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露||​​​自我独立及其它

文艺天地

自我独立及其它
◎王晓露

 

 

自我独立中的“自我”不同于人们口中的“我”。“我”是一个普遍代词,而“自我”在“我”中。有“自我”意识的人,能在“我”中看到许多“自我”。这个许多“自我”会带着“我”的许多愿望,出入于“我”看见的各种场所,在内心里丰富或丰满“我”的见识与能力。很多人知道“我”,却看不见“我”中的“自我”,这样的人,“我”在哪里,“我”的见识、能力就在哪里,思维、见地没有延展性,判断力自然就受限制。

很大一部分人只生活在“我”中,也就不能涉及自我独立。

自我独立是属于看得见“自我”的人。自我独立很难。许多看得见“自我”,同时也把自我独立挂在嘴上的人,其实都只是在表达一种自我要独立的情绪,而不是真正的自我已经独立或者说可以进入自我独立。

自我独立中,经济独立是第一步。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处在经济独立的挣扎中。
经济独立这一步就很难。难在人们对经济的不满足。极少人对经济满足划下一个不同时期相对满足的界限。都在说把握时机,而人们鼓足劲向前冲的姿势也认为是在把握时机。于是,我们周边穿梭着的人都成了为利而熙来攘往的过客,而难见感受生命美好的从容、平和与儒雅、温婉。

都在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人嘴上说的和行动上做的常常相差甚远。这个远取决于人的虚荣心。虚荣心越强,这个远的距离就越大,常常大到自我无法掌控而丢掉自我,最终无法找回自我,又回到没有“自我”那群人里。

经济独立是基础,但不是钱要无限的多。在维持自我基本生活开支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自我独立第二步的人格独立。

我们说的“人穷志短”,是说的那部分需要经济独立来支撑人格独立的人,而“人穷志不穷”,则是说的那些经济窘迫而胸怀大局的人。这样的人没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以胸中大志撑起自我的人格独立。有人格独立的人,早晚都会实现经济独立。有经济独立的人,并不是都能达到人格独立。

很大一部分人格独立的人,接着会寻找自我的精神独立。这样的人有主见、有想法、有总结能力和判断能力。这样的人通常都会有某一方面的成绩可言。开口即识见,这样的人一开口,就有不同大众的定位,有常人都可以感知的不同。

滥竽充数只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生活中的人,看似没有特定的舞台,实则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滥竽充数。所谓“立竿见影”,就是我们人随处一站的真实写照。遵从人格平等,不是不分做人的真诚度与格局。格局受见识限制,而真诚则是我们每个人可以给出的可贵品质。一个人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在举手投足间仍然有真诚可以给出,这个人同样可以在一种被认可中崛起。
真诚是我们心中的太阳,一思一念,想有即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一个真诚的精神独立的人,还会追求灵魂独立。灵魂独立之人,少有依附他人之心。依附本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但灵魂独立之人,既能看清依附的本质,又能建立独立的灵魂回归之路。一个知道自我灵魂路径的人,是真正的自我独立之人。

自我独立是人人都有的心愿,但实现自我独立,太多太多的人一生都只在路上。这条路很远,不同的是,我们在这条路上的哪一点。在起点转圈的人生与往前迈进的人生同样有本质的不同。认识上的进步是我们最大的不同。

不同才是人间看不尽的风景。因为每个人的独一无二,人们见人都会去寻找相同点,尤其在与自我心仪的人那里,更愿意寻找彼此的相同之处以满足自我内心深处的那点认同心、放心或虚荣心。

 

 

虚荣心与情绪,很多时候都互为表里。想用情绪保护自我,情绪一出多半是伤害他人。自我以为某种情绪是机智时,情绪到达他人处可能就成了愚蠢。虚荣心在心里,他人看不见,情绪赤裸着,一旦放出,一清二楚。虚荣心是情绪的出处,死死的连接着,无法割舍。

用情绪强调自我独立的人,是因为无能力实现自我独立,用情绪保护自我的虚荣心。这种强出头,输掉的是明智。明智之人会退一步,求时空之宽,供自我展翅起飞。明智本身就是一种独立,越是寂寞、清冷,越能体现明智的独树一帜。这是一种显,是聚焦认可的显,是表达自我的显。有显自然就有同合。

“人以群分”,有“分”就有“群”,“群”散“群”聚就是我们人生路途的点位。

在“出局”与“进群”中,被打击,被孤立是常事,许多人在这种困局中被摔打成废人,又成为不敢有“自我”之人。有“自我”,“我”便是团体。与自我相处,每一个“自我”都是人们看得见的“我”的出路。“我”的每一次从容于他人都会有神秘魅力,直至被人认可。懂得与“自我”相处的人,自然就看清了人间那些人们津津乐道的分寸,不过是一些无力的绳索,捆绑的是那些无力为“自我”的人。

追求自我独立,最终追寻到“力”上。“力”是我们所想拥有的,而人类之“力”不会穷尽,是因为人有智慧。“审时度势”里,就有“时”之无穷,“势”之不尽,而智慧是“力”的供给库。如果说自我独立是智慧在感知人间,那么人在人间的各种感受又在揭开智慧的各种慧眼。

慧眼之下,虚荣、情绪的小伎俩自然转换成照亮自我的光。自我独立的最终结果就是让自己成为发光体,照亮别人。

我们总在为“我”,我的立足、舒适、利弊、得失以及壮大,无一不是我们紧紧抓住永不撒手的存在主题,在这些主题中,别人,只是我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君子风范,并没有如我于我般深深的植于“我”心。“我”,重“我”,是人的本性,而“我”又知,没有别人,“我”也无所谓我。强调“我”,看重“我”,是我们都还在幼小薄弱阶段。

之所以顾及别人的人少,是因为破除千难万险,成为自我独立之人的人太少。人们习惯在自顾不暇中感受别人的自顾不睱。
自顾不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自顾不睱里难融别人之重要。

能从自顾不睱中实现自我独立之人,是人间的赢家,能看见别人,照亮别人的人,内心都有赢家的强大与广博之爱。成功无需远求,它原本就在自我之中。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自我寻求得越多,自我的内心就越广阔强大。“我”寻求梵天净土,寻找归来,“我”的内心里就会有一片梵天净土净化人心通过目光或语言流向“我”的污浊;“我”去广大无边的沙漠中感受生命的渺小,回到人群,已有的渺小之见会藐视周边的不公,而获得傲立不屈之势……“我”走向每一个“我”想去的地方,“我”带回“我”意识到或没意识到的识见,这些识见都会服务于“我”,而“我”则在这些识见中独立成独一无二的自我。

愿我们的每一次出走,都能找到一个新的自我。内心的自我越多,“我”就越自在从容,“我”的自得之心就越富有、博大。“战胜自我”讲的就是这种内心环境吧?!“战胜自我”是战胜自我的什么?应该是战胜自我内心的自私、狭隘。寻找自我,又是寻找自我的什么?应该是寻找新的自我打破已有自我的边界。寻找是为了拓展,拓展是为了超越。
人世是在世人的众说纷纭中复杂的。生命很简单:生老病死。人情也不复杂:人来人往,你情我愿。复杂是人们的乐趣使然。想活得复杂点,就参与一起玩,想活得简单,就退回自我看云卷云舒。人生没有定式,如果不小心进入了某种定式,意识到被困了,打破或走出困局即可。“我”永远有主动决定自我生活的愿望与方式。

自我独立就是一种意志。用意志克服具体生活之难是一种情趣。情趣才是生之幸福官感。一个生不如死的人,死是乐土。于自我独立之生命,死不是终结。当死成为一种绚烂之光时,死便是另一种活着的方式被转述、传说,以至念念回应。

生命已成生命,想独立便能独立。自我独立之生命,在一举一动,一想一念中,不烦他人,不负自己,自珍自重,利索于世,利索辞世。

当辞世成为又一种自我独立时,生命于他人的意义也许才刚刚开始。

 

 

新西兰 澳纽网出品

编辑:小图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49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