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届世界诗人大会为多国诗人和王芳闻新书举行发布会

文艺天地

第42届世界诗人大会为多国诗人和王芳闻新书举行发布会

9月28日上午,第42届世界诗人大会新书发布会暨最后一场诗歌朗诵会在地中海神曲号游轮黑白厅举行。为中国诗人北塔、伊甸、李自国、王芳闻、董发亮等中国诗人和多国诗人举行了新书发布会。


会上,王芳闻说:我的诗歌主张,就是诗人应该有一双地球的耳朵,聆听世界万音。《地球之耳》就是自己在丝路上行走,聆听地里人文和风情民俗的心灵之歌。

会上相关诗人对《地球之耳》和作者行吟万里丝路给予了赞赏。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教授张立中用英文介绍了该书作者和内容,并用英语朗诵了其中《胡杨》《楼兰姑娘》章节。世界诗人大会主席玛露女士用英文为芳闻题词“地球之耳”;悉尼大学张立中教授为芳闻题词:“阅读地球之耳,聆听世界万音”;《星星》诗刋副主编李自国题词:“地球之耳,聆听万音。”


有关评论家和诗人对芳闻的《地球之耳》进行了点评: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澳华诗人艺术联合会主席张立中评说:

《地球之耳》是丝路行吟诗人王芳闻的又一部丝路地理行吟诗集,由”罗布泊行吟”、”喀什噶尔行吟”、”西藏雪域行吟”、”西域行吟”、”秦岭南五台行吟”五辑成集。诗人从丝绸之路起点长安的终南秀峰出发,北至西域楼兰古国,西到雪域青藏高原,沿途所见所闻皆成了诗的韵脚,比如大漠一粒沙,一声驼铃,一朵罗布麻花,一座古城废墟…诗人都能神游千年,隐身于其中,找回古丝绸之路的一丝丝精血和元神,让古道历史活泛生动起来。


王芳闻擅长于运用通灵和隐喻,把罗布泊这样一个空旷的沙漠死亡之海,却写成了”地球耳廓上的一串驼铃”,形象而又生动。人们常常形容骆驼是”沙漠之舟”,做为丝路古道上的运输工具,一路向西,”驼铃”叮噹,象星星一样洒遍万里丝路,永恒的留在了历史的回音壁中。干涸的罗布泊则象一个硕大的地球之耳,时刻顷听捕捉着走过大沙漠的阵阵驼铃声,诗人反其言之,想象着这只硕大的地球之耳挂着驼铃,无论行千山万水,行千年万年,天涯海角都能听见驼铃声,这就是诗句具有了极大的张力和宏大的时空感。


从巴什拉的《空间诗学》的角度来读这一组《地球之耳》,读者仿佛在一个巨大的空间跟着诗人穿行,浩瀚空旷的大沙漠让人变得渺小,象一只在绵延沙丘上缓慢蠕动的小甲虫,在这样的无人之境的语境中,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四维时空尽情的飞翔,忽儿穿梭到遥远的楼兰古国,看见太阳城埋在流沙下的楼兰美女正在”窃窃私语”,想与自己对话;忽而到了罗泊人最后的部落,看见那些站在烧烤铁杈上的罗泊鱼睁大眼睛迎接故人;忽而看见敦煌飞天从头顶上飞过,拽着自已一齐飞天。诗人深邃的目光穿越千年,越过天地,引领我们看见了常人看不见的事物,听见了常人听不见的声音,沙漠,云朵,一阵小雨,沙暴…让我们感受到了罗布泊粗粝的外表下起伏的柔软呼吸和悲怆的呜咽。最匠心独具的是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通过主客观意象群的营造,让自己与罗布泊这巨大的空间融为一体,有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古老苍凉之境。


如何让巨大的空间不空,如何让沉寂的物体生动起来,这是诗人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诗人通过沙漠中具体的动植物作为载体,红柳,沙棘,罗泊麻,骆驼,砾石,沙蜥…等等具有特色的动植物,让空间动了起来,饱满了起来。并通过他们进而感觉到死亡之海生命的苍凉粗旷而又优雅温润的律动,从而升华了自我,成为一个精神上大写的人。至此,作者完成了精神上的万里丝路远征,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的一次旅行,到达了诗人想往已久的诗与远方。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教授荒林点评说:

《地球之耳》是丝路行吟诗人王芳闻的又一部丝路地理行吟诗集,这一次,她的足迹从丝绸之路起点长安的终南秀峰出发,抵达古代丝绸之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域,洪荒般的地理空间:罗布泊沙漠和西藏雪域。她就像浪漫的飞天,没有什么能阻挡她诗意的飞翔,她以手搅动云海,敏锐找到了聆听万音的”地球之耳”。

在飞天的眼中,”罗布泊,是上帝/遗落的一只耳朵/耳廓上挂着大风磨亮的一串串驼铃”。

在飞天的视野里,西藏高原羊卓雍措湖是”神女把一条绿松石镶链遗落在这里/挂在山轮耳廓”。

 

时代的潮汐之音,唤醒了所有的耳朵,历史的沧桑巨变,召唤着聆听的耳朵。敏感而优秀的行吟诗人,用她如丝绸一般美丽的描绘,表达聆听万音的美好感受。每一首,每一行,都是飞天的抒情演奏,让我们的耳朵欣赏。


西安交通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杨琳博士说:

品诗人芳闻从”丝绸之路”的起点一﹣长安出发,携带着十三朝古都的文脉哲思和历史积淀,放歌于星空之下,行吟于塔里木河边,张开诗人的怀抱,去拥抱八月的胡杨,去拜访沙漠之心走出的楼兰姑娘;去推开时光之门,对话手持旌节的张骞、罗布村的百岁老人;去听云朵和雪碰撞的声音,去邂逅一座又一座山峰,一个又一个村庄……

 

作为一位心思细腻,诗意灵动的女诗人,芳闻的诗无疑是浪漫的,笔下涌动着小巷幽梦、夕阳下的甜蜜…作为一位灵魂诗人,芳闻的诗更具有穿透历史的沉思与关于自然与人、宇宙与心灵的追问。”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周易·泰.象传》)。我以为,诗人正是与天地对话。

中国水利文协诗歌委员会主任、著名诗人凌晓晨评说:

行走中歌吟,既传统而又新颖,王芳闻女士是其一。 诗集《地球之耳》仅录四十六首,分为四辑因为地理不同,风情也不同,却都是她在丝绸之路的行吟途中所写的,短小精悍,诗意绵长。这些诗极致而内秀,豁达而宏阔,灵动而庄重,是一部上乘佳作,是神圣之诗。

王芳闻女士是一位内心强大的国际性诗人,热情奔放,落落大方。作为女性,她美丽大气;作为诗人,她灵性包容。她倡导和推动的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具有觉醒的人类意识和国际视野。她是一位胸怀天下的诗人。她宏大而庄严的诗歌写作无疑是对中国当代诗坛的突破,她书写的主题和细致入微的表现形式是更大层次上的觉醒。

地球之耳听到的是上帝之音。地球和人类需要走出荒芜、污染和战争,更需要精神上的沟通和融合。


以诗为证,诗让我们走向永远。

中国水利文协诗歌委员会主任、著名诗人凌晓晨评说:

行走中歌吟,既传统而又新颖,王芳闻女士是其一。 诗集《地球之耳》仅录四十六首,分为四辑因为地理不同,风情也不同,却都是她在丝绸之路的行吟途中所写的,短小精悍,诗意绵长。这些诗极致而内秀,豁达而宏阔,灵动而庄重,是一部上乘佳作,是神圣之诗。

王芳闻女士是一位内心强大的国际性诗人,热情奔放,落落大方。作为女性,她美丽大气;作为诗人,她灵性包容。她倡导和推动的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具有觉醒的人类意识和国际视野。她是一位胸怀天下的诗人。她宏大而庄严的诗歌写作无疑是对中国当代诗坛的突破,她书写的主题和细致入微的表现形式是更大层次上的觉醒。

地球之耳听到的是上帝之音。地球和人类需要走出荒芜、污染和战争,更需要精神上的沟通和融合。


以诗为证,诗让我们走向永远。

《各界》杂志原主编、著名诗人远村评说:王芳闻的诗集《地球之耳》,是一部为丝绸之路的立传之作,诗歌分属于她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地域所进行的走访与探秘,由于所写现场和事实的文化意义不同,诗歌语言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区别,体现了一个成熟诗人理应具备的对细节的重视,既不苛求古人,也不放松自己。这个自律的表现,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它是长期以来,诗人对诗歌写作精益求精的严格要求的必然结果。当然,细节本身并不重要,历史上有的诗歌作品并无多少细节而不减其灼热的光芒,有的作品因为充满了细节而更显其琐碎与渺小,所以,我想强调的是,王芳闻的诗歌之所以形神朴茂,一个关键的原因是诗歌意象的机理和饱和度,能让细节后面的价值和意义十分清晰地呈现出来。无论是写人、叙事、状物,还是书写历史,她都以自己的口吻或用独特的只属于她自己的声音说话。他把这种适合自己语言风格的叙事发挥到了相对纯熟的地步,这一切,都得益于她多年来致力于行吟诗歌写作的艰苦努力。所以,我喜欢《地球之耳》这个词本身的隐喻,合卷而思,这些诗句非常贴近人类的心脏,更容易和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新西兰 澳纽网出品

编辑:小图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664 views