读完了张永涛先生的《周秦坡》。它给我的感觉是,历史厚重,线条明晰,情节跌宕,人物生动。值得肯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通全篇的谶语或哲思,使小说凸显神秘感

凡半仙——一个预言家,带着对人生通透的开悟和理解,对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指点迷津,堪称道德和精神的高地。凡半仙似乎是我熟悉的农村的“阴阳”先生,但他总能高屋建瓴的看透生活的真相,参悟人生。小说每一章的开头,都由凡半仙的话语领起,然后,这一章的故事,就围绕着凡半仙的“预言”或者“哲语”展开,继而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篇章,使整部小说呈现章回小说的特征。这种故事架构,由小见大,由细节烘托整体,由局部构成宏大叙事,使整篇和局部相互渗透,彼此彰显。这种有别于章回小说,又接近章回小说的写作,是张永涛先生对长篇小说写作的一种探索,有新意,有建树。凡半仙,何许人也,他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有独立个性的“谝闲传”的人,也可能是一个经历生活坎坷的智者,也可能是一个略通文墨的仙道,但作者从未交代凡半仙的任何背景。作者只需要凡半仙出场,代表自己表达立场和观点。这种突兀而又高大的设计,使小说具有了一种不易言说的神秘性,又加深了小说的传奇色彩。
整部小说就在一种神秘的氛围中徐徐展开。各人有各人的命运,各种故事和人物都有预设的结局,使故事的虚构更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使故事情节的推动有了艺术的动力。

二、在巨大的历史跨度里,凸显人物对故事的支撑意义

《周秦坡》是一个由青铜器引发的故事。从周子清、周子莹发现绿毛怪兽开始,引出了周德善、线绳、柳叶叶、秦天绪、菜花、秦文龙、麻半仙、满蛮、梅朵、李成山、吴满仓、吴香桃、六代医、司校长、裘县长、吴县长等等一众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角色定位,每个人都支撑起整篇小说的一个骨架或丰满一处枝叶。尤其是故事的主人公周子清、周子莹和秦文龙,就是《周秦坡》这段历史的主人公。周子清从折腾生意到最后出家,完全是那个时代给予了他太多的悲哀,太多的伤感,他想在佛家的梵音里找到生命的意义,找到人生的归处;周子莹,作为一个受过师范教育知识女性,沉浸在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中,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追求人民的解放和国家富强,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对当地的人民的反剥削、反压迫、求解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对信仰的选择,也是对自己命运的选择;周德善、线绳在帮助女儿周子莹藏匿武器弹药过程中遭到裘县长骑兵连的逮捕,周子莹带领游击队营救途中,线绳跌落马下,当下身亡,周子善为女儿周子莹挡住子弹,英勇牺牲。他们对女儿的支持,就是对革命事业的支持,他们的牺牲,有着英勇悲壮的意义;秦天绪、菜花因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并将青铜器埋藏祖坟,在土匪搜寻青铜器的过程中被活活熏死,得到了因贪婪而丧命的结局。秦文龙,父母因青铜器而丧命,寄居周德善门下,与周子清、周子莹兄妹相称,为了自立,投军国民党队伍,而后去了台湾,最终与周子莹隔岸相望,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吴香桃和父母作为民间艺人,以艺谋生,但终究因为吴香桃的艳丽而屡遭厄运,揭示了旧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黑暗现实。他们的故事,有时候显得伟大,有时候显得弱小,但他们丰富了历史,使整个《周秦坡》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在整个小说里,周子莹和司校长闹革命的情节占了很多戏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们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为抗日救亡、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前赴后继的奋斗和牺牲精神。这段令人感动的悲壮的历史,作者以文字予以铭记,每一读者也会以感恩予以铭记。
记得一个作家说过,写小说,就是写人物。就是以人物这个点,映射民族这个面。
《周秦坡》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映射着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民运。

三、简洁的叙事特色,留给读者再创作的空间

我一直以为,写得太满是小说写作的禁忌。我还认为,读者读小说的过程,就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叙述中留下一些空白和缝隙,让读者有更多的空间,去填充感情和细节,增强小说的代入感。前一阵读奥地利作家罗伯特▪泽塔勒的《大雪将至》,作者把一个人90多岁的人生,写成八万五千字的小说,那种简约和明快的叙事手法和诗意的语言,令我震惊。联想到中国作家刘程亮、刘震云、阎连科等等的简洁的叙事风格,再读张永涛先生的《周秦坡》,突然领悟,他们都在尝试在一个快速阅读度的时代,在最短的时间,呈现给读者最简单完美的故事。
《周秦坡》的叙事,是很简洁明快的,甚至有诗化的倾向。这是张永涛先生倾心删除繁冗、追求简单、提振速度的结果。
比如第十一章开头:
凡半仙说:“青铜器煞气太重,常人宁可无不可有。”
朝雾蒙蒙,整个世界一片混沌。周秦坡从雾中率先钻出来,犹如贵妃出浴,四周一下子清晰了许多。
比如第十八章开头:
凡半仙说:“私欲不可无度。”
晌午,风从十里之外吹来,或者是更远的地方吹来吧。没人在意,周秦坡出现了三个外地人,竟然把精明的韩保长忽悠得团团转。因为美阳这个地方古董多、贩古董的利润很大,所以韩保长在当保长的同时,偷偷做古董生意。
比如:第三十三章有这样的文字:
凡半仙的话犹如浮云一样,一团过去,又来一团,时不时飘荡在周秦坡上空。家家房顶的脊兽望着浮云,浮云也看着脊兽。他们或许也眨眼睛,也张嘴对话,说了啥,想了啥,没人明白。
这样的叙事语言,使小说与现实始终保持着距离,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写作手法,淡化了现实给予读者的疼痛和伤感体验。
又如第四十二章周子清决意出家皈依佛门的叙事段落,本来周子清将儿子周礼丢给妹妹周子莹出家的情节是撕心裂肺的,反倒叫作者寥寥数语,一笔带过:
周子莹站在周家门口,看着周子晴离去的身影,但周子清始终没有回头。
观音寺的大殿内,周子清身着僧袍,剃光了头,在佛前敲着木鱼,诵《楞严经》咒。
一缕青烟,向空中缭绕。
是啊,我读着这样的叙述,还没来得及悲伤,故事已经结束了。

广告

抗衰逆龄神器 - 新益美干细泡激活素

Advertise with us

夜里十二点多,读完故事的最后字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整篇小说在什么地方少了什么。第二天,再翻了翻小说,再仔细想,最后,终于有了一个思考结果。那就是,小说不足之处:

1.凡半仙毕竟是一个小说人物,他的身世以及活了多少年,必须有一个简单的交代,从而达到逻辑的对应。从民国到改革开放,那是一段很长的时期,凡半仙出场时按照他的说话成熟的样子,非圣人即阅人无数者。我认为,凡人物,就要有一个现实的原型感,才更能使小说人物饱满。

2.过于简单的叙事,也弱化了小说的情感倾诉。一部小说并不是为了悲情而让读者哭泣,但必须以泪水濯洗读者内心的尘垢,使其看到生活的希望之光。没有展开的叙事细节,感动就不会产生。比如,周德善挡子弹的情节,缺少泪点。

3.一个有较大时间跨度的小说,不一定要呈现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有些是难以驾驭或者不能触及的历史节点,那么就索性不写,甚至一笔带过。免得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无法展开的细节,就彻底删除它。以几十年后、许多年以后等字眼彻底隐匿它。
总之,张永涛先生的长篇小说《周秦坡》,是一部有探索性的历史小说。他从故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人物刻画都给人一个清新的阅读体验。也为宝鸡长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样板。也是对宝鸡文学创作的有力推动。

以上观点,如有不妥,敬请作者、读者批评。                                    2023.11.29

 

作者简介:郁枫,本名范宗科。陕西省宝鸡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著有诗集《生命的颜色》《在阳光的侧立面》《秋天最末的忧郁》,随笔《走进诗经》,长篇小说《热土》《尘嚣》,中短篇小说数十篇。在报刊网络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60余万字。

 

新西兰 澳纽网出品

编辑:小图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59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