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太井蛙
對於一個只畫窗外或街角風景的人而言,龐森比(Ponsonby)是個不能不去的地方。
故事就從一杯醇濃的摩卡咖啡開始。
這間「蜂蜜」咖啡館在陳舊而可愛的老龐森比消防站里。
我很驚訝這幢1902年建造的幢磚砌平房,呈現出十分濃厚的裝飾藝術風格。它的拱門上方飾以凹凸楔形圖案,与右側的圓拱窗戶相映成趣。別出心裁的建築師利用兩根長柱把觀者的視線向上延伸,那里有一座梯形基座的半圓山牆,打破了平頂的單調。但是這樣一來,又讓房子顯得有點左重右輕。所以特意在右邊開一扇修長的窄門,門楣再飾以三角形山牆。整座建築的立面就渾成一體,和諧均衡了。
裝飾主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納皮爾大地震後才引進紐西蘭,而老消防站在1902年就採用裝飾主義設計,整整早了三十年,十分前衛,的確得風氣之先。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老消防站數度易手,做過茶葉工場、日本料理,現在開了咖啡館。老舊建築在現代都市擴張中掙紥倖存的故事,可被視為整個龐森比老區的縮影。英國文化拒絕消失的原因,除了在地居民對傳統的恪守,究其根源還是它本來就是這個國家歷史的一部份。
屋後庭院小巧、整潔、精緻,有日本風格。雖是仲冬,幾株楓樹卻紅葉依在。透過薄雲照射下來的陽光,在肌膚上只留下一絲暖意,那風卻仍極冷。雪白粉壁襯托出漆黑桌椅与丹楓滿園,不聞市聲,只有鳥雀啁啾,伴我与蛙妻對飲。
一扇小鐵門半掩半啟,通往另一處市政花園,望去不見人跡,芊芊綠茵,數株姿態甚美的大樹,確是獨樹亦奇,連林亦好。
「蜂蜜」咖啡館外面就是聖瑪麗路,往北遠眺可見帆影幢幢的懷特瑪塔港波光粼粼,沿著山坡的路邊遍佈大片維多利亞木屋。往南則是有名的「Gluepot」,Ponsonby、Jervois、College Hill 和 St Marys 路在這里匯合。
老龐森比郵局就在街角,它的大門外有奧克蘭最古老的地下公廁,建於1890年,迄今仍對公眾開放。梯階上可見宿醉者留下的空酒瓶。
老龐森比消防站對面是圖書館,前身為萊斯兄弟研究所。這幢華貴綺麗的愛德華十世巴洛克風格建築,有著性感的粉紅色外牆,可惜已經關閉修茸。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古色古香的「三盞燈」在老郵局斜對面,高達11米,是大衛.吉爾波特的公司手工打造的複製品,如果你經過它而沒有留意并且不知道它的由來,那末你肯定不是本地人。
在煤氣燈大行其道時,「三盞燈」柔和明亮的光芒,照亮過狄更斯年代的熱鬧場景。它是從龐森比到市區的「馬車巴士」的起點,人們喜歡坐在燈的石頭底座上候車,一些政客們也利用它作為激烈演講的平台。對於 19 世紀的市民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聚會場所,也是他們聚集和交談的地方。
據說大衛.吉爾波特的妻子的曾祖父就曾經負責點亮和吹熄這座「三盞燈」。
在半徑不足百米內有這多歷史建築,這個充滿歷史感的街角,對我來說很夠吸引力了。
喝一杯咖啡的光景,這多陳年往事揮之不去,只惜景物依舊,人事全非。而我一個外鄉人,因了命運的使然,輾轉漂泊在此得獲枝棲,對這些似是与己無關的歷史發生興趣,除了好奇,更可能是日久他鄉變故鄉的緣故。
喝完咖啡站在小公園拍下入畫的題材。一位男士禮貌地駐足佇候我取景,然後含笑擺了一個誇張的甫士才轉身離開。兩個陌路之人在陽光下、笑聲中偶遇,十多秒短短接觸,箇中自有百年滋養積聚之淳厚人情。由豐沛富足而生并且可与人分享的快樂,在世界上其它地方早已不易見到。
咖啡的稪香、歷史的餘緒,人間煙火的喜氣滿滿交纏一起,紐西蘭的生活就是這般清嘉端正,教人如何不愛她呢?!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70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