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窥千年:百余文物、作品诠释中国佛教同愿同行

文艺天地 社区

  作者 郭其钰

   一幅展现多座佛教名山绵延万里的《梵山圣境》长卷,为佛像元素的多媒体影像环绕,笔墨光影之间,观众步入佛教慈悲智愿行的沉浸式体验场景中。这是同愿同行——中国佛教传承发展主题创作展名山圣迹展区一幕。

  1015日,作为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的重要文化展陈之一,这场展览在浙江宁波奉化弥勒博物馆开幕,展出130余件(套)佛教文物和作品。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展览以同愿同行为主旨,按照历史人物、历史题材、佛教名山、人间佛教四大主题,在法门龙象”“史海撷英”“名山圣迹”“人间佛教四大篇章之外,另设藏传佛教专题展(特展)

  佛教圣山道场是中国佛教发展一千多年的重要文化现象和标志。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张捷领衔创作的山水长卷《梵山圣境》,作为此项大展的压轴之作,以中国画特有的游目骋怀观物方式徐徐展开。该山水长卷右起左收,山山相连,跌宕起伏,中国佛教名山从南到北依次绵延,道场庄严,庙宇掩映,画面凸显丰富的地貌特征和历史厚重感。

  张捷介绍,全卷融名山胜水、古刹圣迹、时代风貌为一体,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会贯通,表现出山之巍巍,海之渺渺,河山万里,祥和无垠的磅礴气象。

  除文物、书画、篆刻、摄影作品外,此项展览还运用多媒体影像、实物及模型、互动装置等多种方式创新展陈。

  如岩彩动画片《丝路行者鸠摩罗什》根据鸠摩罗什译经的故事创作而成。创作团队绘制岩彩画千余幅,动画原画逾万张,以此构成这部影片的画面基础。影片绘画风格在传统国画丹青绘技法的基础上,以龟兹克孜尔石窟壁画为主要参考,融汇晋唐风骨,并吸收了敦煌壁画以及陕西、青海等多地壁画的风格特征。

  一千多年来,佛教义理的中国化,也吸引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现场展出的《中国佛教石经》一书由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雷德侯主持编辑,全书完整再现了中国石刻佛经的艺术面貌和文化内涵,呈现出佛经从纸到石、再归回于纸的历史转变。该书目前已出版十卷,均为中英双语。

  每一件佛教文物和作品背后,都有着恢弘的佛教发展历程和佛教文化盛景,此项展览以多元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佛教文化跨越时空的精神与愿景。策展方代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毕学峰如是说。(完)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3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