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美是大美(散文)
作者:赵克红
此刻,我静静地站在窗前,窗外的春雨,如同斜织着的丝绸随风落下,那淅淅沥沥的声音,宛如春之絮语。
“偷得浮生半日闲”,看着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感到一种少有的安适和平静。总以为,在我们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里,除了追求有用的东西,还应该为自己留一点闲适的属于自己的时光,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许多看似无用的行为,却能让人生多一份美好,在静静流淌的时光长河里,浅笑而行,在人间的烟火气息里,寻觅一份诗意的心境。
生命纷繁复杂,有人为情所困、为名所累,不知快乐为何物;而有的人工作生活之余,看书、品茶、弹琴、绘画,沿着内心的指向,于袅袅茶香里,慢享静好岁月。既陶冶了性情,又提升了自我。其实,人生的境界,说到底,是心灵的境界。唯有心灵的安静,方能铸就人性的优雅。
丰子恺先生曾说“绘画有大美而无用”,借他自己的话来解释:“真正的绘画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真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在浮躁的尘世间,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宛如静夜的月光,抚慰每一颗荒芜的心。
在浙江小城富阳,人人都为出自这里的《富春山居图》而自豪。元朝时,年过七旬的画家黄公望在富春山居住,他用4年时间完成了这幅大作。当小城里的人们拼命为名为利忙碌时,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之人做了一件“无用”之事而已。然而几百年过去了,当年那位看似“无用”的老人,用清静的心和无数磨秃的画笔,把富春山这方锦绣山水呈现给了世人,成为艺术珍品。
世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才是大用,无用之美才是大美。无用之美,最见于读书。倘若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升学、考级,那自然是有用的,但久而久之,反倒使人产生厌倦。抛却这些功利,其实更多的人读书,往往是出自内心的热爱,书籍浓缩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思考,经典作品更是作家对时代和人生的完美融合,它是开在生命里的文字之花,能让人欣赏到不一样的美景。在正常的工作学习之余,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这看似无用的阅读,却能润物无声、滋养心灵,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涵养和品位,于潜移默化中收获心灵的那份愉悦和感动,让你“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风清月朗的夜晚,听一段优美的乐曲,或是备好纸墨,临几张颜体小楷,再或者即兴挥毫,画竹画梅画鸟画鱼。如此清雅美好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阕词,一幅画,一首歌。它能照亮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温暖心灵的每一寸空间,让你的人生充实情趣,充满阳光。内心有光,心中便会有爱,生活便充满温馨。
用无用的态度去做事,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精神的愉悦。就像古人常做的雅事:对月抚琴、焚香品茗、酌酒对弈、听曲赏雪,这看似无用的兴趣爱好,能使你蒙尘的灵魂得到慰藉,能让你浮躁的心灵得到安静,这宁静来自内心,也只有超越苦乐后的那份宁静,才是人生最美丽的心境。
如果不懂无用之美,没有一颗感知万物的心,就感受不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细腻哀伤,就不会懂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唯美意境,就品不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磅礴和开阔。如果说“有用”是一门功利哲学,那“无用”就是一门心灵哲学,它们看似对立,实则又是高度统一的。
有个学生去拜访朱光潜先生,秋深了,见院中积着一层厚厚的落叶,便找来一把扫帚,要为老师清扫落叶。朱先生阻止他说:“我等了好久才存了那么厚的落叶,晚上在书房看书,可以听见雨落下来、风卷起的声音。这个记忆,比读许多秋天境界的诗更生动、深刻。”多么有情趣。这与《红楼梦》中黛玉喜欢李义山的诗“留得残荷听雨声”,舍不得拔掉枯荷叶一样,都有一种萧瑟之美。
90多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讲古诗词,赢得大家广泛好评。有学生不理解地问她,您讲的诗词很好听,但对我们实际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叶先生说:“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的诗人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无用之美,是人生的大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只有活在生命最初的纯粹里,日子才会过得空灵、洒脱,充满诗意。
新西兰 澳纽网出品
编辑:小图
1,50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