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一觉戛纳梦,那些中国明星闪耀戛纳的日子

明星娱乐 编辑精选

汤唯近日携朴赞郁新作《分手的决心》亮相戛纳,引起国内外无数关注。

一袭飘飘白衣,双手插袋的她,与影片男主演朴海日一同在戛纳的沙滩上合影,气质优雅斐然。

在影片的戛纳首映礼上,她更是凭借一条淡粉色高定礼服吸引全场目光,就连岁月在眼角留下的鱼尾纹,都未能掩盖她的风采,优雅大方又不失性感。



早在《分手的决心》被宣布入围戛纳主竞赛之际,坊间就有传言称,汤唯有望冲击今年的戛纳影后。

让这种说法不再是一厢情愿式发言的,是影片新鲜出炉的戛纳解禁口碑。

尽管有少数委婉批评的声音,但媒体界主流的意见都认为《分手的决心》是一部兼具浪漫和悬疑的剧情片,在朴赞郁的执导下,汤唯贡献了生涯以来最具神秘感的角色之一;更有媒体称,这部影片就是朴赞郁的《花样年华》。

一圈媒体先期口碑,让人不断增加对汤唯戛纳封后的信心,感觉她大有当年同样主演了外籍导演的作品《清洁》,并成功封后的张曼玉之势。后续是何走向,我们只有继续期待了。



汤唯最近一次活跃在大众面前,是她在ins上久违的动态更新:一张抵达戛纳后和《分手的决心》海报合影的照片,汤唯手中端着好友送来的宫保鸡丁,表情可爱而灵动,筷子夹起一枚放到嘴边,为异国他乡的国际电影节留住了一抹属于中国的亲切亮色。

几年前还在戛纳无处不在的华语电影和中国影人,如今不见踪影,唯一的中国面孔,却不在中国电影里,不免让人唏嘘感慨。

所幸,在戛纳的舞台上,今年中国电影只是暂时不被看见,但从未被忘记。而中国影人往日的风采,也依然留在戛纳的历史记忆当中。

不像同属三大电影节的柏林和威尼斯,戛纳电影节始终在中国影迷的心里占据着特殊地位。

不仅是因为戛纳电影节本身拥有着超越柏林和威尼斯电影节的权威性,更是因为它曾给了中国电影一个令人沉醉30年的梦——金狮奖和金熊奖被华语电影斩获的纪录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新鲜,但戛纳的金棕榈,有史以来的中国电影只得到过一片。

中国电影在戛纳崭露头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但真正让世界都看向中国电影的,毋庸置疑是1993年的《霸王别姬》

这部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获得金棕榈奖最佳影片奖项的传奇电影,是一代代观众心头难以抹去的戛纳记忆。

那一年,《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携主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出席第46届戛纳电影节,举行了影片的世界首映,获得如潮般的掌声与好评。

也是那一年,四人在红毯上意气风发,包揽着身边所有的聚光灯和话题焦点,就算是在一众同样高水准的国际影片面前,也一时风头无两。



还是那一年,巩俐、张丰毅和张国荣三人在戛纳的海边拍合照,举止大方充满国际范。

巩俐更是凭借当时在法国小店里淘来的一件白衬衫,以及搭配的一条黑色包臀裙,随手就拍出了流芳数十年的时尚大片——这组堪比写真的照片,不仅上了当年的时尚周刊版面,更是到如今都依然被各大时尚博主翻出来刷屏。

从此,戛纳也成了巩俐个人生涯的福地——从她凭借《红高粱》第一次亮相戛纳,到后来的《菊豆》《秋菊打官司》《活着》等让她成为戛纳常客,再到后来她成为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评委,巩俐的国际地位逐渐在世界影坛上提升。直至今日,多年来的戛纳经历都是巩俐演员生涯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推。

换句话说,戛纳电影节几乎是“看着巩俐长大”的。

因此,要论戛纳电影节上的中国记忆,巩俐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代表人物。

而就在《霸王别姬》风头尽揽的那一届戛纳,侯孝贤的《戏梦人生》也获得了当届的评审团奖,还得到了当届评委会成员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大加赞赏。

因此1993年,堪称中国电影在戛纳的第一个黄金之年。

1994,张艺谋的《活着》获第47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巩俐和葛优现身戛纳红毯。连续几年下来,巩俐已经有了几分驾轻就熟的气质,但一旁的葛优显然还有些拘谨。

在颁奖礼上,主持人公布当届戛纳最佳男演员奖,半晌竟无人上台领奖。在主持人又念了两遍之后,巩俐一拍身旁的葛优,葛优看了一眼手中写着法语名的信封,连忙上台,接下了这尊属于他的,也是当时的中国影史上唯一一个戛纳影帝荣誉。

之后,葛优又当了几年的“影史唯一华人戛纳影帝”,直到第二位在新世纪之初诞生。

2000年,是中国电影在戛纳的第二个黄金之年。

在这一年的戛纳舞台上,杨德昌凭借《一一》夺得最佳导演奖,姜文执导的《鬼子来了》夺得评审团大奖;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王家卫携《花样年华》亮相戛纳,一举助推梁朝伟夺得第二个华人戛纳影帝荣誉。

这并非梁朝伟角逐影帝的第一次尝试。早在1997年,他就和张国荣凭借《春光乍泄》同时获得第50届戛纳电影节的影帝提名,然而却双双惜败于《她是如此可爱》的西恩·潘——不过巧的是,那一年,《春光乍泄》反倒为王家卫拿下戛纳最佳导演。

王家卫再一次和梁朝伟一起现身戛纳,是2004的《2046》。

当时王家卫的拖延症已经闹得世人皆知,要展映了片子还没剪完;要不是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给他面子,最后警车鸣笛开道送《2046》到戛纳放映,想必就不会出现了。

还好,梁朝伟并没有管王家卫,拉着《2046》的卡司上了戛纳的红毯,就是一个史诗级同框:章子怡、梁朝伟、巩俐、木村拓哉、刘嘉玲,这个在戛纳吸睛无数的梦幻阵容,至今还鲜活在一批影迷的印象中。

同时,梁朝伟还和《花样年华》的老搭档张曼玉来了个重聚:客串了《2046》的张曼玉,那年也迎来了自己在戛纳的荣誉巅峰——凭借和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合作的法国剧情片《清洁》,张曼玉成功斩获最佳女演员,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华人戛纳影后。

热闹非凡的2004年,是中国电影在戛纳的第三个黄金之年。自此,戛纳舞台上的中国记忆似乎进入了一个转折点——并不是衰退,只是新生的力量逐渐开始涌现。

2005年,以夺得评委会大奖的电影《青红》为契机,戛纳电影节迎来了王小帅和秦昊。当年的秦昊就像初到戛纳的葛优,把拘谨写在了脸上;

而到了2009年的戛纳,站在娄烨和谭卓身边的他,显然已经成熟了许多。这一年,他们合作的《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了当届的最佳剧本奖,吸引了不止“一种关注”。

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的接力棒,在四年后又一次递到了中国电影的手中。

2013年,贾樟柯自编自导的《天注定》赢得这一奖项,从此贾科长自己也逐渐成为戛纳电影节的常客;



在2015年的戛纳,不仅科长的《山河故人》提名金棕榈,他本人更是获颁了“金马车”终身成就奖,成为戛纳电影节史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值得一提的是,同年,侯孝贤也凭借《刺客聂隐娘》摘得了戛纳的最佳导演奖——此时离他和《霸王别姬》在戛纳同台大放异彩已过去22年,只能说历史是个圈。

转眼间,已经过去近30年。这些年里,中国电影和影人在戛纳留下的风光记忆,是短短一篇文章远远无法说尽的。在戛纳舞台上流传佳话的他们不仅代表着电影艺术的尊严,更代表着中国力量在国际影坛上的尊严。

尽管这份力量暂别了戛纳舞台,但戛纳依旧在铭记。

今年的第75届戛纳电影节,依然有一位中国影星再次出任戛纳评委,并成为首位在戛纳电影节开办大师班的亚洲演员——她就是章子怡。

可见戛纳的舞台,依然在等待着中国电影和中国影人。

只是对广大影迷来说,有些事也许的确是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但愿有一天,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电影还将在戛纳迎来更多个黄金之年;我们也可以相信,三十年一觉的戛纳梦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可以被续写。

来源: 巴塞电影



 2,1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